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體育課堂是學生發展身體素質、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等能力的關鍵時期,但因小學階段學生的生理發育較為薄弱、心理自控能力較弱等原因,所以導致該階段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會出現形色不一的問題行為。本文通過對小學體育課堂出現較多的學生逆反行為進行剖析并總結問題產生的原因,旨在尋找有效的解決方式,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解決對策,正確疏導學生幫助其擺脫行為困擾。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課堂;逆反行為;原因;解決對策
逆反行為是對提出要求的一方產生與其相反或對立的一種情緒導致的行為。一般情況下,學生會習慣性對老師提出的要求由內心抵觸慢慢衍變成行為對抗。在體育課堂上的主要體現方式是和體育老師對著干,目的是為引起教師的反感,違反正常課堂教學規則,達到阻礙課堂練習的目的。逆反行為若不及時處理,會導致師生關系惡化,甚至會逐步變成學生厭學、逃課,更有甚者會走上犯罪的道路。體育課多為室外進行,活動空間大,由于學生行為多變難以控制,學生之間互相影響而導致體育課堂無法達到教師預期目標,很多體育教師為此煩惱不已。
1.小學生體育課逆反行為形成原因和體現方式
1.1形成原因(1)家庭原因
每一位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均有差異,學生性格有偏外向型也有偏內向型。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多半來自于家庭、學校、遺傳等方面,其中家庭和遺傳因素多半因家長而起,好的家庭氛圍會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保持平穩的情緒,反之則會影響學生在學校的情緒,家庭關系和諧與否往往影響著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父母情緒穩定與否、家庭交流方式是否得當和家庭結構復雜化都有可能影響學生性格健康,例如有些家長教育方式粗暴簡單,情緒暴躁等都會使自己的孩子形成敏感且自卑的性格。
(2)教師原因
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必須知曉班級個體差異合理安排內容和教學方式,針對學生的不同性格也要采用“對癥下藥”的指導方式。倘若體育老師本身就總以“特殊”的方式對待個別能力不足的學生,且學生是較為敏感脆弱的性格,便會激發其逆反行為。例如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多半會以競賽形式進行,而個別小學生正處于心理素質較為脆弱的階段,當面對競賽失敗的時候就容易出現過于偏激的行為(違反規則、影響他人等),從而轉化為語言或者行為上的對立。體育教師很多時候處理課堂問題習慣性將自己的想法凌駕于學生想法之上,有不尊重學生或者是辱罵甚至體罰等過激行為,很容易導致學生內心產生陰影,從而形成逆反心理。
(3)同學原因
小學生階段的情緒是不穩定的,思想行為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在體育課中與同學關系如果相處不愉快,很多時候出現被孤立、欺負等狀態時,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例如教師組織分組練習的時候,個別學生和同組的組長平時關系不融洽,和組長之間產生對立情緒,便會導致該學生的逆反行為出現。同樣分組競賽時,能力較弱的學生會遭受其他組員的排擠,也會給學生造成心理陰影,排斥競賽形式的合作游戲,產生各種逆反行為。
(4)自身原因
初步進入青春期的小學生隨著生理第二性征出現,從心理上這個時期的學生有了渴望自主獨立的意識,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成人的自由權利。這時候的小學生由于還是處于心理未成熟階段,學生往往會誤解體育老師教育的本意。學生此時處于身體變化逐步成熟和心理變化未成熟的矛盾時期,產生了不可確定性和隨意性,這時候很多不良因素的誘導會激化學生逆反心理產生。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對新事物的盲目追從會導致他們失去理性的判斷,對于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是想要去嘗試。例如課堂上和老師言語產生對立,越是老師阻止去做的事情他們越是想要去做。在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不成熟,雖然他們的思維開始具有獨立性和批判性,對事物有了自己獨立的判斷,但由于與人交流的經驗不足,認識上較為片面,喜歡鉆牛角尖和極端思考。
1.2體育課堂逆反行為體現方式及危害
(1)不配合的逆反行為
在體育課進行過程中,老師細致耐心的講解某一動作,而學生始終無動于衷,完全用無視的狀態呈現課堂反饋,對老師的提問和指導都不作積極反饋,要么干脆不做拖拖拉拉,要么影響其他認真練習的學生,造成整個課堂秩序混亂。經常性肆無忌憚地當著老師的面開小差做小動作,沉默、不配合老師教學管理活動,對老師經常提異議,當面頂撞老師,用挑釁的眼神看老師,故意遲到,吸引同學起哄等。在老師講解動作或集合講話時,隨意插話影響老師的授課過程或在老師提問時故意答非所問或頂撞老師。
