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國既是動蕩不安的時代,又是中外文化互相碰撞、交融的時期。民國時期的包裝設計樣式繁多,商品包裝業在此時期形成了三種各具特色的設計風格,版畫由于本身的藝術特點,在包裝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文章首先對民國時期的版畫藝術形式進行梳理,并從多個角度闡述版畫藝術與包裝設計結合,分析民國包裝設計與版畫藝術之間的關聯,旨在為現代包裝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民國;版畫;包裝設計
民國時期國內社會生產和生活都經歷了重大變革。清末,中國被迫進入工業化時代,小農手工業經濟在工業化的沖擊下被瓦解,商品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商品經濟促進了消費市場的繁榮,大量消費品在市場中流通使得商品包裝設計業蓬勃發展。消費者在購買時不僅關注商品本身的價值,還關注商品的附加價值。包裝在商品流通中不僅能保護商品,還能傳遞商品信息,促進商品銷售。此時,消費者對商品的包裝設計有了一定的審美要求,促進了商品包裝多樣化。
鴉片戰爭后,西方工業革命后機械所生產的“洋貨”開始大量涌入中國,西方商品的大批量生產和精美的外包裝設計劇烈沖擊了國內的手工品。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民族工商業者逐漸開始重視商品的外包裝設計。在民國這個中外交融的特殊歷史背景下,版畫作為一種流傳至今的古老藝術形式,被廣泛運用在包裝設計中,國內的包裝設計在當時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因此,民國時期也被稱為我國現代包裝設計的萌芽時期①。中外文化思想不斷碰撞交流,也催生了民國時期三種各具特色的包裝設計風格:中國傳統風格、西方現代風格、中西結合風格②。
中國版畫歷史源遠流長,由于民國時期中國社會正處于向現代轉型的歷史巨變中,中國文化在當時走向現代化,民國版畫也在那一時期顯示出對現代性藝術的追求,進而由明清時期的風俗版畫發展為高度關注社會現實的新興創作版畫。版畫由于其復制性、平面性和大眾性等特點,與當時中國內在的社會形勢高度契合。魯迅先生曾說:“當革命時,版畫之用最廣,雖極匆忙,頃刻能辦。”③因此,版畫藝術在當時得到了大力的傳播,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版畫,顧名思義就是用刀或其他工具在木板或石板等材料上進行創作的作品。20世紀30年代由魯迅先生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成為中國現代版畫肇始的重要標志。民國時期的版畫藝術因其帶有強烈的革命戰斗精神,在造型上具有一定的雕塑性,多展現出一種“力之美”。例如1929年魯迅在朝花社出版的《近代木刻選集(一)》中《島上的美》這一作品,其整體畫面由于黑色與白色的畫面對比,呈現出近似剪影的視覺效果。大面積的鏟白和黑色細節部分的畫面相互映照,使得整個畫面黑白對比強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版畫的構圖布局特點是簡潔、概括、飽滿、靈活,是對畫面高度地提煉和綜合④。我國古代很早就對畫面構圖有了深刻的探究,古代畫家把構圖稱為“經營位置”。版畫的構圖和其他繪畫形式一樣,有主有次,主要形象和次要形象相互映襯,使畫面既有鮮明的中心,又是一個統一和諧的整體。木刻版畫在賦予畫面形象力量美和實現造型單純、提煉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因此,簡潔精煉的構圖成為木刻版畫創作中一種較為普遍存在的形式。
按色彩進行分類,我們可以將版畫分為黑白版畫、單色版畫和套色版畫。版畫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在色彩方面也要求簡單概括,以最少的顏色“刻”出最豐富的色彩效果。民國時期的版畫多是黑白套色版畫,黑白木刻的特點決定了作品中只能出現黑與白兩種特定的顏色,整個畫面色彩可用“簡”予之概括。“簡”即簡潔,虛與實相結合,黑與白的色調處理一致。黑白版畫的黑與白不是隨心而至的雕刻,而是畫面黑白對比越強烈,畫面就越密實。如趙延年在1961年所刻的《魯迅像》將魯迅先生面部作了強烈的黑白對比,以面部的大量留白來突出人物形象,在背景中則點綴白色條紋用以襯托黑細節的手法再次強調畫面主題。色調在木刻中使物象的結構和質感變得緊密⑤。
版畫藝術的表現、構圖和色彩等藝術形式都受到工具的影響,由于版畫刀刻所產生的獨特“力之美”的雕塑感得到了包裝設計者的廣泛喜愛,版畫和印刷技術也有很深的淵源。印制技術方面,包裝設計作為商品的外包裝,是可以重復使用的,包裝設計很難脫離印刷藝術單獨發展。民國時將版畫運用到包裝設計中的最大特點在于保留了版畫特有的藝術形式,在設計中呈現了版畫藝術獨特的“力量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激發了人們的購買欲望。將版畫運用在包裝設計中所產生的美感不僅提高了商品的商業價值同時也極具收藏價值。
民國時期東西方文化交融,這一時期的包裝設計和版畫都處于傳統與現代相互交融碰撞之間。從現實主義角度來看,商品的包裝設計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發生了轉變,而此時民間藝人在內容刻畫上已經向日常生活中的新事物轉變,具有生活趣味性,深受大眾喜愛。民族工商業者敏銳地發現了版畫藝術帶來的商機,他們借助版畫的藝術語言重新設計商品包裝,中西結合,以此來包裝表現西方的“洋貨”,一種從未有過的“混搭”風格產生了。
民國版畫得以在大眾中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的復制性。所謂的復制就是指版畫可以通過母版重復制作同一圖像,版畫的復制性非常利于傳播和收藏。在民國時期商品種類繁多,市場需求量大,這就需要大量的生產,而商品包裝生產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印刷,版畫的復制性與其完美契合。除此之外,受到當時印刷技術的限制,包裝設計需要保證圖像的穩定性,避免在印刷過程中的誤差導致圖像迷糊不清。而版畫以最少的顏色“刻”出最豐富的色彩效果,版畫簡單精練的刀法所產生的圖像效果簡單且易識別,因此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損耗,降低包裝設計成本。例如當時由華成煙草公司生產的“金鼠”香煙(圖2)多使用單色版畫進行包裝設計,畫面統一以黑白色進行處理,金鼠牌三個黑色大字與其白底相互映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包裝由統一的黑白色進行印刷,使這種包裝能夠大量生產并降低成本。綜上所述,在民國時期將版畫運用在包裝設計中是經濟與文化的自然選擇,契合了當時商品經濟的發展規律。

