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低碳經濟是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實施以來最為重要的經濟形態之一,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低碳經濟主要通過技術、制度創新以及產業轉型、能源結構轉型等途徑和方式來實現在保持低碳排放的基礎上保障經濟的高質量和高效率發展。因此,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尋求一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均衡狀態。但是在技術和制度創新,產業轉型以及能源結構轉型的過程中需要較大規模的投入,而在此過程中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核心支持的是財政金融手段。財政金融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支撐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先描述了低碳經濟的相關內容,而后指出了當前財政金融支撐體系下低碳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有效地推動低碳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財政金融;低碳經濟;發展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2023. 07. 044
[中圖分類號] F812"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3)07- 0156- 04
0" " " 引" " 言
低碳經濟是綠色環保理念深入貫徹實施以及建設美麗中國發展藍圖貫徹實施的必然選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并非永恒的矛盾,通過技術和制度創新等手段,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優化能源結構能夠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尋得一個均衡點,在該均衡點上能夠實現環境保護效益和經濟發展效益的最大化,通過低污染和低能耗的方式來發展綠色經濟,建立起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結構。而在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合理應用財政金融手段來為經濟創新和轉型提供充足的資金資源,確保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順利完成,為產業結構轉型和能源結構優化提供充足的資金補償,避免經濟大幅度下滑,同時保障環境效益。因此十分有必要深入分析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存在的問題,探究更加高質量的發展路徑。
1" " " 低碳經濟概述
1.1" "低碳經濟目標
低碳經濟是指基于低能耗和低污染的綠色經濟形態。低碳經濟的目標是為了有效降低碳排放,減少溫室氣體總量,構筑起綠色低碳的經濟發展體系。綠色低碳經濟發展體系包括以下三個子系統。
第一,低碳能源系統。低碳能源系統的核心工作是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碳、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增加各種低污染和無污染新能源的占比,比如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
第二,低碳技術體系。低碳技術體系的核心是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清潔煤技術、二氧化碳捕捉和儲存技術。
第三,低碳產業體系。低碳產業體系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各個產業能源使用規模的降低以及節能減排,比如工業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產業和環保產業等。
1.2" "低碳經濟特征
第一,經濟性。低碳經濟能夠在低污染和低排放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的健康和高質量發展,沒有為了保護環境而使經濟發展停滯,因此具有較為顯著的經濟性特征。
第二,創新性。低碳經濟依靠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其中技術創新是低碳經濟得以發展的核心和基礎,能源利用技術的創新、污染物排放處理技術的創新等極大地保障了低碳經濟的綠色發展。
第三,可持續性。低碳經濟是一種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形態,能夠尋找到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點,有效保護各類非可再生能源,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為后世儲存更多能源,保護自然環境,最終依托于綠色可持續經濟的發展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3" "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第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發展低碳經濟是全球綠色發展背景下提出的一大重要經濟發展舉措。工業時代以來,高環境污染和高能源利用使生態環境被極大地破壞,特別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超高排放給整個地球自然生態都帶來了巨大的威脅。[1]在此背景下,需要發展低碳經濟以緩解全球氣候變暖,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二,綠色經濟結構形成的必要舉措。