(2)突發性逆反行為
突發性逆反體現方式一般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情境相悖型,是指學生正在想著自己的一件事時,老師或者組長打斷他要求他去做另一件事情,導致他的內心產生與之相悖式的逆反心理,從而使他產生了各種抵觸行為。
二是超限刺激型,當體育課活動中,學生因某種過于強烈的刺激作用時間過長時,反而會對這樣的刺激不按常理反饋,發生徹底放棄練習的現象并擾亂小組練習秩序。
三是歸因失真型,在教師誤解學生行為動機時,導致學生產生不被尊重因而
產生抗拒的逆反心理,產生厭惡老師的心理。
四是評定失真型,老師在判斷標準上不一致,導致評定結果不真實而引發的
學生逆反心理,認為老師不公平,沒有必要去尊重老師的要求。
(3)逆反行為的危害
逆反心理的產生是由于內心的對抗,其形成的條件基于非理性狀態下產生的想法與行為,往往學生想要吸引對方的關注度從而刻意惡化事態,所以往往導致的后果都較為嚴重,長期任由逆反心理繼續會導致學生出現對人對事不信任、冷漠、不合群等病態性格,對課堂產生排斥感,學習信念動搖,養成消極的心理狀態,進一步發展還有可能形成心理疾病。
2.小學體育課堂常見逆反行為應對策略
學生在教師眼皮底下做小動作背后有著不一樣的心理原因,教師可根據每個學生不同之處選擇不一樣的應對方法。外向型學生性格不錯,喜歡在教室里大大咧咧毫無顧忌,靠引起別人注意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內向型學生性格內向,但是喜歡私底下“作案”。每一種類型的學生都有自己逆反的方式,作為老師發現這些苗頭的時候不僅要在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該類學生的狀況,改善與該類學生之間的關系,更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準備充分,采用最合適的教育方式中止學生的不當行為,切勿魯莽判斷將情況惡化。
2.1搭建信任橋梁,“從”心出發
(1)從日常發現教育契機,善于利用
小學體育課上,有一部分過分活潑的好動學生,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習慣性“找”老師的“茬”,大部分教師對于此類學生會想出各種方式限制該類學生的活動時間精力以此達到令該學生安靜的目的,殊不知以此下去只會適得其反。其實體育教師要多關注此類學生,在合適的時間給予該類型學生一定的幫助和關注,抓住時機引導,能夠事半功倍。在筆者執教的班級中就有這樣一名學生,由于過于活絡不服從教師管教,經常被各科老師教育。有一次筆者經過他的班級,看他獨自一人被罰站在走廊讀課文,便趁機走過去詢問了他罰站緣由,剛開始該生一臉不在乎的樣子,直到筆者透露出一直很欣賞他活潑性格,言語安撫他的同時表示自己很樂于聽他訴說煩惱和給予他幫助,并提醒或許在體育課堂上他可以有更多展示的空間,他默默地低下了自己的頭,臉上滿是愧疚的表情。在后面的體育課堂上,這名學生明顯感覺不一樣了,他似乎對體育老師多了一份信任,在體育課堂上時不時協助老師提醒其他搗蛋的學生注意課堂紀律。這是一次“雪中送炭”,滿足了一個學生長期得不到認可的心理。因此體育教師也應時刻關注該類學生的心理狀態,找到合適的教育契機“收服”此類學生。
(2)以課堂情緒為抓手,穩中求進
學生出現偏激逆反行為很多時候和教師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體育教師的上課態度需保持平穩狀態,對待學生的逆反問題上反應要具有親和力,切勿冷漠和過分嚴肅,減少學生的壓力感。始終考慮學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不能過分糾結一致性。在處理方式上可采取語氣暫停、眼神停頓等方式暗示先進行警告,后將學生安排在課后私下交流,避免當眾訓斥導致個別性格要強的學生愈演愈烈。體育教師要眼睛里放得下“小事”,對于課堂上出現的雞毛蒜皮小事不過分計較,讓學生認為此類事情不足以引起老師的不滿,做類似行為不能引起教師的注意力。體育教師要處理好這樣的問題,不能讓類似事情繼續蔓延。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持之以恒地立“行為常規”,更要在背后下足功夫,以尊重學生的方式多去與私下學生交心或明處表揚,滿足其被公平對待的愿望。
(3)融入學生家庭生活,借助家長
我們都明白,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對于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家長普遍望子成龍,將所有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小學生此時心理發育不完善,無法很好消化家長給出的壓力,家長會因期望值達不到時,對孩子嚴厲斥責甚至打罵,長期以往造成孩子心理有陰影,衍生出自卑、逃避等逆反性心理。體育老師可通過與家長加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行為習慣和情緒反復的緣由,增進對學生的了解。體育老師也可通過家長傳遞給學生一些信息,表示對他的關心,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單,鼓勵家長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多給予贊賞和肯定,提醒家長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一味靠打罵解決問題,造成孩子性格偏激極端,鼓勵家長一定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建立溝通。
