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數據技術的興起,為就業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以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為例,闡述了大數據技術在推進就業供需精準智能匹配方面的應用價值。與此同時,該項技術在數據隱私與安全等方面上尚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就業供需;精準匹配;智能推薦;人力資源優化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市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實現求職者與崗位需求之間的精準匹配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大數據技術以其在數據處理和分析方面的獨特優勢,為就業市場的精準匹配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采用大數據技術對高校畢業就業情況加以分析,可有效提升使用者的用戶體驗以及分析方法的信息處理效率。本文中課題組以大數據技術在促就業工作中的價值為導向,分析其在就業供需匹配中的應用現狀,探討其推進精準智能匹配的可能性及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大數據技術在就業市場中的應用現狀
近年,大數據技術在就業市場中的應用逐漸深入,成為推動就業工作創新的重要手段。政府和企業紛紛搭建就業信息平臺,通過收集求職者的個人信息、求職意向以及企業的崗位需求、招聘條件等數據,形成了龐大的就業數據庫。這些數據的積累和利用,為求職者和企業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更精準的匹配服務。
在實際應用中,大數據技術的威力得到充分展現。以智聯招聘、獵聘等為代表的綜合型就業服務平臺,匯聚了大量求職者的簡歷和企業的招聘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平臺對這些數據進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不僅為廣大求職者推薦了更加精準的崗位信息,也為招聘企業找到了更加符合招聘要求的候選人。在這些平臺中,求職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求職意向,設置個性化的求職條件。系統則會根據這些條件,在龐大的數據庫中篩選并智能推薦符合求職者要求的崗位。同時,企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化招聘需求,在平臺上發布招聘信息,并通過數據分析找到最符合崗位要求的求職者。
這種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能匹配,不僅提高了求職者和企業的匹配效率,還降低了雙方的活動成本——求職者可以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企業也可以更準確地找到符合條件的人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無疑為就業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就業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大數據技術推進就業供需精準智能匹配的機制分析
(一)數據收集與整合
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基于人職匹配理論,運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智慧校園平臺,將學校的教務系統、綜合素質提升系統、就業信息、學生工作等內容充分整合,實現了企業招聘信息智能化發布、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就業質量跟蹤和學生職業能力水平測試四大模塊的系統化覆蓋。從學生入學到就業,深度解析學生專業與職業取向測評等數據資源,在全面、精準地掌握學生個人信息和能力特質的基礎上,為學生推薦個性化就業信息。對招聘大數據的精準分析,從發展的角度促進了學校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持續優化,有效推動了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二)數據分析與挖掘
在數據收集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挖掘。通過聚類分析、關聯規則挖掘等方法,尋找求職者與崗位之間的潛在關聯和匹配規律。同時,結合時間序列分析、預測模型等技術,對就業市場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為求職者和企業提供前瞻性的就業信息。
具體應用上,為更加精準地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采取了二次分類的方法:第一次是在新生入學時,根據每個學生的個人家庭基本情況和生涯嘉年華數據,幫助學生初步確定未來三年的成長方向;第二次是在第一學期結束后,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和實踐,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有了深入認識,此時再根據最新的個人測評結果和“就業意向與學習導航報告”,結合自己的職業興趣和潛能,再次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專業類別和職業發展方向。通過這種方式,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實現了對全校學生的精準分類指導。
(三)智能推薦與匹配
基于數據分析的結果,構建智能推薦系統,實現求職者與崗位需求的精準匹配。系統可以根據求職者的個人信息和求職意向,自動為其推薦合適的崗位;同時,也可以根據企業的招聘條件和需求,為其推薦合適的求職者。這種智能匹配方式大大提高了匹配效率和精準度,降低了求職者和企業的信息搜索成本。
三、大數據技術推進就業供需精準智能匹配的實證分析
為驗證大數據技術在就業供需匹配中的實際效果,課題組以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電力工程學院畢業生黃某的成長和就業經歷為例,利用就業信息平臺的數據開展了實證分析。通過對比大數據技術應用前后的匹配成功率、匹配周期等關鍵指標,課題組發現了其中的顯著變化。這些變化不僅體現在數字上,更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驗證。
