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垃圾總量增加、垃圾構成復雜多樣,垃圾分類模式相對單一且垃圾分布存在地區差異性。從垃圾分類入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符合綠色發展理念,對推動生態建設、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南陽作為農業大市,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存在村民環保意識薄弱、基礎設施不完善、資金投入不足以及相關環保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基于此,從增強村民環保意識,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擴寬資金來源渠道以及健全垃圾分類體制機制建設方面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生態文明;農村人居環境;生活垃圾分類;南陽市;環境治理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9-0078-04
Abstract: In China, the total amount of garbage is increasing, the composition of garbage is complex and diverse, the mode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garbage distribution. Starting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rbage to improve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s in line with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a major agricultural city, Nanyang has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treatment of domestic waste, such as weak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insufficient capital investment and imperfect releva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Thu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strengthening villager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nhancing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nd broadening the sources of funds to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Key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classification of domestic waste; Nanyang City;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農村生活垃圾如何治理、效果好壞關系到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這是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方向,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研究表明,生活垃圾是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主要污染物[1]。2019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要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就地分類,在源頭減量,致力于建設“美麗家園”。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從生活垃圾處置體系、設施建設及管護機制等方面治理農村居民生活環境。由此可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不僅是政府的事情,還需要農村居民的參與。作為美麗鄉村的建設者和受益者,需要從農村居民的角度對其生活垃圾分類行為進行分析,這是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和改善農村人居生活環境的內在動力。
1" 我國農村居民生活垃圾污染特征
1.1" 從生活垃圾的產量上看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農村垃圾處理產業發展動態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顯示:在城市化等因素的影響下,農村人口大量減少,但從農村垃圾生產總量看,總量在增加,農村人均垃圾生產呈現較大的增長趨勢。2019年中國農村垃圾產量約為52.2億t。
1.2" 從生活垃圾的構成上看
目前,我國居民生活垃圾可分為5大類:廚余垃圾(生活中的剩菜剩飯、骨頭魚刺、瓜皮果殼和油脂等食物殘渣);可再生垃圾(廢舊金屬、廢舊塑料、廢舊紙類、廢舊織物、廢舊橡膠和玻璃等);生物質垃圾(各類堅果皮屑、廢舊木屑、一些腐朽的樹枝和樹杈等);灰土垃圾(爐灰、掃地灰和拆房土等);有害垃圾(各種廢舊燈管、燈泡、電池、農藥瓶和油漆桶等)。鄉鎮企業的發展使得村里工業垃圾廢棄物的排放量增加,一些城鎮垃圾轉往農村地區進行焚燒填埋處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村的垃圾量。此外隨著村民網上購物消費能力提升,農村快遞包裝袋的數量大幅增長。
1.3" 從生活垃圾的分類模式上看
我國現行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主要有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分散處理模式2種[2]。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是把農村地區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加入至城市垃圾的處理體系中,進行統一集中化的處理[3];分散處理模式主要是指“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處理方法。分散處理模式以戶、村、鎮、縣為單位進行垃圾處理,相對分散,且不利于村鎮生態環境發展。
1.4" 從生活垃圾的分布上來看
第一,垃圾分布范圍廣泛。相較于城鎮人口而言,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垃圾數量更大、分布面積更廣。此外,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電子商務的出現,進一步激發了農村居民的消費潛力。再加上一些農村地區的垃圾處理設備不太完善,村民環保意識仍有所欠缺,隨意丟棄垃圾現象嚴重,垃圾分布范圍越來越廣。第二,垃圾分布地區較為分散。各個村莊以戶為單位,積聚而成。每家每戶之間又相距一定距離,每個村莊之間都是獨立的。正是由于農村散居的這種生活狀態,使得它無法采用規模化統一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這為我國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集中化處理增加了難度。第三,垃圾分布存在地區差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居民對于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存在差異性。以不可回收物為例,南方地區水熱條件好,蔬菜種類多產量大,因此不可回收有機物垃圾產量大;北方地區冬季氣溫低,不可回收無機物產量大。
2" 南陽市農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現狀
