

摘 "要:面向發展海洋經濟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首先,在發展海洋經濟背景下定位物流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物流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體系。然后,探索高素質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路徑。最后,介紹了延邊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產教融合平臺以及通過平臺實施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海洋經濟;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物流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7.041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logistics tal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firstly,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logistics talents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and puts forward the training system of logistics talents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hen explore the high quality applied logistics personnel training path. Finally, introducing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of Yanbian University and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the platform.
Key words: marine economy;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alents training; logistics
"近年來,我國頒布了一系列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相關政策,為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解決人才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重大結構性矛盾,增強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貢獻。產教融合已成為高校自我發展及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1]。2020年4月29日,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重大決策部署,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聯合復函吉林省政府同意設立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兩部委的聯合復函標志著示范區建設正式納入國家層面予以推進,為吉林省全面、全方位振興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在這樣的背景下,延邊大學作為吉林省地方高校,如何在發展海洋經濟背景下深化產教融合既是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又是高校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1 "海洋經濟背景下物流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現狀
"目前,我國物流學術界關于海洋經濟、產教融合模式的研究比較豐富。近些年,在依托海洋經濟背景的教研文獻集中在課程建設方面、優化人才培養路徑[2-4],對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模式及其選擇方面[1]。但是,同時考慮依托于海洋經濟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研究較少。本文以延邊大學為例,在示范區建設背景下對物流管理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加強對產教融合實際問題的實證研究。
"為了解我國地方高校物流專業在基于發展海洋經濟背景的教育生態環境,本文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數據庫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文獻,發現大量研究主要分布在浙江省與廣東省兩地高校。其中,廣東省較具典范的高校是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該校物流管理專業推進的產教融合模式主要突出了校協合作,行業協會發揮中介作用,通過行業協會與集群企業牽線搭橋,成為該地區產教融合的特征[5]。另一個典范是浙江省的浙江海洋學院。該校物流管理專業推進的產教融合模式主要突出了校企合作。該校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關系,建立校企聯合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圍繞新型海洋商務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全面修訂海洋文化類、經濟類、管理類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以及實踐課程設置比例,改革課程體系、調整課程內容、擴大選修課供給數,開設由企業家主講的有關“物流管理專題講座”,以培養學生專業方面的國際視野和實踐能力[4]。
2 "海洋經濟背景下物流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2.1 "延邊大學物流專業產教融合培養目標定位
"根據吉林省政府發布的示范區發展規劃與延邊大學物流管理專業實際,將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應用型、國際化的物流人才。具體而言,將培養以海產品物流、智慧物流、國際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等為專業特色發展方向,培養海洋物流業人才、數字化物流人才、國際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人才,提速現代物流產業,助力琿春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5]。
2.2 "延邊大學物流專業產教融合培養體系
"因示范區主要任務是深化與寧波市海洋產業發展對接,開展海洋經濟合作發展示范,本文參照寧波市高校的物流專業,并以校企合作為主要產教融合模式,定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分析示范區建設背景下物流人才需求,重新梳理物流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構建物流專業課程體系。同時,考慮示范區建設背景下企業對物流專業人才需求呈現的新特征,通過提升雙師型教師能力和校企項目合作,優化產教融合的培養方案,構建校企共建專業的產教融合培養體系(如圖1所示)。
3 "海洋經濟背景下物流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3.1 "延邊大學物流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路徑
"從產教融合的目標定位、現實困境和實現路徑分析可知,產教融合致力于構筑人才培養的生態環境,需要面對現實困境探索可行的產教融合實現路徑[5]。海洋經濟背景下物流人才培養應依托產教融合生態環境,結合延邊大學物流專業物流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和側重點,探索高素質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路徑。以琿春市水產品國際物流過程為案例的實踐教學設計為例(如圖2所示),由校內教師、校外水產品公司和物流公司共同參與教學設計,將國際采購、國際貨物通關、國際貨物儲存、流通加工、包裝、運輸等水產品供應鏈各環節,通過校企共同授課、項目合作、學生現場參觀和實習等多種形式,依托產教融合生態環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應用理論培養物流人才的實踐能力,并在實踐中強化能力。
3.2 "延邊大學物流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延邊大學物流管理專業是該校新增專業,成立于2018年。該專業建設過程中,在示范區建設背景下對物流人才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物流專業的培養方案,結合學校的地理人文優勢,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模式,突出實踐應用能力培養。至今,建設了BTIM VR物流實驗中心、智能物流綜合實驗中心,校企共建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在部分專業課上已實施了引企入校教學、校外實踐教學、對外合作交流、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建設等通過專業深度改造努力破解學校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脫節、與企業項目不易兼容的難題,鼓勵教師指導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結合實際項目,并鼓勵校外導師參與指導。物流專業的教學團隊依托產教融合平臺,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等促進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此外,延邊大學物流專業的產教融合建設在延邊州和琿春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深化與琿春當地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已實地調研、合作、訪談海洋物流相關企業有20多家。下一步,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立足海洋物流產業,積極探索以物流管理(海洋物流)、電子商務(電商物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數字物流)、國際貿易(國際物流與供應鏈)等專業為骨干,構建以琿春海洋物流服務為主攻方向的物流管理專業群,助力琿春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柳友榮,項桂娥,王劍程. 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模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高教研究,2015(5):64-68.
[2] 王雪姣. 海洋經濟背景下的《大宗商品物流》課程開發創新與實踐[J]. 物流技術,2013,32(23):469-472.
[3] 張志喬. 依托地方產業發展優化高職人才培養——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 價值工程,2013,32(36):267-268.
[4] 潘平. 創新教學模式,培養現代海洋商務物流管理人才——以浙江海洋學院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建設為例[J]. 電子商務,2014(4):66-67.
[5] 趙林度. 產教融合視域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 中國大學教學,2021(1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