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總結過去幾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經驗,面向未來,應多渠道探索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型驅動力。地方黨校具有區位、資源、宣傳、科研和黨建等方面的優勢,把鄉村振興戰略融入地方黨校發展藍圖,從依托區域特點、打造特色學科、發揮培訓作用、培養專門人才、開展社會調研、深挖文化資源、提供訂單服務、開展環保宣講、強化政治引領和發揮黨建優勢等方面,助力鄉村“五大振興”。
關鍵詞:地方黨校;鄉村振興;區位特點;資政服務;黨建引領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9-0169-04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e past few years. Facing the future, we should explore new driving forces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Local Party school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location, resources, public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arty building. They integrat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blueprint of local Party schools, rely 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reate characteristic disciplines, play a training role, train professionals, carry out social research, deeply dig cultural resources, provide order services,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paganda, strengthen political guidanc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Party build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five major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Keywords: local Party School; Rural Revitalizati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senior government service; Party building leadership
鄉村振興是加速推進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黨員領導干部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發揮著“排頭兵”“領頭雁”的作用,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各級黨員領導干部不斷提升能力水平,而黨校始終不變的初心就是“為黨育才、為黨獻策”。所以,實現鄉村振興需要黨校尤其是地方黨校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地方黨校作為地方黨員領導干部錘煉黨性、增強本領的主陣地、主渠道,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地方的功能定位、產業特點等,精準地助力鄉村振興。地方黨校服務于地方黨員領導干部和區域經濟發展,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有其特殊的優勢和條件。
1" 地方黨校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勢分析
地方黨校作為地方黨委的重要組成部門,其主要任務是培訓地方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強化思想理論建設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地方黨校有教育、培訓和管理等屬性,在本質上有別于地方高校。所以,要充分發揮地方黨校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勢特點,必須細化地方黨校的功能屬性特征,進而有針對性地為地區鄉村振興發展提供資源。總體來看,在為黨育才、為黨獻策方面具有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宣傳優勢、科研優勢和黨建優勢等。
1.1" 地方黨校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區位優勢
不同地方的產業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具有明顯的區域特點,故而無論是干部教育培訓、資政服務還是服務社會,其功能輻射范圍都應該結合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1.1.1" 在教育培訓上形成“一盤棋”
市、縣、鄉三級黨校要聯動起來,按照“政治機關”“政治學校”的屬性定位,一體化運行,避免不同層級黨校“單打獨斗”“各掃門前雪”,緊緊圍繞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方向,同向發力,資源共享,努力提升當地黨員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能力本領,在做強市委黨校、做優縣級黨校和做精鄉級黨校的基礎上,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培養有理想、有擔當和有本領的好干部。
1.1.2" 在資政服務上樹立“一面旗”
地方黨校要結合本系統專職教師的研究專業和領域選好題、解好題,充分發揮科研資政作用。一手抓市情市策類課題,與相關職能部門深入座談、邀請相關行業專家來校做報告,密集開展調研;一手抓熱點難點類課題,挖掘問題、建言獻策,積極提出合理化的對策建議。在區域協調發展上,樹立“一面旗”,積極充當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參謀助手,避免因自身能力問題而被“邊緣化”“標簽化”。
