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如今的教育中,體育科目中的課程思政尤為重要,課程思政有這在新時代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務,而體育科目則肩負著為學生鍛煉出足夠為后續參加社會建設的健康體魄的任務。籃球作為競技體育的一種,具有較強的體育精神,而思政教育與其有這較多的重合點,將兩者進行結合能更好的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但現如今,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高職院校要努力解決這些阻礙,讓兩者更好的結合,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院校;籃球課程教學設計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課程思政視域下職業高校籃球課程混合式教學平臺的建設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21WQNCX140。
課程思政教育作為現如今重要的教育之一,各級學校必須要在新課改要求的高質量教學中更好的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更好的打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高職院校將課程思政與籃球課程相結合,不僅能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進行鍛煉,也能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團隊協作的精神、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從整個教學理念來看,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有著較多的共同點,將其進行結合能更好的展現出體育的育人優勢,讓學生更好的對課程思政的理論知識進行理解,也能更好的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充分發揮出課程思政和體育課程的立德樹人效果。
1.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結合的必要性
籃球屬于競技體育的一種,競技體育教育不僅包含了身體、技術等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對于心理意志方面的鍛煉,而與課程思政進行結合,能更好的結合理論來對學生講解體育精神,讓學生對籃球的認識不僅僅局限于身體方面,而是更深入的看待問題,讓學生對籃球文化和精神有了更好的理解。通過課程思政與籃球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提高學生參與到籃球活動中的主動性,籃球教育還可引導學生追求體育精神、促進學生道德的培養,兩者相結合能讓教師在籃球課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課程思政的效果,并通過體育精神進一步拓展課程思政對學生的影響范圍,通過參與籃球課程,讓學生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強化了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塑造了良好的體育精神,培養了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1]。
2.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結合的重要意義
2.1提高教學意識,創新教學理念
我國近些年開始強調體育強國,制定了體育強國戰略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大量的體育人才、體育教師和體育基礎建設。在高職校園匯總,將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對于培養復合型人才有著重要意義,在籃球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能更好的讓學生理解到參與籃球活動的目的,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思想道德等。同時,將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也是對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幫助學校教師對傳統的教育理念進行創新完善,讓其教育理念更符合當前社會,讓教師意識到籃球課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下開展的重要性[2]。
2.2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將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進行結合,能為思政教育提供一個較大的平臺,將思政教育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思政教育由于理論性較強,并且教師沒有將其內容與其他課程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學校對其也不重視,沒有進行考核評價,致使多數學生在思政課堂上都沒有認真進行學習,沒有理解思政課程的意義。但在將其與籃球課程進行結合后,能營造出良好的思政氛圍,學生在參加籃球課程和籃球活動時,不自覺的就會受到思政教育的影響,通過籃球教學和籃球比賽能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思政教育的意義,逐漸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全面提高其綜合能力,成為國家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2.3提升學校思政教育的水平
傳統模式中,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時,通常選擇理論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針對教材對思政內容進行教學講解,而由于理論知識較為抽象、枯燥,學生在進行學習是會產生對內容無法理解的情況,而枯燥的學習課堂會導致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導致學生學習效率較低。同時,部分學校沒有聘請專業的思政教師,教師本身對于思政內容的理解也不夠深入,無法通過較為有趣或是結合實踐的方式對思政內容進行講解,導致學生慢慢對其失去興趣。而部分學校對于思政教育不夠重視,開設思政課程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在進行教學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果不重視,在期末也是以選修課的模式為學生進行打分,或者是采用開卷考試的模式進行,致使學生根本沒有受到思政教育。
