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到過許多革命老區考察,看望老區人民,高度重視對紅色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多次強調一定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革命老區的優勢資源,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和時代價值,是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運用紅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單一、鄉村紅色文化產業專業人才稀缺、紅色文化參與基層治理力度薄弱、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方式缺乏新意和紅色文化保護與設施建設不到位等突出問題。新時代新征程,革命老區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獨特的資源優勢,深入挖掘、開發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探索紅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扎實推動老區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努力走出一條新時代振興發展新路,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關鍵詞:紅色文化;鄉村振興;革命老區;價值;路徑
中圖分類號:G12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12-0124-05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successively visited many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visited the people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and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It has been stressed many times that we must make good use of red resources, carry forward red traditions, and pass on red genes. As the dominant resources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red cultural resources have an irreplaceable unique function and the value of the times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and ar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red culture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there are still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single mode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the scarcity of professionals in rural red cultural industry, the weak participation of red culture in grass-roots governance, the lack of new ideas in the way of red cultur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red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if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want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they must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unique resource advantages, deeply excavate, develop and make use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explore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red culture to promo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old revolutionary old base areas. We will firmly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industry, talent, culture, ec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and strive to find a new way to revitalize and develop in a new era. Let the people of the old base areas live a happier and better life, and finally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Keywords: red cul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value; path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1]。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但是,由于地理、歷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相對緩慢,是鄉村振興的短板[2]。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利用和紅色基因的傳承,強調要“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有效開發和利用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將其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對于提升革命老區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全面推進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 紅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時代價值
紅色文化是一種重要資源,包含內容十分廣泛,一般劃分為紅色物質文化、紅色精神文化、紅色制度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各個歷史時期共同創造的獨特的先進文化。紅色文化呈現的物質形態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經濟力量;紅色文化蘊含的精神價值可以提升鄉村發展的軟實力;紅色文化積累的制度文化為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供遵循。因此,革命老區應積極挖掘紅色文化所蘊含的獨特價值,并將其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各個方面,從而推動革命老區實現振興發展。
1.1" 經濟價值:推動老區經濟發展,實現產業興旺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革命老區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能夠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金點子和新路子,推動革命老區實現產業興旺。一方面,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利于為革命老區經濟發展注入“紅色動力”,推動產業多樣化發展[3]。例如發展紅色旅游可以帶動以革命遺址、革命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載體的紅色教育產業;帶動以綠色生態風景區為載體的生態旅游業;帶動以鄉村特色風俗和農業景觀為載體的休閑農業;帶動以紅色手工藝品為典型的文化創意產業等。另一方面,有效利用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有利于鄉村特色紅色品牌的打造,實現紅色文化與鄉村產業的融合。例如,賦予鄉村農產品獨特的紅色文化內涵,貼上紅色品牌,能推動產品創新,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有效提升鄉村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打造出具有紅色文化底蘊和區域特色的農產品。
