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階段,鄉村旅游急需注入新活力。面對“雙減”后中小學生校外教育實踐活動的需求、旅游產業復蘇回暖的需要及家庭舒緩疫情封控壓力的需要,鄉村研學旅游迎來發展機遇。目前,鄉村研學旅游面臨著行業發育不足、應對突發風險能力弱的壓力,鄉村研學旅游市場還不成熟,新消費熱點尚待挖掘的挑戰,探索以家庭研學、“云旅游+”模式、農耕和紅色主題文化元素游的鄉村研學旅游新方向,提出疫情常態化下與時俱進穩慎推進鄉村研學旅游;拓展鄉村研學旅游產品教育內涵,提升研學體驗;完善鄉村研學旅游數字化配套設施,提升綜合服務水平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研學旅游;機遇;挑戰;疫情常態化
中圖分類號:F323"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9-0094-04
Abstract: China's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normalization, and rural tourism urgently needs new vitality. Faced with the demand for off-campus education practice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fter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e need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need for families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epidemic lockdown, rural HIBL-based tourism has ushered i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t present, rural HIBL-based tourism is faced with the pressure of underdeveloped industry and the weak ability to cope with sudden risks, the rural HIBL-based tourism market is not yet mature, and new consumption hotspots still need to be excavate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direction of rural HIBL-based tourism on the basis family HIBL-based tourism, \"Cloud Tourism Plus\" model, farming and Red-themed cultural tourism, and proposes that under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situation we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promote rural HIBL-based tourism steadily, expand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HIBL-based tourism product education, enhance research experience, improve rural HIBL-based tourism digital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comprehensive service.
Keywords: rural tourism; HIBL-based tourism; opportunity; challeng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situation
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復雜且漫長,已進入疫情常態化階段。2022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簡稱“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形勢格外嚴重,文旅產業受到巨大影響,主要表現為遠、近途旅游有限恢復、公眾出游意愿受到限制、景區限流限量游客被迫減少和運營成本增加等[1],這也導致文旅產業對研學旅游的關注度持續下降,國內外研學業務基本處于暫停狀態,研學行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隨著人們對疫情防控認識的不斷深化和國內疫情防控的不斷調整和優化,文旅產業以新消費特點和新形式逐步恢復發展,主要以微度假為消費主流,近郊游、自駕游、露營、“民宿+”和“云旅游+”模式等新需求逐漸興起[2],研學行業也隨著文旅產業的逐步發展迎來真正的“春天”。疫情常態化下鄉村地區憑借天然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多樣性等特點,為開展研學旅游占據有利優勢。鄉村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資源,是天然的勞動實踐場所,能夠轉化為不同教育主題的研學旅游產品;同時地域寬闊,人口密度較低,能夠有效保障個人健康和安全;距離主城區較近,交通便利。疫情常態化階段,大力發展鄉村研學游是促進鄉村旅游和研學旅游恢復發展的重要方式,不但有利于舒緩青少年及家長久居封控的焦慮、沉悶情緒,緩解家庭內部矛盾;豐富學生校外綜合實踐活動方式,推動素質教育,而且有利于重新盤活鄉村資源,帶動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地域經濟增長。疫情常態化階段,國家和各級政府多措并舉強力推進旅游業復蘇,旅游需求及行為也在恢復發展中逐漸呈現出新特點,這對發展鄉村研學旅游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應從文旅產業、素質教育行業發展的角度尋求出路。
