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第一本運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著作研究

2023-12-29 00:00:00舒文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2023年1期

[內容提要]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是我國第一本運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著作。該書與當時流行的同類著作特別是與陶希圣的同名著作相比,具有鮮明特點:重視下層民眾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肯定中華民族的革命傳統;對被統治階級思想家給予正面分析;對古代每一位思想家的階級背景進行考證,從文本入手來解讀思想家的思想。正因為有這些特點,此書出版后,在當時產生了極大影響,以至在抗戰期間成為毛澤東的枕邊書,這顯示了呂振羽運用唯物史觀于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方面突出的革命性和實踐性。該書針對陶希圣而生,帶有明顯的論戰性質,其中純熟的階級分析法比起陶希圣而言,更具有解釋力和說服力。這無疑是中國共產黨在思想史領域樹立革命合理性的一個標桿,有利于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呂振羽;陶希圣;《中國政治思想史》;唯物史觀

[作者簡介]舒文,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一、問題的提出

呂振羽在1937年出版的《中國政治思想史》是我國運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的開山之作。此書出版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1937年上海黎明書店出版該書時曾經這樣評價:“本書四十余萬言,尤為著者精心杰構,乃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方面劃時代之巨著,為研究史學、國學、哲學、政治學者均不可不讀之書。”[1]自出版到新中國成立后,該書在國內外先后多次印刷,共發行數萬冊,產生了極大影響。尤其可貴的,該書出版后,引起在延安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高度重視。1942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會議討論出版工作時,針對稿件缺少的問題,毛澤東說:“最近經驗,少而精的東西還能看而且有益,多了無法看。有富裕的排印時間,可印《魯迅全集》《海上述林》、小說、呂振羽的《中國政治思想史》。”[2]由此可見,呂振羽的此部著作在毛澤東的心目中是與《魯迅全集》一樣重要的,是“少而精的東西還能看而且有益”的。在王稼祥的秘書王子野的回憶錄中曾提到王稼祥對此書多有贊賞[3]。而根據逄先知等人對毛澤東主席的讀書生活的回憶,毛澤東不僅在呂振羽到延安學習時關切地詢問過此書寫作經過以及為何取名《中國政治思想史》,更是在此之后將該書列入了他的常備讀書單,并在外出考察時還指名隨身攜帶。[4]這無疑是對呂振羽所做工作的比較客觀的肯定性評價,也足以證明《中國政治思想史》特具的學術價值和深刻的社會價值。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此書的研究有一定的成就。①但對于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專門研究相對較少,這與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同類著作特別是與陶希圣的同名著作相比有哪些特點等,仍舊留有大片的可開拓之處。

二、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的主要特點

在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出版之前,中國思想界及其對民族文化思想的估計,有著各種不同的立場和流派。在傳統的對社會思想流派的分野中,一貫將中國歷史上各種社會思想分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雜家等九流百家,還有后來的佛家,等等。呂振羽認為,這完全把社會思想存在的根據的階級性質隱蔽了。[5]12實際上,從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自五四運動后成為中國主流文化運動開始,資產階級學者便應用了不徹底的、虛偽的科學方法來研究中國思想史。[5]12他認為最初從事這種研究的包括胡適、梁啟超、李石岑等人,同時還包括日本的渡邊秀方。他們對社會思想流派的區分,仍承襲了儒家。而從成就來看,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和梁啟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雖在當時都盛極一時,但都未觸及各派哲學思想的本質,而渡邊秀方的《中國倫理學史》等書不僅掩蓋了中國各流派社會思想的本來面目,還把它庸俗化了,且在中國大肆流行。

1927年以后,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工作者才試圖用唯物史觀來從事思想史的研究,而這其中,也產生了在主觀上想應用歷史唯物主義,客觀上卻沒能完成科學研究任務之士。呂振羽認為,這些人一方面對中國社會史概念的模糊,因而沒有能夠從社會階級構成的角度和社會經濟構成的角度去論究各派思想發生的根源和其本質,他們忽視了背后的階級關系和其力量對比的變化以及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而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另一方面,他們應用的自始就表現為經濟主義的方法。與此同時,呂振羽還認為,陶希圣、李季、葉青等人為了反對馬克思主義,“卻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販賣反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商品”[5]13。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呂振羽認為:“直至目前還沒有一部能比較令人滿意而符合時代需要的產品?!盵5]13但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方面存在工人階級領導的民族現實的實踐斗爭的需要,另一方面存在對于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進行批判性的繼承的要求,因此寫出一部以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史學觀為指導的中國思想史的研究著作又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而呂振羽的《中國政治思想史》正是在這種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并行的社會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延續著中國社會性質論戰、中國社會史論戰中馬克思主義與偽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戰線上的斗爭,是論戰在中國思想史領域的又一表現。

