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西是中國重點茶區之一。茶產業是廣西傳統優勢特色產業,是廣西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產業。文章闡釋廣西千億元茶產業發展的意義,深入分析近年來廣西茶產業發展現狀和打造千億元茶產業面臨的問題,從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加強標準化生態茶園建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桂茶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推進“茶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提出促進廣西千億元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廣西;千億元茶產業;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24)02-0100-08
基金項目:2023年度廣西社科界智庫重點課題(一般項目)“促進廣西千億元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Zkybkt202350);2023年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一般項目)“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稅收制度創新研究”(23BYJ014)。
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強產業的文章,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優勢產業,集中優勢資源,打造若干體現廣西特色和優勢、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帶動力的支柱產業。”[1]廣西是中國重點茶區之一,茶產業已成為邊遠山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從廣西茶產業發展現狀出發,深入研究廣西茶產業發展情況及打造廣西千億元茶產業面臨的問題,多維度提出促進廣西千億元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為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提供智力支持。
(一)廣西千億元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促進廣西茶產業規范化、科學化發展
廣西提出打造千億元茶產業的奮斗目標,通過實施綠色高效茶園建設工程、茶葉加工水平提升工程、品牌提升和營銷體系建設工程、產業融合和茶文化提升工程、標準體系和質量安全提升工程、科技創新提升工程、產業人才素質提升工程[2]等措施,從根本上改變茶葉種植和生產過程勞動力緊缺、茶園管理粗放、產品安全性較低、企業規模小和生產設備落后、科技創新能力弱及品牌效益低等狀況。同時,通過實施廣西六堡茶“公用品牌+核心區域品牌+企業產品品牌”的培育計劃、制定《廣西六堡茶品牌培育工作方案》、發布種植和栽培標準、劃定種植區域等措施,促進廣西六堡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發展六堡茶產業為契機,帶動和引導廣西其他茶類種植、生產、經營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二)廣西千億元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是龍頭企業帶動產業振興和農民增收。以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采取“公司+茶廠+合作社+農戶”合作共贏模式,打造中國茶葉標準化茶園基地,積極開拓茶園、種植茶葉,助推六堡茶產業做大做強,成為推動廣西鄉村振興和六堡茶產業發展壯大的中堅力量。二是增加就業崗位。2022年,梧州市蒼梧縣共有茶企業27家,全部取得SC認證,規上企業2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家,專業合作社116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有效擴大了農村就業崗位[3]。三是茶旅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加快茶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是打造千億元茶產業的重要舉措,通過結合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引導茶產業與休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帶動鄉村振興。例如,廣西重點產茶地通過舉辦茶文化旅游節、推出采茶及制茶體驗項目、在茶園間建設旅游步道和民宿等旅游基礎設施,促進了鄉村旅游業發展。
(三)廣西千億元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壯大廣西實體經濟,推動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
