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生犢牛腹瀉由飼養管理、圈舍環境衛生、病毒、細菌、寄生蟲等諸多因素導致。病毒、細菌、消化不良性腹瀉治療以抗菌補液、對癥治療、配合中藥加減投服,球蟲病腹瀉以抑制球蟲,抗菌止血。預防建議給母牛提供全價日糧,新生犢牛出生后1 h內灌服初乳,臍帶嚴格消毒,犢牛飼養做到四定,牛舍、器具消毒,病死牛無害化處理,糞便堆積發酵等。
關鍵詞:犢牛;腸炎;病因機制;臨床癥狀;中藥方案;防控措施
1 新生犢牛腸炎致病原因
1)出生犢牛各個器官系統發育不盡完善,對外界適應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導致抵抗力下降,易引發感染病毒或細菌。
2)飼養管理不到位;飼喂營養不達標,初乳消毒不徹底,飼草質量差,多雨季節草料發霉引起霉菌毒素超標等均會影響孕期母牛營養吸收,從而導致新生犢牛營養不良,抗病能力降低。
3)飼養環境衛生:圈舍泥濘,糞便污濁,犢牛誤食污染的墊草或趴窩污濁地面引發臍帶感染。
4)病毒及細菌感染:如IBR(牛傳染性鼻氣管炎),BVDV(牛病毒性腹瀉)輪狀病毒,冠狀病毒,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
5)寄生蟲:隱孢子蟲,球蟲等。
2 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2.1 犢牛大腸桿菌腸炎
犢牛大腸桿菌性腸炎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10日齡內新生犢牛多患,尤其1~3日齡最易感。主要通過消化道,子宮感染,臍帶消毒不嚴感染等。
臨床癥狀:該病發病急,糞便稀薄,呈綠色或黃白色水樣腹瀉(圖1),常帶有黏液,有些犢牛精神沉郁,反應遲鈍,四肢末端厥冷,結膜蒼白,脫水(眼窩深陷),肌肉無力,站立不穩,體溫下降,呼吸淺表,心跳微弱等處于昏迷狀態。也有一些犢牛患病時不腹瀉,但是會出現嚴重的腹痛,輕微腹脹,聽診腸音呈流水樣音,觸診推擊右下腹部可聽到蕩水音。
2.2 犢牛沙門氏桿菌腸炎
沙門氏菌腸炎以多種血清型的沙門氏桿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以發熱,腹瀉,腹痛,胃腸炎等為主要特征癥狀。又稱犢牛副傷寒。一般以排黃白色糞便,氣味惡臭,有時會帶有腸黏液,病程較長,常會反復發病,久治不愈的犢牛會胃腸黏膜脫落腸道呈透明狀。
2.3 犢牛冠狀病毒感染
冠狀病毒可以引起犢牛腹瀉,呼吸道感染及成年牛冬痢。近一半的犢牛會呼吸道和消化道同時感染,也有的單獨感染。犢牛冠狀病毒主要經糞口途徑感染,引起小腸和結腸炎,可使結腸黏膜上皮壞死脫落。糞便稀軟或水樣不等,糞便帶有腸黏膜,精神不振,繼則臥地不起,昏迷,如與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會更加嚴重,甚至死亡。
2.4 犢牛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是引起犢牛腹瀉的主要病原,主要引起10~20日齡犢牛腹瀉,也可出生后幾天內感染,糞便軟,一般是黃色或黃白色,惡臭,糞便混有腸黏膜,會引起酸中毒或出現脫水癥狀,如混合其他病毒或細菌會加重癥狀,如體溫降低,四肢和鼻端涼感。
2.5球蟲病性腹瀉
球蟲是寄生于牛的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內引起的原蟲病。多發于1~3月齡肉犢牛,以春、夏、秋多發的出血性腸炎。球蟲病潛伏期較長,犢牛發病急,也有發病后1~2 d死亡,初期精神沉郁,食欲廢絕體溫多升高,糞便稀薄帶血或全是血液,混有纖維性假膜惡臭,末期糞便呈黑色或焦油樣(圖2),重者貧血,迅速消瘦甚至死亡。
2.6 犢牛消化不良性腹瀉
多因母牛乳汁品質不良、乳房炎、血乳、飲食不當等導致消化功能減弱,突然改變飼料,飼料發霉變質,飲用水不潔凈,天氣驟變寒冷,陰雨潮濕等均可使犢牛抵抗力降低發病。
一般性消化不良:喜臥地,基本無食欲,犢牛體溫變化不大,糞便稀薄,呈淡黃色或灰綠色水樣或粥樣,氣味腥臭或酸臭糞中含有凝乳塊或未消化飼料。
中毒性消化不良:呈現嚴重消化功能障礙和自體中毒特征,精神不振,食欲廢絕,全身無力,體溫升高,嚴重反復性腹瀉,糞便稀水樣,努責,糞中有血液或黏液氣味腥臭,易脫水眼窩深陷,皮膚彈性減弱,心率加快或不齊,甚至逐漸衰竭死亡。
3 防治措施
現在治療犢牛腸炎主要以抗生素為主。由于犢牛出生后各個系統發育不完全,長期使用抗生素對肝腎有較大的損害,甚者出現脫毛或眼睛外凸等現象。
在近半年對1月齡以內新生犢牛腸炎治療超過5 d未見明顯效果的,采用中西結合方案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效果。
3.1 腸炎腹瀉的治療原則
抗菌,補液,調節胃腸功能和腸道微生態平衡。
1)抗菌:可用氨芐西林鈉、慶大霉素、恩諾沙星、頭孢喹肟等肌注。如7日齡以內新生犢牛發病急、病情重,即可靜脈注射,連用3~5 d。