而將籃球課程與思政教育進行融合,不僅提升了學生參與到思政教育中的程度,學校通過對籃球教師進行培訓,也能提升其思想政治素養,讓其能在二者相結合的情況下更好的對籃球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體育道德。通過這種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參與到思政教育中的程度較高,也能通過體育活動更好的對思政教育中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進行理解,且籃球課程與傳統的思政課堂相比更為有趣,更能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在參與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就會自然的對思政內容進行理解,學校也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了自身的思政教育教學水平[3]。
3.籃球課程思政的目標設計
3.1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籃球屬于競技體育,在進行教學時,實踐大于理論,而通過激烈的場上對抗,球員全力爭勝能極大的培養出學生的努力拼搏精神、勝負欲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教師在對籃球訓練知識等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通過結合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起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體育精神,讓學生在運動中學會拼搏,認識到堅定情緒所帶來的正面作用,將正能量帶入到賽場之上,相信伙伴,努力協作。
競技體育不僅需要堅定的精神、必勝的信念和隊友之間的合作信任,也要有強健的體魄,將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能完美的規避課程思政教育實踐不足的情況,讓學生鍛煉出更好的身體,以應對日后生活和工作。
3.2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通過將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在進行籃球課程教學時不僅要對學生的籃球技戰術進行教學,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應結合思政教育的內容,對其進行引導,鼓勵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讓學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重要的幫助[4]。
4.籃球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
4.1在體育目標中明確思政教育目標
高職學校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正確認識到籃球課程和思政教育結合的重要性,從而幫助學校更好制定出人才教育計劃,提升籃球課程和思政教育的效果。在制定課程目標時,教師必須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明確,體育教師應提前對思政課程進行學習,了解其內容,再配合專業的思政教師來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將兩者更好的整合在一起。
在進行結合時,兩個專業的教師都要盡量突出自身課程的特點,在開展體育互動時要通過體育活動來突出思政教育的元素,并且為體育活動僅剩賦予思政內容,如籃球帶來的拼搏精神和集體主義,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思考,鼓勵學生對其包含的思政內容進行挖掘,從而培養起學生的良好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籃球課程和思政教育的認識。
4.2挖掘高職體育中的思想元素
高職院校在對思政教育課程進行開展時,要多對其現實意義和內容進行挖掘,從而更好的理解思政教育在現實中的指導意義。而在開展籃球課程時,體育教師和思政教師要對其蘊含的思政元素共同進行挖掘,從而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學。高職院校想要讓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進行結合,就必須要建立體育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依托該體系來對體育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內容進行挖掘,同時革新教育方式,提升教師的思政知識儲備量。
在進行籃球技戰術和動作講解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去了解這些動作和技戰術本身存在的精神價值意義,通過事件來對學生的思政理論知識和籃球技能進行培養,在將籃球課程和課程思政教育進行結合時,教師應多為學生提供體育鍛煉和思政元素了解和發掘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思考,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對思政教育進行理解認知[7]。
4.3做好籃球思政課程設計
在將籃球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結合時,教師要做好籃球與思政內容相結合后的課程設計。教師在將籃球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結合時必須要探索籃球活動中包含的教育精神和知識。
