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跑車’加速,突破內線。”
“一個輕松寫意的小拋投。”
“球進了,兩分有效。”
“黔東南籃球隊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
2024年3月22日的夜晚,當王再貴“村味”十足的方言解說,牽引著數萬球迷的歡呼聲穿透夜空的時候,笑瞇了眼的下弦月和閃爍的星星一起,又見證了一個“村BA”的歡樂之夜。
王再貴握緊拳頭的右臂高高舉起,向下揮動,定格在胸前,身體隨著慣性左轉,眼角的余光中,身著警服執勤的戰友身影,在歡樂的海洋中靜靜矗立。
比賽已經結束,歡樂迅速從球場向外擴散。王再貴壓下心底涌起的酸澀,顧不上濕潤的眼眶,用略顯低沉的聲音,引導球迷有序離場。
這里是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村。2024年春天,“村BA”全國球王爭霸賽在此拉開大幕,從此開啟了快樂籃球之旅。
如果不是無數媒體的采訪曝光,沒有人知道王再貴的多重身份。除了“村BA”解說員和“村BA”發起人之一這兩個身份之外,他還有一個身份:臺江縣公安局臺盤派出所輔警。
一個“村BA”賽季,247場比賽,持續三個多月,每場數萬名球迷。王再貴解說值勤兩不誤,和166名民警輔警、140名學警、100名保安夜以繼日,無私奉獻,實現了無刑事、治安事件以及安全事故零發生的目標,讓球迷和游客在臺盤享受到快樂、純粹的籃球比賽。
王再貴和戰友們的付出,得到了廣大球迷和網友的認可。大家說,身著藏藍色警服的警察,是“村BA”的“安全閥”。這片藏藍色,是“村BA”平安、和諧、有序的根本,安心、舒心、開心的源泉。
一名外地球迷遇到困難得到警察無微不至的幫助和照顧后感慨地說,臺盤的“村BA”是藏藍色的。
一
臺盤人對籃球的熱愛由來已久。
20世紀40年代,這個勢如龍盤之地的村子的村民們就開始接觸籃球。
沒有球場,就找一塊平整的土地;沒有籃板,就用四根樹干撐起幾塊木板;沒有籃筐,就用竹條來編;沒有界線,就用石灰在泥地里畫;沒有籃球,就用棉花、麻線來綁……
任何物質的匱乏,都阻擋不了臺盤人對籃球的熱愛。
當熱愛被烙進靈魂和骨髓,就成了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承。
如今,經過80多年的精神傳承和文化浸潤,籃球早已融入了臺盤人的生命。在籃球文化的影響下,臺盤人團結協作、永不言敗、 從不放棄、勇于拼搏,跨過了一個又一個物質上的坎,爬上了一個又一個精神上的坡——戰勝貧困,實現小康,開啟鄉村振興的新征程,打造“村BA”這個中國頂流文化IP。
“從小跟著父輩在泥地里打球,一場球下來,石灰線都被踩掉,‘棉花籃球’被打散。”今年26歲的王再貴,8歲開始打籃球。2016年,他在一場比賽中手肘脫臼,沒有完全恢復就開始打球,讓手肘變成了習慣性脫臼。無奈之下轉戰解說,以另一個身份參與到籃球比賽中。回憶起兒時的籃球生涯,他黝黑的臉龐上全是快樂和幸福。
在臺盤,籃球精神的傳承和文化的弘揚不僅體現在籃球場上,更體現在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
2017年,王再貴參軍入伍,因工作出色被評為“優秀士兵”,2019年從部隊退役后,成為臺江縣公安局的一名輔警,從此多了一個參與“村BA”的身份。有一天,臺盤派出所接群眾報警,稱有人在臺盤鄉創業園區門口路邊發生爭吵。王再貴立即攜帶單警裝備趕到現場,一邊用普通話安撫外地游客,一邊用苗語勸說本地爭執者:人家到我們貴州做客,我們要有點主人家的樣子。他把球場上幽默的解說風格運用到糾紛的調解中,雙方迅速握手言和。當天下午,雙方不約而同為王再貴送上錦旗:“公安民警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和安心。”
球場的大小亙古不變,球場上的溫暖和安心卻可以無限延伸。當王再貴放下話筒,穿上警服,和所有戰友手挽手、肩并肩站在一起,就是一道藏藍色的風景,成了守護“村BA”的安全長城。
二
臺盤人為什么如此摯愛籃球?“村BA”為什么會火?
