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改革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熱點。植物檢疫技術作為“雙高”建設專業群-農業生物技術群的專業課程,應該深度挖掘和提煉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實現“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引領發展”的培養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培養合格人才。
關鍵詞:“雙高”建設;高職院校;植物檢疫技術;課程思政;改革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9-0123-04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s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reform in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As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the \"double-high\"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group, Plant Quarantine Technology course should deeply probe and refine the \"political element\"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so as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goal of \"imparting knowledge, cultivating ability and leading development\", and so cultivate qualified talent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great Chinese dream.
Keywords: \"double-high\"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school; plant quarantine technology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practice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國務院于2019年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也稱“職教20條”)明確了國家職業教育要建設5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干專業(群)的改革具體指標。教育部、財政部于2019年聯合發布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入選名單,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成功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B檔),農業生物技術和水利工程2個專業群入選高水平專業群。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雙高計劃”中再次強調加強黨的建設,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明確了職業教育堅持立德樹人,服務國家需要、服務社會需求政治原則和根本遵循[3]。
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要深入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4]。結合專業課程內容、邏輯特點、知識規律、思維方法和教學目標,深入挖掘課程思政教學元素,將科學知識教育與思政育人融會共通,達到思政教學元素育人、專業知識育才的雙重效果。《綱要》對課程思政建設的建設內涵、評價維度及評價結果運用范圍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和建設高水平高職學校而言,將作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成效評價的重要內容,并在教學成果獎、教材獎評價中重點突出課程思政要求,加大課程思政優秀成果支持力度。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
1" 植物檢疫技術課程概述
隨著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內各省、地區間交通和物流日益發達,植物檢驗檢疫的重要性日趨明顯,植物檢疫技術作為“雙高”建設專業群-農業生物技術群的專業課程,其主要任務是通過法規制度約束、行政管理引導和技術手段防控等方式,防止和阻斷危險性有害生物的跨地域傳播蔓延,保護農林生產和生態環境安全[5]。通過該課程教學,使學生全面了解植物檢疫的發展歷史及重要性,充分理解相關植物檢疫法規的基本內容,掌握植物檢疫的基礎理論、檢驗檢疫和除害處理技術、重要檢疫性有害生物和其他危險性有害生物分布、發生危害特點和檢驗方法。使學生具有檢疫檢測的實際操作能力,為學生畢業后面向植物檢疫機構或基層植保服務體系打下堅實基礎。植物檢疫工作具有預防性、法制性、全局性和長遠性、國際性及管理的綜合性特點;植物檢疫的意義包括保護農林牧業的健康生產和促進對外貿易,打破貿易壁壘,維護我國在國際上政治地位和國際信譽等意義。植物檢疫技術既有生物技術的自然科學內容,又有人文社會與法理的管理科學內容,同時涉外植物檢疫又是國際貿易和國際外交手段,課程本身就具有豐富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元素,無論是專業知識育才,還是課程思政育人,教學優勢得天獨厚。
2" 植物檢疫技術課程思政思路
植物檢疫技術課程是“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農業生物技術專業群的專業課,也是一門跨多學科知識體系的專業課。在教材選編、教案編寫、案例教學及課程講授的全過程中充分挖掘、精心提煉和科學安排“課程思政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理論教學、實踐訓練充分結合,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與德育教育的統一,更好地發揮專業課堂育人功能,培養“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植物檢疫檢測人員,是該課程的培養目標。
革新教育教學理念,豐富思政教育素材,引導增強學生的生態文明觀、和平發展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態行為,實現專業課教學、課程思政教育與思政課教學同向同行,將思政教育貫穿于高等教育教學全過程。在現階段,植物檢疫技術課程思政改革工作應該結合專業知識點講授,突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愛國主義情懷,樹立起保護生物安全、環境安全,共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綠色星球,繼而引導學生認識并踐行“綠色、生態、環保、敬業、共享”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在檢疫案例教學過程中,剖析個別國家濫用植物檢疫結果阻遏國際貿易的反面教材,引導學生樹立和平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3" 植物檢疫技術課程思政現狀
3.1" 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課程思政站位不高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思政教育內容包含思政教育理論、價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是思政課教師和學生輔導員、班主任的職責,專業課教師只需要負責傳授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因此在植物檢疫技術課程授課過程中,專業教師更注重植物檢疫法規、程序及檢疫檢測技術的講解,忽視了學生思想品德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沒有與思政元素形成同頻共振效應。
