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對此,該研究從戰略緣起的“三農”問題出發,深入研究凝練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以期助力推動新發展階段下鄉村振興戰略的高效實施。研究結果表明,第一,規劃路徑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第二,習近平總書記的“三農”工作理念構成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思想來源;第三,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從根本上解決現階段的“三農”問題,農村和農業問題相互影響,并共同導致農民問題;第四,從農村和農業問題背后的共同原因來看,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主要有資本流入、人才流入和制度構建;第五,從路徑優先序來看,資本流入是前提、人才流入是基礎、制度構建是保障。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問題;農業現代化;小康社會;城鄉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1-0188-05
Abstract: The No.1 Docu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2023 stressed that we must unremittingly take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work of the whole Party,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peed up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with the efforts of the whole Party and society. In this regard, starting from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from the strategic origin, this study deeply studi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concis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help promote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the planning path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econd, the President Xi Jinping's concept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constitutes the main ideological source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the problems of rural areas and agriculture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jointly lead to the problems of farmers; fourth, from the common reasons behind the rural and agricultural problems, there are three main ways to imple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capital inflow, talent inflow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fif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h priority, capital inflow is the premise, talent inflow is the founda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guarante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problem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ell-off society;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202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并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要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明確指出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充分反映出我國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決心及未來一段時期“三農”工作的重心。
回顧鄉村振興戰略的形成與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1]。根據戰略的提出及其指導要求來看,鄉村振興戰略有著2方面的深層含義。第一,城鄉協調統一發展已經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改變。結合國情來看,在新的社會主要矛盾當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突出體現在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和鄉村發展的不充分上[2]。改革開放至今,農村社會發展變化及由此形成的城鄉關系,已經到了亟需調整的階段,須對“三農”工作整體思路進行梳理與創新[3]。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帶動我國城市與農村地區協調發展,為中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4]。第二,農村和農民問題與農業問題同樣重要。過去提到“三農”,更多是指解決農業問題,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央也逐步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建設新農村,在關注農業問題的同時強調了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重要性。
通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各項“三農”工作有序開展,鄉村振興各項重點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國家發展已經邁向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5]。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重要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于實現鄉村振興的堅定決心。對此,本研究提出從鄉村振興戰略的緣起與內在邏輯入手,就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規劃進行深入研究,以期助力推動新發展階段鄉村振興戰略的高效實施。
1"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路徑規劃
1.1" 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解決“三農”問題
2013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順利舉行,選舉習近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①。擔任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同志結合自身的基層工作經驗和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長期思考,從國家高度對“三農”工作提出了“三個必須”“三個不能”和“三個堅定不移”的新見解,形成了當前“鄉村振興思想”的認識基礎。
1.1.1" “三個必須”
