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研究農戶道德風險對融資模式選擇的影響,在考慮資金約束的農戶和公司構成的訂單農業供應鏈中公司以“保底收購、隨行就市”機制進行收購的基礎上,建立模型求解銀行融資和公司定向融資的均衡,分析公司和農戶對不同融資模式的偏好。結果表明農戶違約這一因素能夠凸顯公司直接融資模式的優勢,而隨著農戶違約風險增大,公司會更加積極地提供融資服務;農產品的產出不確定風險越高,農戶與公司兩者之間的利益就會越加趨同,公司同樣也會更加愿意為農戶提供定向融資服務。
關鍵詞:訂單農業供應鏈;隨機產出;融資均衡;道德風險
"中圖分類號:F224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7.033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armers' moral hazard on the choice of financing, a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olve bank financing in the contract farming supply chain composed of a farmer that consider capital constraints and a company. The company purchases with the policy of minimum purchase price of grain. Analyze the preferences of the company and farmer for different financing mod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tor of farmer's moral hazard can 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pany's direct financing model, and as the risk of farmer default increases, the company will provide financing services more actively; the interests between them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similar, and the company will also be more willing to provide targeted financing services for farmers.
Key words: contract-farming supply chain; random yield; financing equilibrium; moral hazard
0 "引 "言
"訂單農業是指農戶根據其本身或其所在的鄉村組織同農產品的購買者之間所簽訂的訂單,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目前推廣最為普遍的模式是“公司+農戶”型模式,有助于保障涉農企業的原材料供應,促進農戶的產量以及利潤的提升。目前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制約著農戶農業生產。在銀行參與的融資模式下,銀行對農戶這一群體存在掌握的信息不充分、不對稱以及交易成本高等問題。同時,農戶較為容易在生產過程中的各個階段產生道德風險,如農戶可能會將到手的融資款挪用到其他項目上而不是投入到生產之中[1],或是在公司進行收購行為之前農戶私自將所得的農產品銷售到其他渠道。客觀上來說,農戶存在的潛在道德風險確實給農業供應鏈帶來一定的挑戰。
nbsp;在公司與農戶進行合作的深度實踐當中發展出各種融資策略,其中新希望六和集團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具有一定代表性。該公司立足農牧食品產業,業務涉及飼料、養殖及金融投資等業務,設計了多款綜合化金融解決方案應對風險[2]。例如以肉雞肉鴨兩大產業鏈為主,針對養殖場的定向融資模式下,農戶向六和名下擔保公司提出申請,征信合格后雙方形成合作關系,公司提供給農戶資金定向購買指定生產要素并提供技術服務。此外,公司針對“互聯網+”主體展開布局,積極響應國家農業農村部每年組織的“全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周”活動。截至2021年底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7.6%,服務于相關場景的手機應用越來越廣泛。