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實施消防安全綜合監管模式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這也是國家賦予消防救援隊伍的法定職責,是推進消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因此,結合當前消防工作實際,對消防安全綜合監管現狀進行分析,并從健全責任體系、推進落實落地、優化監管效能三個維度就如何發揮好消防安全綜合監管職能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消防安全;綜合監管;對策研究
構建消防安全綜合監管體系是推進消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是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風險、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舉措[1]。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以下簡稱《消防法》)賦予了消防救援機構“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的法定職責;2023年10月12日起施行的《國家消防救援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中也明確了“依法行使消防安全綜合監管職能”。因此,實施綜合監管是國家賦予消防部門的法定職責,應該不折不扣地履行好,努力實現全方位、全領域、全環節的社會消防安全綜合管理模式。從社會層面講,消防工作本就是高度社會化的工作,涉及各行業、各領域和方方面面,它不是消防部門一家之事,需要政府、部門、單位、公民等各層面共同參與、各司其職、齊抓共治,這一點在各級法律法規中也有明確表述,只有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綜合監管模式,落實責任體系,才能使消防工作科學化、社會化、高效化,更好地實現社會發展的長治久安。
1 消防安全綜合監管工作的現狀
1.1" 消防安全綜合監管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雖然《消防法》第二條明確指出消防工作以“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為原則,明確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但“消防安全綜合監管”這一表述出現時間尚短,理念認知上還較為薄弱;對比《安全生產法》于2002年就提出了“綜合監督管理”這一表述,并闡明了“三管三必須”的原則,其綜合監管的模式和基礎更為牢固。本質上《消防法》的原則表述已經涵蓋了“三管三必須”,甚至更為全面,如果后續在國家及地方層面的指導意見、規章規定中進一步闡明“消防安全綜合監管”的要義,固化綜合監管的模式,將更有利于提升消防部門實施消防安全綜合監管工作的權威性及質效性,加深政府各部門的認知和理解。
1.2" 屬地及行業部門消防安全監管能力尚需加強
雖然法律法規明確了屬地及行業部門對于本轄區、本行業領域的消防安全監管職責,但在實際情況中一些部門對于“消防安全責任制”還認識不足[2],主要體現在自身的消防監管責任有所弱化,落實工作時多以發文開會為主,實地檢查、約談指導的力度不夠,消防監管的方式方法也較為單一,如運用專家檢查、物聯服務、媒體曝光等多種途徑強化監管工作質效方面還做得不夠。同時,屬地、行業系統內缺少消防安全管理“明白人”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導致在實際開展工作時往往“不會管”,人才儲備、培養的力度有待加大。此外,一些具有消防執法權的政府部門往往側重于檢查、責令整改等形式,在執法力度上還有待加大。
1.3" 消防安全綜合監管力度尚需加大
開展消防安全綜合監管需要依托消防安全委員會平臺,但目前消防安全委員會還存在協調力度相對較小、政府領導關注度不夠高的實際情況,對比安全生產委員會平臺通常由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指揮,協調力度更大,各部門更加重視。因此,亟須健全完善消防安全委員會平臺的運行機制,進一步強化功能作用。同時,當前消防監管力量的不足與現實繁多的監管任務矛盾依然存在,基層消防治理能力建設還需加強,街鎮消防工作站等火災防控力量還需進一步充實,社會化消防工作機制仍需健全,消防部門履行綜合監管、推動指導的力度也應進一步加大。消防安全綜合監管需要屬地、行業部門和監督部門各司其職、共同發力才能真正得到落實。
