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風建設是每所高校常抓不懈的基礎性工作。農科專業是培養農業人才的重要陣地,完善農科專業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對于農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學生的成長成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基于此,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對于農科專業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立全程化的教育引導、打造全員參與的合力育人模式、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激勵約束機制等舉措。通過構建學風建設長效機制,切實為培育優良學風、弘揚良好班風校風、培育高質量人才提供強有力支撐。
關鍵詞:農科專業;人才培養;三全育人;學風建設;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9-0119-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tyle is the basic work of every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specialty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o train agricultural tal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growth of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pecialty learning style. Based on this, in the context of \"Three-Whole Education\", as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styl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pecialty, targeted measure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whole-process education guidance, the creation of joint education mode of full particip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are put forward. By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tyle, we ca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cultivating excellent learning style, carrying forward good class style and school style,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Keywords: agricultural major; personnel training; Three-Whole Education; learning style building; long-term mechanism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202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強農興農的關鍵在人才,作為農科專業的大學生,其專業能力和水平必然關系到農業人才的質量和發展。而農科專業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需要在優良的學風中獲得和提高。學風是高校立校之本、發展之魂,是學生成長成才、服務社會的有力保證。學風建設的優劣深刻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影響著社會對學校的認可和學校的聲譽。
安徽科技學院農學院結合學院實際情況,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農科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堅持立德樹人與因材施教相結合,認真梳理學風建設中存在的顯著問題,突出教育管理和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規范學習行為,提升學習成效,形成“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實踐,團結協作,比學趕幫超”的優良學風,固化“全程指導、全員參與、全方位激勵”的學風建設長效機制。
1" 農科專業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1.1" 學習目標不明確,求知欲弱
部分大學生在高中時期學習目標比較明確,即努力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但升入大學后認為學習目標已經完成,便逐漸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求知欲和進取心大大減退。有的學生對待學習中的一切任務都是一種應付的心態,完全忽略學習本身的意義,疏于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疏于研究和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有的學生只是單純為了拿獎學金而去學習,認為專業知識本身是否學得扎實并不重要,其往往只關注考前突擊和考試技巧以取得較高的分數,而不是探索知識和提升專業素養。
1.2" 學習自律意識差,態度不端正
有些學生在高中階段是一種被老師、家長監督學習的狀態,本身自律意識較差。而大學階段是完全依靠自主學習的,在這種情況下,缺乏自律意識的學生容易產生遲到、早退、逃課、上課說話、玩手機及睡覺等不遵守課堂紀律的現象。對待作業、考試都是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逐漸偏離學習這一中心任務,選擇自我放棄、自我頹廢,有的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社交、談情說愛不能自拔,追求享樂,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無心學習。
1.3" 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低下
有些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學會將知識橫向、縱向貫通起來,不善于總結歸納和理論聯系實際,存在為完成任務而學習的情況,更談不上學以致用。部分學生在學習中不會合理分配時間,不會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計劃,沒有找到科學的學習技巧和方法。在惰性心理和矛盾心理的誘使下,考前突擊只會死記硬背,學習內容沒有系統性和條理性,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明顯。
1.4" 專業認同感較差,產生厭學心理
在傳統觀念中,農科類專業是和農村、農民、土地打交道的,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一些農科專業的學生會不自覺產生一種專業自卑感。有的農科專業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對自己所學專業不甚了解;也有的學生是被調劑的,第一志愿占比較低,在升入大學后自然而然對學習產生一種消極情緒,在全新的學校和專業中陷入迷茫的狀態,覺得農科專業就業形勢差、壓力大,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降,學農但不愛農。
2" 影響農科專業學風建設的原因
2.1" 社會因素