1.2" 政治價值:助力老區善治之路,實現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中國共產黨曾在井岡山、中央蘇區、延安等革命老區進行偉大的鄉村治理實踐,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為新時代革命老區鄉村治理提供歷史經驗[4]。一方面,紅色精神文化中蘊含的團結奮斗、廉潔奉公、服務人民等精神品質能為革命老區基層治理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不僅有利于鄉村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把農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為農民謀幸福,還有利于廣大農民學習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品質和價值理念,激發農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紅色制度文化能夠為革命老區鄉村基層治理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紅色制度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所創建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等一系列規范體系和行為模式。學習借鑒這些紅色制度文化有利于為革命老區鄉村治理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引導廣大農民和黨員干部約束個人行為,遵循相關規章制度,從而有效提升革命老區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5]。
1.3" 文化價值:豐富人民文化生活,實現鄉風文明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對于革命老區鄉風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道德品質和優良傳統等對鄉風文明建設起著引領和促進作用。一方面,能夠發揮紅色文化教育人、滋養人、激勵人的作用。紅色文化能夠引導廣大農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抵制不良文化和落后思想觀念的影響,抵御歷史虛無主義,堅定文化自信;激勵人們團結奮斗,發揚斗爭精神,迎難而上,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另一方面,革命老區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能夠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書籍、歌曲、影視等優秀紅色文藝作品和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在給農民帶來視聽享受的同時可以激發農民建設美麗鄉村的熱情和活力,對培育良好家風、鄉風、民風具有重要作用。
1.4" 生態價值:改善老區人居環境,實現生態宜居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新時代革命老區要實現振興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是必不可少的。革命老區大多位于地形復雜的偏遠地區,兼具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時,可以充分利用紅色文化進行區域內的環境治理,以紅色文化引領綠色發展,助力革命老區美麗鄉村的建設。一方面,紅色景觀的修繕與建設,可以從整體上改善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加強生態環境的治理與建設,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美麗清潔的人居環境;另一方面,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積極向上的思想與價值理念有利于為綠色生態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引導革命老區廣大農民群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提高生態環保意識。
1.5" 社會價值:滿足人民生活需求,實現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和根本,黨和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立場就是堅持人民至上,最終目標就是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帶領人民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挖掘利用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能夠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實現生活富裕。過去,革命老區產業結構單一、收入低,大量青年勞動力流向城市,農村“空心化”問題嚴重。因此,大力發展紅色文化產業,有利于吸納勞動力就業,解決農民就業難問題,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此外,紅色文化作為一種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相統一的獨特資源,不只是實現人們物質或精神單一維度的富裕,而是可以推動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2" 紅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現實困境
革命老區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區,地理位置偏遠,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落后,很多仍屬于欠發達地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方針政策,指導并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同時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因此,為進一步推動紅色文化引領鄉村振興,必須在已有的發展基礎上,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紅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
2.1" 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單一
革命老區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資源是革命老區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優勢資源,意義重大。但是存在開發利用模式單一、同質化現象明顯的現實問題:首先,很多革命老區紅色旅游的開展仍停留在游客參觀游覽革命紀念館、革命遺址,通過講解員的講解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這一模式,沒有與生態旅游、休閑農業、數字科技產業等相結合,不利于紅色文化產業鏈的延長與拓展[6]。其次,各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充分,形式和內容趨同化,自身特色不明顯,缺乏體現本區域特色的開發模式。此外,各紅色景區與景點互動、體驗的項目較少,不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無法滿足游客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最后,缺乏特色紅色品牌,紅色文創產品品質不高,有待進一步打造革命老區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名片。
2.2" 鄉村紅色文化產業專業人才稀缺
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離不開優秀人才的支撐,革命老區資源豐富,人才卻很稀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人才素質方面,當前革命老區紅色人才隊伍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大多數紅色講解員與紅色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人員缺乏相應的專業背景,既懂得紅色文化深層內涵又善于傳播推廣的人才不足,降低了紅色文化產業對革命老區經濟發展的提振作用。其次,在人才培訓方面,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研究專員、管理員、講解員專業技能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方面有待提升,在政治思想、技能素質、說教技巧等方面需要不斷努力[7]。最后,在人才引進方面,革命老區大多地處偏遠的山區,發展空間和平臺受限,難以招募到優秀的專業人才,越來越多青年人離開鄉村去大城市務工和上學,回鄉發展的人才較少。