2 強化消防安全綜合監管的對策研究
2.1" 明確工作職責,健全消防安全綜合監管責任體系
推動黨委政府統籌支持。消防部門要發揮好政府“參謀助手”的作用,推動政府將消防工作上升為施政之策,融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一方面,定期提請政府召開常務會聽取消防工作匯報,積極邀請政府領導帶隊調研和檢查消防安全,推動出臺消防安全規范性文件。另一方面,結合形勢特點健全完善各街鎮和行業部門的權責清單,實現消防安全與經濟社會同規劃、同實施、同發展。同時,推動政府加強消防安全委員會的組織協調功能,以政府出臺規定等形式細化明確消防安全綜合監管的模式機制,支持消防部門履行消防安全綜合監管職能,協調解決重大消防安全問題,對新興及風險突出的行業領域報請政府及時研究確定監管部門,明確權責劃分。
加強消防安全委員會功能作用。各級消防安全委員會要充分發揮議事平臺作用,健全“形勢研判、會商磋議、約談警示、考核通報”4項機制,加強與安全生產委員會的聯動協作,每半年組織召開一次成員單位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聯絡員會議、每月分析研判一次消防安全形勢,及時向政府報送轄區消防工作動態,常態化開展隱患抄告、清單推進、聯合執法、信息共享、簡報通報5項工作。同時,統籌運用好消防安全委員會督察隊等方法手段,檢查屬地街鎮、行業部門落實消防監管職責、社會單位落實主體責任等工作質效,及時開展約談警示、函告督辦,有效推動解決跨部門、跨行業和跨區域的重大消防安全問題。每年利用消防安全委員會平臺對屬地及行業部門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情況進行“穿透式”巡查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政府工作績效掛鉤;同時牽頭實行火災事故延伸調查機制,倒逼各級各部門落實消防監管職責。
夯實街鎮部門監管職責。持續宣貫《消防法》以及地方政府消防條例、消防安全責任制規定,結合政府機構改革健全完善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方案,督促各屬地、各行業部門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3],依法依規履行本轄區、本行業消防監管職責,健全分析研判、排查整治、宣傳培訓、應急演練等工作機制。消防部門要履行綜合監管職能,當好各街鎮和行業部門消防工作的“指導員”“監督員”,摒棄“保姆式”的監督執法思維。同時,推動政府不斷健全消防監管制度體系,提升工作實效,如某市提請政府協調司法、編辦等多方研究,第一時間補充完善了街鎮消防執法的4項權責清單,并以文件方式明確了街鎮作為電動自行車監督執法的唯一主體;積極與屬地公安分局溝通協調,將公安派出所列管的九小單位名冊報送屬地政府備案,政府正式予以批復,進一步明確了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監管職責。
2.2" 聚焦風險隱患推動消防安全綜合監管落到實處
在推進消防安全綜合監管的大背景、大框架下,消防部門要以實干為導向,以火災風險隱患的治理為牽引,全力推動屬地、行業部門履行自身監管職責,做到邊治理邊推動、邊推動邊落實,切實讓消防安全綜合監管深入人心、落地見效。
推動解決行業領域突出風險隱患。以某市區為例,介紹相關工作舉措:針對當前老舊高層住宅火災風險性高的實際,屬地消防安全委員會召開協調會發動街鎮全面排查轄區老舊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狀況,完善底數臺賬,專題就老舊高層住宅消防無水問題向屬地政府進行報告,推動住建委、屬地街鎮加壓開展維修工作,壓實小區物業消防管理職責。針對轄區商業綜合體數量多的實際,在督促行業監管的基礎上推動建立商務、應急、市場監管、城管等多部門聯合“會診”機制,完善多業態場所聯合監管模式,杜絕監管“邊界模糊”。轄區內文物風貌建筑數量多,火災風險大,在指導文旅、住建部門、屬地街鎮履行監管職責的基礎上,推動建立“專家評估”機制,提升場所安全系數,特別是結合火災經驗教訓,聯合住建部門研究出臺裝修施工領域安全監管方案,切實壓實各街鎮、職能部門的職責任務。電動自行車治理方面,屬地消防安全委員會主動匯報區政府,牽頭制定全區電動自行車安全督導及綜合管理工作方案,明確各部門“全鏈條”工作職責,并會同安全生產委員會針對工作質效定期開展督導推動。此外,建立行業部門每季度“約談培訓”機制,梳理各行業領域突出風險隱患,提出科學的工作舉措,定期制發《提示函》,指導各部門落實好消防監管職責。
