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數字化農業的發展,數字經濟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為農地流轉提供重要驅動力。該文通過理論與實證分析,發現數字經濟能夠顯著促進農戶的農地流轉行為,并且這種促進作用是通過農地流轉過程中的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供需匹配程度和降低交易成本機制實現的。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議,要促進數字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需要政府采取相應的政策引導,加大投入力度,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強數字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培訓、流轉市場進一步規范等方面的建設,全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和農村經濟現代化更新。
關鍵詞:數字經濟;數字交易;信息化;農地流轉;交易成本
中圖分類號:F327"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1-0112-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y provide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Throug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finds that digital economy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farmers' farmland transfer behavior, and this promotion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reducing information asymmetry, improving the matching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 in the process of farmland transfer.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take corresponding policy guidance,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create a good policy environment. We will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digital agricultur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further standardizing the circulation market,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modernization and renewal of rural economy.
Keywords: digital economy; digital transaction; informatization; farmland transfer; transaction cost
隨著數字化高速發展,數字經濟正在迅速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尤其在中國,它正以強大的動能和活力,為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隨著數字化農業的發展,數字經濟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為農地流轉提供重要驅動力。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民可以實現農地資源的精準評估、交易信息的快速匹配、合同管理的有效執行,同時也能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數字經濟雖然能為農業發展帶來諸多紅利,但此種紅利是否也延續到了農地流轉方面,此問題不僅關系到數字經濟是否能促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而且涉及到數字經濟是否能轉化為資源配置效率紅利。因此,研究數字經濟在農地流轉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現階段關于數字經濟與農地流轉的關系鮮有全面系統的論述,現有討論較多從數字經濟的不同方面對于農地流轉的影響展開。王森等[1]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通過促進農地流轉間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張鵬等[2]認為互聯網通過社會嵌入機制和推動電子商務促進農地流轉(轉入和轉出),并且互聯網通過推動家庭農地轉入從而提高農戶的可持續生計能力。肖培林等[3]實證分析了互聯網使用對于農戶農地流轉決策的微觀作用機理,互聯網使用對于農戶農地轉出決策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但是對于農戶農地轉入決策則不具有顯著性。張庭[4]認為,充分利用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優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人才培養,推動土地流轉,推動數字經濟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譚安娜等[5]對目前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利用區塊鏈技術完善土地產權交易制度、建立農地風險大數據監測機制、構建“政府平臺+銀行+土地流轉企業”三方機制的建議。吳明朗等[6]通過拓展Todaro模型,結合Theil指數構建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數理模型,研究發現:數字稟賦充分、農地流轉權能完善,可以顯著提升農民收入與福利水平,即絕對值上增加農民純收入和相對值上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已有研究表明,數字技術為農民增收、農業現代化、農業產業升級及土地流轉帶來了積極影響。盡管如此,目前研究對數字經濟影響農地流轉行為的機制研究仍有待加深。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數字經濟對農戶農地流轉行為的影響及產生機制。
1" 數字經濟影響農地流轉行為的理論分析
數字經濟對農戶農地流轉行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數字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也為農地流轉提供了便利。例如,數字化農業技術可以實現精準農業,提高農作物生產效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從而增強農地流轉的可持續性。數字技術也可以實現精細化管理,通過監測和控制土壤、氣候等因素來調整農業生產,進一步提高了農地利用效率。此外,數字經濟的發展也為農地流轉提供了新的交易平臺,通過互聯網等數字技術手段實現農地流轉信息的發布和交易平臺的構建,增強了農民農地流轉的權利保障,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因此,數字經濟對于農地流轉的推進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提出本文假設1:數字經濟可以促進農戶農地流轉的積極性。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農業的各個層面,尤其是在農地流轉方面,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加速了農地流轉信息的獲取和傳遞。農民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了解土地信息,迅速找到優質的土地流轉機會;同時,流轉方也能夠通過數字化平臺了解流轉的土地信息,促進流轉的順利進行。信息化發展對農地流轉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信息化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使得農地流轉更加公開透明,減少了信息的不對稱性,提高了買賣雙方之間的信任度。信息化使得買賣雙方更加方便地獲取信息,買賣雙方可以輕松地了解市場行情、土地轉讓價格、土地抵押等信息,從而更好地做出交易決策。再者,信息化促進了農地流轉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提出本文假設2:數字經濟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程度。