基于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與深刻認識,習近平同志任國家主席以來,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解決“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重點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②,即解決好“三農”問題是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能否讓農民過上幸福生活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否的有效衡量標準。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進一步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②。可見,“三個必須”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推動我國鄉村振興建設提出的科學發展路徑。
1.1.2" “三個不能”
隨著農村經濟的逐步發展與農村社會的不斷變化,“三農”問題攻克工作也在不停邁向新的階段。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調研時曾著重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③。再次明確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發展、時刻保障農民權益的工作原則。可見,“三個不能”是習近平總書記基于經濟進入新常態、農村農業農民出現結構轉變背景下提出的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斷和發展思想。
1.1.3" “三個堅定不移”
我國的“三農”問題情況復雜、形勢嚴峻,使得“三農”工作成為了一項需要全員參與、長期堅持的工作。因此,在長時間的工作中需要警惕部分基層工作人員因為未見顯著成效而有所松懈,需從上至下形成一種堅定不移做好“三農”工作的決心。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鳳陽小崗村主持召開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強調,堅定不移深化農村改革;堅定不移加快農村發展;堅定不移維護農村和諧穩定④。可見,“三個堅定不移”是習近平總書記基于中國“三農”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而提出的發展要求。
綜上可知,“三個必須”“三個不能”和“三個堅定不移”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戰略高度提出的關于“三農”問題的新認識與工作方向,是鄉村振興戰略形成的認識基礎。
1.2" 規劃路徑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
基于“三個必須”“三個不能”和“三個堅定不移”的“三農”問題新認識,鄉村振興戰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被明確提出,并被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6]。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在完成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五大重點任務之一,推動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7],進一步為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指明了方向。
然而,中國目前制約農村、農業、農民發展的問題仍然較多。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要在當前背景下進一步持續高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在深入探究習近平鄉村振興思想的基礎上,厘清戰略緣起與五大建設要求的內在邏輯,方能找到推動鄉村實現全面振興的實施路徑。
2" 鄉村振興戰略的緣起:“三農”工作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早年下鄉插隊的歷練和長期在鄉村基層工作的經歷,使其對農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與深刻的認識。他在地方執政時曾多次提及“大農業”“跳出‘三農’抓‘三農’”和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等解決“三農”問題的真知灼見,由此形成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淵源。
2.1" 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
20世紀80年代末期,習近平在貧困地區——福建省寧德市擔任中共地委書記,“擺脫貧困”是習近平當時的所有工作重點。在寧德任職時,習近平“四下基層”進行實地考察,進而提出“弱鳥先飛”的發展思路和“滴水穿石”的工作精神,并結合農業發展特點與經濟規律,最終將寧德擺脫貧困的路徑總結為“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而正如習近平所說,“大農業就是朝著多功能、開放式、綜合性方向發展的立體農業”[8]。如何發展“大農業”則須把握好幾個要點:第一,糧食的基礎地位不能變;第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家庭聯產承包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須長期穩定;第三,農業的綜合開發是重點;第四,鄉村兩級集體經濟是扶貧工作的一個切入點;第五,科技興農是有效路徑;第六,做好農業的社會化服務工作。可見,“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是習近平總書記就寧德如何推進農業產業興旺和農民生活富裕提出的思想理念與發展方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淵源之一。
2.2" 跳出“三農”抓“三農”
21世紀初期,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任職期間其保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作風,高度重視關乎基層人民生活質量的“三農”工作。盡管習近平同志履職期間,浙江省的“三農”工作成效顯著,但他認為“三農”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只有跳出“三農”抓“三農”才能真正從本質上破解“三農”問題。“我們只有跳出‘三農’抓‘三農’,用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和理念,才能切實打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體制性制約,從根本上破除‘三農’難題”[9]。在習近平的理念中,之所以要跳出“三農”來思考和解決“三農”問題,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農產品流通體制不利于實現農業的產業興旺;第二,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弱和投入結構不合理不利于現代農村及其文明的建設;第三,城鄉分割的教育、社保、就業等制度不利于農民的富裕。可見,“跳出‘三農’抓‘三農’”是習近平提出的浙江省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的思想理念與發展路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淵源之一。
3" “三農”問題梳理與鄉村振興戰略路徑凝練
3.1" “三農”問題與鄉村振興戰略內在邏輯梳理
在展開實施路徑研究之前,須先梳理總結現階段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背景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與要求。
一方面,要明確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要點與現階段中國“三農”問題的關系,方能找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如圖1所示,“產業興旺”是指鄉村振興戰略要有助于發展農業產業,解決農業生產落后等問題;“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是指鄉村振興戰略要有助于改善農村環境、鄉村風貌等,解決農村各方面治理問題;“生活富裕”是指鄉村振興戰略要有助于切實提升農民收入,解決農民生活質量問題。
