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娟娟?相謙
[摘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家校合作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本文認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家庭、學校、社會各個層面有關。家校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是可以發揮學校的專業指導作用,使培養過程更加科學;二是家校相互監督,保證每項教育活動落實到位。本文從加強家校溝通、推進家校合作活動、構建監督評估機制等方面提出改進策略。
[關鍵詞] 創新能力;家校合作;共育實踐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基礎,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既是造就創新人才的必要條件,也是創新人才成長的重要保證。因此,在學生的創新教育中,學校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努力聯合家長力量,家校協同,共同培養創新人才。
一、反思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現實問題
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成年人多把聽話、懂事作為評價孩子的重要標準,而調皮搗亂的孩子不會受到大人的稱贊。當孩子循規蹈矩、聽家長的話、很少發表自己的看法時,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發展可能會受到限制;而調皮搗亂的孩子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將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付諸實踐,雖容易受到批評,但創新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得到發展。此外,社會對一個孩子評判的重要依據是分數,是能否考上好大學。在多數人眼中,能考高分就等于人才,是否有創新能力不太重要,考上理想的大學是孩子成才的評判標準。因此,家長忽視對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弱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關注,社會忽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缺乏一個行之有效的支持系統,始終存在一些問題。
二、家校合作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正向影響
(一)學校優化指導,培養過程更加科學有效
在學校,教師是教育教學專業人員,擁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方法,對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有著清晰的認識。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教師不僅指導學生,還對學生和家長在創新能力培養上的內容、方式作出指導,保證培養過程的科學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家校彼此協同,監督機制更加保障到位
家校合作是指學校和家庭雙方各自承擔一部分任務,雙方達成約定,相互監督。比如,家長按照老師要求在家協助孩子完成學習任務、作品等。同樣,家長也可以通過了解學生學習態度、任務完成情況等方式對老師在校教育教學情況進行監督,以規范老師的教學行為。雙方共同監督,可以更加出色地完成各項培養任務,以此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家校合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校本策略
學校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但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小覷,學校應當充分發揮作用,糾正家長的錯誤認識,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把家長拉到學校教育陣營,共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加強積極溝通,聚焦家校共育創新能力視點
加強溝通,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是開展家校合作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在信息相互暢通的前提下,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才會得到發展。
1.搭建合作平臺,家校共享創新能力培養信息
現如今,家校交流的平臺很多,主要依賴于QQ群、微信群、釘釘群等,老師在班級群里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在校情況,向家長推送學習資源。除了這些方式之外,班主任還可以開設家校合作相關的微信公眾號,老師定期給家長推送有關家校合作、創新能力培養、學習習慣等針對性文章,以提升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再者,班級還可以創辦班級周報,展示家校共育成果,進一步深化家校合作。此外,利用家訪和家長會的機會,與家長面對面溝通,討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策略等,拓展家校溝通的渠道。
2.更新家長觀念,為家校共育創新能力形成共識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家庭教育,要想贏得家長的認可、取得家長的幫助,首先,學校和家長應該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達成一定的共識,比如都認可創新能力對于孩子發展的重要性;其次,要相互合作,各司其職,共同完成教育目標。學校可以開展創新能力培養的相關宣傳活動,如講座、宣講會、家長會等,培養家長正確的教育觀,讓家長意識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讓家長成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活動的支持者和參與者。
(二)追求實質融合,推進家校合作創新主題活動
以活動的形式推動家校合作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讓家長真實參與,還可以讓更多人意識到家校合作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1.大力宣傳教育,豐富家長培養創新教育的理論素養
大多數家長都不是從事教育行業的專業人員,他們缺乏系統科學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理念,在家庭教育中難免出現偏頗,因此,要想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真正的家校合作來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豐富家長對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理論水平。學校、班級等要大力宣傳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途徑,糾正家庭的錯誤觀念,解答家長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過程中的疑惑,指導家長創設開放、包容的家庭環境,為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打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實現家校合作的高效化。比如,學校在充分考慮學生創新能力的現狀后,針對存在的問題,結合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計劃,邀請科學老師等專業人員召開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題的專題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專題培訓,引領家長朝著共同的發展目標前行。
