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學校教育理念和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都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教育教學制度的變革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特別是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良好的教育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習慣、運動成績、激發學習者對運動和健康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體育課堂;教學模式
“3+X”的教學實踐模式在廣大學生中被普遍接受,效果顯著,這樣可以有效地調動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間接地提高了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道德素質的形成和提高。“3+X”的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體育教學模式固化與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性不相適應,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固化與教師的專業能力無法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統一性與學生個人發展的差異存在著矛盾。
1.概述
核心素質是指在復雜的實際情況下,個人所具備的綜合素質或能力,加強學校體育課程建設是推動大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的教育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采用分層次+分層次的教學方式,推動了“3+X”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形成。突破傳統、僵化的教學模式,以全新的、優化的方式,適應目前的要求,采用“3+X”的體育教室模式,使其達到最佳化。“3+X”的教學模式是指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既能滿足學生的課堂興趣,又符合初中生生理、心理素質的發展規律,使學生由原來的“訓練”轉變為“主動探索”。本文采用分項教學+分層教學法,探索“3+X”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提高體育核心素養、運動成績、體育興趣等方面的效果。
2.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中的作用
2.1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體育課程的核心素質,既是對學生的學習、運動能力的考核,也是對其運動知識掌握、運動技能學習、運動品質體現、運動經驗積累的重要作用,通過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使初中體育中心課程的基本思想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指導教師對體育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明確了體育教學的重點和優勢,提高了體育教學的質量。
2.2調整體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從目前的初中體育教學現狀來看,亟待調整和優化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引入初中體育教學,能使學生對體育、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學習的具體表現和進展進行更為系統的引導,從而為體育教學評估帶來新的機遇。從實際情況來看,體育課程的核心素養是從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素質、體育認知等幾個方面來分析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學生體育教學情況、學生體育運動及學習效果,并通過核心素養來評價判斷初中生體育運動學習的態度、進步幅度等具體表現,為改進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創造有利條件。
2.3提升初中生運動綜合能力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引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對初中生的綜合運動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充分體現了體育教學目標,有利于初中生全面、健康的發展。通過將體育核心素養的引進,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體育能力和體質素質,不斷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培養初中生體育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初中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體育課堂運動及訓練,為初中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體育習慣創造條件。同時,在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視野下,體育教學活動與體育活動、體育作息、鍛煉相結合,更有利于培養和提初初中生的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快速反應等體育素質。
3.體育核心素養的“3+x”初中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實施依據
3.1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核心概念的界定
(1)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體育學科核心素質:體育課程是貫徹“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以“健康第一”為指導,強化學生的身心健康;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
(2)“3+X”課堂教學模式
“3+X”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我國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一種新模式,“3+X”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跑、跳、投)作為基礎項目,并結合初中體育課程的基本要求,選擇?X個可選擇的項目。
3.2“3+X”教學實踐模式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關系
(1)“3+X”分項教學方式
針對學校具體的教師、場地等情況,實行分段式教學,有利于教師調節和控制班級的發展,從而實現對學生發展的調節,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由籃球專業的體育老師進行教學),并按規定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了解學生的體能和體育能力發展狀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2)“3+X”分層教學方式
“3+X”分層教學的先決條件是在分項教學中實施,分項教學前測,并依據前測內容重新進行分層整合[1]。在教學內容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對教學方法進行了一定的修改,針對學生的體質和運動能力,制定了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增強了課程的整體和連續性;確保各層級的內容設計清楚;逐步加大教學難度和挑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確保每個層級的提升都呈現一種漸進的內容設計。
(3)“3+X”教學模式
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特點和體育水平,采用情境導入法、交互式體驗法等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式,以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建立“3+X”的體育教學模式,在不同的階段進行標準化的體育教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體育行為。
3.3“3+X”教學模式改善狀況
(1)改善教學目標單一的需要
目前初中體育教育在進行傳統的課堂教學時,注重的是學生的身體素質,而對學生的健康行為和道德素質的培養卻很少,忽略了體育專業的核心素質的培養。健康行為是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綜合能力、積極適應外部環境、適應環境等方面的一種表現形式[2]。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學會針對自身健康問題的有效管理;最后形成包容豁達,樂觀開朗,善于交際,團結協作,對周圍環境有很好的適應性;注重身體健康,培養更符合自己的生活習慣,增強身體素質,增強個人的整體素質。能正確地對待比賽的最后結果,以勝不驕,敗不餒,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作為一名出色的運動員,具有負責的態度和行動;遵守相關規定,尊重自己和別人,具有公正的態度。
