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5A”讀寫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標的活動觀和“教—學—評”一體化的要求,能夠優化教學方式,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鑒于此,文章通過“5A”模式在初中英語讀寫教學中的實踐,探究如何將讀寫進行有效結合,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樹立文化意識,培養思維品質,從而將育人方式從傳統的學科認識轉向學科實踐,實現學科育人價值。
關鍵詞:初中英語;“5A”模式;讀寫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18-0002-03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讀是理解的技能,寫是表達的技能,二者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1]。本文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A 3a-3c為例,通過“5A”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讀寫教學中的實踐,
探究如何將讀寫進行有效結合,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
一、“5A”教學模式的含義
“5A”教學模式屬于探究式,它將學習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即Association(激活、關聯)、Assimilation
(消化、吸收)、Appreciation(欣賞、鑒賞)、Action(行動、行為)和Assessment(評價、評估)[2]。本研究基于輸入假設理論、輸出假設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嘗試將“5A”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英語的讀寫教學中,旨在探索“5A”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英語讀寫能力方面的效果。
二、“5A”教學模式的具體闡釋
(一)Association(激活、關聯)——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
這一階段主要創設主題語境,聯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明確要解決的問題,運用思維導圖建構文本框架,梳理文章知識脈絡,學習和運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從語篇中獲得與主題相關的文化知識,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和學習主題之間建立關聯,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了解語言含義,增長語言知識,感受語篇之美,從而能夠運用邏輯梳理能力將閱讀所獲得的知識高效地遷移至自己的寫作過程中。
(二)Assimilation(消化、吸收)——深入語篇的實踐應用
這一階段主要引導學生基于所形成的結構化知識開展描述、闡釋、分析、應用等多種語言實踐活動,內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加深對文化意涵的理解,并通過多樣的活動形式鞏固學生的結構化新知[3]。
(三)Appreciation(欣賞、鑒賞)——超越語篇的遷移創新
這一階段主要針對語篇背后的價值取向與作者的態度和行為開展推理與論證活動,以賞析語篇的文體特征,把握語篇結構,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挖掘文本的思想內涵,領悟文本的言辭之美,品味作者的內在情感。對此,教師要在文本和學生的現實生活之間建立聯系,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多角度分析、審視、賞析和評價語篇,對語篇中出現的人物及人物行為進行評價,比較文化異同,產生思維碰撞,逐步建構和生成圍繞主題的深層認知、態度和價值判斷。
(四)Action(行動、行為)——新語境中的問題解決
這一階段教師要創設真實的語境,引導學生在新的語境中把握主題意義,并結合個人生活經驗和生活需要,自主合作參與實踐和探究。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方法策略和思想觀念,進行有意義的思考、建構和交流,創造性地解決新語境中的問題,理性表達情感、態度和觀點,促進能力向素養的轉化[4]。
(五)Assessment(評價、評估)——展示中實施教學評價
這一階段主要是呈現和展示最終的學習成果。教師通過設計分層評價、引入同伴閱讀和自主閱讀等方式,讓學生交流寫作的內容,同時也可以通過讀寫教學評價量化表來檢測教學成果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學以致用,達到學科育人的目的。教學評價應貫穿教與學的全過程,因此,Assessment還包括持續性的學習評價,即教師在讀寫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并提出具有指導性和建設性的問題,通過對問題的追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5]。
三、“5A”教學模式的課例呈現
本研究將課堂當作主陣地,通過計劃和實施一系列活動,發現問題,尋找方法,進行課堂實踐,于實踐中不斷反思,構建“5A”讀寫教學模式,實現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帶讀,讓教學實現質的飛躍。下面筆者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A 3a-3c為例進行課例呈現。
(一)單元整體分析
本單元圍繞自己或他人的煩惱給出相應建議或進行勸告。Section A由對話、聽力、閱讀和語法共4個語篇呈現了Peter、Kim等青少年的煩惱以及別人給出的建議,突出關于詢問他人的煩惱、表達自己的煩惱、給別人提建議和勸告別人的句型結構及連詞although、so that、until的用法。Section B呈現了Wei Ming面對學習壓力時產生的煩惱以及Alice給出的建議,并介紹了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參加課外班的情況及幾位父母和醫生對此所持的觀點。該單元話題可以引發學生圍繞“煩惱”展開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人際溝通與交流是解決煩惱的重要途徑,要學會與他人溝通和換位思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深入研讀語篇
What:本單元的主題是如何處理家庭矛盾,解決溝通問題。本語篇涉及如何處理矛盾、建立溝通,以及如何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問題。How:以信件的形式呈現問題,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與被提供的建議和安慰,比如與家人溝通,主動提供幫助,表達共情、理解和美好祝愿等。Why:目的是幫助讀者了解積極溝通的方法,例如通過建議和指導,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和工具,以幫助改善家庭關系,解決矛盾,與家人建立更加和諧的相處模式。
(三)整體學情分析
“成長中的煩惱”這一主題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特別是對于正處在青春期的八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波動較大,自我意識突出,常常與父母和老師處在比較緊張的關系之中。因此,學生對于這個主題有很多想法和感受。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圍繞“煩惱和建議”使用目標語言進行交流。教學的關鍵是圍繞“成長的煩惱”設計一系列綜合性、實踐性和關聯性的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探究主題意義的過程中能夠選擇性地接受別人的建議,理性地表達個人觀點及理由,樹立積極的價值觀,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制訂教學目標
