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日喀則市秸稈資源和秸稈利用情況,分析了青稞秸稈飼料加工技術,提出了青稞秸稈飼料化的利用價值,并對日喀則市青稞秸稈綜合利用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為積極探索構建糧飼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畜牧業結構和模式,在全市農區、半農區范圍內推廣青稞秸稈飼料化利用,減少秸稈浪費和營養流失,切實提高青稞秸稈價值,促進農牧民穩步持續增收,掌握青稞秸稈飼料化加工利用技術意義重大。
關鍵詞:青稞秸稈;飼料化;利用價值
1 青稞秸稈資源生產情況
2022日喀則市青稞產量為40.89萬t,青稞秸稈生產量為49.068萬t,占全市秸稈總量的83%~85%左右,近年來日喀則市畜牧業的大力發展,各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戶都離不開飼草、飼料,而日喀則市具有豐富的青稞秸稈,這將會是一項巨大的飼料資源(表1)。通過不同科學方法合理開發利用青稞秸稈飼料資源,減少日喀則市畜牧業發展對糧食的依賴,補齊面臨飼草短缺的短板,這將會是發展日喀則市畜牧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2 青稞秸稈資源利用情況
2.1 青稞秸稈使用情況
日喀則被譽為世界青稞之鄉,每年青稞秸稈產量全區最多。據最近的統計結果顯示,日喀則市年產青稞秸稈中未加工直接當作飼草使用量僅達到50%左右,農用燃料3%~5%,此外還有45%左右秸稈未被有效合理利用。可以說其利用率比較低。
2.2 青稞秸稈飼料化利用情況
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加快農業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20世紀80年代,我國為了調整畜牧業產業結構,發展節糧型畜牧業,因此把農作物秸稈的利用研究放在了首位。緊接著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里也指出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支持秸稈綜合利用。因此依托上級部門系列政策和支持下,合理有效利用青稞秸稈將會是日喀則乃至整個西藏的一個支柱產業。但是目前為止日喀則市青稞秸稈飼料化利用率可以說是非常低,僅達到全市青稞秸稈總產量10%左右。
3 青稞秸稈產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3.1 存在問題
1)日喀則市具有豐富的青稞秸稈資源,其實際有效利用率很低,大量青稞秸稈在秋季收割后被舍棄在田間,這樣不僅容易引起資源極度浪費,還導致土壤酸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農牧民主要把青稞秸稈當作牛羊等反芻動物飼草料,這也是目前日喀則市青稞秸稈主要的利用方式,還處于直接飼喂階段而完全體現不出養殖效益、經濟效益;
2)秸稈本身的理化性質決定,牛、羊等反芻動物采食后對秸稈的消化吸收率低,滿足不了實際營養需求。若青稞秸稈直接飼喂給牛羊,存在適口性差、消化率低,從而直接影響了牛羊對秸稈的采食量,一半被采食另一半被風吹雨淋或者不被采食留在原地直接造成浪費;
3)長期以來農牧民思想觀念未能及時轉變,還停留在以前的養殖模式,每年一部分青稞秸稈是當飼草直接飼喂給牛羊等反芻動物,而對于反芻動物來講它只是填飽肚子,其營養并沒有被完全吸收和消化,長期維持這樣的飼養模式,不僅造成青稞秸稈資源極度浪費,而且完全提高不了養殖經濟收入。
3.2 原因分析
日喀則市由于地處高海拔、氣候條件惡劣,優質牧草種植受地理環境、氣候、發展空間不足等因素限制,難以滿足日喀則市乃至整個藏區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農作物秸稈可利用規模不大,維持畜牧業發展飼草的缺口量比較明顯,依靠自身資源條件自主解決飼草供給短缺的能力不足。牲畜的補飼料一直是利用各類農作物秸稈,其中最主要還是青稞秸稈為主,但對于日喀則市乃至整個西藏整體的草畜比例而言,青稞秸稈只是解決農區部分縣(區)的牲畜飼草料,解決不了邊遠牧區等其他(縣區)飼草料短缺的根本問題。而且青稞秸稈本身的營養結構來說不宜長期飼喂或者一直飼喂,以免導致牛羊整體體形小、秋季面臨掉膘、產奶量不高、產肉量不高、畜產品品質不佳等諸多問題。其主要原因:①不通過任何加工技術直接把秸稈當飼草長期飼喂,不能高效地將秸稈所含營養物質轉化為牲畜的生產性能;②缺乏專業技術含量和技術指導,由于整個西藏的畜牧業發展在我國仍處于落后狀態,一直缺乏科技力量的支撐,基礎設施薄弱、人才流失嚴重,不能及時帶動農牧民更新思想觀念、改變傳統養殖模式;③日喀則市基層百姓的傳統養殖觀念還未完全轉變,在受傳統的飼養模式和生產方式的影響下,農牧民把秋季收割青稞時分完籽粒和秸稈后,直接選擇將青稞秸稈鍘碎后進行飼喂,絕大部門人還認為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簡單省事,又可以完全代替牛羊飼草料,忽略其實際意義。除了城市周邊的少數養殖戶(合作社),其余的絕大部分很少運用創新、科學的方法去改變現狀、改變一直以來傳統的、老化的、沒有多大意義的養殖方式,能接受新技術、新方法的主動性不高。
