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知 劉曉剛 陳國明



【摘要】本研究對847名被試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量表測量,通過數據分析探究某校高三學生體育運動參與度、焦慮抑郁情緒水平、學業成績穩定性這三者的關系,結果表明:(1)焦慮抑郁情緒水平、體育運動參與度兩方面的性別差異顯著,女生焦慮抑郁水平普遍較高;男生體育運動參與度普遍較高;(2)體育運動參與度越高,導致焦慮抑郁情緒水平越低,使得學業成績表現更趨穩定,焦慮抑郁情緒水平在整個過程中發揮顯著的中介作用。
【關鍵詞】體育運動;參與度;焦慮;抑郁水平;學業成績;穩定性;高三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23—0062—05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各項事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民身心健康對經濟社會發展、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作用日漸凸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中央戰略性文件的出臺更是將人民健康的意義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在這一背景下,青少年群體加強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未來的希望。只有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棟梁之材,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這就對德育、體育、智育這提出了更高要求。鑒于此,研究德育體育智育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并結合成果為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實踐提出建議,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學生體育運動參與程度和學業成績水平的關系
參與體育活動對學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參加運動有助于提升青少年身體機能,促進青少年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發育,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促進其健康成長。同時,體育對中學生的學業成績也有積極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有助于發展大腦結構及功能,提升認知能力,進而促進學習成績提升[1]。相關研究表明,每周約進行6次且每次0.5~1小時的適度體育鍛煉可同時提高中學生學業成績和增強健康水平[2]。
學業成績穩定性是指學生在歷次學業水平測試中成績水平的穩定及一致性,與成績水平同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體育運動對青少年學生的學業成績水平有顯著促進作用,其作用機制也比較清晰[3],但目前研究其對學業成績穩定性之影響的成果較少。因此,結合已有研究提出假設一:學生體育運動參與度對學業成績穩定性有積極影響。
(二)焦慮抑郁情緒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大健康”理念的提出,關于健康的內涵不斷豐富,心理健康成為人口健康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心理健康與人們的正常工作、學習、生活水平息息相關,對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水平能預測其學業成績表現。已有研究表明,焦慮、抑郁心境是青少年學生群體遇到的常見心理問題,抑郁水平與學業成績之間存在負相關[4]。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院劉軍的研究也表明,中學生學習成績受焦慮、抑郁水平的影響[5]。體育運動和心理健康的關系同樣密切。參加體育運動能提升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有氧運動可以積極地提升個體的心理及情緒狀態,緩解身心不適、情緒壓力、心理障礙等問題[6]。根據北京師范大學殷恒嬋、盧敏、王新利等人的研究,在青少年學生群體中,鍛煉不僅能直接提升心理健康,還可以通過減輕壓力、改善人際關系和調節情緒等方式起到間接促進作用[7]。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假設二:在學生體育運動參與度對學業成績穩定性的影響中,焦慮抑郁情緒水平起中介作用,即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度不僅直接影響其學業成績穩定性,而且通過影響學生的焦慮抑郁情緒水平間接作用于學業成績穩定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擇甘肅省酒泉市某高中學校高三年級的學生作為樣本總體,以班級為單位抽樣得到962人,對其進行問卷調查、量表測量。最終篩選得到有效個案847份,有效率88.05%。其中,男生372人(43.92%),女生475人(56.08%)。
(二)研究工具
