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法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以深度教學理念為指導,對高中階段的英語語法教學如何有效實施進行了探究。本文引述并加入個人對“深度教學”含義的理解,并在該理念指導下,探究從高中階段英語語法教學的內容、學生參與、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教學活動設計和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活動等幾個方面進行有效語法教學。
關鍵詞:深度教學理念;高中語法教學;英語學習活動觀
作者簡介:何鳳聯(lián),廣州市從化區(qū)第三中學。
一、高中語法教學的意義和現(xiàn)狀
在英語學習中,語法知識和詞匯一樣,是重要的基礎。高中英語無論是聽、說、讀、寫、譯的哪一部分,都包含了大量的語法知識。語法知識可以作為連接詞匯和口語的紐帶,正確使用語法知識有助于學生形成結構更清晰、語義更準確地英語句子。語法教學可以使學生對英語語言規(guī)則獲得清晰而系統(tǒng)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建立語言規(guī)范。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以便于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英語句子的意義,幫助他們更好地提高聽、說、讀、寫、譯各項能力。
語法教學固然重要,然而,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存在比較多的問題,教學效果不盡人意。首先,很多教師對語法教學內容存在誤區(qū),認為學生記住了語法規(guī)則、語法結構就是掌握了語法知識。實際上規(guī)則與結構只是一件外衣,語法知識是“形式—意義—使用”的統(tǒng)一體。判斷學生是否真正掌握語法知識,關鍵要看學生能否在語境中恰當?shù)剡\用語法知識來理解和表達正確的意義。其次,語法教學的課堂形式普遍是“一言堂”式的規(guī)則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這樣的課堂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會遭到打擊。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也影響著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
二、深度教學的含義
關于“深度教學”,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詮釋。例如,有研究者認為深度教學旨在促進師生共同挖掘教與學的深層結構和魅力,優(yōu)化教學內容、方法、評價與反思,達到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目的。郭元祥認為,深度教學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對知識采取“層進式學習”和“沉浸式學習”的過程。其中,“層進”指對知識內在結構上的遞進學習過程,“沉浸”指在學習過程中的深刻投入。對深度教學,無論研究者作何詮釋,其都并非表現(xiàn)在教學內容的設計難度上。若對“深度教學”沒有準確的理解,教師就難免出現(xiàn)一味追求教學內容的深度和難度,而忽視了最為關鍵的知識內部構成及內在價值。深度教學的本質是指知識的“深度”、學習的“深度”和教學價值的“深度”。教學核心在深挖教學價值,層級處理知識,深化學習過程與方法。深度教學是發(fā)展性教學,旨在深化學習層次,提升學習境界,達成學科知識對于學生發(fā)展的價值和意義。也就是說,知識并非深度教學的對象,學生發(fā)展才是深度教學的根本目的。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切實實現(xiàn)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以實現(xiàn)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根本宗旨。這與《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吻合的。
三、深度教學理念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探索
針對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嘗試用深度教學理念作為指導,探索出科學有效的語法教學方法與模式,改變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提高語法教學的課堂效率。以下是筆者以深度教學理念為指導,對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語法教學的探索:準確定位高中語法教學的內容;改變課堂形式,注重以生為本;貫徹落實新課標提出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在語法教學中用好“深度評價”。
(一)高中語法教學的內容要有“深度”
在很多教師的潛意識里,高中英語語法的教學內容就是語法規(guī)則、語法結構。只要讓學生記住了語法規(guī)則,掌握了語法結構,就是完成了語法教學任務。事實上,語法規(guī)則、語法結構學習只是涉及簡單提取、機械記憶符號表征的淺層學習。根據(jù)深度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局限于知識的表層,而應對知識內涵進一步挖掘、拓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結構體系,吸納批判性思想,形成知識遷移能力,作出決策和解決問題。新課標也指出,語法知識絕非流于“形式”,而是“形式—意義—使用”的統(tǒng)一體。在語言運用中,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知識總是交織在一起,成為語篇意義建構的最重要基礎。語法參與傳遞語篇的基本意義,語法形式的選擇取決于具體語境中所表達的語用意義。
因此,深度語法教學不是單一的語法知識教學,而是在特定語境中讓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法知識,掌握其基本體系和語用意義的教學。深度語法教學要以語篇為基礎,教師不僅要準確地理解語篇的內容,把握其中包括的語法知識,還要深度挖掘其背后的思想、運用方法和價值,讓學生在學習語篇的過程中理解相關語法知識的形式和意義,更要掌握該語法知識在一定語境中的表意功能,并實現(xiàn)在新的情境中遷移運用。
(二)高中深度語法教學的課堂注重學生“參與度”
前面提到的“沉浸式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深度投入,主角應該是學生。但現(xiàn)實情況往往是很多教師把教學當成了執(zhí)行教學設計的過程,而學生成了教師完成教學設計的配角。在語法教學課堂上更是如此,很多教師為了追求教學進度,將語法項目的定義、規(guī)則、結構等知識“一籮筐”地羅列出來,讓學生記憶背誦;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聽教師“一言堂”,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會把教師講的知識一字不漏抄下來,完全缺乏個人的思考,整個過程中學生幾乎都處于被動狀態(tài)。這種教學狀態(tài)很明顯跟倡導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師生共同體的深度教學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高中階段的英語語法知識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法學習的拓展和延伸,面廣,難度大,要真正讓學生理解、鞏固、掌握,則必須在更加豐富且有用的語境中設計更多切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活動,通過深入其“境”強化學生理解和運用新的語法知識的能力。傳統(tǒng)的英語語法課堂,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原因就是缺乏體驗,所有知識都是“不勞而獲”得來的。高中深度語法教學應關注學生,以生為本,通過引導學生深入?yún)⑴c多樣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體驗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途徑最終掌握知識的過程。
(三)高中深度語法教學體現(xiàn)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特征
深度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講求深刻性與層次性。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沉浸”到學習活動或學習任務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獲得切身體驗和深刻感悟,實現(xiàn)深層次建構。這跟新課標中提到的“英語教學要以學習活動觀為指導”是完全切合的。因此,深度語法教學應體現(xiàn)學習活動觀的基本特征。教師進行語法教學時,要緊扣深度教學理念和學習活動觀,設計基于“語篇”的有特定主題語境的學習理解類活動、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類活動和超越語篇的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下面筆者以高三英語名詞性從句語法復習的課堂教學為例來說明。
1.學習理解類活動。筆者首先向學生展示有關黨的二十大召開的視頻短片,關注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中國近十年的巨大變化,并讓學生閱讀有關“great changes in China”以及包含多個名詞性從句的英語短文:
We all know tha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began on October 16, 2022, lasting for seven days. On the opening meeting, Xi Jinping delivered a report to the Congress. Xi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past ten year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We can't agree more with what Xi said in the report. With great efforts and determination, we have solved a number of problem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ne of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was that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people have shaken of poverty and are living a much better life. Besides, it is a fact tha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whole country has changed a lot. It is obvious that the sky is bluer, the mountains are greener, and the water is clearer. Can you share where you can find great changes in our country?
