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梅娜
摘 要:幼兒園教育對幼兒來說屬于啟蒙教育。在啟蒙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利用傳統文化中的正確觀念感染幼兒的思想,進而促進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幼兒園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時,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設計滿足幼兒實際學習需求的教學方式,幫助幼兒正確認知傳統文化,并將學習到的各種正確思想融入自己的意識中,在實現傳統文化教育目標的同時,達到啟蒙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幼兒園 傳統文化 啟蒙教育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60
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比如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龍山文化、仰韶文化,還產生了火藥、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這四大發明,及唐詩、元曲等文化載體。我國擁有的這些文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同時,我國在發展中不斷借鑒傳統文化,利用傳統文化促進了我國的快速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將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領域中,在實現傳統文化有效傳承的同時,幫助幼兒健康成長。幼兒園在開展啟蒙教育時,應積極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并提升啟蒙教育的效果。
一、相關概念闡釋
1.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包羅萬象且源遠流長,文化這一詞匯在我國古代已經出現,早期的文化是兩個概念,“文”的含義在最初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獲得的視覺感受,“化”是指變化、生成、改變。當下“文化”的含義是指人類在歷史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的總和,可以細分為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站在狹義的角度分析文化的含義是指除了人類在社會生產中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以外,所有的意識形態也就是精神產品被稱為文化。
2.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的含義到目前為止并未形成明確的闡述,較多學者針對這一含義進行了研究,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解釋,比如某學者認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含義應為從自然到社會、到人類自身,創造出來的文化、政治、經濟、軍事、哲學、醫學等知識內容都屬于“傳統文化”;某學者認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含義是中華民族經過千年發展而表現出來的創造性、發展性精神,具體應該包括思想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等;某學者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應是中華民族在繁衍生息的過程中流傳下來的典型、穩定、可以反映民族風貌與物質的文化形態,并且對民族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
3.幼兒園傳統文化啟蒙教育
啟蒙的含義可從《辭海》中查到:開發初學者大腦并使其明白事理,通過啟蒙教育的實施幫助初學者掌握基本、入門的知識。從此含義可知,啟蒙應與教育關聯在一起,并且含義中指出的初學者應是年幼的學生。因此,幼兒園啟蒙教育是指對未掌握理論知識的幼兒開展教育的過程,通過幼兒教師向幼兒傳授各種理論知識,達到幫助幼兒掌握知識并能夠將其應用于實踐中。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要在實施啟蒙教育的過程中積極應用中華傳統文化,利用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知識,幫助幼兒掌握更多的理論,并達到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快速成長的目的。
二、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實施價值
1.促進社會發展
在幼兒園實施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價值具體表現在:
首先,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可以顯著提升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并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感與文化自信心。文化的生命力是否旺盛是由是否能夠創新決定的,幼兒園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是實現文化創新的過程,進而達到了提升文化生命力的目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食糧,是促進中華民族快速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如果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啟蒙教育中,可以幫助幼兒獲得精神食糧,并且可指導幼兒健康、快速地成長,教師可以讓傳統文化這一精神食糧指導幼兒成長與發展,并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同時,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可全面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幼兒形成愛國情懷并提高其民族認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心,進而在未來中能夠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次,可以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與發展,并促進傳統文化不斷創新。由于中華傳統文化對國家、社會、人民的發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國家提出了傳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要求,但是在傳承與發揚時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提高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并進一步促進傳統文化更好發展。目前,我國教育中不斷重視傳統文化的融入,并注重傳統文化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融入質量。將中華傳統文化與幼兒園啟蒙教育結合在一起,可以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與發展。3—6歲的幼兒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如果在此階段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可以實現為國家、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目的,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并實現國家發展目標。
2.促進幼兒發展
在幼兒園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可以達到促進幼兒發展的目標,具體表現在:
第一,傳統文化內容廣泛,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很廣泛,涉及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等五大領域的內容,如果將其應用于幼兒園教育中,可以顯著提升五大領域的教育效果,促進幼兒全面快速成長。比如,在健康領域中可融入中醫學教育內容、語言領域中可融入古詩詞教育內容、社會領域中可引入歷史中的“民族大融合”、科學領域中可引入造紙術等科學技術、藝術領域中可以引入各民族傳統舞蹈。同時,傳統文化中還蘊含著更多的知識,如果幼兒教師能夠在啟蒙教育中不斷挖掘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就可以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使教學內容更具新鮮感,在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幼兒形成更多正確的思想,進而達到顯著提升啟蒙教育效果并促進幼兒全面快速成長的目標。
第二,可以利用傳統文化擁有的生活元素豐富幼兒生活經驗。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生活中獲取生活經驗后而形成的智慧集合,具有較強的生活實踐性。在幼兒園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可以將傳統文化中的生活經驗傳授給幼兒,并讓幼兒在生活實踐中有效地應用傳統文化知識,在豐富幼兒生活經驗的同時,提升幼兒的獨立能力。比如,在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中向幼兒講述《司馬光砸缸》這一故事,幼兒學習后若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件,就可以運用這一經驗解決自己面對的問題,提升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促進了幼兒快速成長。另外,在傳統文化中還存在著民間習俗與民間歌謠,這些內容都體現出不同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可顯著提升幼兒生活經驗并有效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三、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實施策略
1.創建學習平臺,提高教師素養