1.“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SAS)(SDS)。采用Zung于1965年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SDS)、1971年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兩者分別20個題目,都采用1~4級計分(正向計分題目:1=偶爾出現,4=總是如此),評定時間跨度為最近一周。其中,SDS包括生理狀態、惡劣心境、軀體癥狀、焦慮、樂觀情緒等五個維度[8],得分越高表明抑郁情緒越重;SAS包括焦慮心情、運動性緊張、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混合癥狀等四個維度[9]。兩個量表的信效度良好,SDS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與漢彌爾頓抑郁量表(HRSD)、MMPI“D”分量表的評分具有中高度的相關性;SAS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2,與漢彌爾頓焦慮量表(HAMA)的評分有高度相關性。
本項研究將SDS、SAS兩者粗分相加,用以衡量受測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水平。
2.體育運動參與程度他評問卷。采用筆者編制的體育運動參與程度他評問卷,共4個項目,皆為1~4級正向計分,各項目分數之和作為體育運動參與程度分數,分數越高說明對體育運動的參與程度越高,時間跨度為近半年。本問卷Cron? bachsα系數為0.937,表明信度良好。為了盡量降低評價者主觀偏差造成的影響,每個受評對象都經過2~5位評價者分別打分,篩除評價結果異常的個案后進入分析。
3.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模擬測試卷。本研究取每位受測者近半年來四次高考模擬測試的成績作為其學業水平表現參照數據,計算四次模擬測試成績的方差作為衡量學業成績波動的分數,分數越高說明學業成績越不穩定。由此(60-波動分數)得到學業成績穩定性分數,此分數越高說明成績的穩定性水平越高。
三、研究結果
本研究采用SPSS20.0進行數據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問卷都基于主觀報告,可能會出現由共同方法變異導致的偏差,因此對數據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進行共同方法偏差的檢驗[10]。結果顯示: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共有15個,其中第一個公因子解釋了方差的11.07%,小于40%的臨界標準。因此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可以進行下一步數據分析。
(二)不同性別的差異性檢驗
分析結果顯示,男女生在學業成績穩定性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焦慮抑郁情緒水平、體育運動參與度方面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三)焦慮抑郁情緒水平的中介效應分析
采用溫忠麟提出的回歸系數逐步檢驗法進行檢驗[11]。將體育運動參與度作為自變量(X)、學業成績穩定性作為因變量(Y)、焦慮抑郁情緒水平作為中介變量(M)。使用SPSS20.0將數據進行中心化處理后檢驗中介作用,結果如表2。
可知,在沒有中介變量時,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度可部分正向解釋其學業成績的穩定性(β= 0.068,p<0.05),但在焦慮抑郁水平作為中介變量時其解釋作用被削弱(β=0.056,p>0.05);體育運動參與度可負向預測焦慮抑郁情緒水平(β=-0.109,p<0.001);焦慮抑郁情緒水平可負向預測學業成績的穩定性(β=-0.113,p<0.001),說明焦慮抑郁情緒水平在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度和學業成績的穩定性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模型如圖1。
四、結論
第一,在高三學生群體中,男生、女生在焦慮抑郁情緒水平、體育運動參與度兩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的焦慮抑郁水平顯著高于男生;男生的體育運動參與度顯著高于女生。此結論得到了以往研究成果的支持[12]。
第二,在中介模型以外,該校高三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度可正向解釋其學業成績的穩定性,即高三學生能保持學業成績穩定,部分直接得益于其對體育運動的參與程度較高。這與已有關于體育鍛煉對學生學業成績影響的研究結論相似[13],能驗證假設一。
第三,對于該校高三學生來說,體育運動參與度可負向預測焦慮抑郁情緒水平;焦慮抑郁情緒水平又可負向預測學業成績的穩定性,即體育運動參與度越高,導致焦慮抑郁情緒水平越低,使得學業成績表現更趨穩定。焦慮抑郁情緒水平在整個過程中發揮顯著的完全中介作用,由此驗證了假設二,即在中介模型中,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度主要通過影響學生的焦慮抑郁情緒水平而間接作用于學業成績穩定性,而對學業成績穩定性的直接影響作用不顯著。
五、啟示與建議
第一,關注高三女生參與運動的程度和焦慮抑郁情緒水平。根據結論,女生參與運動的程度較男生低,同時女生群體有更多的焦慮抑郁情緒;引導高三女生多參加運動可以降低焦慮抑郁情緒水平。學??梢詾榕鷦撛鞐l件,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并積極鼓勵女生參與。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應充分考慮男女生的生理差異、對運動項目的喜好差異,科學設計運動項目,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參與者主要為女生的集體體育活動,可以適當縮短時間、降低強度;創造條件開設更多體育運動項目,給學生以充分的選擇余地,女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能獲得體育運動帶來的更多益處。
第二,可以進一步保障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時間,鼓勵學生課外時間進行適度鍛煉。學生適度、合理運動,才能發揮體育的積極作用。對高中生來說,適度體育運動可以保障身心健康、促進學業發展。進入高三以來,學業更加繁重,不少學生放棄了體育鍛煉的時間,實則對學業提升和身心發展皆無益。