教師通過展示視頻和語篇,讓學生基于語篇體驗感悟含有名詞性從句的語境,引導學生觀察語言的結構形式,自行總結出名詞性從句的類型和所用到的引導詞。新課標指出,學習理解類活動主要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基于語篇的學習活動。在此教學活動中,學生基于筆者創(chuàng)設的“great changes in China”這一主題情境,已有知識被激活,找到多個名詞性從句在具體語篇中的應用,如此有效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期待。在此基礎上,教師向學生提出要解決的問題,鼓勵其細讀語篇,分析其中的名詞性從句,關注其引導詞的使用,通過觀察、梳理、整合信息,建立關聯(lián),形成有關名詞性從句的知識結構,為他們深入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深層意義和語篇所傳達的文化價值取向奠定良好的基礎。
2.應用實踐類活動。應用實踐類活動是在理解類學習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和新知識結構開展描述、闡釋、分析、判斷等交流活動,逐步內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促進學生語言運用的自動化,助力學生能力發(fā)展。在名詞性從句復習的語法教學案例中,完成學習理解類活動后,學生對名詞性從句的知識結構有了較清晰的了解。隨后,筆者設計了兩項應用實踐類活動,一是讓學生用名詞性從句完成另一個關于“great changes in China”的語篇;二是向學生展示中國近十年變化的圖片,包括載人航天、教育設施、支付方式、高鐵建設、港珠澳大橋,等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great changes in China”進行采訪活動,盡量使用帶有名詞性從句的句式,如“What impresses me most is that...”“It is a fact that...”等,并由小組代表匯報采訪情況。教師通過拓展與主題相關的語境,讓學生完成任務,提高了學生對名詞性從句的實際運用能力,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了對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內化。
3.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主要包括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chuàng)造等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在名詞性從句復習的語法教學案例中,對于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的設計,筆者把“great changes in China”的主題遷移拓展到本地現(xiàn)實情況,先播放視頻短片《廣州·十年一刻》,然后讓學生結合名詞性從句的知識,討論并輸出對廣州十年巨大變化的描述,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文字,完成“great changes in Guangzhou”的英文寫作。此活動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加深對great changes這一主題意義的理解,使其在新的語境中,通過自主學習、與同伴合作探究學習等方式,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實現(xiàn)深度學習。在這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對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城市發(fā)生的巨大變化的自豪感,同時有助于他們形成對國家建設的責任感。由此,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素養(yǎng)得以有效發(fā)展。
這三類活動從理解到應用、從實踐到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和認知由低到高、層層遞進的特點,這既是英語學習活動觀倡導的學習模式,也體現(xiàn)了深度教學基于知識結構和學生學習的心理發(fā)展特征進行的有層次、階梯化的教學特征。
(四)高中語法教學注重“深度評價”
首先,深度評價應體現(xiàn)為評價不僅僅是教學過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是由始至終貫穿教與學的整個過程,這也體現(xiàn)了課標中“教、學、評”三位一體化的理念。其次,深度評價應體現(xiàn)多元化的特點。完成書面的選擇題、填空題等是語法教學的常用評價活動,實際上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語法知識設計采訪、匯報、演講、對話、寫作等不同的評價活動。除了學生書面和口頭的評價方式,教師的提問和反饋也是重要的評價手段。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監(jiān)控和評價學生是否掌握該語法知識。另外,在評價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應同為實施評價的主體。因此,評價不應只有師評,還要有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自評可以讓學生客觀地反思自身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學生之間的互評能夠加深他們對知識體系的構建,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有利于達成更佳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在深度教學理念指導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聚焦的不是語法規(guī)則、語法結構這些淺層的英語符號,而是把語法知識的“形式—意義—用法”作為教學內容的統(tǒng)一體,通過設計學習理解、實踐應用和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深層性的學習活動和貫穿整個教與學過程中的多種評價活動,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幫助學生在此過程中習得語言和文化知識,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郭元祥.深度學習:促進學生素養(yǎng)發(fā)育的教學變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應科杰.核心素養(yǎng)下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及其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9):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