1.1.3" 在服務社會上擰成“一股繩”
地方黨校要以服務地方社會為目的,結合本區域和產業經濟的發展特點,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如農業農村局)和地方科研單位(如農科院)開展互助交流、課題共享和科研共促,積極開發研究符合地方產業發展需求的應用技術,促進應用技術產業化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努力成為地方和鄉村技術研發中心、產業服務中心,在區域經濟發展與社會服務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1.2" 地方黨校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資源優勢
黨校是各級地方政府淬煉干部的“大熔爐”,黨校內部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有著豐厚的資源優勢。總的來看,這種資源優勢體現在職能資源優勢、人才資源優勢和學員資源優勢等方面。
1.2.1" 職能資源優勢
各級地方黨校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守護者、信仰者,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時代背景下,地方黨校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結合受訓對象的不同特點,能夠開展形式不同、層次分明的黨校專題培訓。地方黨校能夠承擔也必須承擔為鄉村振興“輸血”“加碼”的任務。地方黨員領導干部通過參加黨校系統培訓,特別是參加學習有關鄉村振興專題課程,以求達到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作用,努力為實現鄉村振興賦能。
1.2.2" 人才資源優勢
時代發展靠人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人才是第一資源?!盀辄h育才、為黨獻策”是黨校始終堅持的初心使命。黨校不是一般的學校,黨校教師也不是一般的教師,這種特殊性讓各級地方黨校積累了豐厚的人才資源,尤其是近年來各地黨校推行的人才引進政策,為黨校輸入了新鮮、及時和不同類型的血液,并通過“用學術講政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什么就教什么,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鄉村振興人才也是地方黨校的工作重點之一。
1.2.3" 學員資源優勢
地方黨校每年調訓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黨員領導干部,他們是政策措施的制定者、實施者,其想法、思路影響決策實施,在黨校接受培訓,他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集思廣益,互相交流,為地方事業發展出謀劃策。尤其是近年來各地方黨校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提升了學員參與咨詢決策的作用,這讓地方黨校為地方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咨詢作用的主體范圍擴大到學員層面,而不單單是黨校的教研人員。這種平臺作用,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打通了部門、層級之間的壁壘,起到了資源融合作用。
1.3" 地方黨校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宣傳優勢
作為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培訓的主陣地、主渠道,地方黨校還承擔著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功能。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地方黨校的這種宣傳優勢主要體現在理論宣講、文化挖掘和知識講座等方面。
1.3.1" 理論宣講
地方黨校教師骨干歷來都是地方理論宣講團的骨干力量,以市級黨校為例,市委宣傳部歷來都會從市委黨校、縣委黨校中挑選骨干教師,充當理論宣講排頭兵。黨校宣講團成員在黨委和政府的指導下,吃透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解讀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
1.3.2" 知識講座
地方黨校通過與農村黨支部開展“手拉手”共建活動,分門別類地為農村基層黨組織“送課下鄉”。黨校骨干教師通過與農業農村局和農科院交流互助、資源共享及課題共建等形式,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三農知識講座,培養鄉村振興人才。
1.3.3" 文化挖掘
地方黨校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校辦學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通過進行深層次教學改革,打造體驗式現場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打造精品文化課程,尤其是精品紅色文化課程。
1.4" 地方黨校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科研優勢
地方黨校作為地方事業發展的智庫,在科學研究、資政服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地方黨校是培養黨的領導干部的專門學校,是地方黨委的重要部門。因此,地方黨??蒲泄ぷ鞲拷胤近h委政府的決策實際,更方便掌握各種決策信息,更易于實現黨委政府的資政委托。所以,在鄉村振興重要問題的研究上,黨校能夠充分發揮先天優勢,做到先人一步、先發一聲。
例如,遼寧省鐵嶺市委黨校著眼于鐵嶺市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問題,堅守黨校初心使命,在向內發力的同時,與河南駐馬店、漯河等兩市黨校深化校際間合作,整合校際資源力量,就促進鐵嶺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問題,分學科、分方向和分領域成立資政小組,開展雙向調研,深入研判兩地發展實際,通力合作、經驗共享,努力形成貼合實際、富有價值的資政研究報告,用黨??蒲袃瀯葜﹁F嶺高質量發展。
1.5" 地方黨校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黨建優勢
