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市場需求的多樣化,東莞荔枝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本文從東莞荔枝產業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了產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和外部環境的挑戰,并探討了高質量發展模式。通過“搭面”“強點”“韌網”的策略,強化基礎,提升質量,促進產業升級。同時,利用科技創新賦能產業,提高產品檔次,構建開放多元的市場體系,以及通過文化賦能,增加產業價值,為東莞荔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荔枝產業;發展現狀;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30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97(2024)03-0004-07
荔枝是東莞市本土種植面積最大、品種特色最鮮明、區域優勢最明顯的水果。目前,全市荔枝種植面積保持在15萬畝以上,分布在28個鎮街,優勢產區已形成明顯的產業帶,初具產業集群效應。然而,在新的市場形勢下,如何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成為擺在東莞荔枝產業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從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入手,探討新形勢下東莞荔枝產業的發展策略,旨在為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一、東莞荔枝產業發展現狀
(一)區域分布情況
東莞荔枝主產地以山地丘陵資源較為豐富的山區片、丘陵片為主,埔田片、沿海片也有一定種植面積。目前,全市有28個鎮街種植荔枝,其中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的鎮街有6個,包括厚街、樟木頭、黃江、謝崗、塘廈、大嶺山;種植面積5000-10000畝的鎮街有4個,包括大朗、清溪、鳳崗、常平。10個鎮街的荔枝種植面積合計13.75萬畝,約占全市總面積88.25%。
(二)主要品種及其特點
目前,東莞荔枝品種以糯米糍和桂味為主,種植面積約11萬畝;觀音綠、冰荔、嶺豐糯、唐夏紅、莞香荔、紅繡球、粵引無核荔等地方特色高端品種的種植面積約2.2萬畝;妃子笑、懷枝、其他品種的種植面積分別為1.1萬畝、0.4萬畝、0.48萬畝(圖1)。
二、新形勢下東莞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產業發展存在的內部問題
1.荔枝果園基礎設施較為薄弱
當前,東莞荔枝果園大部分建設在坡度超過20度的坡地甚至山地上,不僅對外交通不便,而且灌溉、施肥、噴藥、材料運輸、采后保鮮、預冷和冷鏈運輸設施都嚴重缺乏。基于立地條件和果園基礎條件差的原因,荔枝果園基礎設施總體落后的局面短期內尚無法根本改觀。果園機械化水平提升較慢,修剪(采后修剪與花穗修剪)、采收、施肥等主要管理仍依賴手工操作,導致常規技術運用不夠到位,規范化管理有待提升,距離農業現代化經營管理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2.人力資本短缺嚴重制約荔枝產業發展
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全國范圍內農業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問題都日益凸顯。而在工業經濟發達的東莞,“后繼乏人”與“雇工難、工價高”更是制約荔枝生產的瓶頸因素。人力資本短缺疊加果園基礎設施薄弱,導致了東莞多地出現果園失管現象。
首先是果園經營主體的本土人力資本問題。當前,東莞荔枝果農中50歲以上的人群占比達七成以上,本土年輕人已不再愿意參與傳統的高強度的農事勞動。荔枝果農以高中及以下學歷為主,雖然有著多年的荔枝種植經驗,但是學習創新能力缺乏,市場意識淡薄,較難接受新鮮事物和領會新技術、新理念,大多數果園采用的荔枝種植模式仍較為傳統落后,果園經濟效益低下。需要注意的是,也正是由于這種“后繼乏人”的境況,東莞荔枝果園流轉市場近年來趨于活躍,其中約50%的果園流轉給外來人口經營,經營者只負責果園生產管理和果品銷售而不得變更樹體品種。這將導致品種結構固化以及果園生產管理的短期行為,嚴重影響東莞荔枝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其次是果園經營過程中的用工問題。人工費用在生產要素投入中的占比也在持續走高。據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在兩廣地區的調研數據顯示,2023年荔枝生產要素投入中人工費用占比接近六成,直接擠壓了果農的獲利空間。而東莞用工相對更高。例如,荔枝成熟期采摘荔枝人工的平均雇傭成本,東莞每人每天超過300元,而廣州市增城區為200元,茂名市高州市為150元。同時,在采摘、打藥等關鍵荔枝生產環節中,部分產區還會出現雇工難甚至無工可雇的尷尬局面。另外,由于東莞荔枝果園多屬山地,坡陡樹高,在采收過程中出現務工人員傷亡的風險也較大。這些都威脅著東莞荔枝產業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的可持續性發展,迫使其向資本技術型生產方式逐步變革。
3.中晚熟荔枝品種集中上市疊加市場開拓能力不足導致產值受限