廣西茶葉種類繁多、品質優良,其中六堡茶和特色茶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通過加強茶葉的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全流程管理,廣西茶產業取得了顯著發展。2022年廣西茶葉產量達10.79萬噸,比上年增長12.4%,比上年增速提高3.8個百分點[4]。廣西茶園分布廣,種植及經營人員較多,打造千億元茶產業有利于廣西茶葉提高產量、優化品質、提升品牌價值,為壯大廣西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一)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穩步增長
2000年以來,廣西茶葉生產呈高速發展態勢。2022年,廣西茶園種植面積102.51千公頃[5],茶葉產量10.79萬噸[4],廣西茶園種植面積和茶葉產量穩步增長,茶葉產量進入全國前十強省區[6],橫州市茉莉花(茶)產量均占全國的80%以上,享有“中國茉莉之鄉”的美譽[7]。“十四五”時期,廣西將重點打造茶產業,力爭到2025年將茶產業打造成千億元農業產業。
(二)茶產業生產模式向智能化轉型、經營模式向多樣化發展
一是茶產業生產模式向智能化轉型。廣西通過科技賦能引領茶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2020年以來,梧州市緊緊圍繞廣西打造千億元茶產業和構筑廣西茶產業“半壁江山”的戰略部署,改變以往傳統的茶葉生產加工模式,構建全產業鏈現代六堡茶產業體系。通過選育優良品種,創建標準化生態茶園,實現了茶葉的標準化和生態化生產,六堡茶呈現產銷兩旺、量價齊升、高速發展的良好勢頭。2022年,廣西六堡茶產量超3萬噸,綜合產值160多億元,入庫稅收1.15億元,較上年增長70.6%[8]。二是經營模式多樣化。廣西積極改變傳統零售和傳統電商銷售模式,向新媒體直播帶貨營銷模式轉變,加強茶葉營銷線上線下相融合,不斷滿足大眾消費需求。同時,在原有茶葉數字化交易平臺的基礎上整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不斷擴大數字化交易平臺的使用范圍和影響力,實現茶葉供應鏈更多元化、茶葉管理更集中化、茶葉交易數據更可視化和茶產業服務更專業化。
(三)茶葉品牌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廣西持續推進茶葉品牌建設。通過舉辦和參加國內外茶葉展銷會、文化節等活動,多角度、多層次宣傳推廣廣西茶葉,桂茶公用品牌影響力逐步增強,地域優勢的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模式逐步完善。梧州市天譽茶業有限公司申報的六堡茶產品成功入選“圳品”認證的產品名錄[9],六堡茶制作技藝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六堡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37.64億元,獲評2022中國茶葉最具品牌傳播力品牌[10]。
(四)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廣西積極探索“茶旅+康養”“茶旅+桂文化”“茶旅+研學”“茶旅+民宿”等新業態新模式,深入推進茶產業與健康養生、文化旅游及生態鄉村建設相融合,建設了一批茶文化旅游區,將茶產地打造成茶文旅“一站式”旅游綜合體、旅游小鎮,多維度、全方位促進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茶文旅融合產業已成為聯農、帶農、惠農產業,有效助力鄉村振興。例如,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布央村創新推行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資金變股金的“三變”改革,村民以自然資源、現金入股,將生態茶園成功打造成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并開發茶園觀光、研學、民宿等特色旅游項目,使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茶山變“金山”,帶動村民走出茶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一)標準化生態茶園建設程度不高
廣西產茶區存在茶園基礎設施老化、標準化茶園建設程度不高等問題,廣西茶園產量較低,茶葉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有待提升。當前,廣西茶產量和茶葉種植面積排名均步入全國前十名,但與福建、浙江、湖北、湖南等產茶大省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一是老茶園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廣西老茶園占比約七成,種植品種混雜。老茶園設施升級更新滯后,布設管道存在損壞、老化的情況,茶園抗災害能力弱。二是標準化生態茶園少。廣西茶園分布零散且規模小,茶葉采摘多以手工作坊形式進行,自動化程度低,茶葉品質不穩定,勞動成本高,較難實現大規模升級改造。
(二)茶產業龍頭企業數量少
廣西茶產業龍頭企業數量少。根據《2023年中國茶葉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的統計數據,2023年國家重點龍頭茶企共計69家,廣西僅“廣西梧州茂圣茶業有限公司”入榜[11]。根據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公布的數據,2022年廣西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135家,僅有7家茶業企業入榜[12]。這反映出廣西茶業龍頭企業發展規模小,龍頭企業帶動能力有待提升。
(三)茶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廣西茶企業科技研發能力較低,產品升級慢,研發費用投入少。當前廣西茶企業多為傳統企業,生產設備陳舊、制作工藝和生產流程簡單,研發費用投入不多。廣西少數龍頭茶企業僅在殺青、發酵等過程中采用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現代工藝來縮短制作周期,茶葉科技成果的應用水平不高。