公司開發“料你富”、“豬事易”等多個信息化平臺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推進手機這一“新農具”與農業生產、經營和農村生活深度融合[3],以此實現農產品可追溯,從源頭保證質量以及安全,也可以對融資方式進行設計從而減輕甚至消除農戶道德風險所造成的影響。本文將對此種公司定向融資模式展開討論。“隨行就市,保底收購”是訂單農業在實際推廣中普遍運用的一種模式,其中雙方在農產品種植環節制定合約價格,期末公司將在市場批發價與合約價格兩者之間以較大的值作為收購價格。以此農戶能保障基本利潤,又能期望更高的收益;公司有效避免農民在市場價格較高時進行違約,穩定貨源,避免產生更大的風險損失。本文將在此種收購方式下研究農產品供應鏈的融資均衡。
"本文與農產品供應鏈金融的文獻有關。葉飛等[4]考慮農產品產出不確定且零售價格不確定下,研究受資金約束農戶的農產品供應鏈融資與定價問題。葉飛等[5]構建單個農戶和單個公司的訂單農業供應鏈決策模型,分析農戶不存在以及存在破產風險的農戶最優決策。Niu等[6]研究了合同農業經營中兩種廣泛使用的渠道結構,即企業+農民和企業+中介平臺+農民結構,評估兩種模式下各方決策。王文利和郭娜[1]考慮農產品市場批發價不確定、公司可能違約并且農戶存在道德風險的情況下,研究供應鏈各方策略。本文與文獻[1]的不同點在于:文獻[1]僅考慮了銀行為農戶提供貸款這一種融資模式,而本文研究了公司定向融資模式下的供應鏈均衡,并對融資模式之間做出分析比較;同時文獻[1]僅僅假設市場批發價不確定,而本文認為農產品的產出會受到自然條件影響而產生波動,將產出不確定這一因素納入考慮范圍,并研究了其對于供應鏈融資決策的影響。
"本文也與供應鏈內部融資的文獻相關。Guo等[7]研究了煤炭企業資金緊張、產量不確定的煤電供應鏈融資策略,引入預付款機制并將其與銀行融資模式下各方最優策略進行比較。Wu等[8]考慮了提前付款、延遲付款和逆向保理三種供應鏈金融方案,對供應商和零售商財務績效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馬中華等[9]研究供應鏈成員企業間的融資風險和期權契約機制,考慮了零售商向供應商提供融資的情況下,對供應鏈各方決策做出分析。此外,也有相關學者對農產品供應鏈的內外部融資展開了研究。Yi等[10]考慮資金受限的小農戶和中介平臺組成的農業供應鏈,研究了銀行融資、直接融資以及擔保融資三種融資策略下各方的決策。林強等[11]構建農戶與公司的內部融資決策模型,研究供應鏈各方的最優決策和收益。
"綜上所述,已有文獻對農產品供應鏈金融以及內部融資等模式已經展開了研究。但是,隨著信息平臺以及移動互聯網與農業供應鏈的深度結合,對于訂單農業這一領域,已經在實踐中產生了更為豐富的公司定向融資模式,而本文基于此展開了研究。另外,還沒有文獻考慮到農戶存在的潛在道德風險對供應鏈各主體融資模式選擇產生的影響,本文通過建立農戶資金約束下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型,得到了各融資模式下的最優解,并且通過分析農戶和公司雙方的利潤研究了農戶道德風險以及產出不確定對于融資模式選擇的影響。
1 "假設與模型構建
1.1 "問題描述與基本假設。本文考慮單個資金短缺的農戶和單個資金充裕的公司組成的供應鏈系統,雙方在一個周期內圍繞單一農產品進行生產和銷售。雙方的決策過程可描述為:在生產之前,公司宣布是否為資金受限的農戶提供定向融資服務;雙方簽訂“保底收購、隨行就市”的訂單合約,確定保底收購價w;農戶根據w以及其對市場批發價x的預期確定生產投入量q;生產結束后公司以價格maxw,x進行收購;最后公司將收購的初級農產品進行簡單加工銷售給消費者,獲得利潤并與農民進行利潤分配。給出以下基本假設:(1)q為農戶進行生產時的投入量。由于農產品的生產受制于自然因素的影響,引入μgt;0為農產品的隨機產出率,即產量為μq。(2)農業生產通常被認為是規模不經濟的,借鑒現有的研究成果[5-6,11],農戶的生產成本為c=cq+cq。cgt;0表示生產單位產品投入的農資成本系數(種子、農藥等),cgt;0表示努力成本系數(時間、精力等)。(3)農產品市場上的逆需求是線性的,參考前人的研究[1,11-12],反需求函數為p=a-bμq。agt;0表示窒息價格,bgt;0表示農產品的價格彈性系數。(4)假設資金短缺的農戶初始資金為0,在生產前需要參與融資。若農戶所得的收購款項不足以償還其所應當償還的金額時,農戶宣布破產。(5)在農產品供應鏈的運行過程中,公司不存在道德風險。借鑒文獻[1,13],假設農戶轉移每單位資金所能獲得的利潤,即農戶的轉移動機為mgt;0。(6)農產品的市場批發價格不穩定,為一個連續的隨機變量x,其概率分布函數和概率密度函數分別為Fxgt;0,fxgt;0。均值為。公司收購時遵循“保底收購、隨行就市”原則,即實際的收購價為maxw,x。因此,實際的收購價期望值為J=E實際收購價=Fww+1-Fw。(7)銀行處于完全競爭的金融市場環境中,即期望收入等于資金成本。