王再貴說,臺盤人對籃球的熱愛早已深入骨髓,融入靈魂。火與不火并不重要,因為那是他們的生活,能給他們帶來快樂。唯一不同的是,“村BA”火了,他們可以把這種快樂帶給更多的人。
2024年,“村BA”全國球王爭霸賽在春天里拉開大幕,和煦的春風和滿目的青綠,翻開歷史的書頁,開啟了新一年的籃球快樂之旅。
從臺盤外望,巍巍雷公山蒼翠欲滴,悠悠巴拉河清澈見底。自古以來,“皆知禮讓”的苗族先民在這片“泉甘土沃,江河瀠洄寬闊”的土地上,“自耕而食,自織而衣”,無憂無慮地過著“淳樸近古”的生活。
每年六月六,是苗族的“吃新節”。自從有了籃球,臺盤村民除了舉辦“斗牛”“斗鳥”等傳統賽事外,籃球成了參與度最廣、認可度最高的“明星項目”。
對籃球的熱愛,成就了臺盤人的快樂;臺盤人的快樂,成就了“村BA”的火爆。大量的人流涌入臺盤,臺盤村也隨之舉世皆知。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歲月陪伴臺盤成長。在臺盤,籃球是快樂的,打籃球是快樂的,守護這份快樂也是快樂的。排羊派出所教導員陳浩就是這份快樂的守護者之一。
陳浩值勤的位置,在王再貴右邊,正對球場底角的觀眾席角落。在五顏六色服裝、層層疊疊的球迷人浪里,身著藏藍色警服筆直矗立的陳浩巋然不動,紅色的網格袖套和嚴肅沉穩的身影,給身邊的球迷帶來了足夠的安全感。
在值勤的過程中,陳浩和戰友們除了關注自己的網格,還時時注意觀察附近網格,和球場上的比賽一樣,他們相互協作補位,用籃球精神演繹著警營風采。
按照大賽布警劃分,陳浩所在的位置是第1網格。有比賽的日子,他和65名戰友在觀眾席8個區域22個網格里,至少要執勤14個小時,中間只有半個小時的吃飯時間。遇到晴天,滿身的汗水浸透警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
臺盤的夏天,不僅有驕陽,還有暴雨。2023年9月3日,天空突降大雨,王再貴讓群眾找地方躲雨,疏導群眾時,他看見陳浩配合村委會前的殷陽佳雨打開隔離門,疏導群眾進去躲雨。殷陽佳雨渾身已濕透,衣褲緊貼身體,依然面帶笑容輸送群眾。
這樣的景象每天都在上演:幫觀眾租借充電寶,為球迷找孩子,為口渴難耐的觀眾送水,提醒觀眾不能抽煙,不能向看臺拋擲物……雨過天晴,球員們在球場打起了水球,熱鬧繼續,歡樂繼續,安保繼續,王再貴的解說繼續。
“球迷的關注點在球場,我們的關注點是球迷。”執勤結束回到住處,看著彼此警服上明顯的汗漬,陳浩和戰友們笑稱這是成功的印記,標志著每一場“村BA”的成功。
“王再貴的解說非常精彩,他現在是‘村BA’王牌解說,已經是一個網紅了。”每一場比賽,陳浩和戰友們雖然面對觀眾不能關注球場上的精彩,但耳朵卻可以捕捉到王再貴的解說和球迷的歡呼。當王再貴揮舞著拳頭激情轉身的時候,他們能明顯感覺到王再貴的眼睛泛著光,從自己的身上滑過,那是來自戰友無聲的交流和問候。
每次感受到來自戰友的無聲問候,陳浩疲憊的身體總會重新充滿力量。他的眼睛越過身前激動的球迷身影,漸次抬高,最高處那排球迷的身后,是湛藍的天空,比天空的藍色更加深沉而純凈的,是球迷中間65名身著藏藍色警服的頂層臺階管控組戰友。
三
快樂是幸福的源泉,它不能阻止時光的流逝,卻能通過心靈的傳遞,讓“村BA”的每一場比賽更加團結、和諧、有趣、有序。
隨著當天最后一場比賽終場哨聲響起,現場兩萬多名球迷熱烈地討論著某次轉身、某個進球、某個啦啦隊的精彩表演,在森林公安局民警蔣云飛和戰友們的引導下,按照網格劃分有序離場。