1" 疫情常態化下發展鄉村研學旅游的機遇與挑戰
1.1" 疫情常態化下發展鄉村研學旅游的機遇
1.1.1" 國家教育“雙減”政策出臺后中小學生校外教育實踐需求旺盛
2021年新冠感染疫情期間,我國發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意見表明嚴禁占用節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對學生進行學科類培訓[3]。這表明中小學生和家長在減輕學業負擔的同時,將擁有大量的空閑時間可自由支配。而中國在校中小學生規模接近2億,人均消費支出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占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例已接近10%,同時研學企業數量猛增,2021年已達到31 699家企業,研學旅行市場十分廣闊(數據來源:《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2021》)。2022年新冠感染疫情導致研學旅行行業持續低迷,但隨著疫情常態化后研學旅行的安全、有序恢復發展,研學旅行無疑將成為疫后需求龐大的市場,研學需求亟待釋放。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游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實踐活動,符合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教育需求。疫情常態化階段,出于對中小學生健康安全風險的考慮,在出行范圍和距離上都有所限制,但將近郊的鄉村地區作為常態化期間學生開展校外實踐活動的場所是首選。鄉村地區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生態及歷史人文等旅游資源,圍繞鄉土風情、傳統文化和建筑、自然地質地貌、農業勞動等資源內容,通過對旅游資源中教育元素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滿足不同類型研學實踐需求,實現研學旅游與鄉村旅游的高效結合,在彌補學生校外教育實踐活動缺失的同時,也將推動區域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1.1.2" 政府引導鼓勵研學旅游作為幫扶紓困措施推進旅游業復蘇回暖
受疫情影響,近年來我國旅游服務業發展一度陷入低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年國內游客28.8億人次,比上年下降52.1%。國內旅游收入22 286億元,下降61.1%。《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年國內游客32.5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2.8%,國內旅游收入29 191億元,增長31.0%[4]。整體來看,2020年深受疫情影響,國內游客人次及其增長速度呈現大幅度下降趨勢,并且國內旅游收入急劇下降。2021年國內旅游狀況雖有所好轉,但游客出游變得謹慎,大眾出游的恢復速度較為緩慢。而2022年新一輪本土疫情卷土重來,此番疫情使國內旅游行業備受打擊,持續承受壓力。面對疫情的持續影響,國家將旅游業作為重點幫扶的困難行業之一,地方也陸續公布幫扶紓困措施,其中多地政府都提到將研學活動作為幫扶手段之一,推動文旅產業復蘇回暖。如云南省文旅廳提出鼓勵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支持旅行社承接有關研學活動進行業務拓展等措施[5];河南省文旅廳提出全面提速研學旅行,并投入3 000萬重點對營地(基地)和課程進行獎補,打造一批研學精品課程、路線等措施[6];安徽省發改委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旅行社及運營機構等承接研學服務業務等措施[7]。除以上各地,還有其他地區也提出將研學活動作為幫扶措施,此處不做一一列舉。可見,疫情常態化下研學旅游作為一種“教育+旅游”的新型旅游業態,將為文旅產業的恢復發展注入新活力,同時也在促進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1.3" 短途類家庭研學游逐漸成為家庭舒緩疫情封控壓力的重要渠道
新冠感染疫情的反復不僅對旅游業影響較大,還對家庭成員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2022年初,全國20多個省(市)先后出現多點散發的疫情,致使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驟然升高,本已小幅回暖的國內旅游市場出現“倒春寒”。短期內學生和家長無法正常、安全、有序復學、復工,開展居家網課、居家辦公狀態。疫情期間由于家庭室內空間狹小,共處時間增加,親子間因家庭、工作沖突及教養壓力等方面問題產生應激反應,導致產生親子沖突,增加中小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風險[8]。可見,家庭因久居封控產生的各種壓力和矛盾亟待舒緩解決。疫情常態化下家庭對出游距離和健康安全有所考慮,一般選擇以距離城市較近且資源豐富的地方為目的地。而鄉村地區一般位于城市周邊及近郊,環境空曠、空氣清新、自然、人文資源豐富且交通便利,能夠滿足家庭短途出游放松身心、愉悅心情的需求。疫情常態化下鄉村地區通過充分釋放生態優勢,實現由休閑、觀光功能向生態、教育功能的轉變,聚焦家庭開發設計家庭研學旅游板塊,不僅能拓展自身的經營范圍,還對緩解抗疫壓力和家庭矛盾,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家庭教育氛圍具有重要意義。疫情常態化下,開展以學校研學為主的研學旅游有所限制,但以家庭研學為主的研學旅游或將成為開發主流。因此,開發短途類家庭研學游項目對鄉村旅游和研學旅行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應充分把握鄉村家庭研學旅游的發展機遇,推動短途類“家庭研學”新業態發展。
1.2" 疫情常態化下發展鄉村研學旅游的挑戰
1.2.1" 鄉村研學旅游面臨行業發育不足和應對突發風險能力弱的壓力
