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畜禽養殖是基層產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養雞業占據重要地位,已然成為基層農戶提高收入的主要渠道。近幾年養雞業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養殖密度也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疫病發生問題也越來越嚴峻,很多傳染性疫病還會造成大規模的感染,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損失。其中雞白痢是養雞過程中常發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該病對2~3周內的雛雞影響嚴重,致死率也比較高,目前臨床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減少養雞場的損失。基于此,本文就雞白痢的治療進行整理分析,以期能夠為養殖戶的健康養殖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雞白痢;中西獸醫;預防
西醫是獸醫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治療辦法,治療效果較快,但是存在一定的藥物殘留問題,而中醫是我國的傳統醫學,在獸醫領域的應用中也比較廣泛,不僅無藥物殘留以及毒副作用,還能夠起到治本的效果。在雞白痢治療中,采用中西獸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該病的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同時也需要養殖戶能夠加強對該病的預防工作,減少養殖損失,這也是促進現代養殖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1 雞白痢概述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細菌性傳染病,任何品種和各個年齡的雞都能夠感染,其中以小于3周齡的幼雛更易感。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雞、帶菌雞,一般會通過水平傳播,除此以外,最常見的就是垂直傳播。發病的雛雞會出現精神不振、采食廢絕、縮頭,聚堆,排出黃白色的稀糞等癥狀;發病的成年雞癥狀不太明顯,但是產蛋率會下降,有的還會出現卵黃性腹膜炎。由此可見,該病發生后會對養殖戶造成較大的損失。臨床分析該病的發生原因比較復雜,主要就是因為飼養管理上的問題,比如養殖環境衛生較差,飼喂不科學等,都會導致雞群的免疫力下降,從而極易受到該病菌的侵襲。西藏貢嘎縣鄉鎮地區的養雞業比較發達,當地的養殖戶由于自身缺少對該病的認識,再加上治療手段落后使得該病的影響比較大,雛雞發病后的死亡率也比較高,一旦發病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需要當地的養殖戶能夠提高重視,做好該病的診斷與防治,以便可以減少損失。
2 雞白痢的中西獸醫治療方法
2.1 中醫治療
中獸醫針對雞白痢的治療主要就是使用一些天然的中草藥物通過合理的搭配來起到針對性的治療效果,不僅無藥物殘留和毒副作用,還能夠起到保健的效果,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劑。
1)中藥方劑一:垂盆草、烏梅、白頭翁、五倍子、黃柏、焦地榆、秦皮各10 g,黃連、焦山楂、焦蒼術、陳皮、鴉膽子各8 g,將上述藥物中的鴉膽子以及烏梅搗碎,然后將所有藥物混合并加入750 mL清水煎煮至200 mL后就可以放涼去渣,所得的藥液供10日齡雛雞每羽每次服用2 mL,3次/d,連續服用3 d;成年病雞每羽每次服用40 mL,2次/d;如果發現病雞的癥狀較嚴重,每日服用藥物的次數可以適當地增加1~2次,藥量也應該適當加倍[1]。
2)中藥方劑二:魚腥草400 g,地綿草、馬齒莧各200 g,桔梗、綿茵陳各150 g,蒲公英250 g,車前草100 g,將上述藥物加水煎煮,之后放涼去渣,將藥物供病雞自由服用。該藥量可以供600羽病雞服用,1次/d,連續用藥3 d即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3)中藥方劑三:馬齒莧500 g,穿心蓮、山楂、白頭翁、旱蓮草各250 g,將上述藥物加水煎煮,之后放涼去渣,將藥物分三次拌和在病雞的飼料內供病雞自由采食。該藥量可以供100羽病雞服用,1次/d,連續用藥3 d即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4)中藥方劑四:黃連連、黃芪、白頭翁各35 g,苦參、陳皮、金銀花各25 g,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粉后直接拌在病雞的飼料中,一般混入2 000 g飼料中供20羽病雞自由采食,1次/d,連續用藥7 d即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也可以用蒲公英 250 g,地錦草、馬齒莧各 200 g,綿茵陳、桔梗各 150 g,車前草 100 g,然后用適量的水煮沸,并將渣去掉,作為雞群的飲用水,需要連續飲用 3 d。
5)中藥方劑五:白頭翁、蒲公英、葛根、烏梅各40 g,金銀花、黃柏、甘草、黃芩各30 g,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粉后直接拌在病雞的飼料中供雞群自由采食,既可以起到鞏固治療的作用,還能夠預防該病再次復發。
6)中藥方劑六:藿香、蒼術、白頭翁、黃芪各10 g,黃芩5 g,甘草2 g,將上述藥物加水煎煮,之后放涼去渣,藥液可以供1 000羽病雞服用,1次/d,連續用藥3 d即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7)中藥方劑七:白頭翁30 g,黃柏、秦皮各20 g,黃連、桂枝、姜炭各15 g,將上述藥物加入300~500 mL清水進行煎煮,病雞每羽滴服1 mL,2次/d,連續服用3 d即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2.2 西醫治療
