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信息的獲取更加便捷、溝通和協作更加高效,為創新和創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然而,我們也需要注意解決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信息的質量和可信度,減少數字鴻溝,以確保互聯網的發展能夠更好地造福于人類。因此,我們應當從四個“前所未有”把握好新時代互聯網發展方向。
關鍵詞:四個“前所未有”;互聯網;發展方向
引言
2023年8月,《求是》雜志發表評論員文章《大力推動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到“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影響范圍之廣、程度之深是其他科技成果所難以比擬的。互聯網發展給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帶來的變革是前所未有的,給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帶來的深刻調整是前所未有的,給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帶來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給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交流交融交鋒產生的影響也是前所未有的”[1]。這四個“前所未有”,精辟指出了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影響范圍之廣、程度之深是其他科技成果所難以比擬的,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必須要從四個“前所未有”把握好新時代互聯網發展方向。
1. 必須積極發展互聯網,發揮信息化的引領作用
互聯網的發展給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正經歷著巨大的變革。“新時代十年來,中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網信技術研發能力不斷提升,2021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強化,互聯網發展指數得分攀升至世界第二”。[2]互聯網為生產力提供了無限的擴展空間,并且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首先,互聯網的發展促使了生產力的大幅提升。傳統的生產方式受限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生產效率相對較低。然而,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這個限制。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加快了信息的傳遞速度和決策的效率。無論是跨地區的合作、遠程辦公還是在線交易,互聯網都為生產力的提升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其次,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關系。傳統的生產關系通常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單向關系所組成,信息不對稱且交易成本較高。然而,互聯網的出現使得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降低了信息不對稱風險和交易成本。通過互聯網,消費者可以隨時獲取產品和服務的信息,并直接與生產者進行交流和溝通。生產者也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反饋和需求進行產品和服務的改進,實現了生產關系的雙向互動和共贏。
最后,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互聯網的出現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豐富。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在線購物、在線學習、在線娛樂,節省了時間和精力。互聯網還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拓寬了人們的視野和交流圈。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2. 必須高度重視互聯網,讓互聯網成為先導力量
互聯網的發展給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調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全球各國政治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如今,互聯網進入了千家萬戶、各個領域和行業,不僅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國際重大事務的規劃和決策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3]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的國界和地理隔離,重新定義了國家之間的關系和全球經濟的運行方式。
首先,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傳播和獲取更加迅速和廣泛。一方面,互聯網的發展使傳播速度大大加快。過去,新聞需要通過報紙印刷、電視錄制和廣播播出等手段才能傳播出去,這些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現在,只需在互聯網上發布新聞,就可以立即被用戶看到;另一方面,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壁壘,使信息可以以更加高速的方式在全球范圍內傳播。這使得人們可以更加及時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政治和經濟動態,促進了全球的信息共享和知識傳播。政治信息的自由流通和經濟信息的透明度也得到了提升,對于塑造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其次,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國家間的政治和經濟關系。互聯網使國家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促進了國際合作和交流。跨國公司和組織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合作和溝通,無論是貿易、投資還是技術轉讓,都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例如,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傳播變得更加自由和公開。政治信息和觀點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的新聞、社交媒體等渠道傳播到全球,并迅速影響各國民眾的思想和態度。這使得國家間的政治互動更加直接和透明。政府機構、政治組織和個人可以通過互聯網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訴求,推動國際政治議程。
最后,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新的經濟模式和商業模式的興起。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催生了一批互聯網巨頭企業,如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等。這些企業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平臺的建設,以及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產業的格局,推動了經濟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同時,互聯網的技術進步也改變了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出現了許多新的經濟形式,如共享經濟、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這些新興經濟形式不僅推動了國際經濟的發展,也給國家間的經濟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3. 必須嚴肅對待互聯網,看到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互聯網技術給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改變著傳統的國家主權觀念和國家安全的定義,對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構成了新的挑戰。
首先,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國界和地理隔離,使信息、數據和資本可以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例如,互聯網讓信息和知識變得流動無阻。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受限于時間和空間,但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可以通過網絡快速傳播到全球。無論是新聞、科學研究、文化藝術還是教育資源,只需在互聯網上發布,就能夠被全球范圍內的用戶獲取。這樣,地理隔離不再是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障礙,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地的信息中受益,拓寬自己的視野和知識范圍。