第三,可以通過“體育與心育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對個人身心發展的意義重大,學校有必要開展普及面更廣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據結論,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水平關系密切,適度參與體育鍛煉能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可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入體育,探索以體育活動的方式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途徑,學生方可受益于身心健康而得以全面發展。舉例來說,可以設計團隊協作的體育運動以培養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在活動中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提高情緒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在體育運動中教給學生應對壓力和挫折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冷靜、集中注意力和制訂有效的解決方案,提升抗挫折能力等,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六、研究展望

第一,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三學生體育運動參與度、焦慮抑郁情緒水平和學業成績穩定性之間的關系,并建立了三者的中介模型?,F有研究已經能比較全面地指出體育運動對學生各方面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進一步聚焦于探討體育運動參與度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學習效能的具體機制,找出體育鍛煉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因子,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
第二,本文所探討的體育運動參與程度僅關注到學生參與運動的頻率、時間等信息,如果能夠進一步深入研究學生所參與運動的種類、每次運動的劇烈程度、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因素,或許能夠揭示更多有關體育鍛煉促進學生發展的細節和機制。比如,了解學生普遍參與的具體運動種類對于理解學生的興趣、體育活動的促進效果至關重要——是否存在某種特定的運動項目能夠對學生發展起到最大化的促進作用,團隊協作類運動項目和個人競技類運動項目對學生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對這些問題的探究結論有助于指導學校針對不同身體素質、發展需求的學生組織適當的體育活動。
第三,神經科學是當今研究人類心理機能的前沿領域,有著廣闊前景和重要意義。如果能在量化研究體育運動生理指標的基礎上進行神經科學研究,將能夠深入探索體育活動對心理影響的生理機制,揭示出其對于認知、情緒和行為的作用路徑,更準確地評估體育活動對身體和心理的影響,并從另一個角度闡明體育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
第四,有必要從系統科學的角度研究生理和心理的交互作用機制,探究體育對人身心產生的綜合影響??茖W研究不僅需要分析,還需要整合——從更宏大的視角出發,探究一加一大于二的系統作用。為達到此效果,我們可以通過跨學科研究,將生理學、心理學和運動科學等多個學科視角下的科研成果進行綜合;也可以建立系統動力學模型,分析體育活動對人體生理和心理的交互作用機制等,由此探索體育活動對人身心的系統性影響,更好地發揮體育在育人方面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晉榮,張煜睿.有氧運動對初中生數學學業成績影響的實驗研究[J].科學咨詢,2021.
[2]白勝超,潘志軍,滕海寧.中學生體育運動對學業成績影響的實證研究[J].體育科學,2020,40(11):09.
[3]蔣瑩,楊玉冰,邢淑芬.體育運動促進兒童學業成就及其作用機制研究進展述評[J].體育學刊,2016,23(05):07.
[4]王威,張陳熙,許東,等.大學生焦慮與抑郁的心理健康評價與學習成績相關性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3,22(02):04.
[5]劉軍.高中生焦慮、抑郁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研究[J].職業與健康,2014(14):04.
[6]潘燕軍,邱亞君,吳冷西.關于有氧運動對心境狀態及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7,29(03):126-128.
[7]殷恒嬋,盧敏,王新利,等.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7,27(05):07.
[8]張敬懸,翁正.抑郁自評量表的因子分析[J].精神醫學雜志,2004,17(03):131-133.
[9]劉賢臣,唐茂芹.焦慮自評量表的因子分析[J].山東醫科大學學報,1995(04):303-306.
[10]周浩,龍立榮.共同方法偏差的統計檢驗與控制方法[J].心理科學進展,2004,12(06):942-942.
[11]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36(05):614-620.
[12]王憶軍,張慧,盧欣榮,等.中學生考試焦慮表現的性別差異[J].中國臨床康復,2005(40):24-26.
[13]王熙,孫瑩,安靜,等.中國兒童青少年抑郁癥狀性別差異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3,34(09):04.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