2.3" 紅色文化參與基層治理力度薄弱
革命老區的紅色傳統和優良作風為老區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礎,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革命老區帶領人民利用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在基層治理工作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缺少對革命老區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沒有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在黨員干部教育中的立德鑄魂作用,在強化黨員干部堅守政治立場、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等方面的教育工作還不夠深入。另一方面,革命老區鄉村基層治理主體單一,農民群眾對治理工作認知不清、熱情不足、參與不夠。沒有有效運用革命老區寶貴的紅色文化精神財富激發廣大農民群眾參與治理的熱情與活力,鼓勵和引導人們積極參與自治實踐。村民自治體系構建不完善,缺乏農民群眾作用發揮平臺,使得老區農民群眾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水平不高,制約基層自治生動局面的形成。
2.4" 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方式缺乏新意
利用紅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首先要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做好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工作。然而,當下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革命紀念館、革命遺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展陳方式大多是以靜態直觀展示為主,人們對紅色文化內涵的理解只能流于表面,無法深入了解。此外,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們不能到革命老區紅色遺址現場學習和感悟紅色文化,而革命大多缺少數字化手段的使用,無法打造線上“云游”平臺,限制老區紅色文化的傳播。其次,目前革命老區對于紅色文化的宣傳方式缺乏新意,多數仍然集中于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介,未充分運用新媒體實現“指尖上的宣傳”。最后,革命老區對廣大農民群眾的紅色文化宣傳教育仍停留在口頭相傳或是直接發放紅色讀物,紅色文化專題活動的開展較少,導致農民群眾對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了解不夠深入,紅色文化認同模糊。
2.5" 紅色文化保護與設施建設不到位
在一些革命老區,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不夠重視,未能將鄉村生態環境建設與當地紅色文化保護有效融合。首先,人們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不強。紅色文化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一些革命老區的紅色遺址遺跡由于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護,長期處于閑置狀態,出現不同程度的破環,遺址遺跡的原貌不復存在,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其次,缺乏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體制機制,處于低水平開發建設狀態,保護與建設缺乏整體的統籌規劃。最后,革命老區由于地理、資金等因素的影響,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很多基礎設施項目難以開展[8]。此外,對于紅色文化廣場、紅色文化場館等設施缺乏有效規劃,制約農村生態文明的建設。
3" 紅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9]。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革命歷史的見證,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更是新時代革命老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因此,革命老區要積極發揮資源優勢,創新開發紅色文化資源,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全方位探索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奮力開創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新局面。
3.1" 創新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助推產業振興
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革命老區的寶貴優勢資源,能有效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創新推動革命老區產業發展,提高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第一,精心發展紅色文化產業,做到深入了解并系統掌握紅色文化的內涵意蘊與精神特質,創作一批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光輝歷史的書籍、影視、歌曲和戲劇等優秀文藝作品。此外,積極建設革命老區紅色文化高地,延長紅色文化產業鏈。將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重要物資載體,設計和研發體現地方特色又符合時代特色的紅色文創產品,打造老區特色紅色文化品牌[10]。第二,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把革命老區打造成集教育、體驗、生活、健身和養生為一體的紅色旅游寶地,使紅色旅游產業成為帶動革命老區經濟快速發展的“紅色引擎”。新時代新征程,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是全面推進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而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要多元、創新發展,要加快紅色旅游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積極運用數字技術手段,為游客帶來全新體驗。此外,必須要守住紅色旅游的底色,確保紅色旅游不變色、不變味,要講好紅色故事、做好紅色教育、賡續紅色血脈和傳承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第三,積極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加強產業合作與產業聯動,與鄰近地區的紅色鄉村加強協調、合作,構建互補共贏的連片合作紅色產業體系,形成產業鏈體系,整體統籌推進。第四,發展紅色文化產業,要始終堅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不斷增加廣大農民群眾的收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
3.2" 大力培養紅色產業優秀人才,助推人才振興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村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及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大批高質量紅色人才。因此培育一批理想信念堅定、理論功底厚實、專業技能過硬和道德品質高尚的紅色人才隊伍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力度,為革命老區優秀人才的成長與發展提供基本保障。此外,要積極搭建人才成長平臺,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使專業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第二,大力發展紅色教育培訓,建設一批紅色研學基地、紅色教育基地,促使人們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做到自覺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此外,還可以結合革命老區獨特的紅色文化,挖掘其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編寫紅色教材,開設紅色課程,培育能堅守初心使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第三,利用老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和鄉村干部進行鄉村建設的積極性,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一方面對廣大鄉村黨員干部和群眾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切實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另一方面,支持老區農民群眾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文化產業,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及集體予以表彰獎勵,引導他們自覺把個人夢融入到“中國夢”的大潮中。
