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彥峰,廖素嬋
(右江民族醫學院 基礎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近年來,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實驗室安全教育問題備受關注。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最主要原因[1]。因此,普及實驗室人員安全知識,提升實驗室人員安全教育意識和安全素養,確保實驗人員人身和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要堅持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按照價值引領、能力達成、知識傳授的總體要求,深化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發揮各類課程育人作用,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2-3]。課程思政是指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和相關內容融匯于專業課教學當中,通過學科滲透的方式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4-5]。
實驗室安全教育主要是通過各種安全教育、安全專題培訓與應急演練等途徑,提升實驗室人員的安全責任能力,增強實驗室安全防范意識,保障實驗室人員人身和實驗室財產安全。實驗室建設規模不斷壯大,對所有進入實驗室場所學習、工作的人員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勢在必行[6]。根據課程思政理念,將安全教育和思想品德建設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整合并利用實驗教學資源,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7]。
為此,本文從課程思政理念在機能實驗室安全教育中的育人意義,探討在育人與機能實驗室安全保障的雙重責任下科學合理的實驗室安全教育路徑,提高學生實驗室安全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同時提高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和實驗教學質量,以期為同行提供參考。
機能實驗室主要承擔“醫學機能學實驗”的實驗教學任務,“醫學機能學實驗”是一門研究機體正常機能、疾病發生機制和藥物作用規律的實踐及醫學科研實驗,由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的實驗教學有機融合成一門獨立學科,主要通過動物實驗或人體機能實驗使學生掌握相關實驗技能和基本素質,把三門學科的理論知識融合貫通,培養學生技能基本操作技術、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工作作風,嚴密的科學思維方法,以及綜合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課程、臨床醫學實踐和醫學科研等能力打下堅實基礎。“醫學機能學實驗”是醫學生基礎階段首次接觸動物實驗或人體研究的重要實踐課程,學生對動物實驗或人體研究的倫理不了解,對醫學院校實驗室規則、實驗安全知識等缺乏了解。
實驗室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維護實驗室安全環境,保障人身安全和國家財產安全,以此構建現代化的實驗室團隊。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教育理念,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在實現全面發展中體現知、情、意、行的統一[8]。因此,在學生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中有效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實驗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驗室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
在學生實驗教學中適當融入日常教育、課堂實踐、實驗室規范使用培訓、安全行為習慣培訓等課程思政元素,通過各種渠道讓學生獲取實驗室安全教育信息與形成良好習慣的培養,實現實驗室安全嚴謹的職業素養,形成精益求精的研究作風,踐行實驗室的環保和安全第一的原則和要求,對他人、社會負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些實驗操作必須由小組成員團結協作才能安全順利地完成,如家兔麻醉操作。在給家兔進行麻醉時,需要有學生安撫家兔,有學生尋找注射部位,有學生捏住血管的近心端讓血管更加充盈,有學生進行注射操作等。教師在學生進行實驗技術操作過程中融入團結協作和愛崗敬業的課程思政元素,可以提高學生團隊協作、忠于職守的事業精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愛崗敬業精神。
目前我們實驗室只有5名專職實驗室技術員,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均由實驗技術員兼管,平時除了做好實驗課的準備及帶教工作外,還要做好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實驗教學改革、開放實驗室的科研工作等,投入實驗室安全教育管理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實驗室安全管理涉及危險化學品安全、儀器設備使用操作安全、實驗廢棄物的分類及處置、生物及電氣安全、意外事故安全等管理,安全管理人員需要掌握專業的安全知識及規范化的管理能力。
每個實驗室涉及的安全管理制度在細節上都有差異,雖然學校有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但無法給出針對不同類型實驗室的安全管理辦法,導致驗室安全管理辦法、安全事故處理預案等安全管理文件的針對性不強、缺乏可操作性。
很多師生平時不認真學習并嚴格履行實驗室安全條例,缺乏風險意識、評估、防控意識,甚至存在僥幸心理,為了圖方便,不嚴格遵守實驗室規范操作流程,認為實驗室安全事故是小概率事件。
為了保證實驗室安全有序運行,最大限度降低實驗室安全事故傷害,保護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在新生入學教育及第一次實驗課前宣講《醫學機能學實驗須知及安全教育(自編)》《實驗室注意事項》《學生實驗守則》《實驗室管理規則》《毒麻品、危險品、易燃易爆化學品使用規則》《突發事件處理流程圖》等各項規章制度規則,讓學生明白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常有學生不規范使用醫療手術器械被手術刀或注射針頭等銳利器械刺傷,或不遵守危險品使用規則導致不必要的傷害等。通過舉這些例子,讓學生了解不遵守規則帶來的后果,無形中將遵守規則、實驗室安全意識教育、人身安全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實驗教學中,讓學生重視安全教育意識,從心底樹立人身安全教育意識。
