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正面臨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化轉型的挑戰(zhàn)。文章深入分析了“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理念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中的應用價值,并提出了精選內容創(chuàng)新教法、強化技能深化訓練、組織多樣競技活動以及完善科學評價體系等具體構建策略。實踐表明,“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高中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啟示。
關鍵詞: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18-0085-03
高中體育與健康作為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課程之一,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這一背景下,“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的教學理念應運而生。該理念重在將學習、練習、競賽和評價這四個環(huán)節(jié)融為一體,使之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通過將其應用于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提升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實效性和課堂品質。
一、“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的理念與特點
“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是一種將學習、練習、競賽與評價緊密結合的教育理念[1]。它強調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堂中的核心地位,并通過綜合性的學習方式,全面增強學生的體育技能,競技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在這一模式下,學習不再是單一的知識接收,而是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技能掌握;練習不再是機械的動作重復,而是與戰(zhàn)術理解相結合的應用能力提升;競賽不再是簡單的勝負較量,而是檢驗學習成效和鍛煉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評價也不再是單一的結果評判,而是對學生學習過程、技能掌握情況和團隊協作能力等多方面情況的全面反饋。
“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的特點在于其具有整體性、實踐性和互動性。整體性體現在將學、練、賽、評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機銜接,使其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實踐性強調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和實際操作來掌握知識技能;互動性則體現在師生、生生之間通過有效溝通與合作,共同推動教學的順利進行。這一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體育技能,還能在競賽中鍛煉心理素質,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在評價反饋中不斷調整學習策略,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的應用價值
(一)促進體育與健康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有機整合
在傳統的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學習、練習、競賽和評價四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缺乏聯系與互動,而在“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下,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相互銜接、相互滲透,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教學整體[2]。以排球教學為例。在“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學”是基礎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學習排球的基本知識、作戰(zhàn)技能和比賽規(guī)則,為后續(xù)的實踐奠定堅實基礎。“練”是鞏固和提高的重要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反復訓練,逐漸熟練掌握排球技能。“賽”是技能應用與檢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多樣化的排球比賽中,學生能夠將所學技能付諸實踐,在體驗緊張與激烈的比賽的同時,又能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評”是反饋與調整的階段,教師需建立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從多個維度全面評估學生的整體表現,并引導學生根據評價結果對自己的實際水平有更清晰的認識,從而有目的地進行改進。這樣,“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知識傳授、技能培養(yǎng)、情感教育和評價反饋進行了有機結合,有效提升了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激發(fā)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在“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學生開展體育與健康學習的內驅力能夠得到極大的激發(fā)。他們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積極探索者,學生獲得了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靈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路徑。他們或是沉浸在自主學習中,探究知識的奧秘;或是與同伴攜手,在合作學習中交流思想、共同進步。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引路人的作用,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內在動力,促使他們積極投入、勇于實踐。另外,“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不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內在驅動力,還提升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不斷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如何設定目標、規(guī)劃學習時間,進而促進了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三)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與競技水平
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中,應用“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團隊合作與競技水平具有顯著效果。在促進團隊協同作戰(zhàn)層面,該教學模式非常重視學生之間的協作與思想交流。在訓練與競技實踐中,隊友需要共同商討戰(zhàn)略、合理分配任務,并通過共同努力來實現既定目標。這一過程不僅加強了學生的溝通互動能力,更進一步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在提升競技對抗實力層面,“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利用競技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個人技能的平臺。在比賽中,學生需直面各種挑戰(zhàn)與競技壓力,通過靈活調整戰(zhàn)術、充分施展體育技能來爭取勝利。這樣的競技經歷不僅是對學生技能掌握程度的全面檢驗,更是對他們心理素質與應對挑戰(zhàn)能力的有效鍛煉。通過實施這一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提升團隊合作與競技水平,展現卓越的體育風采。
三、“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下構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模式的具體策略
(一)學:精選內容創(chuàng)新教法,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師在構建“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課堂教學模式時,在“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應精選教學內容并采用創(chuàng)新教法,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幫助他們全面掌握體育概念和技能。以投擲教學為例,教師需要根據投擲項目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包括投擲的基本原理、技術動作要領以及發(fā)力技巧等。同時,為了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師還應融入投擲在比賽中的運用實例和戰(zhàn)術分析,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驅力。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投擲的標準動作分解視頻,以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動作認知。此外,