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為農民和流轉方提供了更廣泛的農地流轉渠道。通過互聯網平臺,農民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土地流轉機會,而流轉方也能夠拓展自己的流轉渠道,更廣泛地尋找到合適的流轉伙伴。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買賣雙方可以不受地域限制,進行遠程交易,在很短的時間內查找到感興趣的農地,減少了交易的周期和中間環節,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從而使得更多的人參與到農地流轉市場中來。再者,互聯網提高了交易雙方之間的信息交流和信任度。因此提出本文假設3:數字經濟可以提高農地流轉供需匹配程度。
農民和流轉方可以通過數字支付平臺完成交易,避免現金交易的缺陷,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同時,數字交易也提供了更多的流轉融資渠道,促進了農地流轉的發展。因此,數字經濟指數的3個指標對農地流轉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首先,數字交易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其次,數字交易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數字交易記錄了所有交易的信息,包括土地的權屬、流轉價格、轉讓方式等,可供所有參與者查閱,確保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再次,數字交易提高了交易的效率。數字交易采用智能合約代替傳統的中介機構,減少了中間環節和交易費用,從而提高了交易的速度和效率。最后,數字交易使得農地流轉更加便捷。數字交易可以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等設備進行操作,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買家和賣家可以更加方便地進行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時間成本。因此提出本文假設4:數字經濟可以降低農地流轉的交易成本。
2" 數字經濟對農戶農地流轉行為影響的實證分析
2.1" 數據來源及變量選擇和說明
本文數據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農地流轉數據來自于《中國農村經營管理統計年報》,本文選取了2013—2020年全國及各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總面積及經營耕地面積進行回歸分析;數字經濟指數本文參照劉軍等[7]的做法來構建。其中計算數字經濟指數所用指標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本文選取2013—2020年全國及各省數字經濟指數來進行分析;各省農村人口數據取自2013—2020年《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全國城鎮單位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部門就業人數和城鎮就業人員數據取自《中國統計年鑒》。
本文選取的因變量是農地流轉率,由各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除以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得出。自變量是數字經濟指數。本文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
2.2" 模型構建與基礎結果解析
為了研究數字經濟對農地流轉率的影響,可以構建以下計量經濟模型
Y=β0+β1×X1+β2×X2+ε,
式中:Y為農地流轉率,表示農村土地在一定時間內的流轉率;X1為數字經濟指數,表示當地數字經濟發展水平;X2為控制變量,包括農村人口和經濟發展水平等:不同地區農村人口和經濟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異,需要控制農村人口和耕地面積等因素,以避免因農村人口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引起誤差;ε為誤差項。
本次基礎回歸結果如表2第(1)列所示。可以看出,數字經濟指數每增加1個單位,農地流轉率會顯著增加0.72個單位。鄉村人口及耕地面積對農地流轉率的影響不顯著。綜合以上分析,數字經濟指數對農地流轉率具有顯著正向的影響。將基準模型中的農地流轉率替換為農地流轉面積,進行模型的穩健性檢驗,結果如表2第(2)列所示。從此結果來看,其回歸系數為0.99,且p值非常小,說明數字經濟指數對農地流轉面積有顯著正向影響。與基準模型中的結果相符,說明模型的穩健性較好。鄉村人口對農地流轉面積的影響不顯著。耕地面積對農地流轉面積的影響也非常顯著。
將全國的總體樣本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后,分別用各地數字經濟指數和農地流轉率進行異質性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第(3)至(5)列所示。可以看出,在東部、西部、中部地區,數字經濟指數對農地流轉率的影響均顯著。在東部和中部地區中,農村人口對農地流轉率的影響不顯著,而在西部地區,農村人口對農地流轉率存在顯著正向影響;耕地面積對3個地區農地流轉率的影響具有不同的顯著性,東部和中部地區不顯著,西部地區有顯著負向影響。
2.3" 機制檢驗
鑒于通信技術在降低信息不對稱中的作用,本文以信息化發展作為反向指標,來反映各個地區信息不對稱的程度。當信息化發展程度越高時,信息不對稱程度越低。將信息化發展作為核心解釋變量后,回歸結果如表3第(1)列所示。可見,信息化發展對農地流轉率有顯著正向影響,說明數字經濟通過促進信息化發展而提升了農地流轉率。本文還以土地流轉平臺數量作為核心解釋變量,來反映各個地區供需匹配對于農地流轉率的影響,結果如表3第(2)列所示。可以看出,土地流轉平臺數量對農地流轉率有顯著正向影響,即數字經濟通過改善供需匹配程度來提高農地流轉率。此外,參考袁航等[8]的方法,本文使用各省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部門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值作為交易成本的代理變量,來驗證數字經濟通過交易成本來影響農地流轉的機制,結果如表3第(3)列所示。可以看出,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部門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比值對農地流轉率有顯著負向影響,即交易成本降低會提高農地流轉率,說明數字經濟可以通過降低交易成本來提高農地流轉率。
3" 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數字經濟的應用通過減少信息不對稱程度,提高農地流轉供需匹配程度,降低農地流轉的交易成本,從而對農戶農地流轉行為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據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加強對數字網絡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互聯網覆蓋率和帶寬容量,在農村地區增設電信基地,推廣5G技術,建設高速公路及農戶交通出行設施等;促進流轉信息公開透明化。建立流轉信息公示平臺將流轉信息公示,并推行電子合同等技術手段,使流轉信息更加公開透明、信息化、網絡化和規范化,增強信任;推動數字農業的發展,政府應該加強研究和開發,推廣數字農業技術,提高農民種植和養殖的品質及產量,以降低成本,增加家庭收入;完善流轉市場體系,政府應制定土地流轉標準化的管理制度,完善流轉市場,規范流轉交易的流程和形式,并加強對土地使用證明、合同、贖買等方面的法律保護,促使土地交易更為規范。
參考文獻:
[1] 王森,陳宇斌.數字普惠金融如何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兼論中介與門檻作用機制[J].管理學刊,2022,35(3):72-87.
[2] 張鵬,吳明朗,張翔.互聯網、農地流轉與可持續生計[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2,34(2):41-53.
[3] 肖培林,張雅珊,陳潛.互聯網使用、社會資本與農地流轉——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CFPS)的實證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7(1):90-100,110.
[4] 張庭.數字經濟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23(2):26-28.
[5] 譚安娜,趙紫微.基于“數字技術+土地流轉”助力鄉村振興的土流網實踐經驗分析[J].當代農村財經,2023(2):14-17.
[6] 吳明朗,李雪松,甄廣雯.數字稟賦、農地流轉權能與農民收入福利[J].管理評論,2022,34(10):291-303.
[7] 劉軍,楊淵鋆,張三峰.中國數字經濟測度與驅動因素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20(6):81-96.
[8] 袁航,朱承亮.數字經濟、交易成本與中國區域創新創業[J].科研管理,2023(4):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