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生物飼料指含有大量有益菌體和代謝產物的飼料,具有降低疾病發生率,促進動物采食,提升飼料消化吸收率和改善動物生產性能的作用;根據水分含量不同可將現有微生物飼料分為濕料和干料,這兩種類型均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本文從微生物飼料的類型、優劣勢、功能、應用等角度出發,詳述了其在養殖生產過程中的使用情況,以期為使用該飼料的養殖朋友帶來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微生物飼料;分類;優劣勢;功能;應用
微生物飼料是指含有微生物菌體和代謝產物,同時對動物的生長發育和健康維持有促進作用的飼料,在養殖生產應用中有著諸多功能[1]。特別是近些年隨著無抗養殖的興起及飼料禁抗工作的開展,微生物飼料的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
1 微生物飼料
微生物飼料歸屬于功能性飼料范疇,市場上流通的產品多以飼料原料和預混合飼料的標準進行規范,由于具有明確的保健功能,加上養殖業禁抗趨勢越來越明顯,相關政策也向無抗養殖方向傾斜,使得近些年養殖場對替抗物質的需求越來越大。目前最流行的替抗物包括微生物飼料、酶制劑、噬菌體制劑、中藥提取物、植物精油等,相對來講微生物飼料因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和能夠替代部分預混料的功能作用而推廣更為廣泛[2]。部分養殖者將微生物飼料稱之為發酵飼料,這點不完全準確,因有些飼料雖含有微生物,但未經過發酵過程,只是將含微生物的原料和飼料原料加工混合而得。對于發酵飼料,因其中含有微生物菌體可歸屬于微生物飼料的范疇。除了市場上流通的產品外,很多基層養殖場也能自己制作微生物飼料,比如飼養牛羊等反芻動物的養殖場在秋季到來時,常收集大量玉米秸稈進行青貯,而青貯的過程本質也是乳酸菌微生物在厭氧環境下繁殖的過程,最終開窖后可獲得含有大量微生物菌體的可長期貯存的秸稈,不但適口性增強,營養物質得到最大程度保留,同時能顯著減少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2 微生物飼料分類及優劣勢
微生物飼料的分類有多種,但很多分類依據因過于專業,導致在基層推廣時很多養殖者理解不到位。目前最簡單而又適用的分類是根據飼料中水分含量多少進行劃分,將微生物飼料分為濕料和干料兩種。
2.1濕料
濕料的水分含量較高,一般在30%~65%之間,手握后易成團,緊握情況下指間可滲水。高水分環境是菌體成活的保證,水分越高,菌繁殖和代謝的速度就越快,從而產生多種不同的功能性代謝產物,比如維生素、消化酶、抗菌肽、溶菌酶、抗生素、黏膜修復因子等在濕發酵的飼料中含量就非常高,這是濕料的最大優勢。濕料中的益生菌多為不形成芽孢的乳酸菌類,如植物乳桿菌、糞腸球菌、乳酸腸球菌等。有些能形成芽孢的菌種在菌體以繁殖體形式存在時也能制備成濕料。
濕料固然有著諸多優勢,但臨床使用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其存在的劣勢。首先,水分過高必然擠壓了其他營養的占比空間,比如當水分含量達到60%時,其他營養的空間僅剩40%,導致整體濕料的營養價值低。其次,濕料中的活菌多處在繁殖階段,持續的繁殖很容易導致菌群進入衰退期,最終使得其保質期較短,且越是臨近限用日期,活菌的數量就越少,相應的效果也會下降。再次,濕料使用時不容易拌勻,且如果開封后短時間內使用不完,或者混入成品料后放置時間過長,很容易導致飼料霉變。最后,濕料的使用成本較高,由于水分占比較大,導致單位營養的生產、包裝和運輸成本較高,最終對養殖利潤造成影響。
2.2干料
干料的水分含量較低,一般低于15%,和濕料相比其中的菌種類不同,主要為帶芽孢菌或干酵母,如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釀酒酵母菌等。干料的最大優勢是保質期時間長,因菌體以休眠體存在,一般不繁殖,對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強,相應保質期就長。養殖場可根據飼料廠家的促銷政策情況進行適當的囤料,有利于控制養殖成本。干料中的水分含量低,其他營養成分的含量占比就高,比如能量成分、蛋白成分、纖維成分、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等原料有足夠的添加空間,同時流動性也好,當作預混料使用時更容易攪拌均勻。另外,從單位營養的生產、包裝和運輸成本看,干料的性價比也是優于濕料的。