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成書的直接動因是陶希圣的《中國政治思想史》。陶希圣在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社會史論戰中,撰著《中國社會與中國革命》《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中國社會現象拾零》等著作,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在20世紀30年代社會史論戰中,他從上海來到北京,在北京大學授課,主講“中國政治思想史”課程。他的講義于1932—1935年由上海新生命書局分四冊出版,即《中國政治思想史》①。陶希圣借馬克思主義旗幟,反對中國革命,成為蔣介石進行反革命文化“圍剿”中的一員主將。他在社會史、經濟史方面對革命文化圍攻的同時,又在思想史、哲學史上大做文章,并利用北大講壇大肆兜售。當時李達曾提醒呂振羽:“現在各派別的人都在反對馬克思主義,你要看清楚那些人是最兇惡的,對準目標,保護馬列主義?!盵6]在李達的鼓勵下,呂振羽便將陶希圣當作靶子,在中國大學開設中國哲學史課程,為了針鋒相對,也取名為“中國政治思想史”,并編寫講義。此即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前身。

與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同類著作相比,呂振羽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具有鮮明特點。

1.重視下層民眾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呂振羽在書中對農民階級的思想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說:不論是“反映農民要求的墨翟、王充、呂才、王艮、李卓吾等人的唯物主義哲學”,還是“明清之際和鴉片戰爭前夜,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萌芽,又產生了王船山、黃梨洲、顏元、唐甄、戴震、魏源、龔自珍等人的唯物主義哲學”,都反映了偉大中國人民偉大的發展,啟示了思想解放的傾向和要求,體現了不斷與封建主哲學作斗爭的重要作用。[5]25

他認為,“在歷史上所表現的人類意識形態之兩個基本分野的范疇中,我們常看見在同一階級中各階層的各個思想體系,常表現有多多少少的對立的矛盾性。不過在究極上,自然還有其共同點的。例如發生于統治諸階層中的各種意識形態的東西,無論其外表上表現若何差異,基本上都不能不在作為認識論的唯心主義下面統一起來”,“反之,發生于被統治諸階層中的各種意識形態的東西,基本上便都不能不在作為認識論的唯物主義下面統一起來”。[5]33-34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思想范疇中,他認為:“那種輕視生產勞動、輕視革命階級的作用的思想,認為人類知識純由于天才者的發現、發明和‘英雄造時勢’的唯心主義思想,是完全錯誤的、沒有根據的。歸根到底,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是勞動創造的,人類的一切知識也都是勞動創造的?!盵5]18在他看來,只有被統治階級的思想才是真實的,這是源于這種思想的產生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上之實踐生活的赤裸裸的反映,是社會的歷史的范疇”,而“并不是物理的化學的范疇”。[5]34反之,統治階級的思想產生于“他們和生產勞動隔離而依于剝削他人勞動以為生的實踐生活,且為維護其自身的利益,把具體的人類勞動的實踐性抽象化了,且從而把一切社會現象神秘化了”[5]34。

2.對革命思想的肯定

呂振羽引用毛澤東的話來肯定中華民族的革命傳統:“中華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勞著稱于世,同時又是酷愛自由、富于革命傳統的民族”;“在漢族的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大小幾百次的農民起義,反抗地主和貴族的黑暗統治。而多數朝代的更換,都是由于農民起義的力量才能得到成功的”。[5]30在書中,呂振羽對被統治階級的思想家給予了較為正面的分析。如:呂振羽肯定了墨子的思想,認為它為中國民族留下了唯物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傳統,并且認為,墨子信徒那種對信仰的堅定性、對團體的嚴格紀律性以及“自苦為極”不惜犧牲自己一切為革命斗爭的實踐精神,都長留在中國農民階級和中國民族的血液中,是中國民族的優良傳統。呂振羽還肯定了王充的思想,認為“在王充的全部思想體系中,從其所反映的農民的階級性以及其時代說,實在不能不承認其思想的高邁”;“王充在政治論上,有許多進步的唯物主義的見解,但由于其時代歷史條件的限制,特別由于他和革命的實踐行動脫了節,故未能達到徹底的唯物主義的說明,只能作出經濟主義的唯物主義的說明”。[5]307而在論述李贄學說之時,呂振羽說:“李贄的學說,在明末社會矛盾斗爭劇烈的情況下,得到人民和進步知識分子的歡迎,對當時思想界形成一種支配力。”[5]490“李卓吾從農民階級的立場上,給予相乘數千年的地主階級學說的儒學以嚴厲抨擊”;“他大膽的指駁儒學不但無益于天下國家,是致亂的東西,并認為自以為有知識的儒學者,實際是毫無知識的”。[5]491李卓吾在《何心隱論》中抨擊地主階級對“王學左派”殘殺時說:“吾又因是而益信談道者之假也。由今而觀,彼其含怒稱冤者,皆其未嘗識面之夫;其坐視公(心隱)之死,反從而下石者,則盡聚徒講學之人。然則匹夫無假,故不能掩其本心;談道無真,故必欲劃其出類,又可知矣?!盵5]493在呂振羽看來,這不只是暴露統治階級殘害進步學者和群眾領袖的罪惡,他還指出統治階級和其代言人都是些最虛偽、最毒辣無恥的壞蛋,而所謂匹夫匹婦的群眾卻是最老實、最善良的人們。