Section A的教學目標可制定為:(1)學會敞開心扉,主動與他人討論自己的煩惱,運用句型“My problem is that ... , so I feel ...”來詳細描述自己的煩惱,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并意識到人際溝通與交流是解決煩惱的重要途徑,面對煩惱學會積極尋求幫助;(2)懂得關心和詢問他人煩惱,有共情心,學會傾聽和理解他人,并能利用提建議的目標句型“Why don't you ...”“Why not ...”“You should ...”“You could ...”“It's best ...”“You'd better ...”圍繞他人的煩惱,從人際溝通及換位思考的角度給出積極的建議,表達美好的祝愿;(3)換位思考成長過程中的煩惱,選擇性地接受別人的觀點,理性地表達個人觀點及理由,重新審視成長中的煩惱,樹立積極的價值觀。
(五)把握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引導學生運用句型“My problem is that ... , so I feel ...”詳細描述自己的煩惱,表達真實的感受,并懂得積極尋求幫助,重新審視成長中的煩惱;(2)利用思維導圖建構關于問題與建議的框架,學生根據問題提出建議與措施,并學會理性辯證地看待和接受別人的建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批判性思維;(3)教會學生善于與他人交流溝通,樹立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難點:(1)教會學生懂得與他人溝通交流,明白溝通與人際交往是解決煩惱的重要途徑;(2)引導學生理性辯證地看待他人提出的建議,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
(六)實施課堂教學,促進素養進階
1. Association(激活、關聯)——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
Step 1. Brainstorm;Step 2. Read and answer;Step 3. Read and fill;Step 8. Read and complete.
設計意圖:創設主題語境,運用思維導圖建構文本框架,獲取與梳理兩封信中關于“形成新問題與建議”的知識脈絡,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和學習主題之間建立相關聯的知識結構。
評價目標:(1)Counselling banks;(2)Voice true feelings;(3)Open the heart amp; Share the problems;
(8)Show understanding empathic heart amp; Offer advice.
2. Assimilation(消化、吸收)——深入語篇的實踐應用
Step 4. Read and think;Step 5. Personal compe-tition;Step 9. Group chain game.
設計意圖:基于所形成的知識結構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內化知識。設計和提出指向不同思維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感悟,促進思維從低階向高階穩步發展,逐漸形成對問題的認識和態度,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評價目標:(4)Look for solutions;(5)Fluency and
accuracy;(9)Fluency and accuracy.
3. Appreciation(欣賞、鑒賞)——超越語篇的遷移創新
Step 6. Deep thinking;Step 10. Further thinking.
設計意圖:在探究主題的基礎上走出語篇,結合生活實際多角度分析和賞析語篇,評價語篇人物。通過挖掘文本深層內涵,品味作者內在的真實情感。
評價目標:(6)Expect and enjoy the life;(10)Voice
and value wishes, offer advice.
4. Action(行動、行為)——新情境中的問題解決
Step 7. Write down the problems;Step 11. Be a counselor to solve the problems.
設計意圖:創設真實語境,學生結合成長中的煩惱開展自主探究,并通過開展合作學習進行有意義的思考、建構和交流建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評價目標:(7)Self-resolution;(11)Mutual-resolution.
5. Assessment(評價、評估)——展示中實施教學評價
Step 12. Evaluation and presentation.
設計意圖:通過讀寫評價量化表檢測目標達成度,這一過程體現了評價維度多維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目標:(12)The degree of goals in“solve”.
四、結束語
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5A”教學模式通過一系列基于語篇、深入語篇和超越語篇的具有關聯性和邏輯性的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并且將評價貫穿于教與學的整個過程,實現了
“教—學—評”一體化。教師運用“5A”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讀寫興趣,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讓核心素養真正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落地,實現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陳嵐.4A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讀寫課中的運用探究:以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ection B 2a-2d為例[J].英語教師,2021(13):164-167.
戴玉榮.“悅讀”·“閱讀”·“躍讀”:兒童閱讀的有效途徑探究[J].甘肅教育,2021(21):35-38.
方涵,劉鈺.基于多模態語篇的高中英語看的教學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與學,2019(7):20-25.
張旗美.例談“學導課堂”背景下的故事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21(3):42-45.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立項課題“‘讀思達’視域下初中英語‘5A’讀寫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實踐研究”(課題編號:KCA2023089)及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立項課題“大單元視域下初中英語‘5A’讀寫教學模式構建的研究”(課題編號:FJJKZX23-200)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洪秀端(1974.7-),女,福建廈門人,
任教于廈門市梧侶學校,校長,本科學歷,中國工會十八大代表,集美大學校外碩士生導師,廈門市勞模宣講團成員,廈門市教育學會英語專委會常務理事,同安區中學英語兼職教研員,洪秀端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曾榮獲全國模范教師、省部級勞模、福建省高層次人才(B類)、福建省優秀教師、廈門市高層次人才(B類)、廈門市拔尖人才、廈門市優秀教師、廈門市學科帶頭人、廈門市骨干教師、廈門市骨干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