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27/j.cnki.cn22-1215/s.2024.03.155
摘 要: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支撐農業高效發展格局,各地均需綜合運用種子選擇、土壤和水分管理等技術,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手段,合理提升農作物產量,并促進農業技術普及力度。針對此,本文基于山東濟寧梁山縣,該地區具有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分析適應當地實際的高產栽培技術及其推廣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應用
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為保障農作物質量、產量,需合理運用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保障從種植選擇、土壤管理再到水分管理等各個階段的順利進行,最終發揮技術優勢,順利提升作物產量,合理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1 梁山縣農業現狀分析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梁山縣的農業現狀展現了從傳統農業向“智慧種田”轉型的趨勢。近年來,梁山縣圍繞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以農業科技為引領,將信息化與生態養殖、傳統農業與現代網絡技術完美結合,加速培育發展“可視化農業”。在此過程中,當地積極引入了高產栽培技術,例如,通過應用新品種、新技術,糧食作物產量顯著提升。據統計,2023年梁山縣的小麥每畝產達到了650千克,比傳統種植方式增產了15%。同時,農技推廣力度也大幅增強,全縣共舉辦了50多場次農技培訓,覆蓋農戶超過3000人次。這些舉措不僅順利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和質量,也推動了農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由此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并保障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收益。2023年,梁山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了10%,有效提升了農民的生活水平。首先,梁山縣近年來積極推進智慧農業的發展,通過引入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如無人機、智能傳感器和自動化農機設備,實現了農業生產的自動化、精準化和高效化。
其次,梁山縣注重生態養殖,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畜禽養殖全過程的監控和管理。養殖場安裝了智能監控系統,可以實時監測環境參數和動物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提高了養殖效益和產品質量。同時,生態養殖模式減少了環境污染,促進了可持續發展。此外,梁山縣引入了高產栽培技術,如高效節水灌溉、綠色防控和優良品種培育等。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還有效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保障了農產品的安全性。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益。最后,梁山縣積極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如特色水果、蔬菜和中藥材種植等,打造了多個農業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這些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豐富了農業產業結構,還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全面發展。通過智慧農業的發展,梁山縣的農業生產水平和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助推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
2 高產栽培技術的引入
2.1 種子選擇
如對于小麥種植,選擇每公頃能產7000千克以上的優質種子為基本標準。其次,需結合當地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種植,因當地氣候干燥,對此需選擇可適應干旱、高溫等極端氣候條件的種子。如,選擇在降水量僅為200毫米至400毫米環境中穩定生長的玉米品種,可以有效減少氣候變異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最后,需考慮到種子成熟期的問題,因梁山縣的季節和氣候特點,選擇成熟期適宜的種子可保障作物處于最佳的生長時期,從而避免出現因季節更換導致的產量損失問題[1]。
2.2 土壤管理
在土壤管理中,基于該技術的實施,需做好土壤測試與評估工作,此階段需定期進行,主要是評估土壤的pH值、有機質含量、養分狀況(如氮、磷、鉀含量)和重金屬含量等。例如,耕作土壤pH值范圍應在6.0至7.5之間,這有利于作物對養分的吸收。
此外,還需添加有機肥料如農家肥、綠肥、堆肥等,以此提高土壤的有機介質,并合理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農家肥富含有機質、氮、磷、鉀等多種養分,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每公頃土地施用20~30噸農家肥。施肥時將其均勻撒布在土壤表面,然后進行深翻,使其充分與土壤混合。而農家肥的使用能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進作物生長。
綠肥是指利用植物(如豆科植物、油菜等)作為肥料,通過翻壓入土壤來增加有機質和養分。綠肥作物生長至適宜階段(如開花期)時,將其翻壓入土壤,每公頃土地翻壓20~25噸綠肥植物。
而堆肥是由植物殘體、畜禽糞便等有機物料經堆積發酵后形成的腐熟有機肥料。在使用時可將堆肥均勻撒在土地表面,每公頃土地施用30噸左右的堆肥,然后進行深翻,使其充分與土壤混合。
最后,需考慮到土壤改良措施,重點是針對土壤酸堿度、鹽堿度等問題,采取適當的土壤改良措施[2]。例如,對于偏酸的土壤,可施用石灰來調整pH值;對于鹽堿土,可通過深翻、排水等措施降低土壤鹽分,改善土壤條件。
2.3 水分管理
在水分管理中,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考慮到山東濟寧梁山縣旱澇變化不定的問題,需確保以合理的水分管理,保障農作物穩定生長,在此階段,需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促進作物健康生長,同時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達到提高產量和節水的雙重目標。
首先,在灌溉系統的優化方面,可采用現代化灌溉技術,如滴灌、微噴灌等,使其可精準控制水分直達根部,減少蒸發損失,同時提高水分利用率。例如,滴灌技術可以節水40%~60%,同時提高作物產量20%~50%。
其次,需結合土壤水分監測技術,如土壤水分傳感器,以便實時監控土壤水分狀況,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和土壤水分含量,科學安排灌溉計劃。確保作物在關鍵生長期獲得充足水分,同時避免過量灌溉導致的水資源浪費。在此基礎上,考慮當地實際情況,筆者建議可建立雨水收集系統,如小型蓄水池、水窖等,可以收集雨季的雨水,為旱季灌溉提供水源,并且可有效提升水資源的整體利用效果。
3 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策略
3.1 建立示范基地和培訓中心
在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中,需采取有效的推廣措施其中之一在于,應建立出示范基地和培訓中心,在通過建立的示范基地中可直觀化地展示出該技術的應用價值與優勢,由此激發農民使用該技術,并提升其對技術的信心,而培訓中心則可幫助農民進一步掌握技術的使用,以便其合理運用技術提升農作物產量。在具體的實施中,需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農田,應用高產栽培技術建立示范基地。同時,在當地設立培訓中心,定期舉辦培訓班和技術交流會,邀請農業專家進行現場教學和指導[3]。
3.2 利用信息技術推廣農業知識
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可有效拓展其信息渠道,并提升推廣工作的效率。首先,推廣人員需結合app在建立在線平臺、移動平臺,以便擴大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范圍,為農民提供視頻教程、案例分析、技術文章,以此使農民可直觀學習到技術的具體應用方法。
如,在線平臺應具備多種功能,如視頻教程、案例分析、技術文章、專家咨詢等。推廣人員應定期更新平臺內容,確保信息的時效性和實用性。在此可分享成功的高產栽培案例,通過具體實例講解技術的應用效果和注意事項。案例應覆蓋不同地區、不同作物類型,幫助農民找到適合自身情況的技術方案。
再如,移動APP平臺應具備與在線平臺類似的功能,同時充分利用移動設備的優勢,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并且可以通過APP實時推送最新的技術信息、天氣預報、市場行情等,幫助農民及時掌握生產動態,做出科學決策。而根據農民的種植類型、地理位置等信息,APP可以智能推薦相關的技術視頻、文章和案例,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學習資源。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科學的種子選擇、土壤管理和水分管理,結合有效的技術推廣策略,可以顯著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未來,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推廣工作將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加強農業科技研究,優化技術推廣機制,對于促進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
參考文獻
[1]印祥民.農作物栽培技術及高產影響因素分析[J].新農業,2022(8):16-17.
[2]范帥.關于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及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的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22(10):79-80.
[3]王興磊.農作物栽培技術與影響高產的因素[J].數字農業與智能農機,2022(15):66-68.
收稿日期:2024.06.07
作者簡介:徐秀菊(1976-),女,漢族,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本科,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拳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