在課程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籃球運動的歷史背景的介紹,如,籃球的起源,在我國的發展等,隨后教師要對學生講解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則、進行方式等理論知識。在一切準備就緒后,教師就可以開始對學生進行籃球技巧的教學,如,運球、投籃、傳球等。當學生開始全身心投入到籃球運動中后,教師就可以將籃球課程與思政內容相結合,通過視頻、或者實踐活動等來講解籃球運動的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如,在課堂上組織籃球對抗賽,對于輸球的一方,教師通過視頻、理論教學對學生灌輸不畏懼失敗、努力拼搏、提升競爭意識等積極的價值觀。對于贏球的一方,教師也可以通過相同的方式,對學生灌輸勝不驕、繼續努力拼搏奮斗等精神價值觀念。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來對學生進行籃球思政教育,如在微信群里多發布一些國家隊球員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光和體現中國體育精神的視頻,激發起學生的愛國情緒,提升學生對中國體育精神的認同感。
教師還可以開展專項主題教學活動,如,發揚體育精神活動,在課堂和賽場上,將體育精神放在第一位,從而讓學生形成優良的體育和道德品質。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不能只注重學生在期末考試時是否完全對籃球技巧的掌握程度。重點應該在學生是否培養出了優秀的體育精神、愛國情懷和團隊協作精神等更高層次的素質。
在進行籃球思政教育時要注意其實效性,結合學生目前發生的實際事件來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讓學生更好的結合現實對思政教育內容進行理解[8]。
5.高職籃球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5.1學校不夠重視
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時,對于課程體系的建設、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教學目標都沒有進行明確,多數學校對于思政教育仍停留在表面中,沒有真正將思政教育落到實處。在開展思政課程時,部分學校為節省成本,沒有聘請專業的教師,而是選擇用其他科目教師進行兼職,且沒有制定相應的考核評價標準,導致教師和學生對于該科目都不夠重視,教師進行教學只是為了完成學校下發的任務,學生也只是為了期末的教師評價,思政教育流于表面。
部分高職院校也存在對于體育不夠重視的情況,雖然籃球課程屬于三大球之一,在國內普及程度較廣,但在教師和學校的傳統理念中,仍然認為體育課只是為應付上級而開設的,學生應該專注于主科和專業課的學習。在學校對兩個課程都不夠重視的情況下,想讓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進行融合顯得非常困難[5]。
5.2教師教學方式存在問題
部分教師由于沒有受過思政教育的培訓,自身對于思政教育的理解也不夠深刻,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不夠,并將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進行融合。目前很多籃球教師創新意識不足,在設計籃球課程時,僅僅只對學生進行技戰術的講解,對學生的各類動作進行嚴格要求的同時卻沒有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只是機械性的對教師教學的動作進行復制,而在實際比賽或者活動中遇到問題后,可能會無法對當前發生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分析,在長期無法解決問題后,可能會逐漸失去對籃球運動的興趣。而部分教師在對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進行結合時較為牽強,在教學時簡單的對思政內容進行生搬硬套,在課堂中較為可以的創造課程思政的味道,導致學生上的是籃球課,卻充滿了說教味,反而忽略了籃球運動的本質。
5.3學生對于思政教育沒有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學生對一個科目失去興趣,自然就沒辦法提升該課程的學習效率。多數學生認為思政教育過于無聊,去參與學習只是為了完成課程、修完學分,對思政教育的本質沒有進行認識。而將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進行結合后,部分高職院校存在學生文化基礎較差的情況,對思政教育也沒有興趣,而部分教師在強行將籃球課程與課程思政進行結合后,學生更感覺力不從心,甚至喪失對籃球的興趣[6]。
6.結語
在籃球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目的是更好的立德樹人,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而通過兩者的結合,不僅能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鍛煉身體,擁有強健的體魄來在日后對社會進行建設,更是幫助學生培養起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籃球中的拼搏精神、集體精神,幫助學生樹立起健全的人格,通過籃球活動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和體育態度。
參考文獻:
[1]薛培育. \"課程思政\"視域下籃球教學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方法探究[J]. 科技資訊, 2021, 19(17):3.
[2]李科. 基于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籃球教學探索與實踐[J].當代體育, 2021(38):0031-0032.
[3]梁日忠, 蘭建軍. 立德樹人視域下籃球課程思政建設內涵,維度與實踐路徑研究[J]. 體育科技, 2022, 43(2):3.
[4]劉利漢.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籃球普修課教學現狀研究[J]. 灌籃, 2021(24):2.
[5]劉吉. 高校籃球課程思政實踐探究[J]. 視界觀, 2020, 000(023):P.1-2.
[6]王珊珊.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籃球教學探索與實踐[J]. 當代體育, 2021(16):1.
[7]程才瑞. 課程思政融入體育院校籃球課程路徑的探究[J].當代體育, 2021(26):2.
[8]潘金星, 胡潤秋.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籃球課程育人體系構建研究[J]. 灌籃, 20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