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2018年以來初中英語教師落實情感態度目標的現狀進行了綜述。已有研究對該問題進行了細化,分別采用了問卷法、課堂觀察法和訪談法等傳統研究方法對教師、學生和課堂進行研究,貪多求全是多數研究的普遍現象,精細化研究較為欠缺,數據分析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對策建議方面也有較大的改善空間,后續研究有待從上述不足中尋求突破。
關鍵詞:情感態度目標;研究;不足;突破
作者簡介:李大國(1975.02-),男,湖北武漢人,江西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語言教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程瑩(1994.06-),女,江西吉安人,江西吉安市第一中學,碩士,研究方向:語言教學。
一、引言
情感態度目標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文簡稱“課程標準”)所規定的五大目標之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情感態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過英語課程,使學生增強祖國意識,拓展國際視野。情感態度目標相較于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而言不僅提法較新,而且其具體內容和評價標準比較抽象,因而教師對其理解和具體執行均存在一定的認知和操作難度。同時,情感態度目標對其他目標的實現具有直接和重要影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有必要加強對初中英語教師落實情感態度目標現狀的調查,為“課程標準”的貫徹執行和教育改革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選取2018年以來有關初中英語教師落實情感態度目標的文獻作為研究對象,歸納總結有關初中英語教師落實情感態度目標的研究現狀和成果,發現現有研究的不足和有待突破的方向。
二、研究現狀和成果
(一)語料的選取
本研究以近5年,即2018年以來有關初中英語教師落實情感態度目標的研究成果。筆者以“情感態度目標”為搜索關鍵詞或篇名分別在中國知網查詢,共查到5篇相關研究文獻,分別是肖立梅的《初中英語語篇教學實現情感態度目標策略探究》(下文簡稱“肖文”)、楊柳的《情感態度目標在初中英語教學的落實情況調查》(下文簡稱“楊文”)、文程瑩的《初中英語教師落實情感態度目標的情況調查》、叱亞楠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目標達成的調查研究》(下文簡稱“叱文”)和齊媛媛的《初中英語優秀教學課例中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研究》(下文簡稱“齊文”)。除肖文為期刊論文外,其他均為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比較深入,代表了本領域較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趨勢。
(二)研究問題的設置
肖文主要探討在語篇教學中如何落實情感態度目標。楊文的研究問題有三個:初中英語教師對情感態度目標的理解以及是如何落實的;情感態度目標的落實對學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影響情感態度目標落實的因素有哪些。文程瑩從四個方面進行調查:一線初中英語教師是如何認識情感態度目標的;他們是如何落實情感態度目標的;在實踐中有哪些問題;該采取哪些策略有效落實情感態度目標。叱文把對情感態度目標落實情況的調查細化為三個問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對情感態度目標的認識和落實情況如何;情感態度目標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是否得到體現以及是如何得到體現的;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落實情感態度目標的困難主要是什么;齊文主要探討了以下問題:初中英語教師對情感態度目標的理解以及實施情況;情感態度目標的落實對學生有怎樣的影響;哪些策略可以促進情感態度目標的落實。總體而言,對情感態度目標落實情況的調查涉及以下幾方面:教師對情感態度目標的認知態度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是如何實施的;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是什么;如何有效落實情感態度目標。
(三)研究對象
肖文以中學英語教材語篇教學情感態度目標的呈現和達成作為研究對象。楊文的研究對象包括初一、初二6個班的201名學生、49名教師(其中對43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對6名教師進行訪談)以及課堂,囊括了情感態度目標落實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文程瑩對該問題的研究主要從教師入手,以某市7到9年級的124名英語教師(可細分為新手型教師、熟手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三種類型)和課堂作為研究對象。叱文以某校200名初一年級學生作為問卷調查對象,輔之以6位教師作為訪談對象。齊文的研究對象包括103名初中學生、15名八年級教師和課堂,所有學生和教師均參加問卷調查,103名學生所在5個班級的英語教師及15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接受訪談。不難看出,研究對象涵蓋了情感態度教學的實施主體——教師、主要受體——學生、實施的主要場合——課堂,部分研究還涉及課型,如肖文和文程瑩的研究。但是遺憾的是,現有研究對聽、說、讀、寫等不同課型如何落實情感態度目標涉及不多。若要使以后的研究有更多的實踐意義而不是流于空談,對不同課型的研究將是以后有待突破的方向。
(四)研究方法
肖文為期刊論文,其篇幅較短,文章的寫作基于作者自身的教學體驗和感想,是對教材和教學過程的一種感悟,沒有明顯的研究方法。如作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傳統語篇教學情感態度目標的設定模糊不清,因而無法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情感體驗,建議明確設定情感態度目標。楊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和訪談的方法取得研究數據。文程瑩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對教師這一群體進行了詳細分類,其研究方法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對教師落實情感態度目標的情況進行了多維度的詳細論述。叱文對其研究對象——學生和教師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對學生采用問卷法而對教師采用訪談法。齊文與前述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類似,也通過問卷法、課堂觀察法和訪談法對情感態度目標的落實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除肖文外,其他四篇碩士論文基本采取的是問卷法、課堂觀察法和訪談法中的兩種到三種。