2022年疫情頻發導致多地研學實踐活動被迫中止,學校端的客源迅速降為零,散客端的客源驟減,短期內大眾消費意愿和出行能力難以恢復。同時部分初創研學企業如履薄冰,研學專業人才紛紛轉行跳槽,復合型人才流失嚴重,研學行業發展困難重重。可見,研學旅游已暴露出行業生態系統發育不足和風險應對能力脆弱性等問題[9]。疫情提高了人們對研學旅游健康安全的重視程度,安全已成為開展研學實踐活動的重要前提,因此研學實踐場所需要具備高標準的管理能力和應急能力。鄉村研學旅游是中小學生以鄉村地區為研學目的地,開展集體性學習和探究式體驗的校外實踐活動,大量的學生聚集將增加健康安全風險和管理難度,而鄉村研學旅游起步較晚,研學相關專業人才嚴重缺乏,鄉村配套設施尚不完善,行業內部發育不足,應對突發風險的能力較弱,導致鄉村研學企業面臨生存壓力。疫情防控加速了研學旅游行業的更新迭代,這要求鄉村研學旅游行業正視發展不足,彌補發展短板,加強行業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在提升研學產品品質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方面做出努力,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風險應對能力,引導鄉村研學旅游安全、健康發展。
1.2.2" 鄉村研學旅游市場還不成熟,新消費熱點尚待挖掘
鄉村研學旅游進入國內大眾視野的時長較短,大多數人存在認知偏差,將具備“教育+旅游”功能的研學旅游與傳統“走馬觀花”式的休閑觀光旅游混為一談。目前,鄉村研學旅游主要由學校集體組織開展,以傳統村落、旅游景區為研學目的地,以農作物科普、傳統農器具展示,蔬菜瓜果種植、家禽喂養等簡單農事體驗為研學實踐活動內容。可見,鄉村研學實踐活動仍停留在初級階段,以學校集體研學為主,內容設計和形式體現較為簡單粗糙,重“游”輕“學”現象明顯,缺乏深層次、多內涵的沉浸式體驗項目。同時缺乏研學專業人才對鄉村地區優勢資源進行挖掘和合理利用,因而難以開發出高品質的鄉村研學實踐課程。疫情常態化下,隨著研學旅游的恢復發展,除了關注學校研學,還應利用好周末時間開發家庭研學,關注家庭露營、民宿研學等形式。鄉村研學內容設計和形式體現應多多關注鄉村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方面的內容,挖掘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職業體驗和志愿服務等沉浸式體驗項目,打造走向社會、融入自然的研究性和體驗性的鄉村研學旅游。疫情常態化下深度挖掘鄉村研學旅游新消費熱點,不斷優化研學服務體驗,提升鄉村研學品質尤為重要。
2" 疫情常態化下鄉村研學旅游發展的新方向
2.1" 家庭研學或將成為鄉村研學旅游新的爆發點
傳統應試教育的“唯分數論”加重了家長和學生的學業負擔及經濟壓力,導致家庭關照缺失,家庭缺乏肢體互動和情感交流等現象。隨著教育改革和新生代家長教育消費觀念的轉變逐漸改善了這一現象,家庭可支配時間和收入增多,將產生更多互動和交流的機會。同時疫情期間,家庭因久居封控產生的各種情緒和壓力亟待舒緩,家庭出游呈現出游意愿增強、出游距離縮短及出游時長減少等特點。相較于城市來說,鄉村地區在地理位置和旅游資源等方面具備優勢條件,迎合了疫情常態化下旅游消費需求,更適合作為家庭出游目的地。因此,以家庭為單位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旅游體驗相結合的家庭研學旅游迎來發展機會。鄉村地區聚焦親子家庭,開發短途類鄉村家庭研學旅游產品,如家庭露營、家庭民宿和家庭康養療愈研學等,對愉悅身心,緩解家庭因學習和工作轉換帶來的不適應性和各種壓力;拉近家庭關系,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實現寓教于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2.2" “云旅游+”模式將成為鄉村研學旅游新業態
2022年國內疫情呈多點散發狀態,大部分學校實施中小學生居家展開線上教學的防控要求,以學校研學為主的校外綜合教育實踐活動難以開展。同時家長和學生外出防控意識非常強,出行意愿十分謹慎。面對線下難以開展研學實踐活動的情況,線上的“云旅游+”模式作為應對策略被廣泛運用和推廣,成為旅游產業恢復發展動向和趨勢[10]。“云旅游+”通過發揮線上非接觸、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等特點,提供豐富多樣的研學旅游體驗模式,實現研學旅游經濟預熱。鄉村研學旅游企業順勢開展“云研學旅游”,一方面能夠利用云直播、短視頻等線上方式,宣傳并推廣研學產品及研學線路,憑借云端特殊折扣優惠刺激消費。另一方面“云旅游”能夠激發鄉村研學企業創新意識,推動鄉村研學產品和服務向智慧化和數字化升級,做到線上線下優勢互補,實現長期發展。
2.3" 農耕、紅色主題文化元素將成為鄉村研學旅游的新賣點
教育是傳遞知識的關鍵途徑,而研學旅游作為校外教育的延伸是開展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的主陣地[11]。面對研學群體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鄉村旅游應依托地域特色旅游資源,開展體現農耕、農趣、農味的文體活動,注重農業體驗與勞動,創造性的轉化農耕文化價值,向研學群體傳遞出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教育理念,打造基于農耕文化的沉浸體驗式鄉村研學基地,發揮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同時鄉村旅游要依托地域紅色資源,如紅色故事、紅色遺址遺跡和革命紀念館等,運用青少年群體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紅色研學實踐活動,發揮紅色資源育人的功能,激發青少年學生的紅色血脈情感共鳴,感悟偉大精神。疫情常態化下,鄉村旅游經過深入挖掘、整理地域農耕、紅色文化等特色資源,將其轉化為教育實踐內容,充分釋放景區生態優勢,傳承地區優秀文化,實現文旅融合發展。
3" 疫情常態化下鄉村研學旅游發展建議
3.1" 與時俱進穩慎推進疫情常態化下鄉村研學旅游