以煤炭和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特征,因為煤炭和化石能源的非可再生性和儲備的有限性會制約未來的經濟發展。因此需要大力優化能源結構,開發利用各種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雖然高碳產業能夠促進相關產業的高速發展,但是其可持續性有待商榷,并且高碳產業發展帶來的社會負面影響較大。基于此,十分有必要改變傳統的能源結構,建設綠色經濟結構形態,大力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第三,全面增強經濟競爭力的必要途徑。低碳經濟伴隨著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而創新作為發展的動力源泉能夠有效推動各類綠色環保新產業的發展,為經濟的發展尋找新的突破點。并且能夠順應全球綠色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切實有效地增強我國經濟競爭力。
2" " " 財政金融支撐下低碳經濟發展的困境
2.1" "財政金融支持手段單一
從政府公開預算報表來看,在低碳經濟發展中所投入的財政資金總體規模相對較低,和其他的支出相比處于一個較低的位置,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總體占比也相對較低。在財政支出力度相對有限的基礎上,低碳經濟的技術創新和能源結構的轉型等都會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依靠各企業自身的現金流很難滿足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轉型所需要的資金資源[2]。另外,從政府財政支出方式上來看,財政金融手段相對單一,最常見的方式主要為稅收優惠或減免、直接的財政資金補貼,即專項資金、財政貸款等,缺乏財稅方式的靈活調整。
2.2" "環境污染補償體系不健全
當前我國的環境污染治理補償體系和制度機制建設還處于不斷發展完善的階段,因此各種環境污染補償機制不夠完善,沒有建立起獨立、完善的環境稅制,環境污染費改稅也才完成了一段時間,環境污染補償機制還有較大的完善空間,企業為了治理環境、減少排放而形成的消極性成本沒有得到充分的補償,因此難以有效地調動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積極性。另外,稅收在環境污染補償中的作用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各類稅收調節在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補償中所形成的負外部性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稅收手段在經濟與環境平衡間的調節作用有限。
2.3" "碳交易市場不成熟
我國的能源結構當前仍然是以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為了通過國家間和區域間的合作來降低發展中國家節能減排和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成本費用,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積極參與各種CDM項目。但是我國還沒有建立起現代化的碳交易市場,交易系統和機制不夠完善,導致我國在世界碳交易市場上難以占據有利地位。而在2017年我國才全面開啟碳交易市場,起步時間較晚,發展時間較短,當前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存在著認識不清晰,金融體系和配套金融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節能減排技術的創新以及碳交易,不利于低碳經濟的發育發展。
2.4" "綠色金融支持體系不健全
當前我國綠色金融支持體系還不夠健全,財政資金成為綠色產業和環保產業發展的主要金融支持主體,缺乏市場化金融主體的參與,社會資金在環保領域的流動性有限。[3]并且當前我國主要的各類金融機構還沒有形成獨立完善的金融支撐機制來保障低碳經濟的穩健和健康發展,各種技術創新和項目創新還容易面臨資金鏈中斷、財政信貸和金融支撐力量弱化等問題。另外,綠色產業和環保產業多元化投資結構還沒有建立形成,各種金融信貸體系不夠健全,不利于低碳企業的創新發展。
3" " " 財政金融支撐下低碳經濟的發展策略
3.1" "增強中央和地方財政的金融支持
依靠財政金融手段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最首要的任務是增強中央和地方對各低碳項目和環保項目的財政支出,通過提高財政資金在低碳經濟中的投入占比和整體規模來促進低碳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規劃,科學合理地制定政府財政支出預算,有效地提高應用于資源和環境保護與治理中的財政資金支出比例,通過設立專項資金的方式來為各類綠色環保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4]例如在企業改造生產方式,創新綠色生產技術,以降低能源浪費率和污染水平的過程中,企業通過簡單的線上申請和提交資料,更為快捷地獲得專項資金的支持,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來有效地增強中央和地方對節能減排的各種環保技術的支持力度。
3.2" "建立健全以稅收為核心的環境補償機制
政府需要全力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建立健全以稅收為核心的環境補償機制,不斷地健全環境稅收體系,以此來有效補償各類企業的環境治理成本,切實提高企業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有效發揮財政金融的支持作用,推動地方低碳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政府應當正確認識到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所造成的負外部性成本,并且將稅收作為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補償的重要基礎,通過資源稅、增值稅、消費稅等相應的稅種進行有效的調節,不能簡單理解為高能源消耗和高環境污染的企業高稅率,而是需要將企業根據從事的領域劃分為多個層次,開展多層次的稅收調節,并且將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實力等納入企業的發展因素中,科學合理地制定多層次的稅率,更加科學公平地展開環境補償工作,促進低碳經濟的有效發展。