還可以通過動畫模擬技術讓學生體驗不同投擲場景下的技術運用,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真實的投擲情境,如設計投擲沙包或實心球到指定區(qū)域的游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掌握投擲的基本技巧,提高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投擲動作給予專業(yè)且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評價,幫助他們及時發(fā)現問題并調整動作,以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通過構建這樣的教學模式,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師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在投擲項目上的全面發(fā)展,提高他們的運動素養(yǎng)和技能水平。
(二)練:強化技能深化訓練,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在“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下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中,“練”這一環(huán)節(jié)起著重要作用。它強調通過強化技能深化訓練,將理論知識切實轉化為實戰(zhàn)技能,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以足球教學為例,教師需精心設計一系列系統的練習內容,針對足球運動中的各項基本技能進行專項訓練。以傳球技能為例,學生可以從基礎的兩人一組原地傳球開始,逐步過渡到多人跑動中的傳球練習,再到結合戰(zhàn)術和設置障礙的復雜傳球訓練,如長傳、短傳、斜傳等。為了讓學生在實戰(zhàn)中應用所學技能并提升身體素養(yǎng),教師可以組織小型足球比賽或模擬比賽場景等,讓學生在比賽中體驗足球的魅力,并學會如何根據場上形勢靈活運用技能[3]。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講解足球比賽規(guī)則、戰(zhàn)術理念等知識,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足球運動的內涵和精髓,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比賽心態(tài),提升應對挫折的能力。
另外,每個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學習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訓練內容和方法進行調整。例如,對于技能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訓練的難度和復雜度;而對于技能水平相對一般的學生,教師則可以給予更多關注,指導他們逐步掌握基本技能,從而樹立自信心。通過“練”的實施,學生在足球技能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也在身體素養(yǎng)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賽:組織多樣競技活動,激發(fā)學生運動熱情
在“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下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中,“賽”是激發(fā)學生運動熱情、提升其體育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徑。通過精心組織多樣性的競技活動,學生能夠在實際比賽中深刻體驗運動的魅力,從而有效提升競技能力,形成團隊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4]。以田徑教學的短跑項目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系列比賽活動。在基礎技能訓練階段,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小組內的計時賽或對抗賽,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中快速熟悉短跑的基本動作和技巧。隨著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教師可以逐步提高比賽的難度,如組織開展班級之間的友誼賽或者校際田徑運動會等,讓學生在更大的平臺展示自己的短跑技能。
除了傳統的競賽形式,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短跑挑戰(zhàn)活動,如“接力尋寶”。教師先在起點和終點之間設置多個寶藏點,并在每個寶藏點放置一個小標志或物品作為“寶藏”。然后,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出一名隊員作為“尋寶人”,其余隊員作為“接力者”。活動開始后,“尋寶人”從起點出發(fā),找到第一個寶藏點后返回與第一名“接力者”擊掌交接,以此類推,直至找到所有“寶藏”。所有隊員完成接力后,用時最短的小組即為獲勝隊。如此,教師通過將短跑與趣味元素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參與鍛煉,提高運動興趣。在比賽過程中,教師作為指導者和評價者,應密切關注學生的表現,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比賽結束后,教師應對活動進行總結和評價,在肯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的同時,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改進方向。這種“賽”的策略不僅充分展現了體育與健康學科的實踐性和競技性,還充分展現了學生的運動才能和團隊精神,引導學生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四)評:完善科學評價體系,實現教學目標成效
在“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下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中,“評”這一策略的實施對于完善科學評價體系、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僅體現在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上,還體現在其體能發(fā)展、學習態(tài)度的積極程度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多個方面[5]。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需兼顧學生的技能表現與情感、態(tài)度等非技能表現。
以單杠教學為例,在技能掌握方面,教師可以設定具體的評價標準,例如: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完成單杠上的支撐、擺動、翻轉等基本動作;動作是否流暢,有無多余或錯誤的動作;在完成動作時表現出的速度、力量和協調性如何。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面對困難挑戰(zhàn)時的態(tài)度是否積極等。在體能發(fā)展方面,教師可以設計若干與單杠項目相關的體能測試,如學生的上肢力量、耐力以及核心穩(wěn)定性測試等。在團隊合作方面,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合作、溝通和協調能力。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保持客觀和公正,避免主觀臆斷和個人偏見。評價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解析、個別輔導等形式,及時將評價結果傳達給學生,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深入剖析,讓學生能夠及時獲得自身表現的情況反饋,并以此作為調整學習策略的依據。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師通過在課堂中深度應用“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促進了體育與健康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有機整合,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內在驅動力,提高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競技水平,進而全面培養(yǎng)了其綜合素質。這種“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不僅順應了當前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滿足了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師應不斷探索和完善這一教學模式,以更好地適應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高中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樓文亮.高中體育“學,練,賽,評”課堂教學模式建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7):28-29.
李開騰.體教融合視域下“學練賽評”一體化課堂教學策略[J].體育視野,2022(9):74-76.
劉盼盼.高中“學練賽評”一體化體育課堂教學設計[J].體育風尚,2023(5):125-127.
叢霖,林麗娜.基于“學練賽評”課程一體化下的體育課堂模式構建研究[J].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2023(22):74-76.
汪劍春.“雙新”視域下高中體育課堂“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重建[J].運動休閑(大眾體育),2023(12):10-12.
作者簡介:陳長富(1985.1-),男,福建晉江人,
任教于晉江市磁灶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