抓好黨建,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地方黨校始終堅持黨校姓黨,始終把黨建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按照“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齊抓共促”的整體思路,積極創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黨建模式,始終堅持把黨建工作的落實與干部教育培訓、科研攻關和資政服務緊密結合起來,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和同推進,通過創建模范機關、評定星級黨支部,全面加強黨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
從某種意義上說,黨建本就是黨校中心工作的一部分,黨校也是抓黨建工作的標兵單位。通過把黨校黨建工作的實踐經驗嫁接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上,用黨校力量服務并推動鄉村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首先,地方黨校具有專門講《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的課程,這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如何開展工作、過好組織生活提供了方法指導;其次,地方黨校有專門針對基層黨建工作的調查研究,這為做好基層黨建幫扶工作提供了問題導向;最后,地方黨校通過與農村基層黨組織開展“手拉手”結對幫扶活動,以達到黨建共建的效果,為基層黨組織發揮作用賦能。
2" 地方黨校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路徑
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指出“市縣鄉黨委和政府要把鄉村建設行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切實擔負責任,細化具體措施,確保各項建設任務落到實處。[1]”地方黨校作為地方黨委的重要組成部門,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發揮主客觀優勢,為鄉村振興的5個方面作出貢獻。
2.1" 依托區域特點,打造特色學科,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鄉村情況不一,因此在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必須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努力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總體發展格局。各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在不同的資源稟賦和獨特的歷史文化基礎上,科學開發、精準施策,構建符合本區域特點的鄉村產業體系,故而鄉村產業的振興要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地方黨校作為地方黨委政府的智庫、智囊團,從功能屬性上看,具備科學研究的基礎。為此,地方黨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在區域發展上的功能屬性優勢,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首先,在壯大特色產業方面,《實施方案》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鄉村建設要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1]。在這方面,地方黨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區域優勢,在教育培訓、資政服務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加強市、縣、鄉三級黨校系統聯動,精準研究本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方向。其次,地方黨校要內向發力,換新腦、搭新臺,走出“一畝三分地”,聯合相關部門及科研院校,圍繞區域特色,打造特色學科,如建立農村社會發展問題研究中心、農業產業化發展技術服務中心等。
2.2" 發揮培訓作用,培養專門人才,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現階段,地方黨校的發展不能僅僅盯著組織部門調訓的學員,而是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團結一致向前看,充分發揮培訓平臺作用,“走出去”“找項目”,樹牢“改革開放”意識,擴大培訓范圍。為此,地方黨??梢砸劳凶陨砺毮苜Y源優勢、人才資源優勢和學員資源優勢,以干部培訓為抓手,強化鄉村人才培訓。具體來說,地方黨校要以鄉村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從課程設置、師資團隊和培訓方式等“供給側”入手,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鄉村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地方黨校要科學謀劃培訓對象,因材施教,激活鄉村振興人才的“一池春水”。例如開設鄉村黨政干部、產業技術工人和農村治理能人等類型主體的培訓班。其次,地方黨校要科學、多元組建師資團隊,構建鄉村人才培訓的“最強大腦”。地方黨校既要內向發力,也要外向借力,不斷滿足多元化培訓需求。例如,市、縣、鄉三級黨校聯動,并與外地市黨校,以及省內外高校、科研單位等通力合作,搭建平臺,攜手“高端師資”,凝聚智慧,努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最后,地方黨校要打造體驗式教學課程,依托地方紅色資源,建立教學基地,開發現場教學課程、沉浸體驗課程、實地觀摩課程及經驗訪談課程。讓培訓的學員自己“點菜”,地方黨校按需“配菜”,努力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需求和給予的結合。
