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要] 情感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是心與心之間的橋梁,更是人的成長必需品,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周圍的一切,發揮著不可想象的力量。本文以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為主要理念,以初中班集體建設為主要實踐,分別從思想剖析、具體對策兩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和分析,以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情感教育;初中教育;班集體建設;相應對策
初中階段正處于青少年發展的關鍵時期,該時期的學生呈現“成人感和半成熟感”的矛盾狀態,如何利用學生的成長特性和情感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幫助學生完美地度過青春期是每一位老師必須攻克的難題。
朱小蔓教授定義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學校教育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狀態,對那些關涉學生身體、智力、道德、審美、精神成長的情緒與情感予以正向的引導和培育的一種教育方式。因此,情感教育是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利凸顯,利用情感教育進行班集體建設是教學的一大趨勢。
班集體建設的本質就是情感的交互,是生生、師生之間的共同交流、共同努力所得到的最終結果。利用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進行班集體建設,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幫助學生卸下心理負擔和防備,這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和班集體的建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學校應當打造情感教育場,不斷提升教師的情感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情感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涵養學生的情感品質;設計“情感教育”作業,豐富學生的情感表達,激發學生對美的感知;舉辦家校共育活動,充分利用家校力量,提升學生的審美認知。
一、打造學校情感教育場,以“情”帶情
班集體建設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也會影響學生。教師應發揮探索精神,積極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探索實踐教學新路徑,這既是對朱小蔓教授不斷探索精神的繼承,也是教師自身情感得以充實的重要保證。
我校自2017年成為中陶會蘇專會實驗校以來,在情感教育與班集體建設研究中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全國“百情圖”班聯盟總部。2022年8月,我校提出“一個學校就是一個情感世界”的研究命題,并于2022年12月舉辦項目啟動儀式,把“百情圖”班集體建設列入學校工作計劃,旨在打造學校情感教育場,辦有情感溫度的教育,提升教師的情感素養,培養具有豐富而優秀的情感品質和能力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作為第一屆情感教育實驗班的班主任,我多次在中陶會蘇專會的會議上介紹我區我校的優秀經驗,我校多位實驗班班主任獲得中陶會蘇專會頒發的“全國領跑者”和“領跑者培養對象”稱號,而取得這些成果根本上是因為教師們的無私分享與積極實踐,是他們以“情”帶情、相伴成長的結果。
二、開展豐富的情感教育活動,以“情”潤心
在朱小蔓情感教育班集體建設中,我們崇尚實干,不斷以切實的德育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將情感潤化為無形。
6月,我們舉辦了“助力中考祝福”活動,通過教師祝福、家長祝福、學長祝福等活動,有效地凝聚全校之心,讓參考者感到溫暖,讓祝福者感到“祝愿”的美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幸福感;9月,我們舉辦了“綠色教師節”活動,通過鼓勵學生給老師們寫祝福語、做優秀作業、做手工禮物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尊師重道”的意義,把清廉之風吹進了西漳校園;10月,我們舉辦了“國慶獻禮”活動,鼓勵學生以照片、視頻、歌唱、手抄報等多種形式來展現“國之美”,不僅厚植了學生的愛國情懷,還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以上這些活動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調整人群關系結構,如何從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情感發展坐標,從而使自身快速提高情感水平。
三、設計“情感教育”作業,以“情”為盟
學習是班集體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如何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評價是每個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實際的班集體建設中,班主任可以“情”為盟,以“學”為導,學“情”一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漫長的寒暑假是學生提升自己、積累知識的好機會,在“雙減”背景下,實驗班的班主任們設計了一系列“情感教育”作業,這既能豐富學生的假期活動,又能讓學生減負,還能使他們得到認知提升。例如,教師給學生挑選一本合適的書籍,讓學生們利用寒假時光進行“悠哉閱讀”,開學時再召開讀書分享會,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且書籍中豐富的情感表達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和成長也有積極的影響。除了閱讀以外,老師還給學生們推薦多部值得觀看的記錄片,如《美麗中國》《風味人間》等,其中動情的描述、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感受力,還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此外,我們還布置了“品味中國年味,視頻錄制風俗”“關心國家大事,情系冬奧”等作業,激發了學生們對美的感知,從而逐漸形成人的情感評價模式。
四、實施家校共育行動,以“情”奉獻
班集體建設并不是學校單一主體的責任,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家是永遠的港灣,也是情感表達最充沛的地方。無論是無私奉獻的母愛,還是沉重如山的父愛,抑或是兄弟姐妹之間的互愛,都值得被“記憶”、被“傳頌”。在朱小蔓情感教育班集體建設中,我們可以“家庭”為切入點,有意識地發揮家校合作的力量,不斷刷新學生對情感的認知。
在“三八”婦女節到來時,我們舉辦了“最美女神節”活動,以一張與“女神”的照片為回憶起點,通過回憶學生自己與“女神”的故事來讓學生尋找那年、那事、那個她。我們還組織學生寫一封感謝信,信中道出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把平時說不出口的話都在信中表達出來。這樣不僅凝聚了家庭情感,還能激發學生珍惜當下的情感、學會表達情感。在家委會的組織下,我們一起尋訪了“一包三改紀念館”,尋訪了身邊默默無聞、真心付出的家長楷模——曹警官,學生們在尋訪中學習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精神和品質,同時也學會了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做人態度。我們還舉辦了“親子運動親近大自然,環保登山傳遞正能量”的活動,學生們在父母的陪伴下一邊登山、一邊撿垃圾,拾級而上,互相幫扶,積極奉獻,在增加家校、家生、師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熱心公益、積極奉獻的意識。
[參考文獻]
[1]高慧楓.一個班級帶動一所學校——“百情圖”班建設[J].華人時刊(校長),2021(11).
[2]張聰.情感教育視閾下的班集體建設:一種教育人學的思考向度[J].中小學班主任,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