本文使用下標i表示融資模式,其中i=N,B,C,B分別表示無融資模式、不考慮農民道德違約的銀行融資模式、公司定向融資模式以及考慮農民道德違約的銀行融資模式。下標F表示農戶,E表示公司,其中公司是Stackelberg博弈領導者,農戶是跟隨者。
1.2 "基本模型。基于以上假設,首先考慮農戶資金充足情況下農產品供應鏈的基本模型,農戶以及公司的期望利潤函數分別為:
π=Jμq-c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π=pμq-Jμq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假設農戶與公司都是理性人且風險中性,他們都以最大化各自的期望利潤作為目標,公司和農戶先后對w,q進行決策。使用逆向歸納法求解此模型可得到命題1。
"命題1 "當農戶資金充足情況下時,農產品供應鏈的系統均衡決策情況如下。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為q=,公司的最優收購價格為w=w,其中w滿足Fww+1-Fw=。農戶的期望收益為π=,而公司的期望收益為π=。
證明 "π對q的一階和二階偏導數分別為=-c-2cq+μJw,-2clt;0。
"令=0得q=。將q代入到公司的利潤函數中,=--
-+,而Jw=fww-+Fw。令=0的解為w。則有Jw=, w=w, q==。
命題1描述了當不考慮農戶的資金約束時供應鏈各主體的均衡策略,并給出了他們的最優利潤。農戶和公司各自的決策變量以及他們各自的利潤,都受到窒息價格a、價格彈性系數b、農產品生產的成本系數c、c以及隨機產出率μ的影響。然而在實際情況中這樣的情況太過于理想化,往往農戶作為農產品供應鏈中的薄弱環節會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
2 "考慮農戶資金約束下的決策模型
2.1 "銀行融資模式(模式B)。在銀行融資模式下,公司不對農戶提供融資服務,農戶通過銀行獲取生產資金。首先考慮銀行的貸款利率r的決策問題。期末農戶的農產品銷售收入期望為Jμq,農戶的生產成本即需要償還的貸款額度為c,則期末貸款本息和為1+rc。令θ=,θ為隨機產出率的臨界值。當μlt;θ時,農戶的批發款收入不足以償還銀行本息,將所有收入Jμq付給銀行償還貸款。金融機構通過評估風險,依據下式決定貸款利率r,以獲得期望資金收益水平r:
1+rc=EminJμq, 1+rc " " " " " " " " " " " " " " " " " " "(3)
根據上文的基本模型,在銀行融資模式下農戶的期望利潤函數可表示為:
π=Jμq-1+rc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將式(3)代入式(4),整理得到:
Eπ=EJμq-minJμq, 1+rc=Jμq-1+rc " " " " " " " " " " " " " " "(5)
π=pμq-Jμq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命題2 "當農戶資金約束下,且不考慮農戶道德違約風險時,采用銀行融資模式的農產品供應鏈系統的均衡決策情況如下。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為q=-,公司的最優收購價格為w=w,其中w滿足Fww+1-Fw
=。農戶的期望收益為π=,而公司的期望收益為π=。此時銀行的利率設置為r=。
"證明過程與命題1證明過程類似。π=rc+Jμq-c,令π=0,解得r=r。
2.2 "公司定向融資模式(模式C)。公司設計定向融資,牽頭農產品物資供應商為農戶作擔保,請農資供應商為農戶提供種子、農藥等生產使用的農用物資;同時為農戶提供生產的技術支持與培訓,降低農戶生產時需要花費的努力成本。如開發手機應用并且推廣給農戶使用,在期初公司向農戶定向推送“農用積分”用于兌換指定的種子、農藥等生產要素,不可抵現。同時,推送最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國家政策和市場動態,并且提供技術人員的遠程指導和上門服務,便于農戶更好地掌握生產的信息。以此杜絕因為融資額經手農戶而產生的道德違約。
"假設公司為農戶提供全部的農用物資,并且提供的技術支持與培訓的努力成本為δ=vcq。其中0lt;vlt;1,v表示公司提升農戶生產效率的融資額占農民總努力成本的比例。此時農戶的生產成本當中需要向公司償還的貸款額度為c=1-vcq。同時,農戶的部分生產成本認為由公司承擔,在函數表達式中體現為公司向農戶提供的免息貸款。由公司承擔的生產成本為c=cq
+vcq。公司可以對其貸款利率r進行決策。期末農戶的農產品銷售收入期望為Jμq,農戶需要償還的非免息貸款額度c,免息貸款的額度為c,則期末農戶需要償還的貸款本息和為1+rc+c。令θ=,當μlt;θ時,農戶宣布破產并將所有收入Jμq付給公司償還貸款。公司依據下式決定貸款利率r,以獲得期望資金收益水平。