3.強調思想的階級本質

呂振羽認為,“在根源上,作為精神產品的哲學等東西,其本質不是民族的,而是階級的”[5]12。他在1955年該書的修訂版再序代序中進一步闡述:“歷史唯物主義又肯定:‘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他認為人有兩種本質,一是自然本質,一是社會本質,那么,“一切的人們是作為階級的人而存在的。如是,人的社會本質,就由人的階級地位來決定。由于人們的階級地位各有不同,人們的社會本質也各有不同”。[5]21“各階級人們的社會本質,無不有其一定的特性:譬如封建統治階級的封建割據性、互相兼并性以及奢惰性、殘暴性、身份等級性、權位思想、宗派觀念等等;資產階級的損人利己性、競爭性、壟斷性、奢侈性、冷酷性、投機性、盲目性、組織上的集中性和機械型以及個人事業性等等;農民的散漫性、保守性、狹隘性、對財產的私有觀念、反抗剝削者和壓迫者的反抗性革命性、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進步性組織性,以及對土地和政治權利的要求等等;無產階級的偉大的團結性、互助性、組織性、紀律性、進步性、創造性、對財產的公有觀念、對一切剝削者的反抗性、戰斗性、堅韌性以及集體主義、國際主義等等;一般知識分子的政治敏銳性、進步性、對舊社會的反抗性、主觀自大性、虛榮性、浮夸性、動搖性、缺乏堅韌性以及平均要求等等;小商人的自私自利性、動搖性、欺騙性、趨炎附勢順風轉舵的兩面性、有限程度的反抗性與進步性等等?!倍案麟A級的意識形態,都是為其各自的利益服務的,充當其各自的斗爭武器;在階級斗爭中,表現為思想斗爭以至理論斗爭,與經濟斗爭、政治斗爭形成三種斗爭形勢?!盵5]21由此可見,在呂振羽看來,政治思想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本質是階級性的,各種思想的產生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和階級背景。因而在書中,呂振羽在對每一位思想家的思想進行論述前,都會先對思想家的階級背景進行一番分析和考證,在此基礎上,依照該思想家階級身份應有的思想,從文本入手解讀其思想。

三、比較呂振羽的《中國政治思想史》與陶希圣的《中國政治思想史》

1.框架上的差異

呂振羽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全書分為十編,除第一編導言外,其余九編按照馬克思的社會形態理論,將其劃分為奴隸制和封建制兩大時期。按照呂振羽的說法,全書囊括了“從階級社會的殷代奴隸所有者時代開始,貫穿著封建制的全時期———初期封建制、專制主義的封建制時期,以至近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這一過渡的時期”[5]9的政治思想史發展歷程,從奴隸制時代商朝的神學哲學開始,一直到鴉片戰爭前夕的龔自珍、魏源的“市民思想”,篇幅長達四十萬余言。

在龐大的體系下,該書有著非常清晰的階級線索。這三條階級線索分別是統治階級的政治思想史、沒落階級或階層的政治思想史和被統治階級的政治思想史。在這三條發展線索之后還存在兩大陣營,分別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陣營。[7]這就體現出呂振羽在中國思想史研究中是以社會階級分析為指導的,而非以傳統按學派劃分的。