疫情常態化下,鄉村研學場所應強化常態化防控管理工作,有針對性地落實場所出入管理、員工管理、重點場所管理及環境整治等措施,增加健康監測設備投入,嚴格落實工作人員健康監測追蹤登記。同時,鄉村研學旅游地需完善升級自身的安全應急預案,制定研學旅行安全相關規定,以便從容應對突發安全風險。另外,疫情常態化期間開展研學實踐活動時,研學指導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宣傳健康安全知識,強化學生的健康安全意識,還需注意提醒和監督學生佩戴好口罩,做好及時測量并記錄學生體溫等健康保障措施。疫情常態化下開展鄉村研學游應充分利用好周末、節假日的空閑時間,發揮鄉村短途距離優勢,開發設計符合節假日低聚集性活動的研學產品,穩慎推進鄉村研學旅游。
3.2" 拓展鄉村研學旅游產品教育內涵,提升研學體驗
研學市場競爭激烈,消費需求不斷升級。首先應做好鄉村優質旅游資源整合工作和研學產品、服務的提升計劃。鄉村應將地域特色建筑、風俗、農耕、非遺和社區文化等不同資源轉化成不同主題的教育體驗內容,同時結合勞動教育和安全保障要求,開發設計低密度研學旅游線路和沉浸式鄉村研學體驗產品,讓學生學在其中、游在其中。其次在研學實踐活動過程中加強對VR、AR和元宇宙等科技運用,配合多媒體素材,還原農耕器具、農事操作、紅色故事和文物展示等,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刺激學生感官體驗,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后注重研學體驗管理,主動搜集研學體驗反饋信息,通過分析及時改進研學實踐活動過程產生的問題,不斷提升鄉村研學游品質。
3.3" 完善鄉村研學旅游數字化配套設施,提升綜合服務水平
鄉村研學不僅要重視研學產品的教育性內涵,還要關注研學基地配套設施,配套設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研學群體的參與感和體驗感。疫情常態化下的鄉村研學旅游更加注重研學體驗和研學安全,研學旅游場所的數字化和標準化建設為研學安全保駕護航。鄉村研學場所應提前做好研學旅游配套服務升級計劃,依托數字化技術提升研學場所的綜合服務能力。主要包括使用數字技術進行無接觸服務和客流管控,提升研學場所的監管系統,形成智慧化監管服務。同時提升研學場所的網絡全覆蓋水平,改善和升級研學公共場所的衛生間、停車場、道路引導標識系統和咨詢服務方式等,逐漸向數字化研學旅游轉型升級。
4" 結束語
疫情常態化下鄉村研學旅游在政策引導和市場變化中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機會,同時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開展鄉村研學旅游不僅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還是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對傳承鄉土文化、保護鄉土資源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薛曼.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文化旅游業的新特點、發展趨勢與溢出效應[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15):3-6.
[2] 陳艷艷.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旅游業發展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22):13-15.
[3]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2022-05-3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 6.htm.
[4] 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2-02-28)[2022-05-31].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202/t20220228_1827971.html.
[5] 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業恢復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2022-03-09)[2022-05-31].http://dct.yn.gov.cn/html/20223/915910265.shtml.
[6]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抓好促進旅游業恢復發展紓困扶持政策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EB/OL].(2022-04-21)[2022-05-31].https://hct.henan.gov.cn/2022/04-21/2436158.html.
[7]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安徽省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2022-04-02)[2022-05-31].http://fzggw.ah.gov.cn/public/7011/146559831.html.
[8] 劉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青少年學生群體的壓力及化解經驗[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9(1):92-102,123.
[9] 劉俊,陳琛.后疫情時代研學旅行行業可持續性生態系統的構建[J].旅游學刊,2020,35(9):7-10.
[10] 劉淑英,宋丹瑛.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旅游業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J].科技和產業,2022,22(8):232-240.
[11] 凌禮清.淺析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的時代價值與傳承路徑[J].文化學刊,2021(10):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