球場出口處,36名警察手挽手分列兩旁,構成一道安全的城墻。深邃的夜空星光閃爍,他們肩上的四角星花映著星光,靜靜地看著球迷和臺盤人的歡樂,以球場為中心向非遺集市和商業區擴散。在小吃攤迎來“高光時刻”之后,水波一樣層層蕩漾開來,又被張林等外圍民警輕輕撫平。
張林2023年7月19日調任臺盤派出所所長。還沒來得及熟悉情況,“村BA”便因為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趙立堅的點贊火了起來,四面八方的球迷涌入臺盤。為了確保賽事安全,他通過和村委會協調,從村里的青壯年中抽派人手,臨時組建100多人的“村BA”賽事安保隊,分成10多個小組,每個民警負責1至2個小組,保證時時事事有人處置。
球迷們離場后,壓力就傳遞到道路交通上。臺江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吳開武與大隊民輔警一起戰高溫、斗酷暑,每天平均上崗時間達17個小時,實現了全縣“涉及亡人交通事故零發生,交通擁堵零發生”的目標。
為了避免交通擁堵,臺盤村開辟了11個公眾停車場,停車位7000余個,并按順序逐一進行標注,每個停車場有志愿者和學警引導;架設3個車輛卡口,實時分析進出車輛數據;在進入臺盤道路設置6個遠端控制點,一旦進入臺盤車輛即將飽和時,引導分流車輛進出。散場時在老320國道路段實行單循環,沿途設置40塊道路引導標志。
籃球的精彩在場上,“村BA”的精髓卻在場外。
籃球為什么是圓的?村委會門前那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看著父親天天泡在“村BA”現場,吳開武的女兒曾經問他這些問題。面對女兒的靈魂拷問,剛開始吳開武無法作答。親身經歷了“村BA”之后,吳開武終于找到了答案:因為籃球象征著團結,只有團結才能產生凝聚力,不僅能夠帶來快樂,還能增加群眾收入,促進一個地方的發展。火爆的“村BA”正如一個成熟的石榴,鮮紅的石榴籽像各民族緊緊抱在一起,凝心聚力。
四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80多年的日子,在歲月的長河中不過彈指一揮間,卻可以載入臺盤的史冊。與“村BA”一起載入臺盤史冊的,還有身著藏藍色警服的守護者。
“村BA”是純粹的,沒有絲毫的商業氣息,卻能給臺盤帶來無數發展的機遇和足夠的收入,讓臺盤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中闊步前進。
為了守護這份純粹,臺江縣廣大民輔警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和努力。
在長期以來的“六月六”吃新節比賽中,村民習慣于敞開式觀賽。“村BA”火爆以后,隨著前來的游客和觀眾越來越多,賽事安全就被提上了日程,采取安檢入場勢在必行,但村民意見很大。為滿足村民意愿,消除對立情緒,他們在入口設置了村民通道,并安排臺盤村青年和安檢組共同把關,確保臺盤村民能順利入場和安檢工作兩不誤,有效解決了村民與安檢矛盾問題。
2023年10月15日,“村BA”球場的規劃需占用村里的古井。古井是整個臺盤村用于“二月二”祭橋的地方,是苗族同胞的精神寄托,村民們集體抗議。“村BA”指揮部和村兩委迅速組織村民代表大會,待實際方案定下來后,再次組織召開全體村民大會,收集村民意見,綜合村民意愿和施工方協商,把村里諸如古井、古樹等歷史文物保護起來,最大限度地滿足村民的精神需求。
談到“村BA”的安保工作,就不能不提臺江縣公安局常務副局長蔡登威。