陶希圣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全書分為五編,他在《潮流與點滴》中回憶一次被問及“你的理論是什么?”[8]131時,他的回答是:“我的學說可以叫做五階段論”[8]131。但陶希圣的五階段論是如何劃分的呢?他說:“我認為中國社會發展的過程可分為五階段:第一,夏商周三代是三個部族聯盟,就是以北方之夏為主族的聯盟,以東方之商為主族的聯盟,與以西北之周為主族的聯盟,先后相繼統治中原。第二,由東周至戰國乃是由部族演變為國家的過渡時期。至秦漢時代,中國成為大一統的國家。第三,由東漢以后,中國進入中古階段。士庶與莊客及奴隸的等級,甚為分明。這一時期,社會組織以莊園經濟為主。第四,中唐以后,中國進入商業資本獨特發達的農業手工業社會。第五,清代中葉以后,是帝國主義壓迫之下的商業資本主義社會。”[8]140

這里可以發現兩個問題:第一,在陶希圣看來,中國社會自清代中葉以后,就已經發展成為“商業資本主義”國家了;第二,陶希圣的這一劃分,前期是按照政權形式來劃分階段,后期又以經濟形式來劃分階段,在呂振羽看來,這無疑是中國社會史“表現概念上的極端模糊”[5]13。

陶希圣的《中國政治思想史》也有階級脈絡可尋。他曾在《獨立評論》周刊上發表過一篇短文,指出“中國社會組織是以士大夫階級與農民為主要階層”[8]92。而這篇短文就是對士大夫階級的發生、發展與沒落的簡明分析。在他的《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可以看出這種階級劃分的痕跡。在對某一時期的政治學說和法律學說的敘述和分析之前,他總會首先對那個時期的社會組織、政治制度演變及思想潮流,尤其是士大夫的形象與活動加以說明。那么,士大夫階級到底是怎樣的階級呢?陶希圣說:“一般的自由人,以過去而論其身份,上不到卿大夫,下不逮奴隸者,正是‘世’。如今自由民之中,知識分子恰與此種身份相當,固亦名為‘士’”;“他們造成古代圣王尊賢重士的傳說,又造成古代先人避位輕祿的故事。這些傳說和故事,足以使我們看出當時的士人經世與避世兩派,無論哪一派都有一種發揚的氣概,以對抗當代的國君與貴族”。[9]63由此看出,陶希圣所謂的“士人階級”即知識分子階層。那么,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中,所有的思想家均屬于士人階級,都是可以發表言說的階層。他之所以對這一階層如此重視,是因為他看到了這一階層是足以對抗當時國君與貴族的力量。這無疑是陶希圣在《中國政治思想史》背后的政治訴求。

2.方法論上的差異

呂振羽在《中國政治思想史》第一章中,對研究方法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簡單說來,呂振羽在該書中運用的分析方法,可以歸納為是對馬克思主義兩組關系范疇的運用,即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量變與質變的關系。他說:“社會自身的運動有其自在的一個因果法則,一切社會、自然和人類思維的現象在其相互之間都有一個因果關系,這都有其必然性,不是憑人類的意志可以任意加以修改的。人類雖然能作用于社會、創造社會,但是人類的意識卻還本源地受其規定?!盵5]25因而,呂振羽認為:“對于歷史上某一時代思想的研究,要想能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第一重要的,須要正確地掌握這一時代的經濟情況和政治情況,正確地明了這一時代的生產方式,以及其矛盾發展的根本形式,———在其內部之矛盾的對立性,對立物的統一性———人類的思想便建立在這種基礎之上,順應著、發展著。”[5]33但是他也認識到,在把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認識論的同時,還要看到社會意識自身的能動作用,即其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的承襲以及對社會存在的影響。因此,呂振羽在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時也很注重思想間的關系,正如他說:“意識形態的自身雖屬原則地受著社會存在所規定,然其對于社會存在自身亦能給予反作用,而給其發展過程以多多少少或正或負的影響,從而是又影響其自身?!盵5]33呂振羽強調,在每一時代劃分基礎上,其內部也存在由于時代更替過程中量變、質變的連續性而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從而產生的意識形態上面的矛盾。他還認為:“在歷史的發展全過程中,不斷地由量的變化而引起質的變化,質的變化又引入量的變化。所謂經常在漸變的過程中,量的變化一達到某種程度,漸變便入于一個飛躍的時代,而發生突變。突變的結局,便是舊質的死滅,新質的代起;代起的新質,又引入新量的發展。同時,在每一次的突變未曾到來之前,在漸變的行程中,也不斷地引入部分的突變。在引入那整體的突變時,便是飛躍時代的到來。自然,在這突變中,甚至突變的完成,也依然有部分保留著連續的發展?!盵5]33因而,在同一階級支配著的社會全時期中,不僅有統治階級內部部分的沒落,還有被統治階級部分的興起,以及中間階層的兩極分化。而在政權更替后,由于社會還會保留前代社會的殘余,這種連續性則構成這部分起落分子意識形態的矛盾。這一認識,解釋了單純將思想史按流派劃分或按政權形式劃分所不能解釋的問題。

