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娜?,李超



【摘要】目的 探討骨盆骨折患者應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聯合加速康復外科理念(ERAS)干預對其血清皮質醇(Cor)、腎上腺素(E)、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切口復位內固定,觀察組患者應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均應用ERAS護理干預,并于術后隨訪8周。對比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術前1 d及術后1、3 d的應激、炎癥因子,以及術后康復效果。結果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骨痂形成、術后住院時間均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4 h疼痛評分更低,術后1個月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分更低;與術前1 d比,術后1、3 d兩組患者血清Cor、E、TNF-α、IL-1β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且術后不同時間點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骨盆骨折采取外固定支架固定并配合ERAS護理,可減輕疼痛,促進患者早期下床及骨痂愈合,減輕術后炎癥、應激反應。
【關鍵詞】骨盆骨折 ; 外固定支架固定 ;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 ; 應激因子 ; 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68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3718.2023.20.0119.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20.039
骨盆骨折是一種嚴重的創傷性骨折,此類骨折的治療過程較為繁瑣,可能引發失血性休克、其他盆腔臟器損傷等嚴重并發癥。常規切口復位內固定是骨盆骨折常見治療方法,有助于促進骨盆臟器功能恢復,但手術可增加創傷和出血量,致使局部抵抗力下降,易發生感染,影響骨折愈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是先進行骨折復位,然后沿髂骨外側壁插入克氏針,組裝外固定器進行梯形固定,能夠使骨盆穩定,且并發癥少[1]。近年來,外固定支架固定聯合加速康復外科理念(ERAS)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策略,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該理念將外固定支架固定技術與早期康復訓練相結合,旨在通過提供穩定的骨折復位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并加速骨折愈合和患者骨盆臟器功能的恢復[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骨盆骨折患者應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聯合ERAS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20~46歲,平均(35.01±3.52)歲;骨折分型[3]:分離型23例,垂直型11例,壓縮型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21~46歲,平均(34.78±3.56)歲;骨折分型:分離型25例,垂直型10例,壓縮型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骨盆骨折的診斷與治療》 [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經X線、CT檢查確診骨盆骨折;年齡在18周歲以上;具有手術適應證。排除標準:具有嚴重感染、心臟病、肝腎功能障礙等;已接受其他治療方法;開放性骨折。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進行審核并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與護理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切口復位內固定方式:患者取仰臥體位,進行硬膜外麻醉,在恥骨聯合上方作3~5 cm橫弧形的手術切口。切開皮下組織,充分游離神經及韌帶,顯露術野,剝離骨膜同時顯露恥骨聯合部位。應用復位鉗對恥骨支骨折修復,應用鋼板于恥骨聯合上方進行重建,并且予以妥善的固定處理。術畢予以切口消毒縫合,置入引流管。觀察組采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選擇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患者仰臥在能透視X線的手術床,骨盆前環及髂骨嵴常規消毒鋪巾。于C形臂X線機(北京格美勝達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PL112E)透視下作骨折復位,初步矯正旋轉畸形、縱向移位。選擇髂前上棘后2 cm作小切口。若見半骨盆移位需要計算骨盆側方及縱行移位間距,確定移位前皮膚距離切口位置。分離到骨表面,使用1.5 mm鉆頭鉆進髂嵴中部,鉆入深度在4~5 cm,鉆進角度同矢狀面角度40°~45°,同冠狀面角度10°~15°。按照上述方式擰進第1根固定針,之后間隔2 cm擰進2、3枚固定針。第1孔在髂前上棘后20 mm,其余各孔間隔20 mm,每側共計放置3根。完成骨皮質鉆孔,1枚椎弓根探子插進髂骨翼50 mm深度,后將直徑5 mm外固定螺釘旋進髂骨翼,多功能夾子固定雙側螺釘,利用兩豎桿連接雙側多功能夾子合并兩橫桿在復位的基礎上固定骨盆。固定針作為手柄,透視下復位骨折并安裝好外固定。均術后隨訪8周。
1.2.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ERAS護理:①術前腸道準備。術前晚上11: 00禁食,術前2 h禁飲,首臺手術者在手術當天早上5: 00~6: 00口服含糖飲品200~400 mL;接臺手術者安排手術當天早上7: 00~8: 00攝入麥芽糊精果糖或者含糖飲料400 mL。術前1 d夜間及手術當天清晨,分別應用肥皂水進行不保留灌腸處理。②術后多模式鎮痛。手術當天,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 [5]疼痛評分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針對鎮痛情況不佳患者,加用鹽酸曲馬多注射液(多多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36,規格:2 mL∶100 mg),肌內注射或自控鎮痛泵。③術后營養支持。術后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提供針對性營養支持;針對存在腹脹及便秘者及時調節飲食,加山楂、膳食纖維、益生菌;存在營養風險并要營養干預者,經胃腸道途徑提供營養支持,腸內營養支持難以滿足正常需求者,增加腸外營養補充支持,如脂肪乳及氨基酸。④術后功能鍛煉。手術當天觀察手術部位、臀部、下腹部腫脹情況,早期識別手術引起的血管損傷、血腫、醫源性神經損傷情況,對于無異常者安排康復醫師指導作功能康復鍛煉。
