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勞動教育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借力勞動教育,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勞動教育與語文作文教學的結合,有助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寫作素材,培養觀察力,使作文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更具真實性。文章將以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為出發點,探討如何借助勞動教育促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與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 勞動教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一、勞動教育融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通過參與勞動活動,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各種生活場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為作文提供真實的背景和情感基礎。學生勞動過程中的問題解決及團隊合作經驗,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實踐經驗的積累,有助于學生在作文中展現出更加生動地敘述和更加深刻地思考。在勞動教育的熏陶下,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勞動的意義,從而在作文中展現出對勞動者的尊重理解。勞動活動中的挑戰和困難,能夠鍛煉學生的韌性,提高學生應變能力,使其在面對寫作難題時,能夠沉著應對,思考出解決方案。勞動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加強學生細致入微地描述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作文中更加精準地描繪細節,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二)強化學生的道德教育
通過親身參與勞動,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勞動的辛勤與價值,進而培養出勤奮和責任感等優秀品質。這些品質對提升學生的語文作文水平至關重要,也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在勞動過程中,學生能體驗勞動的艱辛,領悟到勞動成果的喜悅,從而培養出對勞動的熱愛。這種對勞動的深刻理解,能夠激發學生在作文中表達更加真摯的情感,思考更加深刻的問題。勞動活動中的人際交往,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社交經驗。在共同勞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增強團結協作的精神。這種團隊精神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為學生的作文創作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表現更加深刻的視角。
二、勞動教育融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體驗有限導致作文素材匱乏
在當前教育環境下,學生接觸的勞動活動有限,導致學生在實際創作時,難以找到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和勞動情景作為素材。由于缺乏對勞動的深刻理解,學生的作文內容往往流于表面,缺乏真實的情感表達,使得文章顯得空洞乏味,難以打動人心。由于勞動教育在課程設置中的比重不足,學生往往缺乏系統的勞動知識,這進一步加劇了勞動體驗的匱乏。缺少對勞動過程的深入理解,學生在作文中難以展現對勞動的真正認識,文章容易流于空洞的道德說教或膚淺的感受描述。此外,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一些家庭中,勞動被視為低人一等的活動,學生從小缺乏勞動的機會,導致學生在面對作文題目時,難以從自身經驗中汲取靈感和素材。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使得學生在表達對勞動的認識和感悟時力不從心。
(二)勞動價值觀與作文主題脫節
勞動教育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尚未得到充分重視,導致學生缺乏對勞動價值的深刻認識,難以在作文中表達對勞動的尊重。語文作文教學過于注重技巧訓練及文學素養的提升,忽視勞動教育對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作用,導致作文主題與勞動價值觀之間存在脫節。當這種價值觀與學校勞動教育的目標不一致時,學生在作文中難以真實地反映出對勞動的尊重和理解。此外,教師在指導作文時,過分強調文學性和技巧性,而忽略了勞動教育的內涵。這種教學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可能導致學生在作文中忽視對勞動經驗的真實反映,無法深刻地挖掘并表達勞動的意義。
(三)勞動情感與作文表達缺失
勞動情感與作文表達的缺失與勞動教育的開展程度有關。在一些學校,勞動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學生參與勞動的機會較少,導致學生在勞動中獲得的情感體驗不足,難以在作文中進行深刻的情感表達。作文教學中對情感表達的培養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往往過于強調文法規范,而忽視了情感表達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作文中過分追求形式的完美,而忽略內容的真實性,使得作文缺乏生動的情感色彩和感染力。此外,當前社會環境中對勞動的認識和態度也影響學生的情感表達。
(四)勞動實踐與作文要求不符
學生缺乏將實踐經驗轉化為文字表達的技巧,導致學生在作文中無法準確生動地描述自己的勞動經歷,使作文內容顯得平淡無奇。作文教學中對技巧的強調往往忽視內容的真實性。一些學生為了追求技巧上的完美,可能會刻意編造或夸大自己的勞動經歷,導致作文失去真實性。這種現象不僅影響了作文的質量,還背離了勞動教育的初衷。此外,勞動實踐與作文技巧不符的問題還表現在學生對勞動經歷的反思和總結能力不足。勞動實踐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往往需要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總結才能體現出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導練,學生在作文中往往難以做到這一點,導致作文內容缺乏深度。
三、勞動教育促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
(一)強化勞動體驗,豐富作文素材
在勞動教育中,提供給學生豐富多樣的勞動體驗是提高其作文水平的關鍵。通過親身參與勞動活動,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勞動的過程和價值,從而積累更加豐富真實的生活素材,為作文創作提供靈感素材。首先,學校應該創設多種勞動體驗場景,讓學生在不同的勞動環境中學習和體驗。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學習到勞動技能,深刻理解勞動的社會意義,增強對勞動的認同感。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勞動過程中進行深入地思考觀察,鼓勵學生記錄下勞動中的所見所感,這些記錄可以成為作文創作的寶貴素材。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享勞動體驗,通過交流和討論,幫助學生深化對勞動的理解,拓展作文的視角內容。此外,學校教師應該注重勞動體驗的反思和總結。在每次勞動活動之后,引導學生思考勞動的意義,體會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這種反思能夠加深學生對勞動的認識,激發學生在作文中進行更加深刻的情感表達。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校園環境美化”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將分組負責學校不同區域的清潔和美化工作。教師事先準備好清潔工具以及美化材料,并對每個區域的具體任務進行明確分配。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安全教育和操作指導,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將親手清理校園的垃圾,修剪花草,布置花壇,甚至可以進行簡單的壁畫創作,美化校園環境。教師在活動中扮演觀察者的角色,適時提供幫助建議,確保活動的安全效果。活動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獲,將這次勞動體驗轉化為作文素材。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勞動的過程和價值。從中汲取豐富的寫作靈感,為自己的作文創作提供真實而生動的素材。這種以勞動體驗為基礎的寫作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全面的發展。
(二)融合勞動價值觀,引導作文主題