民國版畫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它強烈的平面風格,版畫以其獨特的刀法、充滿力量感的線條和黑白色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人在看過包裝設計之后就對商品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民國時期商人將木刻版畫運用在包裝設計中,并以此節省成本,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如民國時期,人們在國內市場上所見的“甜心”牌巧克力(圖3),由美商上海海洋寧洋行生產,其包裝設計充滿西化意味。“甜心”牌巧克力包裝紙畫面構思性強,借鑒了版畫的藝術特點,突破了糖紙包裝設計多以身穿旗袍或泳裝的美女手持扇團含情脈脈一類的圖案為主的設計風格,在畫面中使用了非常醒目且大面積的黑色。包裝紙上的騎馬人物采用輪廓刻畫效果,粗線條的外觀輪廓適合復制生產,整體畫面效果借鑒了版畫的抽象形式概括畫面形象,這種新穎的包裝效果使人們眼前一亮。
民國時期,版畫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被廣泛應用于包裝設計中,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不僅提升了包裝設計的藝術性,也為商品增加了獨特的文化韻味。無論是圖案的選擇,還是色彩的搭配,或者是技術手段的使用,都體現了設計師們的創新精神和對美的追求,實現了版畫語言在包裝設計中的圖像表達,同時也為中國的包裝設計注入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民國時期是中西方文化互相碰撞的時期,也是中國現代包裝設計的萌芽期。民國版畫在從初期對西方版畫的“拿來主義”到把版畫藝術融入民族解放的洪流中,形成新的“民族化”風格,最終達到“去西方化”的目的。民國包裝設計則是在西方強大工業技術和低價大批量商品沖擊下,不得不轉變傳統保守的思想,進而主動學習西方使用新材料和科學技術等。然而,民國設計師在西方文化這股強大洪流的沖擊下,仍不忘在包裝設計中融入民族性。
在此基礎上,設計師們將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設計理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相結合,使這一時期的產品包裝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民族性,形成了中西融合的包裝設計風格。
民國時期版畫發展的歷史為我們如今的設計提供了發展的思路。國家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對文化自信的重視與民國版畫“去西化”的過程相互映照。民國時期的版畫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體現了設計師們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這種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堅守,使得包裝設計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容器,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這對于現代包裝設計來說,同樣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國家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對文化自信的重視與民國版畫“去西化”的過程相互映照。即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實用性和美觀性,還要注重文化內涵的傳遞和表達。
總的來說,民國時期包裝設計師通過融合傳統文化與個性化設計來表達自身的情感,使民國商品在與西方商品的競爭中不相上下。因此,現代包裝設計同樣應該在吸收外國優秀文化的基礎上融合本民族文化,最后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包裝設計風格。只有從以往的教訓中總結經驗,并融入新時代的發展理念,才能讓包裝設計業繼續蓬勃發展。

作者簡介
殷玥,女,四川達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任麗蓉,女,四川雅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
參考文獻
[1]張望.魯迅論美術[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6.
[2]周建夫.木刻技法淺析[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
[3]吳小燕.兒童版畫巧教巧學[M].合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
[4]左旭初.民國食品包裝藝術設計研究[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6.
[5]趙春英,張樹棟.中華印刷圖史[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8.
[2]黃展.民國時期(1912—1949)上海戶外廣告設計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20.
[3]劉穎.民國時期視覺符號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8.
[4]張文松.夢在山外—民國(1912—1949)版畫中的西方視角[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3.
[5]韓劍武.基于民國時期文化特征的化妝品包裝設計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22.
[6]安寶江.向民間學習—民國時期木刻版畫藝術的本土化[J].裝飾,2016(1):35-38.
[7]李永慧.版畫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包裝,2020(6):38-40.
[8]張生.民國時期版畫在包裝設計中的藝術表達[J].湖南包裝,2020(3):79-81.
[9]李洪峰,湯力.傳統版畫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食品工業,2021(1):161-162.
注釋
①趙春英,張樹棟:《中華印刷圖史》,中國書籍出版社,2018年第150頁。
②張生:《民國時期版畫在包裝設計中的藝術表達》,《湖南包裝》2020年第3期第79-81頁。
③張望:《魯迅論美術》,人民美術出版社,1956年第52頁。
④吳小燕:《兒童版畫巧教巧學》,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年第1頁。
⑤周建夫:《木刻技法淺析》,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年第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