3.3" "大力推動國內碳交易金融市場建設
為了切實有效地發揮財政金融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還需要大力推動國內碳交易金融市場的建設,盡快跟上世界平均水平,朝著全球化和高標準化的方向發展。[5]首先,需要持續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增加我國在世界碳交易和定價時的話語權,參與到世界碳交易中,將碳排放話語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另外,還需要主動完善國內的碳交易市場,大力推動綠色中間業務創新,推動綠色環保投資的發展,積極地通過金融創新來推動碳交易市場的完善。其次,還需要主動學習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碳交易系統構建和運行經驗,建立起更加安全的、穩健性更強的碳交易市場,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奠定市場環境基礎。
3.4" "創新和完善綠色財政金融支持體系
為了有效地扶持低碳企業上市融資,促進低碳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還應當創新和完善綠色財政金融支持體系,切實有效地發揮政策和財政作用,開通和設立低碳企業的綠色發展通道,鼓勵低碳企業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建立完善的綠色財政金融支持體系,為低碳企業技術研發和創新打通綠色發展通道,應當要簡化低碳企業的上市融資程序以及審核程序,減少復雜煩瑣的中間程序,有效提高低碳企業的發展質量。另外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和更加具有針對性的信用和資質評價機制,為低碳企業提供快速審核通道,并且出臺完善的金融配套措施,比如風險管理和信用擔保等,有效地支持低碳經濟的穩健發展。
3.5" "全面增強綠色財政金融信貸支撐力度
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或多或少都會面臨資金短缺問題,因此需要全面增強綠色財政金融信貸支持力度,以有效推動各類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的優化升級,使相應的企業能夠有更多的流動資金來開展綠色低碳項目。國有商業銀行應當承擔起財政金融信貸業務的辦理職責,對相應的企業展開綠色信貸資質專業化評估,通過信用授權來對應地分配財政金融信貸額度,以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為相應企業發展及時補充資金,以解燃眉之急,保障低碳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3.6" "推動多樣化碳金融工具和產品體系的形成
在低碳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推動碳金融工具和產品的創新,形成多樣化、多層次的碳金融工具和產品體系,將其與傳統的金融產品區別開來,以低碳經濟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金融體制的發展完善。各大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須順應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創新各類以低碳經濟為主題的碳金融產品,開發各類碳金融衍生工具及產品,設立和發行碳基金、碳信托、碳期權、碳期貨等,進一步拓寬碳金融產品的覆蓋面和應用層面,通過多樣化碳金融工具組合來降低投資風險,促進低碳經濟的安全發展。
4" " "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財政金融支撐體系不完善,財政金融手段單一以及綠色財政金融制度不健全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低碳經濟的發展,并且顯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財政金融支持手段單一、環境污染補償體系不健全、碳交易市場不成熟、綠色金融支持體系不健全等。基于此,為了促進低碳經濟的高效發展,需要從多個角度和方面來展開發展策略和發展路徑探討。首先需要增強中央和地方財政的金融支持,并且建立健全以稅收為核心的環境補償機制,充分健全綠色財政金融支撐體系;而后還需要大力推動國內碳交易金融市場建設,創新和完善綠色財政金融支持體系,為低碳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其次還需要全面增強綠色財政金融信貸支撐力度,推動多樣化碳金融工具的形成,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
主要參考文獻
[1]鄧曉強.低碳經濟背景下金磚國家能源效率比較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21.
[2]李汪芹.我國區域綠色金融與低碳經濟發展動態關系研究[D].北京: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2021.
[3]張豪.黃河流域低碳經濟發展的綠色金融支持路徑研究[D].鄭州: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2022.
[4]趙新遠.綠色金融對區域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2.
[5]王晨晨.低碳經濟下煤炭企業綠色投資效果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