2)強心補液:患病犢牛根據脫水程度進行補液,原則上失去多少水補多少水,可用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或復方氯化鈉注射液1 000~2 000 mL,靜脈注射。如犢牛發生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200~300 mL靜脈緩慢注射。糞便帶血的,肌注12.5%酚磺乙胺注射液10~20 mL。心臟衰弱的犢牛可用10%樟腦磺酸鈉注射液5~10mL肌注或靜脈注射。
3)調節胃腸微生態平衡:應用活菌、雙歧桿菌制劑、乳酸菌制劑、干酵母片等。
3.2 中藥防治方案以四君子散合香連散加減
黨參10g,焦山楂8g,干姜、黃連、蒼術、炙甘草各6g,木香3g,若便血加地榆6g、槐花8g,視犢牛發病情況對方藥進行加減。以上諸藥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
方中:①黨參、干姜(夏秋季節可用藿香代替干姜)回陽通脈,健脾扶正。黨參主要含有黨參多糖,黨參苷,氨基酸等。黨參多糖能促進雙歧桿菌的生長,調節腸道菌群比例失調,促進脾臟代償造血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黨參水煎液還能調節胃腸運動、抗潰瘍。干姜主要含揮發油,干姜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鎮靜,鎮痛,抗炎,止嘔等作用;②木香、蒼術、黃連行氣止痛,燥濕止痢。木香臨界提取物有抗胃潰瘍作用,木香揮發油、醇提取物、乙醚提取物有抑菌、抗炎作用。蒼術揮發油有明顯的抗副交感神經介質乙酰膽堿引起的腸痙攣,蒼術醇有促進胃腸蠕動。黃連含 小檗堿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③焦山楂、炙甘草和中健脾,調和諸藥。焦山楂所含脂肪酸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解,調節胃腸功能,山楂酸等及其提取物可強心,抗氧化,抑菌,增強機體免疫力等。炙甘草含甘草次酸和黃酮類具有抑菌,抗潰瘍,保肝解毒等作用;④地榆、槐花涼血止血、抗菌抗炎促進造血功能的作用。
應用該方案治療30余例,3服治愈26例,5服治愈4例,明顯見效4例,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犢牛腸炎應用中藥治療具有從整體調節入手,有毒副作用小,口服后通過皺胃進入腸道可有效保護胃腸黏膜,使其免受細菌或病毒等炎性產物及毒素侵害。中藥還具有促生長和保護機體免疫功能功效。
3.3消化不良性腹瀉
加強飼養,清腸止酵,健胃,防止繼發感染,控制脫水。糞便酸臭,腹部微脹,有食欲的,應先禁食,投服液狀石蠟150~300 mL進行清腸緩瀉;次日取0.9氯化鈉注射液300 mL、青霉素400萬IU、鏈霉素200萬IU稀釋后右肷部正中點注入腹腔,預防感染,連用3 d。全身應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0.9%氯化鈉注射液300 mL、注射用阿莫西林鈉2 g靜脈注射;脫水、酸中毒的,復方氯化鈉注射液1 000 mL、碳酸氫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注射。
3.4球蟲病腹瀉
對發病犢牛進行隔離,在隔離區治療,患病犢牛投服5%地克珠利注射液10 mL/75kg·bw,用5倍生理鹽水稀釋連用2 d。
對癥治療,球蟲病首選磺胺類藥,10%磺胺對甲氧嘧啶鈉注射液15~20 mL。嚴重出血的,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12.5%酚磺乙胺注射液20~30 mL、10%VC注射液 10~20 mL,靜脈注射;糞便血水樣、腥臭、體溫升高的,應用抗生素,0.9%氯化鈉注射液300 mL、氨芐西林鈉5 g,慶大霉素40萬IU,碳酸氫鈉注射液300 mL,靜脈注射。對未發病犢牛,按0.4 mL/kg·bw投服5%托曲珠利預防;全群新生犢牛出生后到30日齡進行預防投藥,每頭犢牛投服5%托曲珠利0.4mL/kg·bw,可有效保護犢牛45~60 d,免受球蟲感染。
4 預防
1)成母牛懷孕期間供給全價日糧,確保母牛產后有優質的初乳,保證新生犢牛吃到足夠優質的初乳,犢牛出生后立即進行臍帶消毒,用10%濃碘酊浸泡2~3 min消毒。對產后母牛乳汁過稠或過稀的,應立即灌服優質的初乳,犢牛應在1 h內吃到或灌服巴氏消毒的優質初乳。
2)加強牛舍和犢牛飼養,飼喂犢牛要定時、定人、定溫、定量。堅決不用乳房炎乳或劣質乳,盡早添加優質羊草、燕麥等以及顆粒料促進瘤胃發育,保證足夠的光照時間,運動量,冬季做好防寒保暖,通風換氣確保牛舍通風換氣,干燥,空氣良好。
3)消毒,堅持每天消毒一次,重點區域,產房,犢牛舍,小育成牛舍視情況可以每天消毒2次,成牛舍每天1次。消毒藥使用要定期輪換防止產生耐藥性。飼喂犢牛器具定期用2%過氧乙酸清洗消毒。
4)病牛要及時隔離,病牛舍重點消毒可用氫氧化鈉噴灑地面,病死牛銷毀深埋無害化處理。糞便要堆積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