2.3" 開展社會調研,深挖文化資源,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文化是鄉村文明的靈魂,保護好傳統鄉村文化必須要做好鄉村文化的挖掘工作。為此,地方黨校要發揮自身宣傳優勢,組建工作團隊,開展富有深度的、有針對性的社會調研,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深挖區域文化資源,助力鄉村文化振興。例如,充分挖掘鄉村傳統文化要素。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形地貌、水域景觀、歷史遺址、傳統飲食、傳統服飾、民俗節慶、名人軼事和文化記憶等都可以作為鄉村文化挖掘的對象,通過科學的分類串聯,讓零散的文化要素形成特色文化體系。
文化資源挖掘工作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第一步,挖掘過后還需要重視優秀鄉村文化的傳承和開發工作。從傳承的角度看,地方黨校要挑選精兵強將,增強對鄉村傳統文化現實意義的解讀,努力將鄉村傳統文化用易于現代人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要加強宣傳引導,提高鄉村傳統文化的曝光度,吸引本村或外來有興趣者學習,培養優秀的鄉村文化、鄉村手藝傳承人。從開發的角度看,地方黨校可以充分利用鄉村文化禮堂集中展示鄉村優秀文化成果;發揮培訓職能作用,培養鄉村文化解說員;通過體驗式教學,如開發鄉村文創產品,舉辦鄉村音樂節和民俗表演活動等,提升鄉村文化可視度。
2.4" 提供訂單服務,開展環保宣講,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地方黨校既要堅持初心,為黨育才、為黨獻策,又要主動求變,謀求發展。黨校隊伍不能一直躺在“功勞簿”上,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主動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當中。目前,鄉村生態振興在薄弱環節,自然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還不夠深入人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進入攻堅期,生態環境系統修復還很脆弱,故而,地方黨校要充分發揮自身科研優勢、宣講優勢,廣泛參與到鄉村社會治理環節,努力為鄉村生態振興貢獻黨校力量。
首先,地方黨校要提供“訂單式服務”,因地制宜地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專題研討班,把鄉鎮黨員干部和村集體“兩委”干部納入到培訓對象當中,不斷豐富培訓形式特點,積極采用課堂講授、學員互動、項目考察與專家點評相結合的培訓模式,提升培訓的質量。其次,地方黨校充分發揮文化引領優勢,抽調宣講團隊,深入鄉村一線,開展環保宣講,特別是有關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糾紛,應在充分調研了解農民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教育,從而強化群眾團體對農村生態保護的責任意識。
2.5" 強化政治引領,發揮黨建優勢,助力鄉村組織振興
《實施方案》認為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大力開展鄉村振興主題培訓”[1]。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神經末梢,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核心是黨組建設,因此,抓好、抓牢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也是鄉村組織振興的關鍵。但是,目前許多地方,特別是外出務工大省市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制度不完善、組織生活不健全和黨員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比較突出。針對存在的這些情況,地方黨校要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大力開展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充分發揮黨校黨建優勢。
首先,地方黨校要圍繞地方農村黨組織體系建設,強化政治引領作用,通過“手拉手”結對幫扶、黨建共建的方式,將黨校的黨建資源優勢、制度建設優勢和黨務人才優勢輻射到鄉村基層黨組織,為鄉村黨組織體系建設提供可參考的經驗做法。其次,地方黨校要發揮黨建優勢,選派政治立場堅定、責任心強和能力突出的第一書記,幫助幫扶村提升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最后,要發揮地方黨校的功能屬性優勢,積極開展送課下鄉、送學上門服務,把政治理論知識、黨內組織生活制度等傳授給鄉村黨員隊伍,從而提高鄉村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鄉村組織振興。
3" 結束語
展望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和農民富全面實現,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精準施策,定向發力,找準、健全鄉村全面振興的“助推器”“潤滑劑”。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需要各類教育主體、事業單位的踴躍參與和配合,在這個過程中,地方黨校作為地方黨委的重要組成部門,應從自身的功能屬性定位出發,查擺自身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能力不足現象,厘清自身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優勢特點,立足干部培訓、理論宣講和科研資政基本職能,找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力點,優化路徑選擇,發揮比較優勢、平臺優勢,對標對表,始終堅守黨校初心使命,堅持“為黨育才、為黨獻策”,堅持“黨校姓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團結一致向前看,把鄉村振興戰略融入地方黨校發展藍圖,開展深度調查研究,把鄉村振興五大方面作為重點專題進行研究部署,用實際行動融入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當中,努力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黨校力量。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1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