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沙門氏菌病是一種常見的人畜共患的傳染性疫病,其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泛,可對家禽和人類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沙門氏菌的血清型較多,其中雞白痢、雞傷寒以及雞腸炎等幾種較為常見,能夠引發家禽腹瀉、敗血癥等,引發大批量雞只死亡,給養殖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由于沙門氏菌的耐藥性,并且當前缺乏疫苗的有效保護,養殖者多采取凈化方式,降低沙門氏菌病所造成的危害。本文對禽沙門氏菌病的臨床表現以及危害進行了簡單闡述,同時提出了幾點針對種雞場的沙門氏菌凈化及監測的程序,以期能夠幫助養殖者有效控制本病的傳播,及時淘汰掉陽性感染雞只,促進家禽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家禽;沙門氏菌;凈化;監控技術
沙門氏菌(salmonella)是一種常見的革蘭氏陰性菌,可引起人畜共患病,嚴重影響人類和動物的機體健康。目前已確定的沙門氏菌血清型多達2 600種[1],其中感染禽類頻率比較高的主要有雞白痢沙門氏菌、雞傷寒沙門氏菌、鼠傷寒沙門氏菌和腸炎沙門氏菌等類型。禽沙門氏菌病可以通過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兩種方式進行傳播,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對養殖行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由于抗生素的耐藥性和疫苗缺失等問題[2],目前撲殺凈化是防治禽沙門氏菌病的主要措施。
1 禽沙門氏菌病的臨床表現及危害
1.1 禽沙門氏菌病的臨床表現
禽沙門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門氏菌引起的禽類急性或慢性的敗血性疾病,目前已知臨床上常見的表現型有三種:雞白痢、禽傷寒和禽類副傷寒。該病典型的流行特點:常年發病、無明顯的季節性;易感染雛雞且10日齡以內發病最為明顯、死亡率最高;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可通過種蛋垂直傳播,亦可通過中間宿主、病毒攜帶者、飲水、墊料、飼料等媒介水平傳播。三種常見表現型的流行特點及臨床癥狀見表1[3-5]。
1.2 禽沙門氏菌病的危害
沙門氏菌病主要影響其消化系統及生殖系統。一般情況下,家禽感染后腸道癥狀比較明顯,沙門氏菌含量較高會打破腸道內的菌群平衡,不僅影響采食量,也會降低機體免疫力,進入血液后進一步引起敗血癥,導致雛雞大批量死亡。成年雞感染一般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但其生殖系統會遭受侵害,造成產蛋率降低、影響種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再者,禽沙門氏菌病可通過種蛋垂直傳播,按照曾祖代-商品代1:24萬倍效應、父母代-商品代1:80倍效應,如果沒有及時做好沙門氏菌監測及凈化工作,養殖業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6,7]。
2 種雞場沙門氏菌凈化及監測程序
2.1 保證雛雞質量
對種雞、種蛋進行嚴格檢疫,從源頭上降低沙門氏菌的傳播。種蛋進入孵化器前需再次檢查合格率,及時將不合格的種蛋挑出,熏蒸消毒后方可進入孵化器。出雛前要對相關物品進行消毒,運輸過程中要保證運輸筐、墊紙等用品的干凈衛生,并且運雛車內要有適宜的溫濕度,降低雞群應激[8]。
2.2 嚴控飼料安全
沙門氏菌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雞群,污染的飼料及原料是導致雞群沙門氏菌的常見因素之一,控制飼料安全需要從飼料生產、運輸及存放的各個環節入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①原料選擇。動物性原料中沙門氏菌的含量顯著高于植物性原料[9],因此種雞飼料中盡量避免使用動物性飼料原料;②加工工藝。含水量為15%的飼料在80 ℃環境中加熱47 s就可將飼料中的鼠傷寒沙門氏菌含量降低1 000倍[10],因此飼料制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對飼料原料進行高溫預處理、提高調制溫度、延長調制時間來降低種雞飼料中沙門氏菌的含量。另外也可以通過添加丙酸及其鹽類等防腐劑來抑制沙門氏菌;③衛生消毒。定期對生產設備管道、運輸車輛等進行清掃消毒;④儲存存放。飼料及原料存放倉庫要保持干凈衛生、通風良好、干燥,料堆與窗戶、墻壁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并在底部墊上墊板,存放時間不宜過久;⑤安全監測。保證飼料原料進廠前、飼料出廠前每批次都做好沙門氏菌監測。
2.3 加強衛生控制