一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社會中普遍存在“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學什么”的教育模式,這極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追求,造成學習動機缺失、學習積極性低下,不注重專業素養的提升和實踐能力的養成。二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網絡這把“雙刃劍”的負面影響也在沖擊著正在成長中的大學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在網上泛濫成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也干擾了大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定力,消解了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導致學習動力不足,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2.2" 學生自身因素
一是缺少職業發展目標。學生在升入大學后,面對全新的環境充滿迷茫,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造成學習沒有動力。部分學生上大學就是為了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并沒有在學習和能力提高上對自己有較高的要求。二是學習態度不端正。部分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便產生退縮的想法,逐漸養成倦怠、懶惰的心態。但大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且又漫長的積累過程,在這過程中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只有具備迎難而上、奮勇拼搏的勇氣,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三是受到高年級學長、學姐觀點的負面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會在和學長、學姐的交談中獲得一些學習上的負面信息和情緒,包括學習目標、學習習慣、學習動力等,例如“大三之后努力就行了”“60分萬歲”等,這些都間接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上產生惰性,影響良好學風的形成。
2.3" 學校環境因素
一是師資隊伍發展不均衡。高校教師面臨較大的科研壓力,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存在備課不充分、講課內容不熟悉等問題,教學投入有待加強;一些教師講課內容陳舊、授課方式缺乏創新,不能適應行業的最新發展方向,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低下,主動學習意識不強,課堂效果不佳;一些教師為了學生評教時自己不被打低分,在上課時對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現象一味遷就和縱容,只顧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二是學風建設機制不健全。學風建設缺乏應有的持久度和效度,沒有形成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盡管制定了一些學風建設和學風監督方面的規章制度,但是存在執行不力、貫徹不到位、流于形式的問題。三是家校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由于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家長對農林類專業存在一定的偏見,再加之一些家長認為孩子上了大學就可以高枕無憂,便放松了對孩子學習的關心和監督,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不聞不問。另外,輔導員平時帶班學生數量多、工作事務多,與一些“學困生”家長深入交流的次數較少,側面也造成學生學習動力不足。
3" 構建學風建設長效機制
3.1" 構建全程化的教育引導,為學風建設打下扎實基礎
3.1.1" 重視新生入學教育
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生認識學校、認識專業、認識老師的重要途徑,其教育效果直接會影響大學新生4年的學習生活。豐富新生入學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愛校、愛院、愛專業的思想。針對一些專業思想不穩定、一心想要轉專業的學生,新生入學教育中與專業課老師面對面的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幫助大學新生樹立專業認同感的重要契機。近年來,安徽科技學院農學院建立起“師琴有約”面對面活動,主要請各系專業課老師針對本系專業的學生開展輔導答疑、問題研討等活動,解答學生關心的與學業、專業有關的各方面問題,如學術指導、思想發展、個人困惑等,旨在啟迪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專業志趣、提升學生學農興趣和培養學生“三農”情懷。
3.1.2" 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貫穿大學教育始終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學生就業和個人發展。除在學校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這門公共必修課之外,安徽科技學院農學院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也針對性地采取了多種措施,例如邀請在企業、農科院所工作的優秀校友為學生做理想信念、職業發展為主題的講座,邀請在農科專業上有所建樹校友與學生交流,解答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疑難困惑。此外,農學院積極舉辦創新創業觀摩營活動,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了20多期,曾赴豐樂農化、豐大集團、江淮創業大學等企業參觀和學習,開闊了學生眼界,使學生近距離地觀察和體驗了農資等各類企業的生產和文化,加強自身對農科專業將來就業方向的了解,也加強了專業認同感。
3.1.3" 加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針對一些學生不能較快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角色轉變、認為大學可以放肆娛樂等錯誤想法,輔導員可以從生活和思想2個方面采取措施。安徽科技學院農學院輔導員通過舉辦新老生交流會,開展“如何適應大學生活”主題講座等形式,幫助學生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認識。堅持“學風建設大家談”制度,由學風建設指導老師、教務老師組織,定期召開不同層面的學風建設座談會,參加座談會的人員可隨機推薦也可限定人員,暢談學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積極為營造良好的院風校風出謀劃策。此外,還積極利用網絡手段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發揮QQ群、微信群、易班、微博和微信等多媒體在暢通信息、強化溝通中的優勢,建立師生之間、家校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渠道,提升教書育人功效。
3.1.4" 豐富特色校園文化建設
一是開展誠信文明考試主題教育。開展誠信考試倡議、宣誓和承諾活動,班級召開誠信文明考試主題班會,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班級學生黨員、學生干部掛牌考試。二是開辦各類講座。舉辦學生干部培訓班、英語學習與四六級講座、考研講座、心理健康講座、學生安全文明講座及“責任·成才”先進事跡報告會等。三是舉辦各類文體活動。舉辦大學生涯設計大賽、3·7女生節、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主題征文及迎新晚會等,積極發動大學生參加省運會、校運會、排球賽、籃球賽及各類文藝演出等文體活動。四是組織以“崇學篤行,興農濟世”為主題的“金禾工程”活動,開展農科專業辯論賽、農科知識競賽、生物標本制作大賽、農科專業技能大賽,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項目,提升學生學農興趣、職業精神和專業能力。
3.2" 多方聯動,打造全員參與的合力育人模式,為學風建設創造良好氛圍
3.2.1" 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以教風帶學風