3.2" 受課時數縮減影響,沒有時間進行思政教學
現代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現代實用人才,在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中進行職業素質培養。因此和原來的培養方案相比,高等職業院校為學生開設了行為養成課和文明禮儀課,花費一部分課時,所以專業課課時數有所減少,再進行課程思政教育,難免會影響專業知識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
3.3" 植物檢疫技術課程教學團隊課程思政教學水平和育人能力有待提高
《綱要》指出教師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前提和關鍵,要進一步強化教師立德樹人意識,增強教師既重教書、更重育人的理念,找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突破口和發力點,確保課程思政落地落實、見功見效[4]。
我校現有植物檢疫技術課程教學團隊雖然自身思想政治素養不低,但缺乏用自身政治素養教育引導學生的自覺,甚至認為在專業課講授過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有脫離主題的嫌隙,加之自身缺乏思政教育敏感性和思政理論知識不成體系,沒有形成應有的思政教育教學育人能力。部分專業課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過程中,很重視“傳”專業知識體系之“道”、“授”專業技能之“業”、“解”專業技能認知之“惑”,而忽視了“傳”價值觀之“道”、“授”綜合能力培養之“業”、“解”人生觀之“惑”,導致學生教育的成才與成人割裂,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張皮”的現象。
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已經充分理解立德樹人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深刻內涵,也認識到教育學生既成才又成人的重要意義,但具體教學工作實踐中沒有充分挖掘到鮮活生動的思政教育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增加了生硬呆板的課程思政素材,導致思政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結構錯位、邏輯割裂,不能融為一體。
3.4" 目前的考核評價體系缺乏課程思政考核
植物檢疫技術課程考核采用的是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思政教育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結果性考核為期末考試筆試成績,過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時的考勤、課堂表現、作業和實訓報告,以及線上學習時長、參與討論次數和技能考核成績,思政教育考核指標量化學生對思政元素的課程資源的學習情況。但是思政教育考核只是量化了學生對思政元素的課程資源的學習情況,究竟有沒有“學于心,踐于行”,缺乏健全的考核標準,沒有評價就無法看出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效果,所以很難保證課程思政教學質量。
4" 植物檢疫技術課程思政改革舉措
4.1" 細研教材,深挖思政元素
植物檢疫是依據植物檢疫法規來開展工作的,因此法治性是植物檢疫與生俱來的基本屬性。另外,植物檢疫還具有技術性(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工作)、綜合性[6](是一項內容非常復雜的行政管理工作,涉及民航、鐵路、港口和郵政等多部門)。所以,只要細心挖掘,每一章節、每一個任務均可體現一定的思政映射點。
4.1.1" 植物檢疫技術與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意識相結合
植物檢疫作為國家的一項主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作為口岸植物檢疫機構在保護我國農林牧業安全生產、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方面責任重大。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雖設有植物檢疫機構,但由外國人掌握,因此植物檢疫機構形同虛設,致使許多危險性有害生物乘虛而入。現在,隨著國力的強盛,我國植物檢疫法規逐漸得以完善,口岸植物檢疫成功攔截有害生物輸入,依照國際檢疫法成功制止國際貿易進口方企圖濫用植物檢疫結果設置貿易壁壘的行徑,維護了國家尊嚴和外貿利益,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專業興趣。因此,在對這一部分知識講授過程中,將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意識融入教學內容中。
4.1.2" 培養學生遵紀守法和依法、依規辦事意識
植物檢疫是依據植物檢疫法規來開展工作的,法治性是植物檢疫與生俱來的基本屬性之一,所以在對“植物檢疫法規”及“植物檢疫程序”這2部分任務進行講解時要介紹因為植物檢疫來源于衛生檢疫,并通過對我國新冠感染疫情阻擊戰中出現的一些不遵守疫情防控案例講解,以及因為缺乏植物檢疫法規和意識,造成危險性有害生物傳播,引起社會恐慌和嚴重經濟損失案例的講解,使學生明白立法的重要性,深刻理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的重要性,引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意識。通過對危險性有害生物檢疫鑒定方法的國際標準的學習,使學生樹立依法依規辦事的宗旨和意識。
4.1.3" 生態文明和生態安全思維的構建
舉行“生物入侵與生態安全”的專題講座,對草地貪夜蛾、美國白蛾等典型入侵生物進行現場教學,借助視頻和圖片資料展示水葫蘆、紫莖澤蘭等入侵生物危害后果,讓學生直觀感受入侵生物對生態環境、經濟發展、人類健康的嚴重影響,激發學生的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意識,樹立邏輯化思維、系統化思維和全局性意識。
4.1.4" 植物檢疫技術中綠色思維的構建
在危險性有害生物的檢疫處理和綜合防治部分,引入“綠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在檢疫除害處理和化學防治中,重點講授綠色防控植保理念,系統介紹環境友好理念下綠色農藥技術、綠色化肥技術、營養物綜合管理技術等的推廣效果、應用前景,增強學生保護天敵生物和生物多樣性,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的意識,繼而引導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進行理性思考和自覺踐行。
4.1.5" 培養學生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
培養學生在危險性有害生物的檢驗檢疫和檢疫處理過程中,按照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的要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注重培育學生科學研究素養,培養學生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通過實踐教學和具體案例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并自覺實踐植物檢疫工作規范和職業操守,增強學生的職業責任感,繼而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嚴謹工作、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的職業品格和綜合素養。
4.1.6" 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養成科學思維
2008年四川柑橘大實蠅事件造成柑橘滯銷,引發經濟損失。這個案例再次讓學生感受到植物檢疫工作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熱情。同時,理性分析本次事件的網絡謠言及網絡輿情,引導學生對虛擬網絡環境影響現實生活進行反思,幫助學生養成科學思維和理性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科學判斷力和社會適應力。