種雞場的衛生條件直接關系著雞場疫情防控的成功與否,在日常養殖過程中應該加強消毒、衛生管理。種雞場需要建立嚴格的進出管理制度,對外來的人員和車輛進行登記管理,并且在廠區門口建設消毒池、消毒室等設施設備,對于外來人員、車輛進行徹底消毒,避免致病源被攜帶入養殖場。對于雞舍內外的糞便、剩余飼料、各種雜物等要及時清除干凈,避免滋生病原微生物。可將雞糞集中收集,進行發酵處理,避免污染外界環境。隨后可使用1%~2%氫氧化鈉、0.1%苯扎溴銨、0.3%~0.5%過氧乙酸、5甲酚皂等消毒制劑對雞舍環境或者使用的器具進行消毒;同時使用0.05%~0.1%高錳酸鉀溶液對飲用水進行消毒;工作人員進入雞舍工作之前可使用75%酒精對手部進行消毒;一般情況下,每周可以進行2~4次的帶雞消毒,可選擇毒性較小、廣譜、可溶于水的季銨鹽類或者碘制劑等帶雞消毒,如果周邊有沙門氏菌感染的情況發生,可以增加消毒次數,視養殖場的實際情況而定。對于發生疫病死亡的病雞要進行無害化處理,深埋處理的還需使用生石灰對其消毒處理,同時對雞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可使用35%甲醛進行熏蒸消毒,然后通風一周,才可重新引入雞苗[5]。
由于雞白痢沙門氏菌可以通過蛋殼垂直傳播,因此對種蛋進行嚴格的消毒管理也至關重要。雞場要定期清掃雞舍,保持雞舍內干凈整潔,同時保持合適的溫濕度條件,避免粉塵等污物落到蛋殼,造成細菌傳播。對于被糞便等污物污染過的雞蛋不可留作種蛋。
2.4 種雞場沙門氏菌監測程序
患病雞和帶毒雞是種雞場內沙門氏菌的重要傳染源,通過監測和淘汰陽性的帶毒雞可以有效控制本病在雞場的傳播,達到凈化疫病的目的。對于種雞場,當父母代雞群的陽性率<0.2%時即可以說達到了凈化的標準。通常選在雞群的產蛋率達到10%的時候對雞場內的雞進行普檢,如果雞場內的陽性率超過標準,則下個月需繼續檢測,直至達標為止;如果檢測后達到標準,則可對雞場內的母雞進行20%的抽測,但對于公雞仍需普檢,期間如發現有超標的情況,則需進行普檢,直至達標為止[11]。
雞場沙門氏菌凈化采取全血平板凝集試驗法。無菌采集雞翅靜脈處的全血,吸取30 μL滴入含有等量雞白痢、雞傷寒多價染色平板凝集試驗抗原的玻璃板上,待抗原與全血充分混合后,靜置2 min可判定結果。如果有50%(++)以上的血液發生了凝集則可判定為陽性,具體可參照下表2進行判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檢測前需對抗原進行自凝檢查,對血清進行陰陽性檢查,均合格后方可使用。對于檢出的陽性雞則需要在當天進行淘汰,同時對其污染過的環境、籠具等進行徹底的消毒。
3 小結
禽沙門氏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性疾病,可對家禽以及人類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危害。沙門氏菌可通過雞蛋進行垂直傳播,因此在種雞場內很難完全凈化,需要采取合理的飼養管理、消毒衛生以及凈化檢測手段,及時淘汰陽性雞只,才能達到凈化目的,確保雞群的健康生長,也為人類的飲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 Shi C, Singh P, Ranieri ML, et al. Molecular methods for serovar determination of Salmonella[J]. 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 2015,41(3):309-325.
[2] 牛瓊,楊斌,楊溢,等.禽源沙門氏菌凈化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20,42(10):1073-1078.
[3] 尹國梁,臧科研,孫博,等.家禽沙門氏菌病凈化技術要點[J].吉林畜牧獸醫,2022,43(11):117-118.
[4] 何松芳.家禽沙門氏菌病防治[J].畜禽業,2017,28(6):19+23.
[5] 鄧建新,王勇,譚明芬,等.蛋雞場沙門氏菌的綜合防控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14):89-90.
[6] 鄧秀武,高亞娟,司海豐,等.食源性疾病現狀及監控技術的研究[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6,7(6):2235-2239.
[7] 王學碩,崔生輝,邢書霞,等.餐飲食品中沙門氏菌的危害分析、污染調查與防控[J].中國藥事,2013,27(9):974-979.
[8] 張丁華.中藥復方制劑對雞三種細菌性疾病的防治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2010.
[9] Jones F T, Richardson K E. Salmonella in commercially manufactures feeds[J]. Poultry Science, 2004(83):384-391.
[10] 孫得發.飼料廠及種雞場沙門氏菌的控制策略探討[J].中國畜牧雜志,2018,54(8):117-120.
[11] 盧國強.種雞場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凈化[J].北方牧業,2019(1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