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琪武



【摘要】目的 探討穴位貼敷聯合血府逐瘀湯治療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對其血脂、血壓、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揚州市廣陵區中醫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4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0例,西藥治療)和觀察組(20例,西藥+穴位貼敷+血府逐瘀湯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月。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脂指標、血壓指標、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評分變化。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心慌、頭暈、失眠、乏力等癥狀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穴位貼敷聯合血府逐瘀湯的治療方案能夠調控高血壓患者的血脂、血壓水平,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高效可行。
【關鍵詞】穴位貼敷 ; 血府逐瘀湯 ; 高血壓 ; 血壓 ; 血脂 ;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3718.2023.20.0075.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20.025
高血壓屬于慢性心血管疾病,出現高血壓癥狀后,若未盡早診治,可能引發心衰、腦卒中等病變,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質量。西醫通過對癥給藥治療高血壓,達到調控血壓的目的,雖能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但對于部分頑固性高血壓患者整體療效欠佳。中醫將高血壓納入“頭痛”“眩暈”范疇,認為該病病機為血虛瘀滯、臟腑虛衰。血府逐瘀湯為理血劑,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中藥治療期間,基于高血壓病患者實際證型選擇藥物,并制成相應劑型貼敷在特定穴位,藥效成分可經肌表傳至臟腑、經絡,可舒緩高血壓引發的不適癥狀,內外聯治,能夠有效控制血壓波動,增強療效[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穴位貼敷聯合血府逐瘀湯對高血壓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揚州市廣陵區中醫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4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0例)和觀察組(20例)。對照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41~70歲,平均(59.23±3.31)歲;病程1~9年,平均(4.15±0.71)年。觀察組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40~69歲,平均(59.11±3.28)歲;病程1~8年,平均(4.11±0.6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 [2]關于高血壓診斷標準;②中醫辨證符合《高血壓中醫診療專家共識》 [3]中“眩暈”的診斷標準,患者為瘀血阻絡證,出現胸悶痛、眩暈、口唇紫暗癥狀;③年齡40~70歲;④肝腎、血液系統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阿司匹林禁忌證:活動性潰瘍病或其他原因引起消化道出血,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癥;②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過敏史,尤其是出現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或休克。本研究經揚州市廣陵區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J20160685,規格:100 mg/片)口服治療,100 mg/次,1次/d,纈沙坦膠囊(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216,規格:160 mg/粒)口服治療,80~160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增加穴位敷貼和血府逐瘀湯治療,①穴位貼敷方案如下:予以穴位貼敷治療貼 - 高血壓型(江蘇艾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蘇鹽械備20170094號,型號:AZF- 高血壓型)治療,每次貼敷4個穴位,常用穴位有:涌泉穴(雙)、曲池穴(雙)、足三里穴(雙)、懸鐘穴(雙),各穴位貼敷6 h/次,1次/d。持續貼敷1個月。②血府逐瘀湯組方如下:桃仁、枳殼、赤芍、柴胡、紅花、川芎各15 g,牛膝、生地黃、當歸各10 g,甘草6 g;辨證加減:血壓異常升高者加鉤藤15 g,白蒺藜、天麻各10 g;心煩者加玉竹、天花粉、淡竹葉各15 g,丹皮10 g;失眠者加生龍骨、生牡蠣(先煎)各30 g,柏子仁10 g,上述諸藥,水煎取200 mL汁液為1劑,早、晚服用,100 mL/次,1劑/d。兩組患者均連續給藥1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服藥1個月后評估療效:舒張壓(DBP)未達正常標準,但下降幅度≥ 20 mmHg(1 mmHg=0.133 kPa),或DBP下降幅度≥ 10 mmHg,但恢復正常,納入顯效;DBP下降幅度10~19 mmHg,未達正常標準,或DBP下降幅度≤ 10 mmHg,但恢復正常,或收縮壓(SBP)下降幅度≥ 30 mmHg,未達正常標準,納入有效;SBP、DBP指標未達上述標準,納入無效[4]??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癥狀評分。記錄患者用藥前后心慌、頭暈、失眠、乏力等癥狀情況,基于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評為0、1、2、3分,分數與癥狀嚴重程度呈正相關[5]。③血脂指標。抽取患者用藥前后空腹靜脈血液標本,離心(3 000 r/min,10 min),提取血清,以免疫比濁法檢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④血壓指標。用藥前后使用血壓檢測儀(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型號:YE660D)檢測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水平。⑤生活質量評分。用藥前后以簡明健康調查簡表(SF-36) [6]對患者進行評估,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健康、社會健康4個維度,每個維度均為0~100分,評分與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用藥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高血壓療效比較 用藥后,觀察組患者15例顯效、5例有效、0例無效,總有效率100.00%;對照組患者11例顯效、3例有效、6例無效,總有效率70.00%。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02, P<0.05)。