要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有效融合,幼兒教師需要擁有較好的專業能力與文化素養,并且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下研究出更先進、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果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文化素養停滯不前,就難以有效提升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質量,阻礙了幼兒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因此,幼兒園應注重幼兒教師文化素養、專業能力的提升,學校可以創建學習平臺并引導幼兒教師有效學習。首先,可以創建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研究小組。幼兒園應先構建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研究小組,對啟蒙教育的過程進行研究,并能夠促進幼兒教師之間進行良好的交流,從而研究出先進且更有效的啟蒙教育方法,使幼兒教師具有創新的理念,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比如,幼兒教師之間在交流時,可以將啟蒙教育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闡述出來,通過與其他幼兒教師之間進行良好交流,共同研究出解決方法并創新有效的教育方案。幼兒教師之間進行交流時,可以將自己在啟蒙教育中獲得的經驗向大家分享,其他幼兒教師可根據自身教育實際對其進行調整與應用,進而在實際的啟蒙教育中,實現顯著提升教育效果的目的。最為重要的是,研究組開展研究的過程,可以顯著提升幼兒教師傳統文化知識水平,提高幼兒教師的文化素養。同時,研究組的主要工作任務是:根據不同年齡的幼兒制定出適宜幼兒學習的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課程、教育目標、評價策略;積極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實施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措施加以彌補;學校要組織幼兒教師學習優秀教育的案例,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并有效落實到實際啟蒙教育中。
其次,學校要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機會。在我國教育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理念與方法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效果不斷提升,幼兒教師需要及時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并與自身教育過程相結合。因此,幼兒園應為幼兒教師提供外出學習機會,可讓幼兒教師參加當地、省內創辦的啟蒙教育講座,還可以與其他先進幼兒園合作,派幼兒教師學習先進幼兒園的啟蒙教育課程,并根據自己所學習到的先進理念與方法,反思自己以往的啟蒙教育過程,發現其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改進。教師還要根據自己所學的內容對啟蒙教育方法進行創新,進而達到有效提升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效果的目的。
2.融入生活實際,實現有效滲透
幼兒教師在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時,應將其與幼兒生活實際有效關聯在一起,讓幼兒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進而正確認知并能夠運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行為。
幼兒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傳統節日引入傳統文化啟蒙教育中。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圍繞每個傳統節日開展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并設計出有效的教育策略,在實現啟蒙教育目標的同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比如,幼兒教師可以圍繞“中秋”開展啟蒙教育,可讓幼兒先自主了解“中秋知識”。幼兒可從父母的闡述中了解相關知識。然后,幼兒教師可向幼兒提出問題:“為什么要設立中秋這一節日呢?”“在中秋節,人們是怎樣慶祝的呢?”幼兒在回答這兩個問題時,可以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比如講故事等。幼兒能夠通過自主了解中秋知識、回答問題的過程來正確認知傳統文化,并對傳統文化產生學習興趣。同時,幼兒教師還可以引領幼兒動手制作月餅,這在提升幼兒勞動能力的同時,能夠幫助他們深刻記憶這一節日,促進幼兒全面成長。
3.培養創新能力,促進幼兒快速成長
幼兒教師在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時,應圍繞人才標準要求進行教育,在為國家、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同時,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育中應注重對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將傳統文化與幼兒的創新能力培養融合在一起,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同時,提升幼兒的創新能力。在實施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預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幼兒進行創作,充分發揮出幼兒喜愛想象這一特點,讓幼兒在充分想象后進行創作,此過程可以促進幼兒的創新能力快速提升。
比如,幼兒教師可以開展“畫臉譜”的傳統文化活動,臉譜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活動可讓幼兒了解我國國粹并受到國粹藝術的熏陶。幼兒教師可以引領幼兒繪制臉譜,利用信息技術將各種臉譜展示給幼兒,進而對幼兒產生啟發。然后,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圍繞臉譜的特點進行想象,并將自己想象的內容畫出來。教師還可以讓幼兒用口語表達的方式將自己繪制的臉譜闡述出來,在促進幼兒想象能力、創新能力提升的同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有效理解內涵,增強愛國意識
在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實施中,教師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呈現給幼兒,但卻未能將文化背后所蘊藏的民族精神體現出來。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啟蒙教育時,應將其背后所蘊藏的民族精神向幼兒加以展示,讓幼兒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并認可傳統文化,進一步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增強愛國意識。幼兒教師在啟蒙教育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一段“中國人不向侵略者屈服”的視頻,并在播放后向學生講解當時的“侵略事件”,并重點講解“古代英雄為什么不屈服”,進而促進幼兒形成愛國意識,增強幼兒的愛國情懷。
5.注重家園合作,增強教育效果
幼兒教師在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時,應注重家園合作策略的實施。家庭教育可以彌補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家長可以帶領幼兒到旅游勝地游玩,并在游玩中感受其中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這在有效彌補幼兒園教育不足的同時,能夠提升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效果。同時,幼兒教師還可以將幼兒園每日開展的傳統教育內容傳遞給家長,讓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根據幼兒園的教育目標,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將學習到的正確思想應用于行動中,取得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效果,并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另外,幼兒教師還可以積極與家長進行交流,了解傳統文化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實施效果、存在的問題,幫助家長解決教育問題,并提升家庭教育效果。
總之,幼兒園在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時應設計出多樣化的教育策略,滿足幼兒實際需求,并充分發揮啟蒙教育的作用。同時,幼兒教師還應不斷創新啟蒙教育策略,保持幼兒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教育效果,進而促進幼兒全面快速成長。另外,幼兒園應重視對幼兒教師文化素養的培養,在有效提升幼兒教師文化素養水平的同時,顯著提高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小娟《幼兒園開展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的有效路徑》,《文化產業》2021年第24期。
[2] 蔣耀琴《幼兒園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實踐與探索》,《現代教學》2021年第6期。
[3] 杜小霞《幼兒園傳統文化啟蒙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科幻畫報》2021年第3期。
[4] 尚潔《淺析幼兒園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實施策略》,《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年第5期。
[5] 王少艷《幼兒園中華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實施策略》,《內蒙古教育》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