另一方面,在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就是要解決“三農”問題之后,須進一步剖析現階段中國農業、農村、農民主要存在的問題,以及三者之間有何內在邏輯關系,方能找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有效、持續實施的路徑。如圖2所示,就目前中國的“三農”問題來看,農村主要存在環境惡化、基礎設施落后、迷信賭博嚴重和法制不健全等問題;農業問題則主要體現在小規模經營、粗放式生產、人力資本匱乏和產品市場混亂等方面;農民則是面臨收入低下、生活艱苦等問題。進一步梳理發現,三者之間存在如下內在關系。第一,農村衰落和農業落后是農民貧困的主要原因。農民是以農村為載體、以農業為依托的個體,發展滯后的農村與農業無疑將導致農民的貧困,只有推進農村與農業的發展,方能從根本上實現農民的富裕。第二,農村衰落和農業落后之間相互制約發展。一方面,落后的農村無法為農業發展提供相應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落后的農業將導致農村失去經濟基礎,制約農村的發展。
因此,根據現階段存在的“三農”問題和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的內在邏輯,可以從中分析農村和農業問題背后的共同原因,進而總結凝練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
3.2" 農村和農業問題分析:實施路徑凝練
由前文研究結果可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現階段的“三農”問題,其中農村和農業問題相互影響,并共同導致了農民問題。換言之,只有找到農村和農業問題背后的共同原因,方能有效解決農業農村發展的困境,進而破解農民問題。首先,農村環境惡化與基礎設施落后、農業小規模經營與粗放式生產等問題,在市場經濟較為發達的今天,都可通過投資進行改善;其次,農村的迷信和賭博問題與農業的人力資本匱乏問題,都屬于勞動力素質問題,可通過教育、技術人才引進等方法進行改進;最后,農村的法制不健全和產品市場混亂等問題,則可通過強化管理、完善制度等方法進行改正。
可見,農村與農業問題,背后的共同原因主要有3點:一是農村資金資本不足,導致農村和農業的基礎設施缺失;二是農村居民素質低下,制約了農村的文明建設和農業的創新發展;三是農村各類制度并未健全,導致農村地區的管理和治理失效。進一步地,結合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可以總結凝練出推動鄉村振興的3個實施路徑:一是加速城市資本流入農村;二是鼓勵城市精英流入農村;三是完善農村相關制度(圖3)。
4" 鄉村振興戰略路徑規劃
4.1" 路徑優先序分析
由前文研究結果可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的主要路徑有3個:資本流入、人才流入和制度構建。為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持續性并避免效率損失,須進一步厘清3個路徑之間的內在邏輯,進行優先序排列,進而構建相應的保障機制。三者之間的邏輯可進一步總結為:第一,資本流入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只有農村和農業獲得充足資金,基礎條件得到改善和發展,城市精英才愿意流入且長期在農村發展,制度完善的作用才能充分體現;第二,城市精英流入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只有城市精英流入農村,資本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而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與使用準確性,方能形成農業、農村的內生發展動力;第三,制度構建是解決問題的保障。完善的制度有助于資本和精英長期持續地流入農村,避免資本和精英向城市回流。
4.2" 路徑構建的政策建議
前文表明,資本流入、人才流入和制度構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并且三者之間具有一定的先后邏輯。那么,如何根據三者的先后邏輯及中國“三農”現狀來構建這3條發展路徑則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
第一,優先構建資本流向農村的戰略路徑。資本流入的路徑規劃可分為3個要點:一是明確源頭在哪里;二是厘清渠道有哪些;三是針對可行渠道提建議。首先,基于中國農業經濟發達程度有限、農民自有資金相對匱乏的客觀現實,農村自身難以形成充足資本,資本流入的源頭為城市資本。其次,從投資角度來看,可將城市資本流入農村的渠道分為2類——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就是通過工商資本直接投資農業的方式將城市資本引入農村;間接投資就是以金融機構為中介,將城市資本供給和農村資本需求連接起來,即形成農村信貸市場。最后,應當著力完善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2個渠道。一方面,可通過政策優惠的形式鼓勵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但同時要出臺相應措施規范工商企業行為,杜絕工商資本改變農地用途;另一方面,可通過相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向農村傾斜,并為農業經營者提供信貸擔保或抵押等措施以提升農戶的信貸可得性。
第二,重點構建人才流向農村的戰略路徑。在確保資本流入的前提下,重點構建人才培育和回流機制。首先,加強農村居民,尤其是農村干部與農村能人的再教育投入,鼓勵他們參加學歷教育、非學歷培訓,提升農村內部的人力資本;其次,加大大學生村官計劃的執行力度,鼓勵更多的大學生返鄉擔任村官,形成人才回流;最后,通過政策激勵的方式,引導更多的城市居民或者城市務工的農村居民返鄉創業。
第三,逐步完善農村制度構建的戰略路徑。制度構建必須有針對性,制度構建的目的在于確保資本流入、人才流入的長期性和持續性,因此主要有2方面的制度建設——資本和人才。在資本方面,一是以法規形式明確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權利和責任,形成賞罰分明的制度環境;二是通過政策補貼的形式,鼓勵金融機構更多地向農村與農業傾斜;三是完善三權分置、農地確權等制度,為農戶提供更多保障。在人才方面,一是形成農村再教育制度,確保農村能人有接受再教育的資金與渠道;二是完善大學生村官的相關規定,提高激勵條件,鼓勵更多大學生返鄉;三是以法規條例形式將城市居民納入返鄉創業的補貼政策當中,吸引更多的城市務工者到農村就業。
注釋:
① 央視網[EB/OL].http://news.cntv.cn/special/xijinping/.
② 習近平的“黃土情結”: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224/c40555-26264692.html.
③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813/c1003-27455765.html.
④ 五年再讀“三個堅定不移”[EB/OL].http://www.moa.gov.cn/ztzl/xjpgysngzzyls/snxxt/202105/t20210524_6368302.htm.
參考文獻:
[1] 李國祥.專家解讀: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J].農經,2017(11):28-35.
[2] 羅必良.明確發展思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南方經濟,2017(10):8-11.
[3] 葉興慶.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鄉村發現,2017(6):29-30.
[4] 韓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J].中國經濟報告,2017(12):15-17.
[5] 魏后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理論與偉大實踐[N].中國經濟時報,2022-09-08(003).
[6] 魏后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戰略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J].財經智庫,2017(6):28-32.
[7] 魏后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堅持底線思維[J/OL].中國農村經濟,2022(12):2-6[2023-11-03].
[8] 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9]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