4.2" 設計教法,妙用思政元素
科學系統設計教學方法,從教材、教案和案例等教學素材選編入手,深入挖掘思政教學元素,充分結合專業課教學內容、要求和特點,利用音視頻等多媒體和網絡手段,從學生思想認識實際找準切入點,浸入式、情景式和體驗式地將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融會貫通,水到渠成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教書育人互融互通、成長成才渾然一體。
4.2.1" 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案例
對棉花紅鈴蟲、馬鈴薯環腐病、甘薯黑斑病和蠶豆象等危險性有害生物傳入我國的典型案例進行講解,如蠶豆象是1937年日本侵華時期,隨日軍飼料傳入我國,成為我國南方蠶豆產區的主要害蟲,人稱“十豆九蟲”,至今仍難以根除;甘薯黑斑病于1937年,先從日本九州傳入我國遼寧,并隨軍事占領向華北擴散。講解這些案例,能培養學生國家主權意識,激發學生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壯志豪情,另外對中美貿易爭端、國際貿易中的技術性壁壘等案例的學習,使學生增強政治敏銳性,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時事熱點,提高學生愛國和關注時政的熱情,增強學生政治意識,深化對黨和國家的形勢和政策的理解。通過對新冠感染疫情防控中美對策差異的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重大疫情時,是我國政府的正確決策和大力投入,才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美好。
4.2.2" 將思政元素融入線上教學平臺
利用高職院校線上教學平臺,發布一些植物檢疫技術課程學習視頻和教學資料,尤其是一些融入思政元素的圖片、視頻,如由農業部門制作的《植物檢疫起源和發展》《植物檢疫程序》等短視頻,既向學生傳授了專業知識,同時也融入了思政元素,實現了資源共享,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讓學生逐漸在潛意識中對課程中的思政內容認可,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興趣。
4.2.3" 將思政元素融入實踐技能訓練過程
通過蘋果綿蚜的現場檢疫及危害狀觀察和防治實訓,引導學生學農、愛農,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意識;通過美國白蛾在陜西、山東、河北、上海和北京等地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我國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徹底防治的案例,引導學生熱愛祖國、心懷感恩,同時樹立制度自信。
植物檢疫技術課程實踐性強,同時危險性有害生物的檢驗檢疫及除害處理技術專業性強、技術性要求高,通過學習危險性有害生物的識別檢測及除害處理,可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
4.3" 提高教師思政育人能力,發揮教師主力軍作用
4.3.1" 加強教師課程思政培訓,提升育人意識和能力
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思政育人意識。一個優秀的教師,既要能夠“授業、解惑”,也要能“傳道”,即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行,承擔育人功能。通過政治理論學習等途徑,強化專業課教師思政教育,提高專業課教師既教書又育人的主觀意識和行動自覺。
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思政育人能力。專業課教師因為專業教學任務重和時間精力不足的原因,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往往存在能力不足。通過網絡培訓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定期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學術交流及與思政課老師座談交流等形式,提高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能力。
4.3.2" 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設計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說“教育要實現真正的革新,就要以課堂革命為前提,課堂才是教育教學的主戰場和主陣地[7]。”為了進一步提高“雙高”建設專業群植物檢疫技術課課程思政教育質量,植物檢疫技術教學團隊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在教學設計中加入思政目標、思政元素等,使課程思政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專業課程教學的同時,通過對專業知識中隱藏的思政元素進行解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社會責任感、生物安全意識、遵紀守法理念、構建生態思維和綠色思維等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潤物無聲地培養學生的價值判斷和為人處世,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核心價值體系。
5" 結束語
植物檢疫技術課程是農業生物技術專業群的專業課程,在對其進行課程思政改革與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充分結合課程教學目標與內容,通過深挖思政元素,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建立健全協同育人機制,在講深講透專業知識的同時,多渠道多舉措融入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態文明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通過植物檢疫技術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期為其他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實踐經驗,形成深化專業課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實踐的良好氛圍,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見效,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第23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情況綜述[EB/OL].(2015-1-12).http://www.moe.gov.cn/s78/A12/s8352/mo e_1445/201501/t20150112_182961.html.
[2]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3] 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名單的通知[EB/OL].(2019-12-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12/t201912 13_411947.html.
[4]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 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5] 張笑宇,胡俊,周洪友,等.《植物檢疫學》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57-59.
[6] 許志剛.植物檢疫學[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掀起高職院校的“課堂革命”[N].人民政協報,20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