4 青稞秸稈飼料化的意義
青稞秸稈在自然界狀態下是一種劣質飼料,其特點是木質屬性和纖維屬性高,營養不易被消化吸收,因此,如何改善青稞秸稈的營養價值,提高其利用率,是日喀則市乃至整個西藏地區青稞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的根本問題。近年來,在國家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秸稈資源有效利用,借鑒國內其他兄弟省市優先示范做法,提高綜合利用,尤其是提高飼料化利用率。
畜牧業是日喀則市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途徑,要想繼續發展畜牧業,優質飼草是必不可少的,又是價值較高的商品。由于日喀則市氣候條件相對差、地處高海拔,植被稀少,自身資源不足,常常需從外界購買飼草,不僅飼草本身價格逐漸增加而且交通運輸成本高,在牲畜養殖過程中,傳統上以青稞收獲后的秸稈散干草作為主要飼草,而青稞秸稈草不僅市場經營效益低下,而且養殖效益不佳。從畜牧業生產資料的角度來考慮,只有把青稞秸稈通過不同加工技術轉化,成為高產、優質的飼草。經過加工后的青稞秸稈飼料以打包、捆綁的形式供給大小養殖戶、養殖合作社等。加工后的秸稈不僅直接提升營養,還可以提升貯藏期,使更多的飼料被家畜采食、消化、利用,變成可消化的營養物質,提高能量的轉化率,從而獲得量多質優的畜產品,逐步體現養殖經濟效益。
5 青稞秸稈飼料化改進不同技術方法
5.1 物理處理法
通過采用機械加工把青稞秸稈進行粉碎、鍘短,能夠使牛羊等反芻動物對秸稈的采食量、消化率以及代謝能的利用效率都發生改變。經實地研究試驗后,秸稈粉碎性越好效果越明顯,如飼喂羊粉碎性達到2~3 cm為最佳、如飼喂牛粉碎性達到3~5 cm為最佳。
5.2 化學處理法
主要是利用尿素對青稞秸稈進行氨化。制作時先將青稞秸稈稱重,計算尿素和水的用量,將尿素溶液均勻噴灑到切碎的秸稈上,邊噴灑邊拌勻,即可使氨化作用均勻,又可避免因局部尿素含量偏高而造成家畜中毒。將拌好的原料裝入塑料袋并壓實封口。經過一定時間(秸稈氨化處理時間的長短決定于環境溫度)后,使秸稈內部結構發生變化有利于牲畜瘤胃微生物的分解,從而達到提高消化率、改善秸稈營養價值的目的。
5.3 生物處理法
生物學處理是正在研究的一種對青稞秸稈粗飼料進行處理的生物發酵方法,具有處理能耗低、成本低,且能夠較大幅度提高青稞秸稈營養價值,其具有適口性強、采食量高的優點。主要制作方法是按照秸稈的總量稱出發酵助劑添加量、加水量,之后將水與發酵助劑融為一體均勻灑在秸稈里,必要時還可以適當地加一些淀粉或者紅糖,裝在密封袋內,壓實并擠出里面空氣后,做好密封措施。筆者在臨近的南木林縣、桑珠孜區等進行了小范圍試點,相繼開展了青貯、發酵,且能夠體現出較大幅度提高青稞秸稈營養價值、提高消化吸收率、改善適口性等,如能繼續加大推廣范圍其意義巨大。
6 青稞秸稈資源利用發展趨勢
在國內很多省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多元化發展趨勢已形成,在西藏青稞秸稈綜合利用是一項造福、改變民生的工作,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青稞秸稈飼料化具有加工方法簡單、成本低、能有效提升青稞秸稈的綜合營養價值,同時方便儲存和運輸,也可以促進青稞秸稈由產出豐富的農區走向產出較少的半農區、牧區轉移,逐漸實現青稞秸稈商業化利用,使青稞秸稈增值、農民增收、牧民養殖成本降低、減少放牧對天然早場的破壞。因此,繼續加大青稞秸稈飼料化研究投入,利用先進的秸稈飼料化改良技術,不斷優化青稞秸稈的飼用價值和營養價值,使其飼用轉化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這對于促進日喀則市乃至整個西藏畜牧業的健康長足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7 小結
目前日喀則市在畜牧養殖產業發展過程中,對飼料的需求量較高。傳統放牧養殖模式之下,當地的草場遭受到嚴重的破壞,生態功能逐漸退化,草場生產能力逐漸下降,牲畜牧草供給來源不足。而日喀則市青稞秸稈資源充足,依靠科學技術提高秸稈飼料化利用,有利于緩解資源所受到的約束,減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加快草場休養生息,同時還能夠更好地解決秸稈違規燃燒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現象,解決冬季牲畜飼草短缺問題,降低養殖成本,體現養殖經濟效益。
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和畜牧中心全體科研工作人員科研、技術開發成果,分析日喀則市青稞秸稈資源飼料化利用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論述具體的解決對策,希望對廣大同行有所幫助,對日喀則市畜牧養殖業發展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