東莞荔枝基本上屬于中晚熟品種。從全國荔枝整體產季來看,東莞荔枝缺乏早熟產區和超晚熟產區的產季時機優勢,與大多數主產區上市時間重疊,基本在市場供給量最大的時間段集中上市。從東莞荔枝產業本身來看,品種集中度非常高,糯米糍和桂味兩個品種產量占比超過70%,在短期內集中供應市場。因此,東莞荔枝上市期集中且短暫,期間的市場銷售壓力積聚較大。在市場開拓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供需之間難以達到有效平衡。特別是在豐產年份,荔枝銷售價格往往出現明顯下行,影響荔枝產業產值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4.產量常態波動累加傳統流通方式放大了荔枝市場風險
東莞荔枝產業存在嚴重的“大小年”問題,量增價跌和量減價增的市場波動經常導致產銷失衡。雖然近年來隨著栽培技術的提升,這種情況稍有緩解,但由于產量波動而引致的市場波動仍然鮮明。同時,由于荔枝銷售仍以傳統的批零流通方式為主,流通環節多,價格形成機制和傳導機制不健全,往往不能有效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小散農戶缺乏議價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放大了荔枝市場風險。
5.荔枝產業供應鏈運營能力、協同性、穩定性尚有待提升
荔枝供應鏈運營能力與服務質量不僅直接影響產區荔枝產品組織銷售的及時性和量價保障性,影響果農經濟收益,而且會通過影響荔枝消費市場聲譽而再次對產區荔枝產業發展起到或牽引或抑制作用。當前,盡管東莞市在推動荔枝供應鏈提質發展方面已經優于其他多數荔枝主產區,但其仍存在供應鏈上下游伙伴關系脆弱、成員協同性不平衡、線上/線下渠道以及荔枝鮮品/加工品供應鏈相互之間缺乏有效協作和支撐、供應鏈信息系統不完善供需信息匹配低效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東莞荔枝產業供應鏈體系應對市場變化抵抗自然和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
6.龍頭企業與合作社組織的實力和產業影響力有待提升
東莞荔枝產業目前仍屬于離散競爭市場,產業集中度較低。盡管近年來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家庭農場不斷涌現并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荔枝產業的組織化、規模化水平,但是這些企業或組織大都規模有限,實力偏弱,輻射示范效應和帶動引領能力不強。不管是在生產環節還是流通環節,都缺乏成規模的組織帶動,特別是兼涉生產流通領域的有市場影響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屈指可數。分散經營的產業現實制約了東莞荔枝產業生產與市場的密切對接,限制了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生產過程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推進緩慢,抵抗自然與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產業鏈整合難度大。
(二)產業發展面臨的外部挑戰
1.氣候異常加大荔枝生產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荔枝是典型的熱帶果樹,其生產對自然條件依賴較大,氣候變化或異常等自然災害對產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荔枝生產周期中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有高溫干旱、低溫冷害、臺風、陰雨和突發暴雨等。不同地區不同年份自然災害的發生種類和影響程度難以預知。近年來,氣候異常已具有常態性和無法預測性的特點,加劇了荔枝生產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這給東莞荔枝的產前規劃、產中管理以及產后處理都帶來較大困擾,給荔枝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2.營銷環境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加劇荔枝生產經營挑戰
持續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后疫情時代,社會經濟文化大環境發生較大變化,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加劇。從消費市場來看,消費升級與消費降級并存,情懷文化需求與理性消費兼具,且都將在各自領域朝著越來越高的需求水平發展。同時隨著物質供給的日益豐富化,荔枝競品會越來越多且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而這些都是荔枝生產經營者特別是中小果農面臨的嚴峻挑戰。
3.土地資源缺乏剛性約束東莞荔枝產業提質升規的發展空間
