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只能接觸到零散的知識點,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深入的理解。而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相關的知識點有機地串聯起來,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理順思維邏輯。通過大單元學習,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綜合素養。
一、大單元教學在初中數學應用的優勢
(一)提高教學靈活性
大單元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靈活性。通過將相關的數學知識內容整合為一個大單元,教師可以更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教師能夠將教學進度與學生的掌握情況相結合,自由地調整教學的深度和難度,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資源,包括實例解析、小組討論、探究式學習等,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二)增強教學遷移性
大單元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數學知識遷移能力。通過將相關的數學概念和技巧進行整合,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和應用。在方程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方程解題技巧,還需要學會將多個方程進行組合和求解,從而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通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經驗,學生能較容易地遷移和理解消元或代入法,將方程組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從而求解。不僅如此,由于大單元教學注重解決復雜、綜合性的問題,在一個大的背景下思考和解決問題,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遷移到不同的實際情境中,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學生發展問題解決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
(三)保證教學整體性
大單元教學有助于保證數學教學的整體性。在大單元教學中,各個相關的知識點和技能被整合為一個完整的單元,有機地相互聯系和融合。這種整體性的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把握數學知識的結構和發展,形成更完整的數學思維體系。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和應用領域,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和把握。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可以減少學生對零散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困難,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
二、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的研究——以方程教學為例
(一)凌學段之頂,覽單元之小
在大單元教學中,以一個大的主題或目標為線索,讓學生逐步細化、分解學習對象,準確把握每個學習單元的要點。教師通過設計切題導學和問題導學等方式,引導學生關注學習的重難點,從整體上促使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清晰的學習路徑和目標,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并促使學生形成扎實的數學基礎。以“方程教學”為例。首先,在引入“方程教學”這個大單元時,教師可以通過切題導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通過提出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如“如果一張成績單上的各科成績相加等于總分200分,你可以寫出這個方程嗎?”引發學生思考,引起學生對方程概念的關注,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然后,將“方程教學”大單元分解成若干個小單元,每個小單元對應一個具體的方程類型或解方程問題的方法。例如,可以將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分解成不同的小單元。為每個小單元設置明確的學習目標和重點,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再次,在每個小單元內,教師可以選擇一個或多個重要的概念或解法進行深入講解和練習。例如,針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師可以選擇整數解、分數解或根系解等進行重點突破。通過講解示例和引導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方程知識的核心和關鍵技巧。
(二)識單元之貌,串知識之路
大單元教學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單元的特點和結構,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和聯系。在“方程教學”大單元開始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方程知識的架構圖,讓學生了解不同類型方程之間的關系和聯系。通過圖示的方式,向學生呈現方程知識的整體結構,幫助學生形成對方程的整體認知。在每個小單元內,教師重點講解每個關鍵概念的定義和性質,以及與其他概念之間的關系。例如,對于一元一次方程,教師可以重點講解系數、常數項、解的意義等概念。在小學階段,解決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是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的兩邊同時加、減、乘或除以(0除外)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時我們很容易能遷移到初中的知識,幫助其形成概念。通過幫助學生把握關鍵概念,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方程知識的內在邏輯并融會貫通。通過設計不同難度的綜合題目或問題,將不同類型的方程知識進行整合和應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各種方程解法應用到更復雜的問題中,如計算家庭用電量或找出適合的工作時間等。通過這些應用性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方程的實際意義和應用領域。最后,在教學結束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性的小項目或任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程知識進行探究和實踐。例如,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小規模的調查問卷,并用方程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通過實踐性的活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方程的應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授單元之識,開思想之花
大單元教學通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激發他們對方程知識的興趣和好奇心。例如,在介紹一元一次方程時,可以問學生:“什么是方程?它有什么作用?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過什么方程問題?”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激發他們思維的開展。其次,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發現方程的規律和特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探究性學習活動,如讓學生觀察、比較不同形式的方程的解的特點,從中總結出規律。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時,先讓學生求解:王華參加答題比賽,每答對一題加五分,答錯一題扣兩分,他一共答了10道題,如果他的分數是15分,答對和答錯各幾道?解:設王華答對了x題,答錯了10-x題,得方程5x-2(10-x)=15,解得x=5。接下來將問題改變,如果分數超過15,至少要答對多少題?根據剛才的經驗,學生就能列出5x-2(10-x)≥15,再解得x≥5。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時候,學生往往找不到數量關系,列不出不等式來。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探索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間的規律,培養他們的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再次,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應用所學的方程知識來解決問題。例如,提出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你的學校計劃購買新的閱覽室家具,請你通過方程來計算需要的數量和費用”。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方程解法進行問題解決,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鼓勵學生將所學的方程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并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展示出來。例如,可以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小型項目,使用方程解法規劃資源、分配任務或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和解決過程,進行成果展示和經驗分享,激發彼此之間的學習互動與合作。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沙溪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