安徽科技學院農學院采取措施,要求授課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秩序,努力增強課堂吸引力和感染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管結合。教師在開設每門課程時,列出相應的教師導學書目,以擴大學生知識面。此外,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等方法,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在上課過程中,專業課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多為學生介紹農科專業的專業優勢、專業特點和就業前景等,逐步修正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偏見。此外,健全教學信息反饋系統,發揮學生教學信息員作用,及時反映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3.2.2" 發揮學生骨干作用,抓班風促學風
學生干部是學風建設的核心力量,以榜樣樹學風,發揮黨員、學生干部的模范作用,要求其以嚴格標準要求自己,積極參與到學院學風建設當中來,成為學風建設的主力軍,在課堂學習、第二課堂、考試考風、學風督察和宿舍文明等方面,亮明身份,發揮朋輩教育功能。積極發揮學生干部在班風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建立學生干部與班主任信息溝通機制,第一時間將班級存在的問題反饋給班主任,學生干部要管好第一課堂,開拓第二課堂。以班風促學風,以活動帶學風,學生干部管好自己,帶動一片,起到以點連線、以點帶面的良好態勢。各班級要堅持把學風建設與時事政治教育、誠信文明教育、責任成才教育、知恩感恩教育和就業創業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扎實開展活動,探索建立符合實際的學風建設長效機制。
3.2.3" 強化家校互動制度和學院領導隨堂聽課制度
安徽科技學院農學院強化家校互動制度,對學生屢次曠課經教育不改者,考試不及格門次較多者,因不及格門次多被學校給予學業告誡、留級或退學試讀者,因違反校規校紀被學校處分者,會聯系學生家長,協同家長強化學生教育管理,并修改和完善了學生學業家長通知書制度。此外,農學院領導深入課堂第一線,參與課堂聽課,了解教學情況和學生上課情況,黨政領導每學期至少聽課8次,班主任每2周至少聽課1次,原則上一學期聽課不少于8次,聽課人員詳細記錄聽課內容及課堂學風,與授課教師溝通,聽取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3.2.4" 校企合作辦學促進學風建設
安徽科技學院農學院積極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創立聯合培養人才的先進模式,先后成立“隆平種子班”“皖墾種子班”“金色農華班”“華成種子班”“喜田植保班”等校企合作班,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轉變了學生的就業思想、拓展了學生的專業實踐。冠名企業資助的獎助學金,獎勵學習優異、綜合素質突出的學生,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
3.3" 加強管理,建立全方位的激勵約束機制,為學風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3.3.1" 開展“文明寢室”“學習型寢室”“學習型班級”評選
為樹立良好的學風、班風和宿舍風氣,營造拼搏進取、團結友愛、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安徽科技學院農學院于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組織1次“文明寢室”“學習型寢室”“學習型班級”評選活動,以寢室為單位,通過寢室內務衛生、考試及格率、成績優秀率、英語四六級通過率、學生發表論文、獲批專利、主持創新創業課題和參加學科知識競賽等指標,量化寢室學習效果,發揮班級和寢室的育人功能。
3.3.2" 開展先進典型評選和宣傳
為切實加強學風建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效果,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開展“學習進步獎”“學習幫扶獎”“學風優良班集體”“國家英語四六級通過獎”評選。組織優秀學習委員評選、優秀教學信息員評選等典型評選,形成“重視學習、崇尚學習”的良好風氣。宣傳先進典型,弘揚正能量。組織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校特等獎學金獲得者、創新創業典范、考取“985”“211”高校研究生者等品學兼優學生,組建宣講團在學院內宣講先進事跡,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濃厚氛圍。加大對優秀個人、文明寢室、學習型寢室、學習型班級的宣傳報道力度,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3.3.3" 嚴肅考風考紀,抓考風正學風
考風建設是學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安徽科技學院農學院成立了“抓考風正學風”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任組長,加強學生誠信文明考試的日常教育,實施黨員、學生骨干考試掛牌制度,誠信文明考試簽名制度。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理想,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科學的學習計劃。對于在考試中作弊的學生,一經發現,嚴格按照校《學生手冊》等相關文件規定,給予學生相應的處理,積極配合學校做好教育和處理工作,同時以此為例教育其他同學。
3.3.4" 強化學風督查和違紀處理
學風督查在學院領導下開展工作,實行“四個隨”,即:督查隨時開展,隨機抽取督查班級和參與督查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學生會干部掛牌隨行參加,督查結果隨即通報學院分管學風建設的指導老師,指導老師將督查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學院領導和班主任,跟進處理。此外,對無故遲到、早退、缺勤者,依據《學生手冊》有關規定給予通報批評或警告等處分,并及時通報學生家長。對受到紀律處分仍不悔改者,給予加重處分。
3.3.5" 加強課堂管理和考勤管理
一是嚴格手機管理。上課期間,學生將隨身攜帶的手機調成靜音或關機狀態,放入統一配發的手機袋中,嚴禁學生課堂玩手機。二是嚴肅課堂考勤。學習委員認真做好課堂考勤,對班級學生遲到、早退、曠課等情況做好記錄,下課時反饋給授課老師,當天反饋給班主任,每周遞送考勤表給學院學風建設指導老師。指導老師審閱及時發送學院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和授課老師。
4" 結束語
學風建設是高校發展和改革過程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學風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何在立德樹人的要求下,構建一套科學、有效、操作性強的學風建設管理機制、考核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用良好的學風促進良好班風、院風、校風的形成,是每所高校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把學風建設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緊密結合,與學生成長成才緊密結合,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構建學風建設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 王力,馮來順,張明俠,等.農林高校涉農專業學風建設長效機制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22(2):85-88.
[2] 楊秀玲,徐鵬,田新會.新時代農科類院校關于創建優良學風助力學生成長成才途徑的實踐與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1(50):204-205.
[3] 劉鐵軍.新時期高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8(11):124-126.
[4] 王群,許盈,李濤,等.五位一體:高校優良學風建設的體系化探索——以山東農業大學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18(3):35-39.
[5] 劉偉光,張藝.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應用型大學學風建設的思考[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23,37(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