對于中國政治思想史的認識,呂振羽以為:“它并不是和經濟思想相對立的東西,毋寧是人類各別階級的階級斗爭思想的集中表現,而為其行動指導的原理。”[5]34因而,“依于階級而分野的各種政治思想體系的構成,各有作為其認識之出發點的認識論哲學基礎。因此要明確地理解各種思想體系的內容構成,對于那作為其出發點的認識論的掌握,是第一重要的”[5]34。

而對于陶希圣來說,他在其《中國政治思想史》出版之時雖自稱所用研究方法為唯物史觀,但其晚年回憶時卻坦承:“我的思想方法,接近唯物史觀,卻并不是唯物史觀。與其說我重視馬克思恩格斯的作品,毋寧說我欣賞考茨基的著作。例如考茨基的《基督教的基礎》,就是我用心讀過的一本書。然而我的思想方法仍不局限于此。我用的是社會的歷史的方法,簡言之是社會史觀。如桑巴德的《資本主義史》和奧本海馬的《國家論》,才真正影響我的思路。”[10]那么,他的思路又是什么呢?他在譯著《國家論》的譯者序言中說論述了奧本海默與馬克思論斷的異同,這無疑可以作為理解陶希圣思想方法的途徑。他說:“著者的論斷與馬克思的論斷原有根本不同之點。著者以為原始國家的發生是由于一種族對他種族的征服。馬克思則以為國家的發生是由于社會內部的分裂,換句話說,國家是階級社會自發的階級統治。”[11]2從此點來看,陶希圣的國家觀首先是國家主義而非階級的。但是,“馬克思與本書著者相同的是認定國家為剝削階級對被剝削階級的統治。恩格斯說道:國家不外乎一階級對他階級壓迫的機器,在民主共和國內亦不滅于君主國家。又說道:文明社會的團結便是國家,這在一切典型的時期內常為統治階級的國家,在一切情勢內常為統治被壓迫被剝削階級的機器。這與奧本海默的見解是一樣的”[11]3。從這兩句話就可以看出陶希圣思想的痕跡了。

3.對著名人物的評價方面的差異

呂振羽與陶希圣《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分歧,還體現在二人對各個思想家的不同評判方面。限于篇幅,筆者僅擇取孔子、墨子、孟子等幾位較為重要的思想家來加以對比分析,借此說明二者借對思想家的不同評價來表達各自的政治訴求之目的。

首先是孔子。如上所說,陶希圣將所有思想家都歸為士人階級,即知識分子階層。而知識分子階層則分為經世派與避世派兩派。士人階級之所以重要,在于其能左右國君,干預朝政。因而,陶希圣將孔子譽為“繼往開來的大師”,這是因為“他教育了許多士人。由于孔子之教,而‘魯之君子多術藝’。早年所教是六藝。六藝就是禮、樂、射、御、書、數。這些術藝,是士人從政干祿的本領。他的及門弟子,冉有自稱能作宰,子路自稱能治軍,公西華自稱能為相。此尤足以見六藝之教之效能”。[9]66

呂振羽也肯定了孔子學說在當時動蕩社會中起到了較好的鞏固政權的作用,但也指出孔子思想的階級局限性。他認為,孔子從特定立場出發,區劃了君子和小人兩大身份等級。從事勞動生產的,是君子不屑做的,是卑賤的,是被統治階級———小人的職分。而孔子的教育方針則是在于培植治人的干部。對此,呂振羽認為,這恰恰是因為孔子不能了解社會各階級的品質和思想意識的歧異根源于其各自現實生活和社會地位的差異,所以認為這種差異是因為“‘君子’‘小人’之先天性質的不同”。同時,呂振羽還認為,講到先天性質,“也只有從事實際生產的‘小人’,才有純潔、素樸、良善的品質;不勞而獲的‘君子’卻正是一群吸血動物”[5]87。