(2)改善教學方式單一的需要
在傳統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模式下,傳統的體育教學活動常常提倡“老師講授,學生重復操練”,使學生失去了體驗、探究、創新的學習方法。這就造成了很多人認為,體育課是在課堂上進行,老師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老師只會講一些理論,只會做一些簡單的動作,這就會讓學生對體能和健康課程失去了興趣,漸漸地就會失去最初的斗志。這就是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和學生的體育教育需要之間的矛盾。每個學生在體能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而由于學生體質、運動能力的差異,使得一些高水平的學生“吃不飽”、低水平的學生“吃不消”,使得體育與健康課堂的教學效果不斷下降;體育教員的差異性,是因為每個教師在各自的專業上都有自己的專長。如果學校把某個體育老師分配到某個班級,那么這個班的體育課就是由某個老師來負責,學生們沒有自己的自由。
(3)改善評價方式單一的需要
在教育教學的發展過程中,學生的身體、心理、價值觀等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當前實行“素質教育”的時代,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僅僅要求學生學習文化課,顯然是不夠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體育考試是初中階段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就學生而言,中考體育課程并非其唯一內容[3]。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主體,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直接影響著他們所學的內容。一個學生可以學習多少?如果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那么,學校的體育教學就無從談起,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是最重要的,而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訓練是最重要的。
3.4課程-課堂-教師-學生四者之間的矛盾
(1)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與中考體考指揮下的體育課程實施之間的矛盾
隨著“中考”考試中體育成績的比例逐步提高,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對體育科目的評價問題也日益關注。而傳統的學校體育課程,更多的是以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基礎知識為基礎,以體能為基礎,體育老師們在巨大的壓力下,為了取得“體考”的優異成績,初中三年的體育和健康教育,都是以“體考”為中心進行的。雖然學生在堅持跑、跳、投三項運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現實中,體育教學內容單一、枯燥,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越來越少,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終身體育鍛煉目標的達成極其不利。
(2)學校體育課堂模式固化與學校體育課程的重要性不能匹配之間的矛盾
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目前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4]。各級教育部門對體育和健康課程的重視,促使了目前的體育教學亟待改革,探索一種既能滿足學生的基本體能要求,又能適應不同類型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是目前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
(3)學校體育課堂模式的固化與學校體育教師專業特長不能發揮之間的矛盾
學校的體育老師大都是國內大學的本科生和碩士生,具有各自的專業知識,然而,在體育課堂上,卻常常無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從而導致了高校所學的專業被廢棄。有些教師甚至選擇了不相關的課程,這就造成了他們的教學效率很低,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特長與目前體育課教學之間的關系存在著很大的矛盾。
(4)教師統一練習的教學手段與學生個體發展差異之間的矛盾
從學校的日常教學實踐來看,在老師指導下進行體育技能訓練,其訓練效果和運動量都有保障,而在實踐中,學生的訓練積極性和興趣并不理想;另外,老師們統一練習的技巧種類比較單一,相對于部分學生在這方面的技術能力比較強的同學而言,會覺得有些無聊。
4.初中體育課堂“3+X”教學模式實施的規劃
4.1構建體育課程框架結構
體育學科的核心素質是培養學生身心健康、強身健體、全面發展的重要依據,而強化初中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與學生的健康素質培養和形成密切相關。7-9年級的銜接過渡要適應學校的具體情況,而這一時期又是初中體育發展的薄弱環節,因此,應從這一薄弱環節入手,推動整體初中的體育教學,推動學生的體育和健康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為此,我們制定了學校體育課程體系,并將其與核心素養相結合,通過改革教育模式,使其逐步形成終身體育素養。
4.2不斷優化“3+X”教學模式
在學校層面,通過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制定相應的制度和政策。“3+X”體育課堂的投入保障策略、組織實施策略和評估策略,保證了各環節的順利、有效地實施,并從學生基本能力、專項能力、健康知識、興趣愛好等方面實現了體育核心素養中的運動能力和健康行為兩大素質。
4.3初中體育課堂“3+X”教學模式的基本形式
“3+X”教學是當前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一種新形式,“3+? X”的教學模式是指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充分利用學生的主體性,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專門的學習,而其他的課程則按照教科書上的時間來完成簡單的解題[5]。針對體育教學的具體情況,進行了“3+?X”的教學模式,即:“分項目、分層、平行、基專分段”。
(1)分項分層走班
即在實施“3+X”模式之前,先將實驗組的預設實踐性教學,然后再進行(X)自選,再進行前測分項、分層和分班。根據教師、場地、器材、學生學習能力、技能水平、興趣、愛好、個性等因素,對同一實驗組的不同行政班級,采取雙向選擇的方法,將不同的專業(分項)按照不同的等級(級別)重新組合到一起,重新合班,實行走班上課,打破固定行政班人員的課堂教學組織模式。
(2)同級多班并行
以實驗組班級學生選擇(X)項目設班,同一個實驗組所有班級所有體育課在同一節課并行開設。
(3)基專分段教學
將體育課分為2個階段,每個階段實施(3)個項目,1個階段(初中體育課程基本要求為:X)課時基礎動作技術教學,進行教師走班課堂教學(原則按照體育與健康學科七年級教材規定單元計劃,課時實施)的時間分配可由不同年級的學生認識能力和身體適應能力進行調整。
5.結語
綜上所述,采用分項+分層的教學方式,構建了“3+X”的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其理論分析比較全面,但由于缺乏量化實證,因此,本文的結論難免會出現偏差。“3+X”的教學模式在學校和學生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肯定,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提高體育興趣、提高學習的運動技巧、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3+X”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選擇自己的選擇,分項再整合班級、分層教學等方式,采用專業教師教學,既豐富了教學形式和內容,又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瑞瑞.基于新課標的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路徑研究[J].現代教學,2022(23):52-53.
[2]孫文平.身體素養和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關系解讀[J].體育研究與教育,2022,37(06):57-61.
[3]郭宗文.利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學周刊,2022(34):181-183.
[4]溫建黨.基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3+X”教學模式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2(09):104-106.
[5]李幸龍. 基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3+X”初中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