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蹄疫是牲畜養殖中較為常見的傳染病,主要由感染口蹄疫病毒引發的,因其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養殖場正常生產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此外,口蹄疫是牛養殖常見傳染病,且也是人畜共患病,其會對牛、人的健康產生極大的影響和威脅,不利于養牛業健康有序發展,因此做好防控工作意義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谔阋叩脑\斷技術;其次探討了??谔阋叩挠行Х揽夭呗?。
關鍵詞:牛;口蹄疫;診斷技術;防控策略
牛集約化、規模化養殖背景下,受到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引種不當、免疫接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牛口蹄疫呈現出高發趨勢。??谔阋呔哂袀魅拘詮?、傳播速度快、危害性大、可感染人等特征,因此被列為A類動物疫病之首。??谔阋邚V泛流行背景下,如何實現對該病的有效診斷與防控成為行業工作者研究思考的關鍵問題。
1 ??谔阋叩脑\斷技術分析
1.1 癥狀方面
??谔阋邼摲跒?~7 d,潛伏期過后開始發病,病牛會出現明顯的高燒,一般為41~42 ℃,唇內、齒齦、舌面、頰部黏膜、蹄趾間、蹄冠、乳房等多個部位形成水皰,水皰潰破后形成紅色潰瘍面、爛斑,后期逐漸愈合。病牛張嘴流涎,呈泡沫狀,食欲差,嚴重的食欲廢絕,蹄部出現水皰并形成潰瘍面的病牛,往往會因為疼痛無法正常行走,甚至有的蹄匣脫落。乳房患病的牛,水皰破潰后拒絕哺乳、擠乳。妊娠期母牛患病后,流產率較高,并且極易誘發乳房炎等疾病。成年?;疾『螅劳雎试?%~3%之間,但傳染性極強。犢?;疾『?,往往會誘發出血性腸炎、心肌炎,死亡率升高至50%~80%[1]。
1.2 病理方面
對病死牛的尸體進行解剖,可發現口腔黏膜和黏膜下組織剝離,舌部表層上皮細胞出現壞死現象。檢查氣管、支氣管以及咽喉等多個部位,會出現爛斑或潰瘍面,一般為圓形。檢查腸黏膜以及真胃,可發現點狀出血,有的呈彌漫性出血。心肌松軟,心肌纖維壞死,心肌切面出現灰白色或淡黃色的條紋,因此被稱為“虎斑心”。
1.3 實驗診斷
??谔阋邔嶒炘\斷時,可應用的診斷技術方法較多,如:核酸雜交技術、聚合酶鏈式技術、核酸序列分析技術等,上述檢測技術均具備較高的準確性,但檢測效率較低,檢測流程復雜。新時期,??谔阋撸∣型)抗體膠體金快速檢測卡被廣泛應用于??谔阋邫z測中,其采用快速免疫層析檢測法,通過采集病牛的全血并從中分離血清,然后利用吸管吸取血清樣本并滴入3滴至有“S”標記的加樣孔內,等待15 min左右查看結果,若觀察孔內檢測線區(T線)及對照線區(C線)同時出現紫紅色線,則代表為陽性,相反則為陰性。
2 ??谔阋叩挠行Х揽夭呗蕴接?/p>
2.1 加大防疫宣傳力度
??谔阋叻揽毓ぷ鞯拈_展,需要政府部門統籌做好規劃指導協調工作,方可達到理想的防控效果。政府部門應聯合畜牧獸醫部門、防疫部門,落實??谔阋叻酪咝麄鞴ぷ鳎闪iT的宣傳隊伍,定時定期深入基層養殖場戶宣傳和口蹄疫相關的政策、知識,讓養殖場戶意識到口蹄疫的危害性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做好??谔阋叻酪吖ぷ鳌Ec此同時,要重視對抖音、微信的應用,通過制作短視頻并推送給廣大養殖場戶,讓其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學習??谔阋叻酪咧R和技術,掌握基本防治方法,切實提高??谔阋叩姆揽毓ぷ鞒尚?。
2.2 堅持自繁自養原則
堅持自繁自養,是避免疫病傳入和傳出的重要舉措,因此在養牛時廣大養殖場戶要提高自繁自養意識,盡可能地降低引種頻率。為擴大規模、改良品種必須引種時,進行嚴格的健康檢疫,了解引種牛的健康狀況,避免引入患病牛及帶菌帶毒牛導致口蹄疫的傳播擴散。要盡可能地從較近距離的牛場引種,縮短運輸距離。無論是長途運輸還是短途運輸時,均要做好防護工作,可提前飼喂適量的黃芪多糖和維生素,減輕運輸時牛的應激反應。引種后的牛,要單獨飼養至少4周,在這期間密切留意牛群健康狀況,并做好免疫、消毒等工作,隔離期滿且無異常的情況下再合群飼養[2]。
2.3 保持良好衛生環境
牛飼養時,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是確保牛只健康生長的重要舉措。養殖場戶要提高衛生管理意識,確保牛舍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風狀況,保持牛舍干燥,及時排出牛舍內的安全等有害氣體,減輕對呼吸道的刺激。要控制好牛的飼養密度,結合日齡及時調整密度,避免過度擁擠。要及時清理牛舍內的糞便和污水,用清水沖刷地面,減少糞污殘留。要定期更換柔軟舒適的墊草,禁止用堅硬的秸稈作為墊草,避免刺傷皮膚。要做好防寒保暖避暑工作,冬季避免賊風侵入牛舍,夏季通風降溫,為牛只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要定期清洗牛的體表,特別是在夏季,每周用清水清洗牛體表3次,沖刷掉污穢物,保持體表衛生,確保牛的健康生長。
2.4 強化完善消毒措施