對于陶希圣在其《中國政治思想史》中的有關論述,呂振羽認為,陶希圣雖然提到了某些思想家如孔子、孟子等人都有階級性,但實際上并沒有觸及他們的宇宙觀和其所反映的真實的階級屬性。他“不過是打著歷史唯物主義的招牌,俯拾思想家片段的言論和主張,故意不去深入論述歷史上各派思想家的思想和政治人物的行動對歷史所起的或正或反的作用”。[12]其目的是“掩蓋反動派和其代言人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歷史的懲罰”[12]。

對于墨翟的思想,陶希圣僅在一個方面對其加以肯定,即民約論。他認為這是代表士人階級的政治訴求,他說:“宗法的貴族組織,是親親。士人的政治要求,則為尚賢”[9]95;“依于尚賢的主張而改造政治制度,則為民約論。墨子基于這種要求,提出民約論一流的理論”[9]96。除此而外,陶希圣對于墨翟是不推崇的。如他說:“墨子對于一切社會制度及政治設施,都是以是否‘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為評定標準。儒者絕不如此?!盵9]87這論調無疑有推儒貶墨之義。他認為:“當時定住或游歷都市的自由民可以分作兩層。上層自由民是鄉村地主與都市商工業者,下層自由民則近似于無產者。墨子的學說是自由民的學說,但其宗教團體及任俠行為卻似為無產自由民的組織與活動?!盵9]100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陶希圣對下層農民也是有蔑視貶損之意的。而呂振羽認為:“當時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言人,無論其理論表現形式如何,但在維護封建等級制這一根本立場上是完全同一的。只有代表農民階級的思想家,從農民階級現實的生活利益上,便表現其反對這種等級制的堅決主張?!盵5]121呂振羽還認為,墨翟正是站在農民階級的立場上,給予了孔子等級制的倫理社會以無情的打擊,并指出“歷史上每個階級,總是以本階級或階層的利益解釋為全社會的利益,從而把本階級或階層所認定的真理,當作全社會的真理———這只有無產階級才沒有這種成見”[5]146。

陶希圣將墨子歸為功利主義,以墨子非戰的主張為論據,說孟子在論述非戰時所表述的原因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仁義也”,而墨子的原因卻是“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兩不利也”,陶希圣以為這無疑是一種小人的學說。而呂振羽則認為,墨子所說的互利,并不是個人主義者所指的私利,而是社會的公利,是利他的互利,故能因利而生愛。呂振羽雖然看到了墨翟互利思想的局限性,認為他未能看出社會各階級間利益的對立和統一性,以及構成人類利益不能一致的階級制度的根源,但肯定了墨翟對美好的社會主義空想的積極因素。由此可見,呂、陶二人的對峙鮮明地表現在階級立場的分歧上。

關于孟子學說,呂、陶二人的分歧主要體現在對孟子“民意禪讓說”的解讀上。陶希圣對這一說法大加肯定,因為他認為這一說法是為士人階級去受禪為諸侯或天子的說教。陶希圣認為孟子論述了兩重倫理觀:“大人之所以為大人,是因為他不蔽于物而立乎其大者。小人之所以為小人,是因為他蔽于物而立乎其小者。由此孟子對于大人則說精神的修養,對于小人則談物質的影響。他指出那蔽于物的小人,意志受經濟的決定……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及陷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但士人則意志不受經濟的決定,……孟子對‘士’和‘民’的兩重倫理觀是這樣明白無庸疑的?!盵9]151陶希圣認為,孟子強調的民主“是士人對貴族主張的,所以他的民主主義是士人主政或國人主政。他的理想政制是賢人作君主,……而君主進用或殺罰臣僚也要取決于國人”[9]152。而這在呂振羽看來,是陶希圣不顧孟子的時代背景和政治意義,僅從一些拾零的現象分析孟子的學說的表現。[5]189呂振羽對此大加批判,他認為這是孟子懂得通權達變,順應當時社會天子無法約束諸侯,諸侯也無法約束大夫這種上權下移的局面,主張肯行仁政的大夫受禪為諸侯,肯行仁政的諸侯受禪為天子。因此,他批判陶希圣對此的解讀是“今日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政客式學者自己的無聊妄想”[5]189。呂振羽認為,孟子之所謂士者,是當時販賣王道仁的士的集團,孟軻自己也是這集團中的一位重要分子。因而,他極力鼓吹各國諸侯不要妄自菲薄,人人可以為堯舜,又激勵士的集團不必擇人太嚴,叫他們去鼓吹各國諸侯。但這與其強調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君民論并不矛盾。因為君民論只是其從封建諸侯的立場上,主張取得民心的手段。所以呂振羽認為孟子并不是什么民權思想家或革命家,而只是一個改良主義者。“但也不能否認,在其思想體系中,客觀上有著民主主義的進步因素?!盵5]188而至于孟軻的禪讓說,呂振羽認為這只是其“通權達變的孟軻順應時勢的一種說辭。其意義也還是借此欺騙百姓,使其安守本分”[5]188。