自從2023年5月來到“村BA”后,蔡登威就一直擔任指揮長,對臺盤村的感情和對“村BA”的認識,他比很多人都深刻。一年來,球場的階梯從21階長高到35階,中心球場和觀眾席從一片汪洋到分為24個網格,供電、燈光、消防、應急設施一應俱全。看著臺盤隨著“村BA”而日漸繁榮,蔡登威心里的成就感像雷公山上的綠色一樣迅速成長。
不賣門票、不設嘉賓席,“村BA”球場內人人平等,這是籃球精神與“村BA”文化融合的結晶。
8月20日上午,正在現場布置安保工作的蔡登威,接到從興義來的大學同學的電話,說想和朋友來“村BA”現場看海來阿木的演唱會,希望老同學給安排“最佳位置”。蔡登威哭笑不得:“‘村BA’不賣門票,得提前一天來占位置。”晚上7點,那位同學又來電話,說被阻攔在場外,希望蔡登威到門口接一下他們。蔡登威無奈地告訴同學:“場內觀眾飽和,不能再放人進來了,你就在外面看大屏幕吧。”同學不解地說:“你作為安保指揮長,放我們進去應該輕而易舉吧!而且我是帶著女朋友來的,你怎么也得給我個面子嘛……”為了不破壞現場秩序,蔡登威硬是堅持沒放同學進場。
人群散盡后,陀螺一樣的蔡登威才想起遠道而來的同學。讓同學遺憾離場,他感到自責于是準備打電話道歉。沒想到同學給他發了一條微信:你們那身警服是平安的色彩;井然秩序的背后,是你們的堅持。為你點贊!
沒有商業氣息的“村BA”,卻創造了商業經營無法比擬的經濟價值:“吃新節”籃球賽期間,村里規劃的500個攤位,接待游客4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100余萬元。
土味十足的“村BA”,精彩無限。每天數以萬計的觀眾中,有年過九旬的老人,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有站在斜坡上舉著高倍望遠鏡的球迷,有用半跪姿勢緊盯球場的觀眾……“加油助威時,有人拿著鍋碗瓢盆敲,也有人舉牌子吶喊……”蔡登威說,熱鬧歸熱鬧,安全工作不可忽視。一切都要以安全為底線,熱鬧才有價值。作為指揮長的他,為確保現場萬無一失,與安保組的全體民輔警和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的工作。
除了警察和村兩委外,“村BA”的和諧與村民的自治密不可分。在每場“村BA”賽前,派出所根據轄區情況布警,深入村寨與村兩委帶領村民共同謀劃,通過自主協商,與時俱進地把籃球有關條款寫進臺盤村村規民約,確保賽事井然有序,并形成“抽簽選攤位”“不哄抬物價”“不收門票”“停車不收費”等村民共識,“以賽促建、以賽促治”,營造和諧、誠信、安定、有序的辦賽環境。
在“村BA”籃球場上,有一群老奶奶拿著麻繩纏繞著球場欄桿。面對游客的困惑,她們樂呵呵地說:“太陽太大了,不銹鋼欄桿上反射會刺到觀眾的眼睛。我們閑著也是閑著,看村里人人都在為‘村BA’賽事忙活,就商量著也能為比賽做一點事。”
從她們布滿皺紋的臉上和這片藏藍色的身影里,我們看到了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臺盤。
人生的道路各自不同,但都有一個縱橫馳騁的夢想。當所有人因為同一個夢想從四面八方匯集臺盤,就構成了“村BA”的輝煌。
夜色漸深,人群散去,臺盤大酒店燈火通明,路旁交警的反光馬甲閃著光芒,一群身著苗族服裝、頭戴四角銀飾的苗族少女從身邊走過,“米酒甜,米酒香,敬酒的山歌繞山梁……”姑娘們銀鈴般的歌聲在臺盤的上空回響;那抹藏藍在夜色的映襯下幻化為愈發堅實凝重的平安底色。
(責任編輯:張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