1+rc+c=EminJμq, 1+rc+c " " " " " " " " " " " " " " " " "(7)
"于是,在公司直接模式下,農戶的期望利潤函數可表示為:
π=Jμq-1+rc-c " " " " " " " " " " " " " " " " " " " " "(8)
將式(7)代入式(8),整理得到:
Eπ=EJμq-minJμq, 1+rc+c=Jμq-1+rc-c " " " " " " " " " " " " " "(9)
而公司的期望利潤函數可表示為:
π=pμq-Jμq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命題3 "當農戶資金約束下,采用公司定向融資模式的農產品供應鏈系統的均衡決策情況如下。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為q
=,公司的最優收購價格w=w,其中w滿足Fww+1-Fw=。農戶的期望收益為π=,而公司的期望收益為π=。
"證明過程與命題1證明過程類似。
2.3 "考慮農戶道德違約情況下的銀行融資模式(模式B)。考慮農戶因為經手用于生產的融資款而產生道德風險的概率為T,有0lt;Tlt;1。農民違約時會將所獲得融資款項挪作他用,損失由融資的提供方承擔。因此,農民僅以1-T的概率參與生產。首先考慮銀行的貸款利率r的決策問題。類似的,期末農戶的農產品銷售收入期望為1-TJμq,期末農戶需要償還的貸款本息和為1+rc。令θ=,θ為隨機產出率的臨界值。當μlt;θ時,農戶宣布破產并將所有收入Jμq付給銀行償還貸款。金融機構通過評估風險,依據下式決定貸款利率r,以獲得期望資金收益水平r。
1+rc=1-TEminJμq, 1+rc " " " " " " " " " " " " " " " " " (11)
根據上文的基本模型,在銀行融資模式下農戶的期望利潤函數可表示為:
π=Tcm+1-TJμq-1+rc " " " " " " " " " " " " " " " " " " (12)
將式(11)代入式(12),整理得到:
Eπ=Tcm+1-TEJμq-minJμq, 1+rc=Tcm+1-TJμq-1+rc " " " " " " " " " "(13)
而公司的期望利潤函數可表示為:
π=1-Tpμq-Jμq " " " " " " " " " " " " " " " " " " " " (14)
命題4 "當農戶資金約束下,且不考慮農戶道德違約風險時,采用銀行融資模式的農產品供應鏈系統的均衡決策情況如下。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為q=,公司的最優收購價格為w=w,其中w滿足:
Fww+1-Fw=-1-r+T+mT+rT-cc-ccr+ccT+ccmT+ccrT-acμ+acTμ-bcμ+bcTμ
/-1+Tμ-2c-2cr+2cT+2cmT+2crT-bμ+bTμ
農戶的期望收益為π=,而公司的期望收益為π
=。
此時銀行的利率設置為r=(-4cc+11cct+7ccmt-7cct-7ccmt-3acμ+6actμ-3actμ-4bcμ+8bctμ-4bctμ+((4cc-11cct-7ccmt+7cct+7ccmt+3acμ-6actμ+3actμ+4bcμ-8bctμ+4bctμ)-4(5cc-10c
ct+5cct)(-cc-cct-ccmt+2cct+4ccmt+2ccmt+acμ-3actμ-2acmtμ+2actμ+2acmtμ-2bctμ-2bcmtμ+2bctμ+2bcmtμ)))。
證明過程與命題1證明過程類似。π=1-Trcq+Jwμr-cq-Tcq,令π=0,解得r=r。
3 "數值分析
"注意到在公司定向融資模式下,公司可以同時利用貸款利率r以及公司分攤成本比例v兩個因素影響農戶對融資模式的選擇以及整條供應鏈的決策,本文進一步通過數值分析來研究農戶道德風險、隨機產出率μ以及農戶的主觀違約概率T對農產品供應鏈的影響。本文數據已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3.1 "農戶的主觀違約概率T對融資模式的影響。考察農戶道德風險這一因素對供應鏈整體采取的融資策略的影響。相關參數設置為:a=300, b=0.5, c=160, c=2, μ=0.3。首先,不考慮農戶的道德風險,即T=0,根據命題2和命題3求得r≈0.071 3。對農戶的利潤而言,令Δπ=π-π,可得Δπ=189.33+。以r為x軸、v為y軸、Δπ為z軸作三維圖,再將所得的曲面與平面z=0相交,記錄所得的交線。同理得Δπ=382.64+,記錄此曲面與平面z=0的交線。將上述兩條交線作在同一幅圖中,記錄交線上下方的正負性,得結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不考慮農戶道德違約時Δπ的值始終大于0,農戶始終傾向選擇銀行融資模式,公司傾向于不提供定向融資服務。整條農產品供應鏈所采用的融資模式為銀行融資模式。由于銀行處于完全競爭的金融市場環境中,即使銀行作為第三方加入供應鏈,也不會分走供應鏈各主體的利潤。由于農產品受制于自然因素的影響,農產品的生產存在風險,而農戶只承擔有限責任,此風險由融資提供方承擔,因此公司也不愿意承擔風險提供融資。對于農戶,當公司承擔風險,融資利率的設置相對激進,會影響農戶生產積極性,減少最優產量,進而影響農戶利益。因此即使公司提供了直接融資服務,農戶也傾向于選擇銀行融資。