(四)桂茶公用品牌建設有待加強
廣西桂茶公用品牌建設與茶產業強區的茶品牌建設存在差距。一是桂茶公用品牌影響力不大、知名度不高,廣西茶葉的市場占有率低。二是茶產業鏈條延伸不夠,茶產品附加值不高。廣西茶產業鏈延伸產品多數停留在特色互補、同類相促階段,醫藥、日化等茶產業深加工衍生品較少。三是宣傳力度不足。茶葉品牌宣傳推廣意識不夠強,缺乏有效的品牌宣傳方式。
(五)“茶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有待增強
廣西的茶產業與茶文化、茶科技深度融合方面仍需增強。一是茶文旅融合發展有待增強。目前廣西茶旅景區列入國家AAAA級以上旅游風景名勝區的僅有梧州市蒼梧縣六堡茶生態旅游景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布央村仙人山景區。入選2022年中國茶鄉20條旅游精品線路的僅有賀州市昭平縣“春天到昭平來看茶之旅”、梧州市蒼梧縣“蒼松六堡生態茶園體驗之旅”。如何深度挖掘生態茶區仍需探索。二是茶科技融合發展有待增強。廣西茶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高,大多數中小茶企業仍以傳統技術制茶,在圍繞茶葉產業全鏈條實現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引領茶產業跨越發展方面仍需努力。
(一)加強財稅扶持和金融政策支持
一是加強財政支持。增加財政資金投入,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形式,完善茶園基礎設施建設,引進綠色先進加工設備和精密智控系統,助推茶葉生產加工智能化轉型升級。吸引更多國內外的優質資源,建設集加工倉儲、產品交易、科研創新為一體的廣西茶產業發展集聚區。二是加強稅收扶持。持續聚焦茶農、茶企業涉稅需求,落實落細稅收優惠政策,做精做優納稅服務。建立財稅數據共享機制,通過財稅數據的科學分析,為茶產業提供有針對性的財政獎補政策和個性化的稅收服務。通過在各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立稅費服務點、組建助農稅收服務隊等形式深入茶山、茶葉市場、茶廠,為茶農、茶企業提供精準涉稅服務。三是加強金融政策支持。鼓勵各類銀行加大對茶企業的信貸政策支持,開發長周期、低利率的政策性貸款產品。成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采用“政府+銀行+擔保”的風險共擔模式,解決茶農、茶企業貸款難問題。創新反擔保措施,對有穩定訂單的經營主體,探索以未來收益權質押作為反擔保措施。對品質好、市場接受度高的產品,參照市場公允貨值核定反擔保物價值。
(二)加強標準化生態茶園建設
一是強化茶園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老茶園的路網、管道、水利、軌道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滴灌、噴灌、水肥一體化、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設施建設,改善老茶園種植條件。推進茶葉生產機械化、自動化,開展茶園管理、采摘等農機農藝結合模式的試驗和推廣。二是加強標準化生態茶園建設。不斷優化茶園生態環境,實現生態茶園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在新老茶園推廣高效優質的生態栽培技術,加強平衡施肥、農藥減量化、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新技術應用。加強新建茶園配套設施建設,建成產業融合度高的標準化茶園。三是推廣“茶林共生”模式,建設廣西智慧茶園。根據各地適合的生態茶園技術體系,大力推廣“茶林共生”模式,在茶園開墾建設中保留適宜種植茶樹地塊的原生植被,構建多層次立體復合的茶園生態系統。綜合運用5G技術、區塊鏈技術,加快推進基于數字化、可視化、物聯網、衛星遙感系統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智慧茶園建設,提升茶產業管控的數字化、信息化水平,提高茶園產量。
(三)培育茶產業龍頭企業
一是實施“龍頭帶產業、產業興龍頭”戰略。以六堡茶、茉莉花茶為重點,在廣西選擇15家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將其培育成科技型、年產值過億元的大型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參與地方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二是支持龍頭企業完善產業鏈建設。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聯合重組及合資、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茶企業,推動組建大型茶葉集團公司,增強競爭力。通過財政補貼、資金獎補等措施鼓勵龍頭企業承擔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建設,推動龍頭企業集聚化、產業集群化發展。三是提高茶葉生產企業發展壯大的獎勵額度,對規模以上的企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500億元、300億元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2000萬元、1000萬元、500萬元,對新入庫的規模以上茶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四是統籌財政資金支持企業股改上市。參照廣西扶持企業上市有關獎勵辦法,優先培育茶企業上市。如對改制成功、與保薦機構簽訂上市輔導協議、在廣西證監局辦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的茶葉企業,給予一次性改制工作經費補助100萬~200萬元。支持六堡茶、茉莉花茶企業申報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四)增加茶產業科技創新投入