為了了解南陽市農村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行為,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調查組設計《南陽市農村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行為調查問卷》,共21個問題,主要包括個人及家庭基本情況、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認知、處理情況及相關評價5個部分。利用寒假期間對所居住周圍村民進行調研,共收到問卷210份。從性別上看,參與問卷調查的男性有70人,女性140人;從年齡上看,以年輕人居多,30歲以下的有159人,占比75.71%,從受教育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的有48人,占比22.86%;高中或高專的有24人,占比11.43%;大專有35人,占比16.67%;本科及以上的有103人,占比49.05%。進一步了解發現,問卷星以年輕人回答問題為主,但在問卷中說明了,由經常居住在家的人回答問題,可由年輕人幫忙填寫。
從居民對生活垃圾污染的認知情況來看,居民認同“生活垃圾隨意處理會污染環境”這一觀點,從統計結果來看,29.52%的被調查者表示非常不了解,近40%的被調查者表示了解,其中僅有1.43%的被調查表示非常了解。
從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認知來看,目前農村的垃圾分類體系并不健全,但我國居民對生活垃圾主要分為5大類,對此,我們設置了“您清楚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標準和要求嗎?”這一問題。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居民中全部清楚垃圾分類的標準和要求的占比16.19%,部分清楚的占比42.86%,一般清楚的占比30.48%,少部分清楚的占比8.1%,全都不清楚的有占比2.38%。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們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標準的認知度相對較高。同時,從“您支持所在村子進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嗎”這一問題的統計結果來看,居民們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有很高的支持度,其中44.29%的居民表示非常支持,29.05%的居民表示支持,僅有4.29%的居民表示不支持。
對于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的調查,我們在問卷中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您在超市購物時帶回家的塑料袋怎么處理?”參考相關資料,我們設置了5個選項:隨手扔掉、作鞋套防塵、放置雜物、用作垃圾袋和收集起來下次購物時使用。調查結果顯示,這5個選項的占比分別為2.38%,0.95%,17.14%,55.24%,24.29%。除此之外,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個問題:“您家的垃圾處理方式有幾種”,參考相關文獻及生活經驗,調查小組設置了5個選項,分別是為除廢品出售外,其余垃圾分類后投入垃圾箱;除廢品出售外,其他垃圾全部投入垃圾箱;未出售也未分類,全部投入垃圾箱;直接焚燒或直接填埋。調查結果顯示,選擇這5個選項的人數分別為85、94、26、3、2人。
對于生活垃圾分類意愿,調查小組進一步設置了“如果附近有垃圾分類箱,是否愿意將垃圾分類后再投放?”這一問題,調查結果顯示87%的居民表示愿意將垃圾分類后再投放。根據數據來看,大多數人是愿意將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后投放的,只有極少數人不愿意。從這一數據及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農村居民在垃圾分類治理上出現了較大的行為與意愿的不統一。
3" 南陽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問題透視分析
3.1" 農村居民環保意識有待提高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要求,在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國家要求不斷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各地政府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隨著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但是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仍相對淡薄,農村居民傳統的思想很難改變。傳統有機物垃圾相對比較容易被分解,居民無需有太強的環保意識,可以直接將垃圾物處理掉;隨著數字經濟、電商等在農村經濟社會的不斷滲入,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升,與此同時,也產生越來越多很難分解的無機物垃圾,加劇了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問題。囿于自身環保意識淡薄,農村居民更多地關注自身收入增長情況,片面地認為垃圾分類是政府或村委會的事情[4]。
3.2"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基礎設施不完善
近幾年,雖然南陽市在農村生活垃圾基礎設施配置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但南陽地區面積大,下轄各個縣區差距較大,整體來看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現階段南陽市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資金絕大部分投入由當地相關政府統籌運營,但各區縣財政收入狀況不同,且差異較大,很多地區由于財政資金困難,對生活垃圾處理基礎設備設施的投入相對較少,難以滿足當地農村生活需要。在實地調查過程中,從調查小組與親友的訪談中了解到,盡管南陽市對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工作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但在有些地區,由于村民居住地點較為分散,村莊里面配置的垃圾桶數量太少,垃圾收集處理廠房設在鄉鎮中心,離居民住處較遠,不少農村居民不愿意走太遠的路去丟垃圾,而是就近丟棄在渠河岸邊、房前屋后和樹林空地等處。
3.3" 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不足是目前制約南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要因素。首先,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不僅需要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投入資金,還需要在在農村道路建設和維護、房屋、土地及河流等治理等方面投入資金,由于地區面積的差異,難免導致一些地區投入的資金存在差異,專項資金的缺位導致生活垃圾處理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其次,即使有了基礎設施投入資金,還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后期的維護和保養,這也需要一大筆資金,這對于有些本就捉襟見肘的縣區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第三,從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工作人員,尤其是保潔工作人員收入微薄但工作量大,導致農村環境保護相關工作人員隊伍不穩定,再加上村莊處理生活垃圾的基礎設施的欠缺,導致垃圾處理不及時,處理效果得不到保證。
3.4" 農村居民生活環境相關制度體系不健全