西醫治療方式比較常見,臨床中主要采用的是抗生素藥物,藥物類型比較多,比如環丙沙星、青霉素、慶大霉素等,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還應該結合藥物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辦法。如環丙沙星混飲,即每1L飲水中添加2%鹽酸環丙沙星可溶性粉0.75~1.25 g,連用3~5 d 即可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還可以使用鏈霉素注射液,按10 mg/kg·bw肌內注射,2次/d,用藥5 d 后病情可得到控制,雞群基本治愈;在磺胺類藥物的使用中,主要用到的有復方磺胺二甲嘧啶鈉可溶性粉,混飲,每1L水5 g,連用3~5 d。采用西藥治療雞白痢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見效也比較快,需要注意的是要嚴格控制藥物的使用量,避免造成大量的藥物殘留[2]。此外,還可使用7.5%鹽酸土霉素可溶性粉治療,建議按照2 g/L的劑量進行飲水治療,連續服用3~4 d。在西醫治療中尤其需要注意嚴格按照藥物的使用說明進行用藥,嚴禁盲目用藥的問題,從而可以避免藥物殘留超標等問題的出現。
3 雞白痢的預防措施
3.1 加強飼養管理
飼養管理工作的開展有助于為雞群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從根源上降低該病的發生概率,具體可以開展以下工作:①加強環境管理,雞群的主要活動場所就是雞舍,雞舍的衛生環境質量尤其重要,要求養殖戶要加強衛生管理,在養殖過程中應該及時清理雞舍中的糞便垃圾以及遺留的雞飼料,還要定期使用清水沖洗雞舍,保持雞舍的環境衛生,還要定期管理雞舍中的食槽飲水機等,確保相關器皿的干凈,最后要做好徹底的消毒工作;②合理的調控養殖密度,很多養殖戶在利益的驅使下會加大養殖密度,但是養殖環境過于擁擠會壓縮雞群的活動空間,影響空氣質量,因此還需要養殖戶能夠結合雞群的日齡進行密度的調控,以便保障雞群的生長良好;③加強消毒工作,除了要重視雞舍的消毒以外,進出養殖場的人員、車輛、工具都也要做好全面的消毒,同時還要做好驅蟲滅鼠工作,減少傳染病的發生[3];④重視起飼喂工作,保證飼料營養均衡,促進其生長發育的同時還能夠提高雞群的免疫力;⑤做好孵化消毒工作,由于雞白痢也可以通過產蛋垂直傳播,因此種蛋產出后工作人員要立刻進行收集,防止放置過長時間而感染病菌,同時還需要做好孵化消毒工作,可以使用季胺類消毒劑噴霧消毒孵化前的種蛋,拭干后再入孵。
3.2 對雞種蛋進行凈化,從源頭對其進行控制
對于種蛋孵化而言,要選擇沒有雞白痢雞群的種蛋;在具體孵化的過程中,建議通過甲醛進行熏蒸消毒,再對蛋盤、孵化器等進行全面消毒,可以將病菌造成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將有利于提升源頭控制的有效性。除此以外,孵化場所也需要進行消毒,以便可以確保雛雞的生長環境安全。
3.3采用科學的雞場凈化措施
為了從根源上降低該病的發生,養殖戶還可以采用科學的雞場凈化措施:①嚴格挑選雛雞,保證雛雞的健康,并及時淘汰病雞;②進行病雞的二次剔除,即在育雛期結束開始進入育成舍的時候將其中的殘、弱、病雞剔除;③進行第三次的淘汰,需要在雞群進入到產蛋雞舍的時候將雞群中不合格的雞淘汰;④進行第四次淘汰,即通過檢疫工作將其中的病雞淘汰。例如,在某雞場養殖過程中,工作人員需合理控制雛種雞的來源,確保雛種雞的健康,從根源上杜絕病菌的傳播。當雛雞達到40~70日齡后,工作人員開展第一次檢疫,檢疫方式為全血平板聚集實驗,對實驗檢測結果呈現陽性的病雞進行隔離,直至全雞群無陽性雞為止。待2周后,工作人員需對雞群的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并進行相應的檢疫。必要時可在產蛋后期開展雞白痢抽檢工作,以此及時淘汰病雞或者帶菌雞。
3.4 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也能夠減少雞白痢的發生,一般是在雛雞出殼以后用0.01%高錳酸鉀溶液代替水源,連用3 d,還可以使用中草藥物,比如將白頭翁、蒲公英、葛根、烏梅各40 g,黃芩、金銀花、黃柏、甘草各30 g混合粉碎后按15%添加于雛雞日糧中即可[4]。
4 結語
綜上所述,雞白痢的發生對雛雞造成的威脅比較大,直接影響著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筆者通過對其中西醫治療方法的分析可以得知治療該病的藥物比較多,但是在具體的治療中還需要結合病雞的實際情況進行用藥。除此以外,養殖戶也要重視起該病的預防工作,通過加強飼養管理、預防接種、凈化措施等可以全面保障雞群的健康,降低養殖戶的損失,從而為現代養殖企業的良好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韓錚,張楠,王旭東.淺談雞白痢病的診斷與防控技術[J].家禽科學,2022(7):25-26.
[2] 唐妮.雞白痢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鑒別診斷和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1(12):74-75.
[3] 王艷.雞白痢的癥狀與診斷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21(8):166-167.
[4] 張博,張逸博.雞白痢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J].獸醫導刊,2021(1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