作為經濟發展大區,東莞市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發展較快,人均國民收入遠超全國大多數地區。但這卻在一定程度上負面影響了東莞荔枝產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在土地資源有限相對經濟效益低下的情況喜愛,一產(農業)為二產(工業)發展讓路。在東莞市工業化的過程中,大量埔田片和沿海片荔枝果園用地被征用移作他用。盡管在國家土地資源管理日益嚴格的當下,這種現象鮮見規模出現,但顯然荔枝產業想要擴大土地規模則缺乏資源空間。(2)農業現代化水平提升需要依賴農業設施設備水平的增長,但是在農業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荔枝產業設施用地的強烈需求又會遭遇耕地資源保護的剛性約束。因而,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大型多功能冷庫、田頭小站、移動倉儲冷鏈物流設施等荔枝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都嚴重受限,抑制了東莞荔枝產業提質增速發展。
三、東莞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模式探討
放眼全國甚至全球荔枝產業的大格局,綜合考量東莞荔枝的相對優勢和劣勢,東莞荔枝應將“小而美”“雖小但強”確定為產業發展的目標定位。具體來說,就是在絕對面積規模受限的情況下,致力于從新品、優品且高產、高效上要效益求發展,建立其在荔枝產業界鮮明的形象定位。而這需要從全產業鏈角度進行系統布局和推動,以實現其產業發展目標定位。
(一)“搭面”“強點”“韌網”,強基提質促產業升級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任何個人和組織發展目標的實現務必是從自身的強基提質開始。東莞荔枝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也務必從夯實產業基礎(面)、提質產業經營主體(點)以及促進產業鏈成員協同鏈接(網)來著手。
1.政府搭臺撐“面”,構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大環境
政府管理部門應該明確并長期堅持荔枝產業發展目標定位,同時大力宣傳推廣,使得東莞荔枝產業界達成共識,從而形成上下同心、目標明確的發展格局;圍繞荔枝產業發展目標定位來配備資源,搭建發展平臺,引領產業發展方向;確自身在荔枝產業發展中的職能定位,扮演好初期架構師(規劃)、基本規則制定者(規范)、后臺支援者(服務)的角色,明確認知產業經營者才應占據舞臺的中心。
2.聚焦產業經營主體,強點韌網
(1)加大果園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品種結構,提升硬實力[1]。一方面,應加強荔枝園水、電、路、渠、技、噴淋設施、水肥一體化設施、病蟲害監測防治設備、田頭冷庫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低效果園生產條件,提高果園管理機械化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宣傳與示范,大力推動地方區域特色荔枝品種的推廣普及,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2)提高果園生產管理水平,增強軟技能。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通過果園管理指導手冊制定以及專項培訓、田間課堂和現場指導等活動,示范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安全科學用藥、病蟲害綠色防控、機械化栽培等先進適用技術,落實保花保果措施,不斷提高果農在荔枝全生育期關鍵時間節點的管理能力。
(3)打造荔枝示范園,以點帶片。統籌整合資源,打造一批荔枝示范園,范圍涵蓋荔枝類農業園區、高標準果園、荔枝公園、家庭農場、標準化生產基地等類型,通過升級改造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機械裝備水平,完善冷鏈物流體系,提升文化品位,從而形成鮮明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周邊區域荔枝產業發展,形成以點帶片、先發帶后進的發展格局。
(4)提質荔枝示范區與專業村鎮建設,提升產業規模化水平。目前,大嶺山、厚街2個鎮被評為國家級示范鎮(荔枝類),厚街、大嶺山、大朗、謝崗、樟木頭、黃江、清溪等7個鎮被評為省級專業鎮(荔枝類),厚街大逕社區、大朗鎮水平村等18個村(社區)被評為省級專業村(荔枝類)。按照東莞市政府規劃,下一步將整合市農科中心、市植物園等資源,規劃兼具品種試驗、科技研發、文化展示、種質保護、數字管理于一體的荔枝高質量發展綜合示范區;圍繞地方荔枝特色品種,做大做強厚街“冰荔”、樟木頭“觀音綠”、大嶺山“嶺豐糯”、大朗“糯米糍”、謝崗“桂味”五大荔枝優勢產區[2],引導打造5個萬畝省級荔枝專業鎮;聚焦重點、聚合力量,引導打造10個千畝省級荔枝專業村。
(5)加強高素質農民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荔枝產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必須有一批高質量的產業經營主體和專業人才[3]。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振興。因此,東莞市應高度重視高素質農民培育,在傳統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支持之外,進一步加強對荔枝產業經營人員市場知識與管理技能的培養與培訓,包括生產管理、財務管理、人員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同時,應大力扶持荔枝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其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成為連接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橋梁與紐帶,成為東莞荔枝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另外,應充分區域荔枝產業協會的統籌牽引作用,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協調各經營主體的利益與行為。