牛養殖及口蹄疫防控中,消毒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認真做好消毒工作,能夠有效殺滅環境中潛藏的口蹄疫病毒,進而保障牛的健康生長,杜絕口蹄疫等疫病的發生。所以養殖場戶要充分意識到消毒的重要意義,制定科學完善的消毒措施和計劃,將消毒工作落到實處。一方面,基層政府部門每年度應統一開展3~4次防疫消毒工作,對區域內的養殖場、糞堆、屠宰場等重點場所展開地毯式的消毒。另一方面,養殖人員也要有計劃地落實消毒工作,交替使用高錳酸鉀、氫氧化鈉、過氧乙酸等消毒劑對糞污、圈舍、墻面、地面、道路等實施全面徹底的消毒,不留死角,營造無菌的養殖環境,確保牛的健康生長。
疫區的牛只、飼料或生物制品嚴禁運輸到非疫區,疫區人員進出廠區需要進行徹底更衣和消毒,避免將病原體攜帶出去發生疾病傳播現象。在病牛全部恢復健康后 14 d,對全部疫區進行徹底消毒處理后,最后對環境進行實驗室檢測合格后方可解除封鎖,同時發病痊愈后的牛只在解除封鎖后 3 個月才能向非疫區出售。
2.5 認真落實強制性免疫
現階段,接種疫苗是預防牛口蹄疫最為簡單、經濟、有效的手段,因此廣大養殖場戶要積極主動配合落實??谔阋叩膹娭菩悦庖吖ぷ?,有效降低牛口蹄疫發病率。目前,牛口蹄疫免疫時建議使用O型、A型滅活苗,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提高科學化防疫水平。建議犢牛在3月齡時首免,每頭肌注1 mL,間隔4周后再強免1次,每頭肌注1 mL,后期每間隔4~6個月免疫1次,劑量為2 mL。種公牛、母牛每年至少每年免疫3次,每次2 mL。需要注意的是,接種疫苗前后1~2周,不可服用抗生素類獸藥,避免影響疫苗效力的發揮。接種疫苗后若出現輕微不良反應,一般可自行恢復。若不良反應較重,應肌注腎上腺素救治。要定期做好免疫抗體檢測工作,若發現免疫效力低下,要及時組織復免,實現對??谔阋叩挠行Х揽?。接種疫苗的牛,應及時佩戴耳標,并做好登記工作,建立免疫檔案,為后期免疫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參考。
2.6 提高牛群保健防病意識
牛抵抗力、免疫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發病率。為提高牛群的抗病力,降低口蹄疫發病率,養殖場戶要提升對羊群的保健防病意識,加強牛群保健管理。牛群保健時,一方面要科學配置日糧,確保粗飼料和精飼料搭配合理,控制好各類原料的比例,并適當添加維生素、蛋白質、微量元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滿足牛只生長對多種營養物質的需求,提升牛群抗病力[3]。另一方面,要重視對中草藥的應用,中草藥在牛口蹄疫等疫病的預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用清熱解毒方:黃連、梔子、二花、連翹、黃藥子、白藥子、板藍根、甘草各50 g,黃芩、郁金、大黃、貝母各40 g。
2.7疫病發生后緊急處理
養殖場戶要密切留意牛群健康狀況,若確診為口蹄疫,應在第一時間上報疫情,同時要封鎖疫區,封鎖期間暫停一些調運活動,防止疫病的傳播擴散。要對未發病但受威脅的牛緊急接種口蹄疫疫苗,降低繼續發病的可能性。要做好圈舍環境的消毒工作,殺滅環境中潛藏的病毒,減輕對牛群的威脅。目前,牛口蹄疫的治療尚無特效藥,同時因該病具備較強的傳染性和危害性,因此針對發病牛建議及時撲殺淘汰處理,當疫區的最后一頭患牛死亡或撲殺、無害化處理完畢,間隔一段時間進行嚴格檢疫并且合格的情況下方可解除封鎖,防止疫病的傳播擴散。無害化處理時,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深埋法、焚燒法、化制法等等,養殖場戶可結合實際情況選用,但禁止將病死牛隨意丟棄到河流、荒野中,防止造成疫病的傳播擴散[4]。此外,針對口腔出現病變的牛,可在病變處涂抹冰硼散,亦可先用0.1%高錳酸鉀反復清洗患處,然后再涂抹適量碘甘油;針對蹄部出現病變的牛,應使用3%甲酚皂溶液清洗蹄部,然后涂抹適量青霉素軟膏,亦可涂抹碘甘油,最后用繃帶包扎保持清潔;針對乳房出現病變的牛,先用2%硼酸水進行反復清洗,然后涂抹青霉素軟膏。
3 結語
綜上所述,??谔阋吒甙l背景下,要充分意識到該病對牛、對人的巨大危害性,進而提高防控意識,制定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谔阋甙l病率。針對患病牛,要及早隔離診斷淘汰處理,防治疫病的傳播擴散,減少經濟損失,保障養牛業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毅昂,付玉潔.??谔阋叩脑\斷和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20(3):26.
[2] 余新玲.??谔阋叩脑\斷及防治措施研究[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9(4):110.
[3] 羅想想.探究牛口蹄疫的診斷方法和預防要點[J].今日畜牧獸醫,2019(8):19-20.
[4] 陳永葵.??谔阋叩脑\斷控制要點與有效防治措施探討[J].獸醫導刊,2017(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