在勞動教育中,將勞動價值觀融入作文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勞動的意義,從而在作文中表達對勞動的尊重熱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在作文教學中設置與勞動相關的主題,鼓勵學生從勞動的角度思考和寫作。通過這些主題,學生可以深入探討勞動的多重價值,從而在作文中展現對勞動的深刻理解,表達出對勞動的真摯情感。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堂討論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勞動經歷及感受,互相啟發學習。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創造力,增強學生對勞動價值觀的認同感。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勞動在當代社會的意義。通過對勞動現象的深入分析和批判,學生可以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勞動觀念,這將有助于學生在作文中進行更加深刻的探討表達。通過將勞動價值觀融入作文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勞動的意義,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促進學生語文作文的進步。
比如,教師在教學開始,可以引入一些與勞動相關的話題,激發學生對勞動的興趣。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觀察文中人物的勞動精神以及勞動對其品格的塑造。通過對課文的深入解讀,學生能夠理解勞動不僅是一種生產活動,還是一種精神的體現。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或身邊人的勞動經歷,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多重價值。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問題的提問,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勞動的意義,并激發學生對勞動的興趣。在寫作指導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作文中體現勞動的價值觀。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在作文中描述一個具體的勞動場景,展現人物的勞動精神,通過具體的細節描寫使作文更加生動真實,鼓勵學生在作文中探討勞動與人的關系。
(三)培育勞動情感,提升作文表達
教師可以在勞動教育中引入情感教育元素,引導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價值。通過參與具有挑戰性的勞動活動,學生可以體驗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滿足感,從而培養對勞動的熱愛之情。這種情感體驗將成為學生作文表達的重要源泉,使學生能夠在作文中更加真實和深刻地表達自己對勞動的感受和認識。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社會責任感。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公益勞動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勞動對社會和他人的價值,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種情感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在作文中展現出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更加深刻地思考。教師應該創設一個支持和鼓勵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敢于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情感觀點。通過鼓勵學生在作文中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勞動體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提升作文的表現力。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社區環境清潔活動。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向學生介紹社區環境的重要性以及清潔工作的基本流程。學生分組進行環境清理,學生進行撿拾垃圾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體驗到勞動的價值,觀察社區環境的變化。在環境清潔活動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和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特別是對社區環境的觀察和體驗。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將這些感受和觀察轉化為景物描寫,運用所學的描寫技巧來表達自己對社區環境的認識,表達真實的情感。學生可以嘗試運用比喻等手法,將社區環境的變化和特征生動地描繪出來。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在體驗勞動的同時,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和理解社區環境的美,培養對勞動的情感,從而在作文中進行更加生動真摯地表達。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勞動的理解和熱愛,實現勞動教育和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
(四)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寫作潛能
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優化教學方法,創造更加開放和靈活的寫作環境,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作文教學更加生動有趣。通過這些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寫作探索,從而提高寫作積極性。同時,這些教學手段也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積累寫作素材,拓寬寫作視野,為作文創作提供豐富的靈感思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寫作風格和表達方式,挑戰傳統的寫作模式,發揮個性和創造力。教師還可以通過提供創新的寫作題目以及開放的寫作空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促使學生在作文中進行更加自由獨特的表達。教師還應該重視對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反饋。在學生進行寫作實踐時,教師可以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建議,幫助學生克服寫作中的困難,提高寫作技能和水平。
比如,在教學“抓住細節”的過程中,教師展示“為媽媽洗腳”的廣告視頻,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情感沖擊。教師提出任務,要求學生用文字表達廣告中最感動的瞬間。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挑選幾份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看到細節描寫在表達情感中的作用。教師講解細節描寫的內涵及技巧,如何選擇具體而生動的細節等。教師通過分析“為媽媽洗腳”中的細節描寫,加深學生的理解,感受到勞動的細致和耐心。隨后,提出新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捕捉生活中母親關愛的細節,并用文字表達出來。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寫作,教師鼓勵學生先口頭表達想法,然后再動筆寫。這種由口頭到書面的過渡,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提升寫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莊乙花,唐竻鋒. 初中語文融合勞動素養教育的實踐路向[J]. 教育科學論壇,2024(11):37-39.
[2] 戴水菊. 初中語文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A]//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 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教師發展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十六[C].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石埠初級中學,2023:5.
[3] 蘇文忠. 利用勞動教育促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研討[J]. 知識文庫,2022(07):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