其次,互聯網的發展給國家的安全帶來了新的威脅和挑戰。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使國家面臨著網絡攻擊、信息泄露等新型安全威脅。大規模的網絡攻擊、黑客入侵和惡意軟件的傳播已經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國家需要加強網絡安全的建設和防范,制定更加完善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網絡安全威脅。
最后,互聯網的發展也給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帶來了信息依賴性的問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國家在信息獲取和處理方面更加依賴于互聯網技術和平臺。然而,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和數據存儲并非完全安全和可靠,國家面臨著信息被篡改、竊取和濫用的風險。國家需要制定相關政策,加強信息安全和數據保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識。
一方面,國家的政治和決策制定過程變得更加容易受到外部勢力的干預和操控。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傳播更加迅速和廣泛,而且很難對信息的來源和真實性進行準確評估。這使得國家的政治和決策制定過程可能受到來自國內外的虛假信息和謠言的干擾。此外,通過網絡攻擊和信息戰,國家的政治和決策制定機構也容易受到外部勢力的入侵和操控,從而影響國家的主權和決策獨立性。
另一方面,經濟也變得更加依賴于信息流動和傳輸。互聯網的發展使電子商務、在線金融和數字經濟等領域蓬勃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然而,經濟活動也容易受到信息戰、網絡攻擊和信息封鎖等問題的影響。例如,通過網絡攻擊和信息戰,關鍵基礎設施和金融系統可能癱瘓,對經濟造成嚴重損失。此外,信息封鎖和網絡封鎖的行為也可能破壞數字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給經濟穩定和發展帶來潛在威脅。
4. 必須有效治理互聯網,推動信息化造福社會與人民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使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和便捷。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與全球各地的人們進行實時的交流和互動。這種交流突破了傳統的地理和時間限制,為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之間的對話和碰撞提供了全新的機遇。
首先,有效治理互聯網可以促進文化多樣性和交流。互聯網為各種文化形態和表達提供了傳播渠道,使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更加廣泛和深入。然而,與此同時,互聯網上的信息泛濫和虛假信息的傳播也可能導致誤解和偏見的加深。因此,我們需要加強互聯網內容的審核和管理,提升信息的可信度和質量,保護和促進文化多樣性。一方面,有效治理互聯網可以保護和傳承各國的文化遺產。互聯網的發展使文化產品和信息可以迅速傳播到全球,這為各國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提供了新的機遇。通過有效治理,國家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和法律,保護本國的文化遺產免遭盜版、侵權和濫用。同時,國家還可以通過合作和交流,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從而實現文化多樣性的繁榮和傳承;另一方面,有效治理互聯網可以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使文化產業得以迅速發展,為各國的文化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有效治理,國家可以制定政策和措施,促進本國的文化產業發展,保護文化產業的權益,推動文化產品的創新和出口。
其次,有效治理互聯網可以推動價值觀念的對話和共存。互聯網上的信息和觀點的廣泛流動,使不同的價值觀念可以相互碰撞和辯論。然而,互聯網的發展也可能引發文化霸權和信息不對稱問題,使一些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念占據優勢地位,而其他邊緣化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很難被關注和傳播。一方面,有效治理互聯網可以促進不同價值觀念的對話。互聯網的普及和技術的進步使人們可以更加廣泛地接觸到不同的觀點和價值觀。通過互聯網平臺,人們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了解其他人的觀點,進行對話和辯論。有效的治理可以確保互聯網上的對話是基于尊重、理性和包容的,從而促進不同價值觀念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另一方面,有效治理互聯網可以促進不同價值觀念的共存。在互聯網時代,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更加容易地接觸到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信仰。通過有效治理,國家可以建立一個平等、包容和尊重多樣性的互聯網環境,讓不同的價值觀念和信仰可以共存。這樣的共存促進了人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為和平和諧的社會建設提供了基礎。
最后,有效治理互聯網可以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共秩序。“互聯網時代公域變遷引發的利益基礎、權力結構變動和行政任務拓展等,迫切需要推動行政行為法功能的反思與調適[4]”。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我們需要加強網絡安全的建設和防范,制定更加完善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網絡安全威脅。
結語
從“前所未有”的角度把握和理解互聯網的發展方向,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數字經濟正在蓬勃發展。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網信事業的發展,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信息革命作為一場全球范圍內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這個過程中,我國政府緊緊抓住機遇,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動能等措施,我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同時,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加強網絡空間治理,保障國家安全和人民群眾利益。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網絡安全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動國際合作等手段,我國在網絡安全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
展望未來,我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我們也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要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要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建設,共同應對網絡安全挑戰;要注重民生改善,讓廣大人民群眾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參考文獻:
[1]《求是》雜志評論員.大力推動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EB/OL].(2023-08-01)[2023-11-20].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3-08/01/c_1129776351.htm.
[2]劉華軍,張昊天.新時代十年中國網絡強國建設之路[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23(5):5-19.
[3]陳本鏗.基于互聯網的國際政治發展戰略研究——評《互聯網國際政治學》[J].新聞與寫作,2021(11):117.
[4]陳可翔.互聯網公共治理方式轉型的行政行為法回應[J].法學,2022(7):56-71.
作者簡介:張雪飛,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團工作。
基金項目:2022年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高校思政課美學意識融合探索研究(編號:22SZC-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