由此,從實體層面看,東莞市將形成“示范區—專業鎮—專業村—示范果園—中小果園”的“金字塔式”層級遞進示范輻射的產業運營結構,通過“傳幫帶”促進先進農技農藝、生產管理模式的擴散,形成產業集群效應。而高素質農民以及新型經營主體不僅能使得上述縱向產業運營結構真正發揮作用,而且能推動各層次實體的橫向鏈接,由此構建出頗具韌性的荔枝產業協作網絡。
(二)科技賦能產業,提質升檔
1.持續加大優新品種選育與推廣力度
優質優品始終是荔枝市場上的關鍵核心競爭力,也是東莞荔枝實現產業目標定位的關鍵支撐點。東莞種質資源豐富且擁有良好的品種選育能力和傳統,未來應聯合科研院所,再接再厲,加大投入,力圖達到每個時期都同時擁有在研發、在試驗、在示范、在推廣、在普及的優質新品,層遞銜接,源源不斷,保持持續而旺盛的創新能力,確保東莞荔枝持續而強大的市場競爭力。而優質品種不僅僅是指具有優秀消費品質的品種,而應是兼具優秀生產品質的品種,即應該是消費者喜歡生產者也喜歡的品種,兼備口味鮮美與穩產、耐貯運、抗逆性強等特征。
2.加強荔枝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建設
應優質新品種和地方特色品種的及時推廣和普及需要,東莞市應加大力度建設良種采穗圃,推進良種苗木繁育。
3.構建高效的科技服務機制,提高科技服務水平
(1)匹配產業主體結構,東莞市荔枝產業應探索一套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構建一支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省級科研院所+本土農技研發推廣部門+社會化專業服務組織+“土專家”有效協作的科技服務隊伍。
(2)切實提高果園日常管理技術服務水平。首先,針對當前大多數荔枝果園生產管理水平不高技術落后的情況,統一制定基礎性的果園管理指導手冊,通過專項培訓、田間課堂和現場交流分享等活動,及時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升荔枝生產過程管理規范化水平。其次,務必重視優質新品種和地方特色品種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發、總結和宣傳推廣,降低果農品種改良的風險感知和使用成本,從而才能保障荔枝新品優品的推廣和普及效率。第三,及時關注荔枝生產動態,精準預判自然氣候變化對荔枝生產可能帶來的影響,并進行預警和提供防范措施,而對已經發生的負面影響甚至災害要積極響應,及時高效地提供應急服務。
(3)扶持推動社會化專業服務組織發展。東莞荔枝絕大多數果園屬于分散型的中小果園,以個體果園為單位來發展機械化實現現代化的困難非常大,甚至其中部分果園往往因果農年老體衰而后繼乏人而陷于失管狀態。因此,應借鑒我國北方地區水稻和小麥等產業的成功經驗,扶持推動一批社會化專業服務組織,為荔枝果園提供單個環節、多個環節甚至全程生產托管或外包服務,如高接換種服務、病蟲害防控服務等。這些社會化專業服務組織通過服務規模化,可以緩解東莞荔枝產業當前所面臨的人力資本短缺困境,也可提升荔枝產業生產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推動東莞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
(4)大力推動荔枝生產管理新技術的研發、試驗、示范以及推廣應用。尤其要重點關注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種“大小年”技術、適用機械機具研發引進和選型、與農機具相適應的果園農藝條件研究以及高效節水灌溉、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節本增效技術集成。
由此,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省級科研院所、本土農技研發推廣部門、社會化專業服務組織以及“土專家”等各類科技服務主體合理分工、各司其職、有效協作,形成一套良性高效的荔枝產業科技服務機制,持續為荔枝產業提供既能因應需要又能牽引發展的科技服務。
(三)集合各種力量,構建開放的多元化市場體系
結合產業實際情況,應大力推動東莞荔枝“12221”市場體系建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構建并不斷拓展開放的、多元化的大市場。
1.秉持敬畏市場的態度,建立正確的產業市場觀
毋庸置疑,市場已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要素。但是當前絕大多數東莞荔枝生產者仍僅僅將市場視為自己生產結果的容納場,對于市場的關注往往僅出現在產品滯銷的時候,市場意識淡薄。觀念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績效。因此,政府不僅應鼓勵荔枝生產者及時關注市場動態,而且還應組織力量探究荔枝市場發展趨勢和市場運行規律,積極采取措施提升產業從業人員匹配市場需求進行供給側改革的意識和能力,加速東莞荔枝產業市場導向發展的進程。
2.深耕產區市場拓寬銷區市場,延展市場空間縱深