"接下來將農戶違約風險考慮在內,將農戶違約的相關參數設置為m=0.8, T=0.8。類似地,求得r≈3.745,Δπ=98.49+, Δπ=198.41-。使用同樣的方法作圖得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以看出,在考慮到農戶違約行為后,銀行提高其無風險利率,此時Δπ的值與r以及v有關,農戶會同時考慮兩種融資模式。由圖2可知,當r越小且v越大時,農戶將越傾向于選擇公司定向融資。在圖中兩條交線之間的間距很小。當考慮農戶違約時,銀行對于放貸行為會更加謹慎,這將有損農戶生產積極性。此時公司向農戶提供的融資條件越優惠,越能夠激勵農民積極生產,有利于供應鏈各方的收益,公司定向融資成為雙方共同的最優選擇。對圖1、圖2分析得出,農戶違約因素能夠凸顯公司直接融資模式的優勢,此模式在設計上能夠規避農戶資金挪作他用的行為,降低了供應鏈整體所面臨的風險并避免了由此風險帶來的損失。
"接下來分析農戶主觀違約概率T的大小對供應鏈的影響。相關參數設置為:a=300, b=1, c=80, c=1, m=0.2, μ=0.9。使用類似的方法作出當T=0.3,T=0.4,T=0.5時的融資模式選擇圖,得結果如圖3所示。
綜合分析圖3可以看出,當其他條件不變,隨著T的增大農戶與公司兩者之間利益的分歧將會越來越大;同時公司為了規避風險更加積極地提供融資,雙方會越發傾向于共同采用公司定向融資模式。
"隨著T變大圖中兩條交線之間的間距越來越大,在圖3(a)中位于公司利潤函數交線下方的區域內公司不提供定向融資,而在農戶利潤函數交線上方的區域表示公司定向融資對農戶更為有利,這造成了供應鏈主體之間的分歧。隨著T變大,公司和農戶雙方的利益將會越發無法調和;同時表示雙方選擇公司定向融資模式的區域面積越來越大,公司為了規避風險會更加積極地提供融資。由于農戶主觀上傾向于將所獲得的資金挪作他用的行為會使得公司在農產品的生產上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使其利益受損,于是農戶和公司的分歧將會越發不可調和。為了應對和抑制此風險,公司將會更加愿意向農戶提供定向融資,盡可能使得沒有融資款流經農戶的手中,從而確保供應鏈的生產端的穩定性。
3.2 "隨機產出率μ對融資模式的影響。分析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隨機產出率μ對供應鏈的影響,相關參數設置為:a=300, b
=1, c=80, c=1, m=0.2, t=0.2。使用類似的方法作出當μ=0.9,μ=0.7,μ=0.5時的融資模式選擇圖,得結果如圖4所示。
綜合分析圖4可以看出,當其他條件不變,隨著農業生產的隨機產出風險越大,農戶與公司兩者之間的利益就會越加趨同;同時公司也會更加愿意為農戶提供定向融資服務,雙方更加傾向于共同采用公司定向融資模式。
隨著農業生產的隨機產出率μ降低,圖中兩條交線之間的間距越來越小,供應鏈融資模式選擇的分歧越來越小,公司和農戶雙方的利益越來越趨同;同時圖中表示雙方選擇定向融資模式的區域面積越來越大,公司將會更加愿意為農戶提供融資,維持供應鏈的平穩正常運轉。由于隨著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風險越來越大,相對農戶來說,風險對于公司的利潤影響更為顯著。這就導致了公司利潤函數交線的變動相比農戶交線的變動更大,造成了兩條交線的間距變小。農戶和公司的利益相對來說捆綁的更加緊密,于是公司也更加愿意為農戶提供定向融資服務。
4 "結 "論
本文研究了對資金約束并且存在潛在道德風險的農戶進行融資時的策略問題,根據實際生產環節中已經出現的融資模式展開討論,構建了資金約束下考慮農戶道德風險時的供應鏈決策模型,分析了供應鏈各主體在不同融資模式下的最優決策以及利潤,并且通過數值分析研究了生產不確定以及道德風險等因素對供應鏈選擇融資模式的影響。研究發現:當農戶的信譽很好,幾乎不會發生違約行為時,銀行融資模式將會更受到公司和農戶的歡迎;農戶違約這一因素能夠凸顯公司直接融資模式的優勢;隨著農戶主觀違約概率的增大,農戶與公司兩者之間利益的分歧將會增加,公司為了規避風險將會更加積極地提供融資服務,而供應鏈整體將會更加傾向于采用公司定向融資模式;隨著農業生產的隨機產出風險越大,農戶與公司兩者之間的利益就會越加趨同,公司會更加愿意為農戶提供定向融資服務,此時供應鏈整體同樣更傾向于采用公司定向融資模式。