上述文獻所呈現的整體研究圖景是研究對象多、研究方法雜,后果是增加了論文寫作的復雜度和難度。有的研究雖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回答的是同一個研究問題或存在交叉印證的問題。行動研究等綜合性研究方法比較少見,即作為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落實情感態度目標的。
(五)數據分析
與肖文的感性研究不同,其他論文均使用一定的分析工具對數據進行收集、分析整理和呈現。如楊文使用傳統的柱狀圖和圓餅圖呈現所收集到的數據,其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仍停留在比較原始的階段。文程瑩使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了分析和整理,部分關鍵因子使用了信度和效度分析,其呈現方式多樣且簡潔明了,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科學性。與文程瑩的研究方法類似,叱文也使用了SPSS23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但與文程瑩的研究不同的是,叱文從動機、興趣等7個維度的整體信度和效度進行了測量,而不是各關鍵因子的測量,其結論也是從上述7個維度得出,其研究結果的呈現方式比較單一。齊文使用SPSSAU軟件對學生和教師的調查問卷進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但遺憾的是僅給出了分析結果而未見分析過程。教師的情感態度目標感知和運用模塊以柱狀圖呈現,而其他模塊均以SPSS表格呈現。
不難看出,除肖文和楊文外,其他研究者均采用了SPSS作為基本研究和分析工具。不足之處是,都相對比較粗糙,僅有整體信度和效度分析而缺少對關鍵因子信度和效度的分析,仍有一定的盲區。因子和因子之間關系如何,哪些是主要因子,哪些是次要因子,因子相互之間影響的權重如何,僅憑SPSS是無法得出結論的。因而在分析工具方面,相關研究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如近年來引入社科領域的結構方程就能較好地處理多因子、多變量的問題。
(六)研究結果
肖文認為,要達成英語語篇教學的情感態度目標,可以從設定情感態度目標、挖掘情感態度資源、開發體驗式學習情境、序列化情感態度目標等方面著手。楊文認為,一線教師雖然對情感態度目標有一定認識,能寫進教案,但能具體落實的卻不多,因而難以充分挖掘、整合教材中的情感態度元素。就實施效果而言,學生比較認同在培養意志力、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方面的實施效果,但在興趣、動機、自信心、溝通合作方面有所欠缺。楊文指出,影響情感態度目標落實的因素,一方面為教師對情感態度目標落實的態度和能力,另一方面為家長、學校以及考試的壓力。因而作者提出以下建議:提高對情感態度目標的認知;探索情感態度目標融入課堂內外的方法;營造情感友好的學習氛圍,設計多維的活動;從學校和家庭獲得更多支持。
文程瑩在研究中發現:情感態度目標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缺少必要的方法和技巧是主要阻礙因素。為此,其提出建議:在教學準備階段,以課標為指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內容;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以情促教;在教學反思階段,善用教學評價,改進對情感態度目標的評價方法。該文還對新手型、熟手型和專家型教師分別提出了不同改進意見。
叱文得出的結論是:教師普遍認為情感態度目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缺乏成熟系統的技巧和手段;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中能積極運用情感因素,努力達成學生的情感態度目標;應試教育壓力及學生素質等都會阻礙情感態度目標的落實。但作者給出的應對建議是比較寬泛的。而齊文也認為,教師對情感態度目標的認識清晰但是落實結果不盡如人意,對教材中情感態度元素的挖掘、整合遠遠不夠。
綜上所述,研究者們普遍認為情感態度目標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教師雖然對情感態度目標有清晰的認識,但是應試的壓力、對教材中情感態度元素的挖掘不充分、其他目標的干擾以及教師缺少必要的技巧和手段等因素阻礙了情感態度目標的落實。應對措施方面,研究者們提出了不同的對策,但是多囿于原則性的說明而缺乏可操作性。
三、結語
從近5年的相關研究成果看,研究者們對情感態度目標落實所涉及的多方面問題進行了詳細研究,如教師的認知態度,教學前、中、后的實際操作如何,遇到了哪些障礙因素,教學效果如何,對學生的影響如何以及可以采取的改進措施等。研究者們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采用問卷法、課堂觀察法和訪談法等多種傳統研究方法開展研究,但鮮少采用近些年比較流行的行動研究法。已有研究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研究對象多和研究方法多導致研究者顧此失彼和同一個問題的反復論述和證明,從而導致論文結構臃腫卻難以達到理想的論述效果。多數研究者既要研究不同類型的教師、學生,還要研究不同類型的課型上情感態度目標的落實情況,其研究已經遠超一篇期刊或碩士論文所能容納的范圍。后續研究應更加精細化,即專注于某一類研究對象,如教師、學生或某種課型。研究方法多是已有研究的另一種普遍現象,研究方法應該依據研究問題來選用,并非越多越好,操作不當極易出現多種方法反復說明同一個問題而導致文章結構紊亂。
多數研究者能使用SPSS軟件分析所得到的數據,其結論雖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是在多變量的情況下,因子與因子之間的關系、誰主誰次及相關度的大小問題,SPSS軟件是難以顯示出來的。后續研究可以采用結構方程等數據處理方法來更好地說明上述問題,因而在研究和數據處理方法方面后續研究仍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對于讀者比較關心的改進措施,研究者們雖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但是離實操尚有一定距離,后續研究在這方面還有待加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3]肖立梅.初中英語語篇教學實現情感態度目標策略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0(1):37-38.
[4]楊柳.情感態度目標在初中英語教學的落實情況調查[D].牡丹江師范學院,2020.
[5]文程瑩.初中英語教師落實情感態度目標的情況調查[D].江西農業大學,2020.
[6]叱亞楠.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目標達成的調查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20.
[7]齊媛媛.初中英語優秀教學課例中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研究[D].洛陽師范學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