實驗結束后學生需處理臟、臭、血腥的實驗器材,教師可在此教學環節中融入不怕臟、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培養學生“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學生在處理醫療廢棄物時,教師可結合一些實例,然后通過動畫或視頻等方式融入實驗室規則、生物安全相關知識、醫療廢物管理規則等,加深學生對這方面的了解并督促學生按章程辦事,共同維持舒適、和諧的社會環境,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
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根據實驗項目原理精心設計,在實踐操作中融入專業領域科學家的杰出事跡(如:屠呦呦,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她發明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我國醫學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專業認同感、自豪感,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愛國奉獻精神。
在實驗中要求學生穿好白大褂、戴口罩、不空腹或饑餓來上實驗課等,無形中將醫學人文關懷的思政元素融入實驗教學中,通過環境營造來提高學生關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的思想道德修養。
“醫學機能學實驗”多數涉及動物實驗,教師可在此教學環節中無縫融入實驗動物倫理教育,提高學生關愛實驗動物和尊重生命的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少實驗動物的痛苦,向為人類醫學事業發展而獻身的實驗動物致敬,讓動物倫理學教育理念滲透到每個學生心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為今后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打好基礎,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進行實驗項目時,以動物麻醉技術為載體,引入臨床案例(如:播放術中發生麻醉意外的處理視頻)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將實驗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融合,促使學生思考并完成知識體系構建,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科學嚴謹、認真負責的學習工作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現階段實驗室所開展的安全教育培訓是實驗課前安全知識泛講,不能將課程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安全教育的整個過程。因此,為保障實驗室安全、有序運行,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為核心,讓任課教師圍繞核心目標而教,讓學生圍繞核心目標學習,以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
受實驗課內容及學時的限制,現階段只能在第一次實驗課(大概10分鐘左右)宣講實驗室安全教育要點,缺乏專業規范性。建議學校相關領導重視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在機構設置、實驗室安全管理的人員編制、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為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加強實驗室安全校園文化建設,利用校園安全宣傳欄、廣播站等方式進行宣傳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在微信、微博等公眾平臺推送實驗室安全知識及事故案例等,進行多渠道宣傳,讓實驗室安全觀念、意識入腦入心,通過校園實驗室安全文化建設,提升實驗室師生的安全責任意識,從而提升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執行力。
加強“互聯網+安全”教育模式,制定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建立一套具有系統性、規范化和實用性的實驗室安全學習和考試平臺,所有師生進入實驗室之前必需登錄該系統學習實驗安全與規范,通過考核后方可進入實驗室。
現階段高校沒有結合實驗室自身特點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元素制定科學、規范、合理的實驗室安全教育評價體系,建議各部門根據實驗室自身特點,制定和完善規范的學校層面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和細則,使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更規范、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各實驗室按所屬院系要求制定符合本實驗室安全要求的管理細則,包括明確的日常管理巡查、危險化學品管理、特種設備等危險源管理使用要求、安全準入、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措施等,做到實驗室安全管理有的放矢。
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是課程思政理念在實驗室安全教育運用中的核心力量[9]。實驗室師資隊伍對課程思政理念在實驗室安全教育中的應用設計及具體地實施方法不了解,建議學校相關部門定期對實驗室師資隊伍進行實驗室安全理論常識、技術規范、課程思政專題培訓,并針對實驗教學內容制定和編排安全教育內容。培訓后教師要結合實驗課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觀融入教學過程,探索醫學機能學實驗課程思政的基本路徑與方法,加強對學生專業知識、職業道德及人文素質的培養,使其更好地服務社會。
加強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素質教育和規范實驗室安全管理團隊建設,實驗室安全涉及的工作量大、專業知識面廣、責任重大,是一項“永遠在路上”的工作。實驗室管理者和實驗教師的專業安全知識培訓機會少,導致他們對實驗室安全及防護知識缺少了解,安全價值觀淡薄,不能敏銳辨析安全隱患。建議學校相關部門定期聘請專業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專家,對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實驗室基本安全專業知識、技術規范、安全價值觀的培訓和教育,不斷更新安全專業知識,熟悉相關業務方面的安全規章制度,發揮實驗室管理者的主觀能動性,使相關人員樹立正確的安全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