3.3" 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精神財富,助推組織振興
革命老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可以從紅色文化中汲取奮進的力量,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精神財富的挖掘有利于激勵廣大農村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廣大農民群眾同甘共苦、艱苦奮斗。第一,強化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革命老區黨員干部要積極學習紅色文化所承載的堅定理想信念內核,保障人民群眾利益,把人民群眾的滿意指數作為一切工作的指導原則和衡量標準。還要掌握密切聯系群眾的基本功,只有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才能深入群眾、了解群眾,各項工作的開展才有堅實的基礎和根基。第二,學習和弘揚老區精神。革命老區是中國革命的根,老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魂,營養豐富的老區精神滋養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老區干部要弘揚老區精神所蘊含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革命老區客觀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動手去干。學習革命戰爭年代老區人民所展現出的強烈的奉獻精神和敢闖敢干的奮斗精神,勇于挑戰一切困難,堅定必勝信心,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紀律作風嚴明、執法履職規范的干部隊伍。第三,恪守紅色文化中嚴于律己的革命紀律。黨員干部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弘揚清正廉潔的作風。此外,要激勵各級干部利用本地紅色文化教育群眾,激發群眾共同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建立更加有效、充滿活力的鄉村治理新機制。
3.4" 豐富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方式,助推文化振興
文化興則鄉村興,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紅色文化是百年來黨領導人民創造的先進文化,是推動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因此,應積極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創新紅色文化傳播,助推革命老區實現文化振興。第一,創新紅色文化呈現與傳播方式。一方面,借助現代科學技術,運用全息投影、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手段,還原革命場景,活化歷史故事,突出“情境感”和“體驗感”,使紅色文化資源立體化、生動化,提升紅色文化吸引力。另一方面,利用電視、微信、微博、抖音和報紙等全媒體傳播網絡,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使人們無時無刻不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讓紅色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第二,積極開展鄉風文明創建活動。開展學習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活動,挖掘他們身上所閃耀的精神品質,通過學習先進典型,吸取榜樣的力量,堅定理想信念;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紅色家庭”“文明家庭”“書香家庭”評選活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引導農民群眾自覺抵制落后腐朽的陳規陋習,推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設農民群眾美好的精神家園。第三,創作優秀的紅色文化藝術作品。大力發展繁榮面向廣大農民群眾的、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影視、戲劇、小說、詩歌、散文和小品等優秀紅色文藝作品,豐富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11]。
3.5" 強化紅色遺址遺跡統籌保護,助推生態振興
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紅色文化是革命老區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獨特優勢。保護紅色遺址遺存不僅有利于紅色文化傳承,也有利于綠色生態發展。“紅色+綠色”能夠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文化厚重感和生態靈性。第一,加大對紅色遺址遺跡的保護與統籌規劃。堅持因地制宜、合理開發的發展思路,加強對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對革命老區現有紅色遺址遺跡遺存進行分級保護,制定不同級別保護政策,將革命老區建設成為綠色生態與紅色文化融合發展的美麗鄉村,共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局面。第二,打造具有紅色底蘊的人居環境。一方面做好村落規劃,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另一方面,打造紅色公共空間,根據革命老區紅色遺址遺跡遺存的分布合理建設公共文化設施,作為村落紅色標識的同時又整體融入鄉村生態環境建設布局中。第三,改善區域內生態環境和整體鄉村面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及紅色遺址遺跡周邊配套設施建設。補齊革命老區交通短板,提高路網聯通水平,發展紅色旅游專機、專列、公交旅游專線。最后,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和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自覺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參考文獻:
[1]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17(002).
[2] 郭海龍.紅色文化助推鄉村振興[J].黨史文苑,2022(8):1.
[3] 馮佳源,劉勤.鄉村振興視域下紅色文化多元價值的發掘研究[J].理論觀察,2022(1):125-128.
[4] 黃三生,凡宇,熊火根.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路徑探析[J].價格月刊,2018(9):90-94.
[5] 劉曉偉,馮少雅.紅色基因傳承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中的價值、困境與實現路徑——以江西為例[J].新余學院學報,2020,25(4):18-22.
[6] 陳木標.鄉村振興視域下地方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以廣東省化州市柑村村為例[J].老區建設,2021(16):68-75.
[7] 苗萌,姚丹,牛凱.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鄉村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2(25):16-18.
[8] 杜慧中,高巍翔.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助推鄉村振興作用的思考——以贛南老區安遠縣為例[J].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理論學習),2020(12):37-40.
[9] 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J].奮斗,2021(10):4-18.
[10] 韓曉菲,王志凱,鄧琳琳.以紅色文化為依托助推鄉村振興[J].經濟研究導刊,2022(1):16-18.
[11] 馬云霞,裴雨婷.紅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策略探析[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2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