4.造成上述差異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過上述論述可以看出,呂、陶兩部同題的著作無論從全書框架、分析方法以及其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方面都有顯著的差異。筆者以為,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治立場不同。呂振羽出身貧農,自小體驗生活貧困,對社會黑暗及動蕩有切身的體會。從中學起,懷有工業救國理想的呂振羽就始終關心著國內外政治局勢的變化,思想上由愛國主義最終走向馬克思主義。在大革命失敗后,呂振羽對國民黨當局極度失望,成為一名堅定的無產階級戰士。此時,呂振羽作為一名在革命和戰斗中成長起來的歷史工作者,他的歷史研究已經作為他的理論武器,為共產黨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服務。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局勢下,他的《中國政治思想史》運用當時最為流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肯定了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普遍性,駁斥了陶希圣認為的中國已經進入商業資本主義社會的論調,為中國共產黨革命提供了合理性解釋。他還在論述中,對下層社會的代言人,如墨子,給予了恰當的肯定,并揭示了作為統治階級思想背后的政治動機。由此可見,呂振羽是運用階級分析法研究各階級代表人物思想產生的根源。這種研究,顯然有利于共產黨喚醒基層民眾的階級意識,有利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展。

相對而言,陶希圣出身知識分子家庭,受過系統的文科教育。但從中國社會史論戰開始,他提出“三個自決”之后,便被卷入政治漩渦,成為國民黨的重要宣傳武器。①正由于他的學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國民黨的政治宣傳,才使得他被后世定位為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御用之人,是國民黨反革命文化“圍剿”的先鋒。陶希圣并非不知道自己的立場,但正如后來他反思時認為,在社會史論戰中盡管參加者的派系眾多,思想復雜,但如果不是打著唯物史觀和辯證唯物論的旗號,便沒有參戰的資格。因而,中國社會史論戰是“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的大沖擊”[13]。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對過去的清算”也就成為當時各階級、各階層的學者都不可回避的任務,而每個人也都以自己的階級立場為標準樹立自己的理論和方法。在唯物史觀風行的當時,各個思想家便只能打出唯物史觀的招牌,來宣傳各派的政治訴求。

第二,治學方法差異。制約現代學術敘事的因素,除了意識形態以外,便要數治學方法的差異了。呂振羽工科出身,卻懷揣無限的愛國主義情懷,探求救國之路。他接受過很多種思想,但最終是現實的教育使其走入馬克思主義的大門。其治學方法,在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上居開創之功;其治學道路,更是與中國革命息息相關。

而陶希圣法科學歷史背景,從書屋走向仕途。從他后來參與的種種政治事件可以看出,他的政治立場左右搖擺。也如他自己所說:“我的社會政治關系左至共產主義,右至國家主義,可以說是廣泛。但是我的社會政治思想路線,左亦不至共產主義,右亦不至國家主義。”[8]92相比政治立場而言,他的學術研究特別是對于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盡管他自稱是運用了唯物史觀來研究,但呂振羽一針見血地指出:“一九二七年以后,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工作者和進步的學者,”[5]13開始“試圖應用歷史唯物主義來從事這一課題(即中國政治思想史———筆者注)的系統研究。然其中有些人在其主觀上雖也想應用歷史唯物主義,客觀上卻沒能完成科學研究的任務”。[5]13“如陶希圣……之流為著反對馬克思主義,便冒著歷史唯物主義的招牌,來販運反歷史唯物主義的商品?!盵5]13“所以陶希圣的《中國政治思想史》,不只表現概念上的極端模糊,且自始只從政治原因上去解說其所謂‘政治思想’,并沒有半點‘唯物辯證法’的氣味,只是半實驗主義化身的絕對唯心主義?!盵5]13因而,治學方法的差異也是導致二者對中國古代思想史認識不同的根源。