現實中,黃某面臨著所有畢業生都會遇到的問題:如何找到一份既符合自己專業能力又滿足個人發展需求的理想工作?以前,她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瀏覽海量的招聘信息,并逐一投遞簡歷。但由于信息不對稱和缺乏個性化推薦,即使她偶爾發現少數合適的職位,也往往因為競爭激烈而錯失機會。因此,黃某的匹配成功率較低,匹配周期也相對較長,求職過程并不順利。然而,在使用大數據技術之后,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就業信息平臺通過收集和分析她的個人信息、求職意向以及企業的崗位需求、招聘條件等數據,為她提供了精準的崗位推薦服務。推薦的崗位不僅考慮了她的專業能力和實習經驗,還結合了她的個人興趣和職業發展目標。因此,黃某能夠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人職匹配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由此可見,通過挖掘和分析數據,大數據技術能夠更準確地理解求職者和企業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精準的匹配服務。這不僅提高了人職匹配的成功率,還節省了求職者和企業的時間和精力,驗證了大數據技術在促就業工作中的巨大應用價值。
四、大數據技術推進就業供需精準智能匹配的挑戰和問題
大數據技術在促就業工作的實際應用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數據隱私與安全問題
在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的采集、存儲和使用變得異常頻繁,這給數據隱私和安全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首先,求職者在就業信息平臺上填寫的個人信息、求職意向等敏感數據,一旦泄露或被濫用,將對個人隱私造成極大威脅。其次,企業的崗位需求、招聘條件等數據也涉及商業秘密,如若泄露,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如何在確保數據隱私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大數據技術推進就業供需匹配,是當前的一大難題。
(二)算法公平性與透明度問題
大數據技術的核心在于算法,而算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直接影響著就業供需匹配的準確性和公正性。一方面,如果算法存在偏見或歧視,那么匹配結果可能會偏離真實需求,導致某些求職者或企業受到不公平對待。另一方面,算法的透明度不足也會引發信任危機。當求職者或企業對匹配結果產生質疑時,他們往往無法了解算法的具體運作過程和決策依據,從而難以判斷匹配結果的真實度和合理性。因此,提高算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是大數據技術在就業供需匹配中應用時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三)技術更新與人才培養問題
大數據技術的更新迭代速度極快,這就要求就業信息平臺和相關企業要緊跟技術發展趨勢,及時對系統進行升級和優化。然而,這一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些規模較小或資金不足的平臺和企業難以做到。而構建高校智慧就業服務體系,也需要精準分析就業形勢并形成精準的學生職業畫像,勢必涉及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如計算機科學、統計學、心理學等。因此,培養和引進具備這些知識技能的專業人才,也是高校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大數據技術作為推動就業供需精準智能匹配的重要工具,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社會價值,為精準就業服務帶來發展機遇、裝上智慧引擎、提供有力保障。通過收集和分析就業數據,實現求職者與崗位需求的高效對接,有助于緩解就業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1]郜攀峰.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高校畢業就業狀況分析[J].現代電子技術,2020(18).
[2]郝琳琳.招聘大數據分析在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應用[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1).
[3]朱寶麗.數據正義、算法歧視與規制[J].征信,2023(3).
[4]王永珍.高校精準就業指導的核心要義和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1(8).
[5]張希玲.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精準就業服務的基本要求與發展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0(15).
責編:文 墨
基金項目:2023年河南省大中專院校就業創業課題“大數據技術推進就業供需精準智能匹配研究”(編號:JYB2023147);第二屆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究規劃課題“行業性高職院校構建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編號:ZJS2024YB302)
作者簡介:張豐(1979— ),男,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招生就業處處長,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就業創業教育和管理;武娜(1983— ),女,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電力工程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學生工作、就業創業;李君(1984— ),男,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招生就業處就業專員,研究方向為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