農村居民作為農村生活的主體,除了少數積極性較高的家庭外,多數普通家庭未真正地參與到相關環境體制中去。居民愿意遵守生活垃圾分類的村規民約,但其中大多數居民并不了解本村莊生活垃圾分類的村規民約。政府與農村居民之間應該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二者均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制發布了關于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相關文件,但整體來看,這些政策和文件仍然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和規范化,在執行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獎懲措施和詳細的權責分工,使得地方政府和基層組織在推行時動力不足,缺乏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條款和實施細則[5]。此外,在實際情況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協調機制方面也不夠完善,通過本地電視臺報道了解,雖然縣政府會前往鄉鎮進行實地考察并召開有關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會議,但由于部門之間權責不清晰、職責較差等問題,難免存在一些干勁不足的管理人員小而化之導致很多垃圾分類的具體工作無人管理。運行機制的不健全表現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宣傳工作不到位,整治過程中未對農村居民獎懲制度講述清晰,監督機制的不健全體現在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內容夯實不牢固,相關責任人監督工作落實不到位,更沒有建立起全面有力的監測網。
4" 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路徑
基于南陽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困境,為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4.1" 增強村民環保意識
通過有關垃圾分類的教育工作人員走進家家戶戶,一對一、面對面地進行交流探索,讓每一位村民意識到進行垃圾分類處理是造福子孫后代的頭等大事,增強每一位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村民參與生活垃圾治理的參與意識,加強能力建設,對村民進行詳細的環保教育和技能培訓,重視培養和塑造村民的環保意識,讓村民們都積極配合起來,共同參與垃圾分類這一社會性工作。
4.2" 完善垃圾治理基礎設施建設
地方政府要發揮其主導作用,根據南陽市各個縣區村莊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逐步完善有關生活垃圾分類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目前廣大農村地區垃圾分類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區、鎮、村三級要加大資金投入。建議在鄉鎮配置垃圾中轉站和轉運桶,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垃圾運輸車的數量,在每個村莊都配置專門的保潔車和垃圾收集桶,在各個街道或人群密集處放置充足的垃圾分類箱。此外,可以嘗試建立農村資源分類中心和可堆肥垃圾池,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基地和房宅,在鎮級以下建設村級垃圾分揀站、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站等,在鄉鎮一級設立垃圾分揀處理中心,促進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6]。
4.3" 做好垃圾分類宣傳工作
進一步推動農村地區生活垃圾工作的開展,打造美麗新農村建設,不僅需要政府加強主導權,更需要居民在態度上大力支持、行動上積極配合。結合目前南陽市廣大農村地區,家庭常住居民的情況(老人和留守兒童居多),建議各個村鎮以電視、廣播和報紙等為傳播媒介,以歌曲、小品、戲曲和書籍手冊為傳播形式,將垃圾分類和丟棄的方法結合鄉村特色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或順口溜,擴大宣傳范圍[7]。其次,考慮到近年來農村地區自媒體的流行、智能手機的普及及5G網絡的出現,除采用傳統的垃圾分類宣傳模式,可以結合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在網上宣傳,使更多農村居民支持和致力于農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推進農村地區生活垃圾分類的有序進行[8]。
4.4" 擴寬生活垃圾治理的資金來源渠道
為確保基礎設施投入的資金來源,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建議南陽市政府通過多渠道尋找融資方式,擴寬生活垃圾治理的資金來源渠道。與此同時,重視鎮、村保潔人員的資金保障,積極探索多元化投資渠道與垃圾處理產品融匯貫通,形成市場化的運作道路,吸納企業共同參與到生活垃圾治理的全過程。一旦企業作為垃圾治理的輔助者參與其中,不僅能夠在垃圾處理環節提供技術支持,更是進一步促進完整的垃圾分類市場供給體系的形成。
4.5" 健全農村垃圾分類治理體制機制
相較于東部其他省份而言,河南省農村環境衛生體制相對落后,村民環保意識欠缺,有關部門監管力度不到位,因此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任重道遠。南陽市可以建立村莊保潔制度,用相關制度或規定明確農村生活環境不同從業人員的工作職責、范圍和標準等要求,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建立村莊長效保潔機制[9]。但是,針對村莊各自的特點,還需要修定完善村規民約,對村民進行培訓,讓其知道垃圾分類的標準、垃圾分類的意義及各類垃圾的分類處置方法等相關知識,改變其認知,提高其參與積極性。此外,可以選拔村中能人擔任“監督員”、評選“垃圾分類達人”“文明家庭”“最美社區”等方法,營造正向的垃圾分類輿論氛圍。還可以引入企業、社會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和公益性環保組織等社會力量加入農村生活垃圾治理[10]。
5" 結束語
為更好地了解南陽市農村居民生活垃圾處理情況,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從調查結果來看,南陽市農村居民認同生活垃圾隨意處理會污染環境這一觀點,但不太清楚分類標準和要求,問題主要存在于環保意識、基礎設施和資金及制度等方面,對此,可以增強村民環保意識,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擴寬資金來源渠道及健全垃圾分類體制機制建設方面著手,提高農村居民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唐麗霞,左停.中國農村污染狀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08,1(1):31-38.
[2] 楊芳.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對策初探[J].科技風,2018(22):214-215.
[3] 閆駿,王則武,周雨珺,等.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的產生現狀及處理模式[J].中國環保產業,2014(12):49-53.
[4] 楊治坤.區域大氣污染府際合作治理:理論證成和實踐探討[J].時代法學,2018,16(1):33-40.
[5] 問錦尚.我國農村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行為分析[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20,13(9):23-25.
[6] 周俊穎.鄉村振興戰略下河南省農村垃圾分類及回收利用現狀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1):301-303.
[7] 傅航超.循環經濟背景下農村垃圾分類治理的思考——以浙江省為例[J].山西農經,2019(14):81.
[8] 曹科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20(8):91-92.
[9]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實施意見.[EB/OL].https://www.henan.gov.cn/2017/05-03/658858.html.
[10] 張利民,郄雪婷,朱紅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農業,2022(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