"本文的研究對于向資金約束但存在道德風險的農戶進行補貼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并且文中提出的定向融資模式對于相關農業企業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除了文中提到模式,還存在多種向農戶融資的手段,如公司對農產品進行預付收購、“土地入股”模式等,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將更多不同的融資策略納入研究范圍。
參考文獻:
[1] 王文利,郭娜. 考慮道德風險下訂單農業供應鏈融資策略[J]. 系統管理學報,2020,29(2):240-250.
[2] 李樂萍,聞人泱泱,酈浩成. 農業企業金融生態圈的價值創造路徑探究——以新希望集團為例[J]. 中國市場,2021(29):1-4.
[3] 佚名. 讓“新農具”為美好生活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新希望六和股份公司農民手機培訓周專場活動火熱舉行[J]. 農業工程技術,2021,41(33):14-15.
[4] 葉飛,王吉璞,符少玲. 資金約束條件下訂單農業供應鏈的融資定價問題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6,46(12):63-70.
[5] 葉飛,黃建輝,林強. 資金約束下訂單農業供應鏈中的農戶最優決策[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7,37(6):1467-1478.
[6] "NIU B, JIN D, PU X. Coordination of channel members' efforts and utilities in contract farming operati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6,255(3):869-883.
[7] "ZHIYUAN G, MEIHUA Z, HONGJUN P. Financing strategies for coal-electricity supply chain under yield uncertain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28(2):353-358.
[8] "WU Y, WANG Y, XU X, et al. Collect payment early, late, or through a third party's reverse factoring in a supply ch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9,218:245-259.
[9] 馬中華,曾劍明. 隨機需求下基于預付款和期權契約的零售商訂購策略[J]. 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15,36(1):25-32.
[10] "YI Z, WANG Y, CHEN Y J. Financing an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with a capital-constrained smallholder farmer in developing economies[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21(5):1-20.
[11] 林強,付文慧,王永健. “公司+農戶”型訂單農業供應鏈內部融資決策[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1,41(5):1162-1178.
[12] "ALIZAMIR S, IRAVANI F, MAMANI H. An analysis of price vs. revenue protection: Government subsidies in the agriculture industry[J]. Management Science, 2019,65(1):32-49.
[13] "CAI G, CHEN X, XIAO Z. The roles of bank and trade credit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4,23(4):58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