四、結語

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渠道很長時期都是間接地通過日本、蘇聯、西歐等譯本傳入中國的,中國知識分子所接受到的理論已與該理論的創立者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有著相當的距離。但中國知識分子在論戰中仍舊很明顯地表現在,樹立自身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解的同時,指責對手為教條主義或修正主義,又或出于某種不可告人的政治動機而歪曲馬克思主義或中國歷史,并強調自己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歷史的認識才是絕對真理。正如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的羅梅君認為,呂振羽對于陶希圣是以其論述來反對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指責,至少從陶希圣后來的政治活動來看是有道理的??谷諔馉幤陂g,他投靠了國民黨勾結日本人的勢力,而在解放戰爭結束后,他又追隨國民黨去了臺灣并成為理論家。在這期間,陶的論著越來越遠離馬克思主義,甚至連先前的表面聯系都沒有了??梢钥闯?,陶希圣雖然在社會性質論戰中的論證經常采用的是馬克思主義術語,但最終在政治立場上還是與馬克思主義對立的,而他之后的政治生涯的發展也是與他在社會性質論戰中就已經表現出來的立場相一致的,這也代表了大多數國民黨知識分子的發展過程。[14]對于呂振羽而言,雖然他同樣是使用馬克思主義術語,但他以真正的唯物史觀為指導,從個人學術研究和后期的革命活動來看,他始終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從事民族史和史學理論的研究,與他在社會性質論戰中體現出來的立場是一致的。

對中國馬克思主義者而言,唯物史觀在當時的論戰中只是一種論證革命合理性的解釋工具,但對于這種解釋工具的運用的成熟度,卻切實地影響著革命的進程??谷諔馉幤陂g,呂振羽去延安,毛澤東關切地詢問《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寫作經過,以及為何取名《中國政治思想史》。之后,呂振羽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就進入了毛澤東的常備讀書單,在他外出考察時還指名隨身攜帶。[4]對于政治問題的專注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者對于歷史的多元性解釋,但對于真理性的探討明顯突顯了鮮明的政治導向。馬克思主義范式的建立,恰逢其時地使馬克思主義史學在指導中國革命實踐中得到肯定。同時,呂振羽的《中國政治思想史》作為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中國政治思想史的著作,開啟了20世紀40年代以侯外廬為首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研究中國思想史的先聲。由此可見其學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呂振羽.殷周時代的中國社會[M].上海:黎明書店,1937:插頁.

[2]毛澤東年譜(1893—1949)(修訂本)(中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394.

[3]王子野.回憶王稼祥[M].北京三聯書店,1986:134.

[4]龔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澤東的讀書生活[M].北京:三聯書店,1986:20.

[5]呂振羽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長留雅韻足三湘[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6:49.

[7]李廷勇.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軌跡探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4):125-132.

[8]陶希圣.潮流與點滴[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9]陶希圣.中國政治思想史[M].上海:上海書店,1948.

[10]陶希圣.潮流與點滴[M].中國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0:111.

[11]奧本海默.國家論[M].陶希圣,譯.上海:新生命書局,1929.

[12]呂振羽史論選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59-460.

[13]陶希圣.中國社會與中國革命[M].上海:新生命書局,1932:196.

[14]羅梅君.政治與科學之間的歷史編纂———30和40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形成[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74.

(編輯:張牧云)

①對《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較為權威的研究成果包括朱政惠的《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貢獻論》、杜蒸民的《緊扣愛國主義這一歷史主題———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簡評》、《一部劃時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專著———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述評》、李廷勇的《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軌跡探析》、陳峰的《呂振羽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方法論的構建》等。這些論文分別對呂振羽《中國政治思想史》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

①該書初稿于1932年至1936年間寫成,由上海新生命書局出版。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又在重慶南方書局出版了修訂版。從1943年到1945年兩年間,共加印了6次,一時洛陽紙貴。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后,陶希圣的史學成就逐漸得到重新的認識和評價。為了延續學術傳統,保留現代學術史上的重要成果,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將《中國政治思想史》列入《百科史學·史學名著叢書》,重新整理出版,可見該書在當時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也正是呂振羽要抓住陶希圣為論戰對象的原因之一。

①“三個自決”指民族自決、國民自決、勞工自決。“三個自決”被國民黨黨部視為“與三民主義相契合”,符合三民主義要旨,被力勸加入國民黨。參見:陶希圣.潮流與點滴[M].中國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0:8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亚洲综合第一区|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a色毛片免费视频|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a天堂视频|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午夜激情婷婷| 看国产一级毛片| 91免费片| 在线观看无码a∨|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网站|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美女毛片在线| www.av男人.com|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欧美成在线视频| 日韩av无码DVD|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国内精品免费|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婷婷六月综合网|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色噜噜综合网|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 亚洲视频四区| 精品国产99久久|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免费|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午夜精品影院| 欧美精品1区| 熟女视频91| 亚洲成人精品| 亚洲人网站|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中文字幕伦视频| 综合色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