一是增加科技創新資金。以統籌安排自治區本級科技專項資金、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給予相應貸款、通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方式支持茶產業技術創新,支持企業發展升級為高新技術企業,爭取到2025年發展15家茶葉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對創新型農機設備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統籌中央和自治區級財政資金支持龍頭企業引進先進加工設備。鼓勵龍頭企業申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和各類科技獎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和技術改造項目。支持龍頭企業深入參與茶品質提升工程,扶持一批集良種生產、市場推廣、科技服務為一體的“育繁推”企業。二是加強平臺建設和重大項目攻關。建議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牽頭,搭建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推廣合作單位等的合作平臺,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機制。聯合高等院校創建茶葉發展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一批自治區級科技創新平臺,積極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統籌財政資金支持開展茶樹新品系選育、茶園智慧高效栽培技術、智能化生產線等科技創新研究。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圍繞市場需求和產業短板,開展關鍵技術基礎性研究與重大項目攻關。
(五)注重提升桂茶公用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一是著力開展桂茶公用品牌建設。出臺桂茶公用品牌整合工作方案,構建“公用品牌+核心區域品牌+企業產品品牌”三位一體的桂茶公用品牌體系,打造“廣西六堡茶”“梧州六堡茶”“橫縣茉莉花茶”等區域優秀品牌,帶動“三鶴”“中茶”等一批優秀企業品牌形成品牌矩陣,提升桂茶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完善公用品牌建設體系和機制,優化“廣西六堡茶”等公用品牌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制度。舉辦六堡茶、茉莉花茶等茶葉節慶活動,推動優勢產區品牌創建。二是建立桂茶公用品牌營銷體系。聘請國內頂尖的專業策劃團隊開展自治區級茶公用品牌的整體策劃和營銷。鼓勵各地建立茶業市場,如支持打造梧州市六堡茶交易中心和建設具有評估、抵押、交易等金融功能的六堡茶公共茶倉。鼓勵茶企業參加展銷活動,在全國開設桂茶連鎖專賣店,引導桂茶進入國內重要茶葉銷售渠道。三是注重宣傳。制作廣西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和重點龍頭企業的宣傳片,通過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加強六堡茶、茉莉花茶等特色茶產業品牌的培育,建設集品牌宣傳、產品展示、品鑒交流于一體的茶業綜合營銷中心,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講解茶葉知識,依托各種媒體進行宣傳,在各項活動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四是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鼓勵大型企業積極參與茶產業鏈延伸產品開發,研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式茶飲料、袋泡茶等產品。探索在飲料、膳食和日化領域加入桂茶元素,促進桂茶產品結構多元化發展。以桂茶帶動農業、工業、物流、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進一步延長廣西茶產業鏈。
(六)推進“茶產業+”融合發展
一是深入挖掘廣西各地茶區的特色文化資源。鼓勵廣西各地收集、整理茶文化相關資料,積極開展廣西茶文化研究。統籌整合現有博物館、文化館資源,打造具有廣西特色的茶文化場館。鼓勵六堡茶“茶船古道”申報自治區級以上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打造一批融自然景觀、茶文化歷史、茶民生活勞作、民俗文化于一體的大型茶文化表演項目。二是促進茶文旅融合發展。建設一批茶文化旅游區,開設星級民宿、餐飲、自駕游營地、采茶炒茶體驗等茶園觀光旅游及茶企業旅游服務,將更多茶產地打造成茶文旅“一站式”旅游綜合體、旅游小鎮。三是大力發展茶配套產業。根據廣西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茶具、茶包裝等配套行業,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例如,在包裝方面,制定廣西茶葉品牌包裝標準,對不同區域公用品牌、不同品質茶葉分別制定統一的包裝、貯運等標準,規范產品標識,利用廣西欽州坭興陶、北流瓷器等特色資源,在包裝設計、茶具使用等方面打造桂茶公用品牌整體形象。