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轉化教學思想,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核心開展大單元教學,借助大單元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整合,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綜合學習。因此歷史教師要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改善教學策略,創新教學方法,利用大單元教學策略來推動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綜合學習,將一些松散的知識、零碎的知識進行分析整合,形成獨特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一、設計制定歷史大單元教學目標
在傳統理念的影響下,多數歷史教師認為教育目標就是要向學生傳授應該傳授的知識,并要求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因此會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這不僅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還導致學生喪失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在大單元的指導下,教師需要將課程目標細化為單元目標,最后落實為課時目標,這樣不僅能保證知識的完整性,還能幫助學生串聯歷史教材中有關聯的知識點。教學目標主要是為了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促進學生有效發展而設定,只有大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才能讓教師掌握學科全局,明確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內容,在全局中上好每一趟歷史課,從而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這一單元時,教師首先要深入了解教材,尋找這一單元的內容中是否有可以聯系之前學過的知識;其次,分析教學目標可以分成哪幾種,通過教師的深入研究會發現,可以將這一大單元目標劃分為兩個層次,一層是知識和能力的目標,需要學生通過對“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學習,了解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過程中的重點知識,比如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隨之設置臺灣府;康熙帝與乾隆帝平定西北叛亂,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理;明確清朝的疆域等。第二層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的目標,通過對這一單元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去回憶以前學過的臺灣、西藏有關的知識點,培養學生連貫歷史知識點、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明確歷史教材中每個單元主題
在借助大單元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時,歷史教師還需要明確單元主題,只有清晰明了的主題教學才能更有思路,要讓學生明白單元的知識脈絡,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有哪些,從而提升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想要發揮大單元教學的價值,就一定要明確每一個單元的主題,保證主題的鮮明性,從而才能對單元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并且能夠為學生設計出更加合理的學習計劃。另外,當前大部分初中歷史教材中,每個單元的前部都會有導語,這些導語主要是對整個單元內容的概括,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導語來明確單元主題,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相關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加系統地學習歷史知識。
例如,在教學“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單元分別講述了“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在時間上有著先后關系,并且一些內容是有交叉的,講述的重點是中國近代史中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從不同課時的內容中就可以分析出這個時候的中國已經逐漸走下坡路,結合導語部分的提升,這一單元的主題便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應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借助大單元教學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也要重視對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好的學習和了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知識,并且不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歷史過于枯燥。但是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過于看重學生的成績,只采用灌輸式教育,教學方法單一,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將歷史知識吃進腦子里,這樣的教學會嚴重影響學生自身歷史思維的發展,長此以往不僅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還會讓學生厭惡學習歷史,并且灌輸式教學,大多學生都會選擇背誦知識點,沒有理解知識的內在內涵,學生無法正確運用知識來解決相關歷史問題。因此,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教師在轉變教學理念的同時還要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輔助大單元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始終保持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有探索知識的欲望。比如合作學習、信息技術教學、組織實踐活動等,都可以成為良好的學習方法,只要教師的教學方法使用恰當,就可以始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上,從而有效提升歷史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展開大單元教學。在大單元教學策略落實一段時間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明確單元主題,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為其安排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方法來明確主題,也就是讓學生進行自學,教師只需要做補充即可。在學生合作探究這一過程中,學生也能對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再比如,歷史教材中涉及一些名勝古跡的教學時,如兵馬俑、長城等,教師就可以采用開展實踐活動的方法來進行大單元教學,教師可以提前向學生講解這部分知識,學生消化和理解知識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3D功能,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近距離觀察體驗,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體驗,還能了解更多的名勝古跡,意識到學習歷史的真正意義,引導學生熱愛歷史,深入學習歷史知識,這樣才能算是有意義的歷史教學。
四、設置大單元教學評價任務
教學策略固然重要,但教學評價同樣重要,評價可以說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存在,因此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時同樣應該落實單元評價策略。在以往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也會對學生進行評價,但當時是一個課時一個課時來講解知識,教師的評價更是像在做最后總結,只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忽略過程,導致評價不能公平公正地進行,這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影響。因此在借助大單元教學策略開展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落實全面性、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明確自己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隨時隨地掌握目標的完成進度。
例如,上文所說的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概括單元主題時,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展開評價。比如有的小組在教師布置任務后,就會使用教師所用的大單元方法概括單元主題,在探究知識過程中,將單元主題概括的尤為準確,教師就需要及時對學生給予評價,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而隨意概括單元主題的學生,教師就應該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更要闡明大單元的優勢,讓學生知道之所以使用大單元教學策略的意義,是為了學生更加完整地掌握知識,學習起來更加方便。及時且有效的評價才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改正問題,從而推動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
(作者單位:青島市即墨區第二十八中學東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