(1)相對其他荔枝主產區,東莞有著得天獨厚的產區市場。區域內工業和服務業發達,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和外來人口眾多,這些單位和個人內引外聯商務往來和社會交流非常活躍,對東莞優質荔枝形成了較大的需求市場。基于此,東莞荔枝產業應該進一步深耕挖潛,不僅提高產區單位和個人自身對荔枝的吸納消費能力,而且借助這些單位和個人的力量,將東莞優質荔枝外溢傳導到產區之外。
(2)面對更為廣闊的境內銷區市場,通過積極開展一系列“走出去”“引進來”活動,建立并不斷加深與各類采購商、電商平臺甚至終端消費者的密切合作共贏關系。首先,積極對接鑫榮懋、百果園和京東等在全國銷區有重大影響的流通企業,布局全國層面的銷售主干網,借船出海。其次,針對主要銷區市場,根據其實際情況,選取當地影響力強的流通企業鋪設區域層面的銷售主干網,重點深耕。第三,為各類中小微流通企業包括本土分銷商隊伍織構建開放式銷售服務平臺,鼓勵扶持使其百舸爭流。由此,力求織就一張有點有面、線上線下相結合、多元化多層次且有富有活力的荔枝銷區銷售網絡。
(3)關注并積極開拓出口市場,
未來中國荔枝的出口應逐步實現戰略轉型。在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大背景下,隨著國際物流行業的發展以及以中荔集團為代表的中國荔枝出口企業實力增強,中國荔枝將應該也能夠滿足境外更高層級的市場需求。特別是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將為中國優質荔枝與國外高端市場提供更為精準的對接。而作為以出產優質高端荔枝著稱的東莞市來說,應在這場市場變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統籌規劃,以一產市場為圓點不斷拓展二產和三產市場
荔枝作為生鮮農產品,上市期集中且保鮮期短,順產順銷是生產者的基本需求。因此,對生產者來說,鮮果銷售市場也一直是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市場。只有當鮮果銷售遇到困難或者生產者不再滿足于其基本收益時,才會開始關注二產和三產市場。站在一個區域或一個經營主體的視角來看,二產和三產既是一產的市場,即會吸納消化荔枝鮮果的銷售,同時也是整個荔枝產業鏈增值的路徑。
鑒于東莞荔枝的實際特點,首先,聚焦深耕“一產”市場。鮮果銷售仍是東莞市荔枝產業最有相對競爭優勢的市場。其次,應適度發展“二產”加工業,探究一條荔枝加工業發展的新路子。在目前階段,不能照搬其他荔枝主產區設大廠上大項目的做法,應重在多元化創新品種的加工品研發,其加工產成品初期可以借助“一產”鮮果的市場聲譽以及銷售網絡進行銷售。第三,重視“三產”,創新運營模式。當前東莞荔枝“三產”的主要形態是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通常來說,這一方面可以促進荔枝鮮果和加工品銷售,另一方面更是以荔為媒帶動區域多產業共同發展。且由于地緣特征,東莞荔枝發展“三產”具有相對優勢。但因受限于市場形態,東莞荔枝“三產”在發展初期甚至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所輻射的市場空間有限,主要面向產區市場(本市居民以及周邊區域居民)。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應遵循市場規律,輕資產重運營循序漸進。
4.穩定區域外銷售網絡的同時大力發展本土銷售力量
農產品銷售網絡的構建不能完全脫離本土銷售力量,否則長此以往產區將失掉市場話語權,在產業鏈中的利潤空間會逐步被壓縮,產業也逐漸失去活力。就東莞市荔枝產業而言,在布局全國多元化多層次的銷售網絡時,不僅要不斷建立和加深與區域外各類采購商和電商平臺的鏈接,而且需同時大力扶持本土兩支銷售力量的成長。其一是本土經紀人隊伍。這支隊伍是匹配“走進來”活動落地,鏈接前來的區域外采購商和電商平臺與本土荔枝果農的橋梁和紐帶,促成采購商和電商平臺適品采買與果農鮮果銷售的供需鏈接。其二是本土經銷商隊伍。這支隊伍是對應“走出去”市場策略,將果農鮮果銷售與銷區(也包括產區)市場直接鏈接的力量。特別是,隨著傳統電商和新型電商的快速發展,也隨著越來越多“農二代”的加入,東莞荔枝本土經銷商隊伍將越來越壯大。
5.建設市場支撐服務體系,推動完善產業供應鏈高效運行
荔枝產業的有效運行不僅僅需要產業鏈主鏈條成員組織或個人(生產者和銷售者)各強筋骨,而且需要相互之間建立穩定高效的協作關系,以及一整套為之順利運行而服務的市場支撐體系,主要包括:
(1)產業信息共享服務體系。通過信息共享實現產銷縱向聯動、橫向協作,不僅可以降低供應鏈整體運行成本,也可以為供應鏈成員賦能,提升其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創新能力。
(2)物流服務體系。通過推動田頭倉儲冷鏈物流設施、農產品交易市場以及多功能冷庫等建設,健全可以快速反應的荔枝物流特別是冷鏈物流體系。同時加強與郵政、順豐、京東物流等物流企業對接合作,探究更經濟、更快捷、更多元化的物流方式。
(3)營銷服務體系。一方面推動產業協會牽頭組織制定產品銷售領域的相關標準,規范市場行為。另一方面激勵從事荔枝產業市場研究、包裝設計、文化挖掘、策劃推廣、品牌塑造等活動的營銷專業組織的發展。
(4)金融保險等其他服務體系。因應荔枝產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不斷探索金融服務新模式,推進荔枝產業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完善產業金融服務體系。從保險主體和保障內容等多方面探究荔枝產業流通領域保險服務的多種可能形式,發揮保險作用,降低流通消費風險。
6.塑品牌重宣傳,構建線上線下聯動的多媒體營銷平臺