2.2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 與用藥前相比,用藥后兩組患者心慌、頭暈、失眠、乏力等癥狀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比較 與用藥前比,用藥后兩組患者TC、TG、LDL-C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HDL-C水平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血壓指標比較 與用藥前相比,用藥后兩組患者SBP、DB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與用藥前相比,用藥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3 討論
中醫將高血壓納入“失眠”“眩暈”范疇,病機為血虛瘀滯、臟腑虛衰,久病導致心失所養、心脈瘀阻、肝氣郁結,故應以平肝潛陽、益氣通脈、祛瘀活血方治療[7]。
穴位貼敷是中醫傳統治療方案,經刺激特定穴位,取得調節臟腑、經絡的效果,療效值得肯定,穴位是臟腑、經絡之氣血輸注于機體表面的特殊位置,與經絡、臟腑關系密切,中醫學者認為,經絡是機體特定通道,可貫穿周身,將氣血運送至各臟腑組織內,進而保障患者生理功能正常;臟腑是人體內各器官,彼此聯絡。血府逐瘀湯方中紅花、桃仁、赤芍、牛膝、川芎等藥物相配伍,可祛瘀、活血;柴胡配伍枳殼,可益氣活血、疏肝理氣;生地黃可涼血、滋陰;當歸可止痛、活血、行氣;甘草可調和血府逐瘀湯方中諸藥[8]。本研究中,在中醫湯劑內服的基礎上,外用穴位貼敷治療,以增強療效,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治療后相比,觀察組患者各項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穴位敷貼聯合血府逐瘀湯藥治療有助于緩解患者癥狀,提高臨床療效。
TC、TG、LDL-C、HDL-C水平能夠反映機體脂類代謝情況。TC可用于機體合成類固醇激素等;TG主要參與機體的能量代謝,產生熱能;LDL-C在膽固醇逆向轉運中將外周組織多余沉積的膽固醇帶回肝臟,調節再分布;HDL-C將內源性脂質轉運至外周組織利用,反映個體的血脂水平。穴位敷貼與中藥合用治療,可起止痛、通竅、祛瘀、活血之效[9]。本研究中,兩組間治療后相比,觀察組患者TC、TG、LDL-C、SBP、DBP水平更低,HDL-C水平較高,兩組間治療后相比,觀察組四個維度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更高,表明穴位敷貼聯合血府逐瘀湯有助于調節患者血脂、降低患者血壓,維持血脂、血壓狀態穩定,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發生高血壓后,可致血管內皮功能異常,引發炎癥反應,進一步導致血壓升高,加重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诂F代藥理分析,血府逐瘀湯用于治療高血壓,可擴張外周血管、稀釋血液黏度、抑制冠脈硬化,進而降低血壓波動對人體影響,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0]。血府逐瘀湯聯合穴位敷貼治療,可改善機體血氧供應不足狀態,刺激機體分泌血管物質,進而調控血壓,在中藥內服的基礎上穴位貼敷治療,可內外同治,標本兼治,對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一定的幫助。
綜上,穴位貼敷聯合血府逐瘀湯治療高血壓,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調節患者血脂,降低患者血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高血壓治療中推廣。
參考文獻
[1]項英杰. 中草藥敷貼聯合川芎澤瀉湯治療高血壓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4(36): 4045-4055.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高血壓聯盟(中國),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 等.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J].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19, 24(1): 24-56.
[3]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 高血壓中醫診療專家共識[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9, 25(15): 217-221.
[4]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內科學[M]. 9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586-587.
[5]郭中建. 血府逐瘀湯聯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瘀血阻絡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效果[J]. 中國民康醫學, 2023, 35(5): 104-107.
[6]王冉. 耳穴貼壓聯合穴位敷貼干預痰瘀互結型高血壓患者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 2022, 20(28): 101-103.
[7]梁帥, 史大卓. 血府逐瘀湯治療心血管病的藥理機制及應用進展[J]. 重慶醫學, 2020, 49(S02): 112-114.
[8]管菊. 半夏白術天麻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高血壓合并高血脂療效觀察[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1, 21(13): 2299-2301.
[9]康法寶, 李飛澤, 龔炳. 血府安神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高血壓病伴睡眠障礙臨床研究[J]. 新中醫, 2022, 54(17): 89-92.
[10]曲寧. 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瘀血阻絡型高血壓病患者的療效及對其血管功能狀態的影響[J].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1, 2(16):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