四是促進茶科技融合發展。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提供貸款、給予稅費優惠等方式,支持茶產業技術創新。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支持企業發展升級為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推進科研平臺建設,建設國家黑茶(六堡茶)產品質量檢驗中心。組織攻關一批六堡茶、茉莉花茶的關鍵核心技術,力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支持機械企業加快研發制造和應用適宜廣西山區的輕簡化、智能化茶園作業機械,推廣采茶機、修剪機、割草機等茶園耕作裝備,推進茶葉生產機械化,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提升茶葉生產效益。鼓勵茶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助推茶葉生產工藝升級,推進六堡茶、綠茶、紅茶、花茶等多品種精深加工,提高茶產品科技含量。
茶產業是廣西傳統優勢特色產業,是廣西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產業。促進廣西千億元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政企聯合,同向發力。一是加強財稅扶持和金融政策支持。通過增加財政資金投入、落實落細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茶企業的信貸政策支持,助推茶葉企業轉型升級。二是加強標準化生態茶園建設。通過改善老茶園種植條件、強化新建茶園配套設施、建設智慧茶園等舉措,提升茶園產量。三是培育龍頭企業。通過實施“龍頭帶產業、產業興龍頭”戰略,完善產業鏈建設,提高獎勵額度等措施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四是增加科技創新投入。包括增加創新資金投入、加強平臺建設和重大項目攻關等方式。五是注重提升桂茶公用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加強公用品牌建設,建立桂茶營銷體系,延長茶產業鏈。六是加強“茶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茶配套產業。
[1]習近平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N].人民日報,2023-12-16(1).
[2]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廣西六堡茶及特色優勢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廳發〔2022〕13號)[EB/OL].(2022-01-26)[2024-03-12].http:// nynct.gxzf.gov.cn/xxgk/jcxxgk/wjzl/gntf/t11241928.shtml.
[3]蒼梧縣茶產業發展又獲兩項殊榮:蒼梧縣榮獲中國茶葉流通協會2022年度茶業最具投資價值縣域及茶業百強縣域[EB/OL].(2023-03-02)[2024-03-12].http://www. cangwu.gov.cn/ztzl/lbczx/lbccyfzdt/t15906128.shtml.
[4]2022年全區農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EB/OL].(2023-12-05)[2024-03-12].http:// tjj.gxzf.gov.cn/tjsj/jdfx/qq/t16446821.shtml.
[5]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西調查總隊.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3-03-31)[2024-03-12].http://tjj.gxzf.gov.cn/zxfb/ t16224044.shtml.
[6]陳靜,周彥會.廣西茶葉產量位居全國前列[N].廣西日報,2022-10-06(4).
[7]廣西橫州:小茉莉大經濟[EB/OL].(2023-09-08)[2024-03-12].https://difang.gmw. cn/gx/2023-09/08/content_36819249.htm.
[8]梁乾勝,潘登,陳樂.看梧州六堡茶產業的躍遷:構建全產業鏈體系“僑銷茶”變“俏銷茶”[N].廣西日報,2023-10-20(9).
[9]冼振宇,李志祺,鐘兆貞.六堡茶獲得“圳品”認證:我市深入實施品牌強梧戰略促進市場主體提質增效[N].梧州日報,2022-06-09(1).
[10]黃丹,姚婷.實現七大突破!梧州六堡茶產業產銷兩旺[EB/OL].(2023-04-20)[2024-03-12].https://www.ddgx.cn/show/64943.html.
[11]2023年中國茶產業鏈圖譜研究分析[EB/OL].(2023-11-23)[2024-03-12].https:// www.puercn.com/news/149993/.
[12]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關于公布2022年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名單的通知[EB / OL].(2022 - 10-26)[2024 - 03 - 12]. http://nynct. gxzf. gov. cn / xxgk / jcxxgk / tzgg / t13231157.shtml.
責任編輯莫仲寧陳巍陸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