推動加強基層火災防控治理水平。提請政府全面加強街鎮消防工作站力量建設,進一步補充專兼職一線監督執法人員。在街鎮權責清單已經明確的基礎上,指導街鎮消防工作站[4]依照法律規定和委托權限承擔轄區防火監督、消防宣傳、消防演練等工作,對社區和小型場所實施消防安全綜合監管;充分發揮社區“網格化治理”的優勢,完善火災隱患查處工作流程,著力實現“一般隱患不出網格”,涉及違法行為由街鎮執法隊依法進行處理;同時建立“專群結合”的消防工作模式,發動社區聯防隊、志愿者等基層力量共同參與防火巡查、隱患查改、消防科普等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時應持續加強對基層消防安全工作的業務指導,規范監管模式,依托街鎮消防工作站建立完善街鎮、消防、公安、城管等多部門“火情通報”“聯席會議”各項工作機制,定期研判轄區高風險小場所,推動加大監管力度,從機制建設方面把綜合監管職責落到實處。
督促指導社會單位落實主體責任。首先,由“管事向管人”轉變。采取約談警示、集中培訓等多種形式面向企業開展消防安全責任制宣貫培訓工作,要求企業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及各層級人員充分履行消防安全職責,做到“一級抓一級、人人有分工、事事有落實”,確保單位主體責任得到落實。其次,由“查隱患向查制度、查責任”轉變。督促指導企業單位自主評估風險、自主檢查安全、自主整改隱患,形成常態化自我監管機制,實現外部監管和內部監管的有機結合。最后,加強企業事中事后監管。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完善崗位消防職責、火災隱患自查自改、消防宣傳教育培訓、微型消防站能力建設”工作機制,定期制發《消防安全警示告知函》,要求企業做出消防安全承諾。針對重大風險隱患、區域性火災隱患及時提請政府掛牌督辦,會同屬地及行業部門加大督改力度。
2.3" 優化監管模式提升消防安全綜合監管工作效能
強化“防消結合”質效。探索建立基層消防站開展防火監督、宣傳培訓工作機制,結合基層消防站“點多面廣”的優勢,在開展社會單位“六熟悉”的基礎上,每周同步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科學研究制定基層消防站“隱患分級治理”機制,統一制發檢查表,每周對消防站業務骨干開展防火監督業務培訓。對于輕微火災隱患由消防站檢查人員當場督促單位整改,對于違法行為及單位拒不整改的隱患問題,填寫流轉單上報支隊防火部門,由防火部門依法進行處理。同時,建立消防站“社區宣傳”機制,確保對轄區內的社區逐一走訪宣傳,指導社區微型消防站拉動演練。通過建立“防消結合”機制,大大延伸消防監督、宣傳工作的觸點抓手,有效緩解防火監督力量不足的現狀。
強化科技物聯賦能。主動將“智慧監管”作為“智慧消防”建設的重要內容并融入“智慧城區”整體建設,充分發揮消防物聯網平臺功能,積極打造“云上”監督執法、遠程導調、預警服務三大平臺,掌握單位火災報警、設施運行、人員值守等動態信息情況,探索推行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征的非現場監管,運用物聯網監控中心及時向單位推送警情信息,提示隱患風險,實現消防安全精準監測、超前預警、高效監管,推進科技信息化與火災防控工作的深度融合。同時,充分運用消防安全專家庫,推動政府采取購買服務的形式開展專業檢查評估;督促企業單位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團隊,推動建立消防安全職業經理人制度,聘用注冊消防工程師等行業人才,實現專業管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強化立體綜合監管。著力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及專項監管為基本手段、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互聯網+”監管為支撐的消防監督管理體系,堅持嚴格執法和服務指導相結合。推動各行業部門將消防安全作為日常行業系統監管重要內容,全面納入地方“雙隨機”監管體系,針對火災發生多、舉報投訴多、突出風險多的行業系統單位加大隨機抽查力度,組織開展部門聯合抽查檢查。綜合采取行政指導、媒體曝光、信用監管、掛牌督辦、行政處罰、刑事追究等手段督促隱患整改。同時鼓勵群眾舉報投訴火災隱患或提供線索,提升群眾在消防安全治理中的參與度。
參考文獻
[1]戴曉瑩.新形勢下構建消防綜合監管體系的思考[C]//2023中國消防協會科技年會論文集,2023:126-129.
[2]韋慶夫.新時期提升消防安全綜合監管工作質效的思考[J].今日消防,2023,8(12):86-88.
[3]彭立新.壓緊壓實消防安全責任的幾點思考[J].中國消防,2023(12):61-63.
[4]羅武明.關于加強基層消防綜合監管能力建設的分析和思考[J].今日消防,2023,8(6):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