2.2教學相長,四“變”策略巧應對
(1)變隊列,隔離問題
以往的體育課隊型都是學生成四列橫隊由高到矮站立,或男女分組站立,遇到課堂逆反行為較為嚴重的班級,課堂大部分時間用來解決部分學生的不當行為,因此體育教師苦不堪言。在問題學生比較集中的班級,筆者建議教師在授課中可以在隊伍中安排個別自我管理和小組里能力較強的學生間隔開易產生問題的學生,起到屏障作用,從而保證課流程的推進。優秀的同伴在一側也會影響問題學生本身的態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時間久了不良習慣也會隨之減少。
(2)變內容,差異對待
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充滿好奇心,非常好動,容易被事物吸引也容易發生變化。教學階段,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非常短,因此單一重復的練習內容和千篇一律的授課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和注意力不集中,對練習項目產生厭學情緒,這時候教師的一點點言語都可能刺激到學生。作為學生的引路人,體育教師進行教學應從學生角度出發,多設計一些符合學生學情和興趣的活動,對于重復的練習內容可用不同教學和練習方式來替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主動意識。此外,體育教師應在課前針對逆反多發的群體進行更多課堂內容備案,在課堂進行過程中多觀察他們的練習情況和情緒反應。例如,部分學生總是在自己組內練習中得不到認同感產生畏難情緒,那么作為體育教師應立即做出相對應調整,可以將該學生群體調整至水平接近的組別,或將這類學生降低練習的難度,滿足其成就感,并以此鼓勵他的練習積極性。
(3)變情緒,帶動氛圍
體育課頗受學生喜歡,和體育教師的授課方式分不開。體育教師必須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用有趣的授課去調動學生,用和藹的語氣去關心學生,用嚴謹的態度去要求學生,用尊重的方式去引導學生。體育教師應具備較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因為情緒會影響教師在課堂上的任何一個動作,控制好自身的情緒,利用情緒去調動學生感染學生,使課堂達到一個較好的學習效果。因體育課堂有較大的活動范圍且學生活動自由不受限制,課堂難免出現嘈雜、不聽指令和頂撞教師等行為,面對這些情況教師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學生的種種行為影響情緒,冷靜處理問題。
(4)變評價,多維促進
體育運動對每一名學生來說都有不同程度的鍛煉價值,而每一名學生的運動能力各有不同,唯素質化的評價方式會使本身運動能力偏弱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體育課堂評價應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建立標準。適合的評價方式能促進和鼓勵學生進步,不能純粹以高度遠度速度來定標準。例如體育課可設定“最佳動作獎”、“最快動作獎”,亦可設定“勤奮獎”、“團結獎”、“最強輔助獎”等,以此給予學生自我實現的途徑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
3.結語
首先筆者認為體育教師應對體育課上常見逆反行為應從心理疏導、處理方式兩方面著手。教師應轉換自己的角色,和學生之間建立平等交流的溝通方式,多進行正向的示范,多以鼓勵的語言肯定學生。對待心理較為脆弱的學生,要注意方式方法,以較為“柔和”的方式搭建與學生之間信任橋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話既要有“溫度”,也要掌握好“進度”。其次,教師應持之以恒,與學生“斗智斗勇”,教師需善于分析學生有逆反心理的深層原因,了解學生在各個環境下真實的內心感受,持對學生們負責的態度,走近學生的內心,平等地對待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耐心地引導學生走出逆反的階段,善于利用教學契機,把握班級逆反行為多發的學生特點,針對不同的逆反類型使用不同的策略攻克問題。
參考文獻:
[1]閻鑫融.分析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和有效對策[A].心理月刊,2020,11
[2]黃鶯.關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分析[A].課堂經緯,2020,07
[3]劉志強.關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分析[J].才智,2018,12
[4]萬增奎.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應對策略——基于江蘇省9656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實證研究[A].2017,06
[5]楊碧秀.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及干預對策研究[A].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