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東莞荔枝產業應構建“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品牌體系”,在深研消費市場的基礎上提煉恰當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內涵,打造鮮明的品牌形象,各品牌之間相互支撐又各具特色。未來應在持續推進舉辦荔枝節和主題宣傳推介等線下活動的同時,加大利用新媒體的宣傳活動,線上線下聯動,提升宣傳推廣的力度、廣度和深度。
(四)文化賦能市場,促進產業價值增值
1.傳承——挖掘東莞荔枝的歷史文化
東莞荔枝生產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早在唐朝已有成片的“荔園”“荔枝山”出現,宋代時東莞荔枝生產漸盛,到清代中前期,東莞已初步形成荔枝收購、加工、交易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4],而今也存成片的古荔枝林。2020年,東莞荔枝種植系統成功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同時,東莞荔枝的優異品質被歷代所公認,也留下了大量的文獻記載以及詩詞歌詠。因此,東莞荔枝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收集整理這些歷史文化資料,深入挖掘東莞荔枝的歷史文化符號意義與人文價值,不僅可以傳承莞荔文化,也可以增強荔枝消費內涵,提升其市場價值。
2.創新——豐富東莞荔枝內涵,演繹文化新符號
因應社會文化發展動態和消費市場需求變動,東莞荔枝產業發展也需與時俱進,不斷創造新的文化作品,豐富產品內涵,賦予其新的文化符號。而在這方面,東莞荔枝產業顯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不僅推動《荔枝紅了》《嶺南荔枝紅》等歌曲的創作與傳播,而且結合國潮動漫的創新表現形式,賦予冰荔、觀音綠、桂味、糯米糍、嶺豐糯、唐夏紅、莞香荔、妃子笑等8個莞荔優質品種獨特的身份及形象,并推出帆布袋、T恤、冰箱貼、馬克杯等文創產品,賦予了千年莞荔新的文化活力。
參考文獻:
[1]東莞市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暫行)[N].東莞日報,2022-05-25(A08).DOI:10.28181/n.cnki.ndgrb.2022.001219.
[2]馬錁,胡銳清,羅詩,等.東莞市荔枝種質資源收集利用及研究展望[J].果樹資源學報,2022,3(05):70-72.
[3]齊文娥,陳厚彬,李潔欣.2022年中國大陸荔枝產業發展狀況、趨勢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23,50(02):147-155.
[4]田夢.舌尖上的千年“莞荔”[J].農產品市場,2021(01):32-35.
(責任編輯:楚 霞)
The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Faced by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ongguan's Lychee Industry
QI Wen'e, HAO Guang-hui, JIANG Zhi-q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
Abstract: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arket demand, the lychee industry in Dongguan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Dongguan's lychee industr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within the industry and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proposes a model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trategies of \"pairing\", \"strengthening\", and \"resilient network\", we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improve quality, and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t the same time, utiliz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empower industries, improving product grades, building an open and diverse market system, and increasing industrial value through cultural empowerment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ongguan's lychee industry.
Key words:
Litchi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