干料也存在一定的劣勢,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了解:①干料中的微生物大部分為帶芽孢的菌體,這些芽孢體雖然延長了飼料保質期,但進入消化道后芽孢體還需要有個復蘇過程,只有復蘇轉變為繁殖體才能發揮功能。該特征對于某些腸道較短的動物效果難以充分發揮,比如家禽的腸道短,整個排空時間只有4h左右,當芽孢體經口攝入在消化道中復蘇后,其已經隨著胃腸道的蠕動到達回腸和盲腸位置或者已經隨糞便排出體外,無法發揮作用;②目前大部分市售干料粉塵較大,動物在采食過程中易起塵,很多菌體并未經口腔進入消化道,而是通過鼻腔吸入上呼吸道。雖然益生菌對機體無害,但過多的菌及其代謝產物會對呼吸道黏膜形成較強刺激,引發打噴嚏、流鼻涕、氣喘、咳嗽等癥狀。
3 微生物飼料功能
微生物飼料臨床一般是作為功能性飼料使用的,實踐證明,長期使用微生物飼料能顯著降低畜禽疾病發生率,促進動物采食,提升飼料消化吸收率和改善動物生產性能。
3.1降低疾病發生率
微生物飼料中的微生物為對機體生長發育起有益作用的益生菌,這些菌可調節消化道局部微生態,促進有益菌和有害菌之間的平衡,同時使有益菌保持優勢狀態,這樣消化道類疾病發生率能顯著下降。同時,有益菌在擴增過程中還能刺激腸道黏膜發生黏膜免疫反應,最終獲得大量分泌型抗體IgA,對外界野毒的入侵起到中和作用。
3.2促進動物采食
微生物飼料中除了有益菌體本身外,還含有大量的代謝產物,包括短鏈脂肪酸、氨基酸、有機酸等,可顯著提升飼料的適口性。這些代謝產物中有些還可提取作為增味劑使用,對提升動物的采食量有良好效果。很多養殖場因飼料原料或配方改變,動物表現采食量下降,按照1%~3%比例拌入微生物飼料可快速恢復采食。
3.3提升飼料消化吸收率
微生物飼料被動物采食后,一方面可以在腸道中繁殖,抑制和殺滅有害菌,幫助維持腸道健康,從而為飼料的正常消化提供保證;另一方面微生物還能分泌淀粉酶、蛋白酶、肽酶、脂酶等成分,促進飼料中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分解和吸收,顯著提高飼料消化吸收率,降低糞便過料現象。另外,還有部分菌株能產生黏膜修復類因子,有助于對受損的消化道黏膜進行修復,進一步促進了飼料的充分吸收。
3.4改善動物生產性能
長期使用微生物飼料,動物的綜合生產性能可得到改善。比如用發酵豆粕等量替代普通豆粕使用一周后,蛋雞的平均蛋重增加,蛋殼增厚,不合格蛋率下降。按照2%劑量添加酵母類發酵料連續使用3個月能使肉羊的出欄時間縮短,肉質也更為鮮嫩。生產性能提升后,總體飼養成本相對會更低。
4 臨床應用
微生物飼料作為新型飼料,近些年越來越受廣大養殖朋友的青睞,尤其是在草食動物飼養中應用最多,因草食動物自身不會分泌纖維素酶,食入的草料主要依靠微生物產生的酶來降解和吸收,牛、羊等反芻動物微生物菌群主要集中在瘤胃,家兔、馬、驢等主要集中在盲腸,有益菌可產生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來幫助降解粗纖維為主成分的草料。經常采食微生物飼料的動物,其消化道中的有益菌群能得到每天補充,持續處于優勢狀態,高濃度的菌體對粗飼料的消化幫助很大,明顯加快了消化速度,提升了消化率。肉羊從斷奶后開始使用微生物飼料一直飼喂到出欄,前胃遲緩、瘤胃積食、瘤胃臌氣和細菌性腹瀉等的發病率比同樣飼養條件下的同批次羊群顯著降低,出欄時間也明顯縮短,總體生產收益顯著提升。
微生物飼料在家禽和豬飼養方面也得到了較好應用,家禽主要用于雛雞開口,無抗養殖和改善蛋品質方面[3],開口使用能確保有益菌第一時間定植在腸道,降低雞白痢發生率。蛋雞使用則能增加蛋均重和降低畸形蛋比例。母豬多在分娩前后使用能幫助調理腸胃,預防產后便秘,同時也能促進泌乳。保育豬使用后對降低斷奶應激幫助很大,促進豬快速適應保育環境,減少腹瀉發生。育肥豬長期使用可顯著改善過料現象,促進生長發育,大部分豬都能提前出欄,對于僵豬也能起到一定解僵作用。
5 結語
雖然微生物飼料有著諸多優點,但在生產中必須科學使用才能發揮最大價值。首先,微生物飼料應避免和抗生素同時使用,防止菌體被藥物所殺滅。其次,飼料在存放過程中應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以防其中的菌體失活。再次,飼料飼喂量要適當,一般按照1%~5%的比例拌料添加即可,過多會提高飼養成本,過少則效果不明顯。最后,對于濕料一定要盡早盡快使用,因貯存時間越長,菌體越易死亡,最終導致功能下降,采購時要看準生產日期,臨期飼料不建議購置。
參考文獻:
[1] 魏延弟.微生物飼料菌劑的開發研究與應用[J].中獸醫學雜志,2022(2):82-84.
[2] 高秀蘭.大力開發微生物飼料的重要性[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1):80-81.
[3] 趙玉娥,趙智香,劉長軍,等.復合微生物飼料對海蘭褐蛋雞生產性能和飼料利用率的影響[J].獸醫導刊,2021(24):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