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與家庭教養方式緊密相關,寬容、輕松的家庭環境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樂于參與創新活動。此外,融洽的親子關系,家長與孩子之間相互尊重和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樂于展示自己,不斷增強自己的創新意識。因此,學校可以從良好親子關系的構建、家庭有效溝通、良好家庭氛圍的創建等多個方面對家長展開培訓,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保障。
2.開展專題培訓,提升家長助力創新教育的實踐能力
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一次次的嘗試和磨練。首先,學校和家庭要善于為孩子提供不同的創造機會,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和分析,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例如,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工具,為孩子準備多樣的繪畫工具,讓孩子自由創作;為孩子準備手工材料,讓孩子在培養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創新思維。學校還可以指導家長學習有利于創新思維發展的交流方式。觀察能力是孩子創新能力發展的前提,當孩子接觸某一新鮮事物時,家長要引導孩子從各個方面去觀察和思考,如觀察它的顏色、形狀、大小等;還可以引導孩子對生活中的已知事物進行聯想,推測它的作用;或者給孩子講述有想象力的故事,與孩子一起創編故事,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其次,學校還可以舉辦有助于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活動。在活動前,老師可以安排針對性的家長會對家長進行指導,也可以安排專業教師進行分組指導,以幫助家長輔導孩子完成活動。比如,學校開展科技節活動,其中有“紙船承重”“雞蛋撞地球”“牙簽搭塔”等項目,老師可以在活動前對這些項目的特點、練習時的注意事項等以講座、備忘錄、家長會等方式與家長溝通,讓家長知道如何指導孩子進行練習;同時,學校還可以安排專業的科學老師分年級、分班級對參賽學生進行指導答疑,與家長對接,共同協助孩子完成比賽。
3.開放學校課堂,促成家長參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活動
為了讓家長更直觀地了解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學校可以開放課堂,讓課堂不僅面向學生,更面向家長,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增強家長的參與感。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作為示范和典型案例,讓家長們有所借鑒和學習。比如,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運動的小車》一課,老師提出問題:“通過什么現象說明物體具有能量”和“運動的小車具有能量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然后帶領學生通過“體驗能量”和“撞擊實驗”兩個實驗收集證據、處理數據、證實推測、得出結論,從而初步建構“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為學生提供結論,也不幫助學生操作實驗,而是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關注學生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引導學生在一步步創造性嘗試中解決問題。或者美術課上,老師給學生準備多樣的材料和工具,上課時引導學生圍繞創作主題展開充分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讓學生創作。不給學生展示優秀作品,也不把教師的想法告訴學生,以免限制學生的思維。
此外,班級還可以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邀請有經驗的家長來上課,指導其他家長。這樣,家長不僅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參與者,更是教育者,在這一過程中也更能收獲成就感。例如,邀請“手工達人”家長進課堂,讓每個學生從家里帶來廢舊衣服和布料,共同完成一節創意服裝制作課,有效指導家長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三)強化監督評估,構建家校共育創新能力機制
家校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保障實施過程,達到培養效果,還可以建立基于雙方的監督評估機制。家校雙方既是監督、評估的對象,同時也都扮演著評估者和監督者的角色。
1.共育創新能力,建立科學的家校監督機制
學校對家庭的監督,主要體現在監督家長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關注度和支持度上,包括學生上課發言情況,參與班級、學校活動的情況以及作品的完成度、認真度等方面。學校應鼓勵、表揚家長的每一次參與。比如,學校可以舉辦創意美術作品大賽,設立親子作品展,邀請家長與孩子共同創作,為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家長頒發證書和獎狀,充分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而家長對于學校的監督,主要體現在監督學校是否認真開展相關教育教學活動,所設計的教學活動、實踐活動是否真正提升了孩子的創新能力。
2.發展創新能力,建立有效的評估反饋機制
除了家校雙方相互監督以外,學校還應該開辟交流反饋渠道,建立評價反饋機制,不斷優化雙方行為。家長可以就學校活動開展的情況、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情況,對教師和學校提出建議和意見,幫助學校策劃出更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育教學方案。例如,學期末,學校開展座談會,就此項工作聽取家長的建議,并不斷優化。學校對家長的評價重點應放在家長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所采取的行動上,并將評價結果進行分類,分析哪些行為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家長在培養上存在哪些誤區等。學校將每一位家長不同的評估結果反饋給各位家長,并對其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
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家校合作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我們在生活中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包容的學習氛圍,時刻注重學生創新意識、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以此實現有效的創新教育,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曉玲.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J].學周刊,2011(15).
[2]韓翠菊.談家庭教育與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