1.3 觀察指標 ①圍術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骨痂形成時間。②應激因子。分別于術前1 d及術后1、3 d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皮質醇(Cor)、腎上腺素(E)。③炎癥因子。采血、制備血清及檢測方式均同②,測定患者術前1 d及術后1、3 d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③康復效果。統計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應用VAS疼痛評分評估患者術后4 h疼痛情況,分值范圍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功能評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 [6]評價患者術后1個月功能改善情況,ODI由10個問題組成,每個問題得分0~5分,總分范圍0~50分,分值越高,腰部功能障礙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與骨痂形成時間均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應激因子比較 與術前1 d比,術后1、3 d兩組患者血清Cor、E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且術后不同時間點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 與術前1 d比,術后1、3 d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且術后不同時間點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比較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后4 h VAS疼痛評分及術后1個月ODI評分均更低,術后住院時間更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3 討論
常規切口復位內固定是骨盆骨折常用治療方法,通過手術的方式,可確保骨折骨片準確地恢復到原始位置,有助于骨折愈合。但該術式切口較大,可引起手術創傷和并發癥發生。
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方法可通過應用壓力和擴張處理,確保骨盆環的完整性和穩定性,讓患者可以及時接受治療,并縮短手術時間。此外,該術式可以抵抗骨折的移位,確保骨折端固定穩定,手術創傷小且出血量較少,便于術后早期的活動和康復[7]。外固定支架術采用非開放性的外固定裝置,創傷較小,對軟組織的損傷較輕,因此術后疼痛相對較輕,患者可以更快地開始康復訓練,促進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復[8]。ERAS護理注重疼痛控制、康復訓練等方面,通過減輕術后疼痛,提供早期行動和康復訓練,從而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和骨痂的愈合[9]。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骨痂形成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4 h疼痛評分、術后1個月ODI評分更低,提示骨盆骨折采取外固定支架固定并配合ERAS護理,可促進患者早期下床及骨痂愈合,減輕患者疼痛。
當發生骨盆骨折并接受手術治療時,會引起強烈的炎癥、應激反應,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增加,并促使Cor、E、TNF-α、IL-1β等大量炎癥、應激因子的產生,從而引發局部和全身的炎癥、應激反應。本研究中,與術前1 d比,術后1、3 d兩組患者炎癥、應激因子均升高后降低,且術后不同時間點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說明骨盆骨折采取外固定支架固定并配合ERAS護理,可減輕術后炎癥、應激反應。究其原因,與常規切口復位內固定術相比,外固定支架的固定作用可以減輕骨折部位的應力,降低軟組織的損傷,并有助于減少血管和神經的損傷,從而減輕術后炎癥和組織損傷引起的疼痛,減少炎癥、應激因子的釋放[10]。ERAS護理通過使用新一代鎮痛藥物、合理的液體管理等措施,減輕炎癥、應激反應,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11]。
綜上,骨盆骨折采取外固定支架固定并配合ERAS護理,可減輕疼痛,促進患者早期下床及骨痂愈合,減輕術后炎癥、應激反應,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葉榮, 嚴懷寧, 張曉峰, 等. 骨盆外固定支架聯合早期康復治療骨盆骨折66例分析[J]. 重慶醫學, 2015, 44(27): 3837-3839.
[2]劉云艷. 快速康復理念在外固定支架聯合手術治療創傷性骨盆骨折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21, 40(3): 515-518.
[3]黃徐兵, 趙剛, 鄒欣欣, 等. 前路外固定支架聯合后路M形鋼板立體固定治療骨盆Tile C型骨折[J]. 臨床骨科雜志, 2018, 21(2): 190-192.
[4]王瑞. 骨盆骨折的診斷與治療[J]. 基層醫學論壇, 2011, 27(5): 382-383.
[5]孫兵, 車曉明.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6): 645.
[6]程繼偉, 王振林, 劉偉, 等. 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的改良及信度和效度檢驗[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7, 27(3): 235-241.
[7]潘進芳. 外固定支架治療骨盆骨折患者的護理及療效[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22): 152-153.
[8]王建超, 高嵩, 田書建. 外固定支架與皮下前環內置外架治療骨盆前環骨折療效比較[J].實用骨科雜志, 2020, 26(5): 394-398.
[9]宋珍珍, 趙倩, 郭瑞霞, 等.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婦產科臨床的應用及展望[J].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19, 46(6): 614-617.
[10]黃志勇, 陳觀華, 羅劍, 等. 外固定支架固定對骨盆骨折患者應激因子、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 創傷外科雜志, 2019, 21(10): 754-757.
[11]王金輝, 葛宇峰, 郭險峰, 等.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下骨盆骨折的圍手術期康復措施: 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21, 23(10): 85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