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促進我國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對近20年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相關的259篇文獻進行綜述。將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視角、主體、方法、結果、體系等問題進行回顧與總結,發現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雖已開展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但也存在相關研究的關注度不高、深度不足等問題。指出教師專業發展評價視角、方法等將更加豐富多元;以質量為導向,創新發展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研究廣度和深度;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研究應拓展研究方式和加強研究合作等方面。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的重要啟示是:結合政策導向和時代背景,緊跟體育學科特點、體育學段需求及體育教師自身發展特點展開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育教師;教師專業發展
在建設教育強國、體育強國的總目標下,我國對教育評價的重視程度愈來愈高。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18年)到《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2020年)再到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2021年),為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指明方向,為建設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奠定基礎。通過國家對提高教師專業發展進行的一系列改革,雖然教師專業水平有所提高,但距離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為此,試圖通過歸納整理2002年—2023年有關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文獻,并分析各相關的研究主題,探討教師專業評價的現實特征與發展趨勢,從中總結出缺失部分,以便為今后體育教師專業評價研究提供借鑒和啟示。
1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的數量描述
在“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時間界定為2003年1月1日到2023年1月1日,期刊范圍為“核心期刊”,以“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為主題詞,檢索出期刊論文307篇,除去與本研究無關的47篇論文,有效論文260篇。其中論文刊登數量較多的期刊為《教育理論與實踐》《當代教育科學》《教學與管理》《中國成人教育》。
在2003—2006年發表有關“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方面的文獻數量較少,在2007—2021年文獻發表數量較多并且總體變化趨勢起伏不大,在2012年有關“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方面的文獻發表數量到達頂峰,其原因可能是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和2007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通知。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所以到2023年關于我國教師評價方面依舊是研究熱點。
2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研究進展與審視
2.1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視角的研究
對于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我國部分學者從不同角度展開研究,部分學者從評價體系[1]、評價指標[2]的視角來進行,一部分學者則從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來進行,如賦權增能理論[3]和熵權法[4]等。但高水平研究成果較為缺乏。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主要研究視角是教師,沒有從其他評價主體角度去切入,從學生視角研究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研究成果較少。董國永等則將學生視角納入教師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5]。從目前研究成果來看,我國對教師專業評價的研究視角豐富,從不同的理論、方法和內容進行研究,但研究主體單一,主要圍繞教師展開,系統研究匱乏,缺乏結合時代背景的分析,教師專業發展評價仍需改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不是獨立進行發展的,而是要不斷去接受新的視角,創新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
2.2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主體的研究
教師專業發展該由誰來評價,即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主體是誰,對于這個問題,由原來單一評價主體逐漸過渡到多元化評價主體,共識多于分歧。余婉娜指出教師評價主體單一,不利于教師的自主發展[6],并且部分學者提出評價主體應由“單維評價”轉向“多維度評價”[7],評價主體多元化[8-10]等。目前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具體形式還存在爭議,比較普遍認同的教師專業發展評價主體主要有領導、同行、學生以及教師自身等方面,也有學者將評價主體分為六個方面,如鄭建華等將評價主體劃分為六塊:教師、領導、同事、學生、家長、有關專家[11]。評價的主體將會對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產生直接影響。部分學者認為要加強教師的自我評價和反思[12-15],落實評價主體的多元化[16]。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建立一個共同參與、相互作用的多元評價體系,加強評價主體間的交流反饋,以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研究,同時采用適當的激勵方式,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在動力,真正達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
2.3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方法的研究
隨著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方法也隨之改進。學者們逐漸將統計學和其他學科的方法引入教師評價中,摒棄原來單一的評價方法,更注重多元評價。曾慶濤等指出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方法重定量評價,輕定性評價,評價方法單一[17]。部分學者提出要處理好量化指標和質性描述的關系[18],將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有機結合[7,19],李順松等將教師評價分為可以量化成分和不可量化成分,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互結合[20]。對于如何創新評價方法,探索綜合性評價方法將是重要研究方向。羅平等從如何選擇評價方法的角度去研究,認為評價方法的選擇是工具、手段的確定與評價觀念和價值取向[21]。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方法的研究成果較少,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方法創新不足。大部分學者認為應將量化評價與定性評價有機結合,對教師專業發展進行綜合評價。在新時代的發展過程中,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互結合將是研究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主流趨勢。
2.4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結果的研究
我國不同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結果的觀點不同。由于教師工作的復雜性,我們應對教師的工作成果表示尊重和承認,使評價結果及時地與被評價者進行反饋溝通。吳瓊認為,評價的最終結果是基于對對象的認識,是參與評價和評價有關的人或團體共同和公認的主觀看法[22]。從目前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研究來看,當前的評價結果不利于改進教師自身的工作,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陳淑維指出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注重評價結果,并作為晉升和獎勵的依據[23]。評價結果應體現對教師的寬容和理解尊重,讓教師了解自身業績與組織期望之間的匹配度,從而確定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階段性目標。有些學者把評價結果看成對提升教師業務水平的動力[24],科學解釋評價結果,引導教師正確歸因[25]。惲敏霞等認為評價結果要有量化的分數、描述性分析[26]和多元化。目前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結果反饋不好,評價結果需及時地與被評價者進行反饋溝通,使教師清晰地確定自身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在體現人文關懷同時,還要科學、客觀和公正測量數據和描述,使評價結果更加真實有效,使評價主體更好發揮自身優勢,提高社會貢獻功能。
2.5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的研究
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教育教學不斷改革創新,需要不斷去審視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評價,并予以全新體驗和認識,不同學者對此提出了各自看法。我國學者將教師評價分為發展性教師和獎懲式教師評價[27-29]。王斌華認為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和獎懲性教師評價制度的目的不同[30]。有的學者認為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應具有發展的導向,體現發展性原則[32],認為發展性教師評價擯棄了傳統評價的弊端[33],避免單純的獎懲性評價,將評價重心轉移到發展性評價上來[33]。而且韓傳信認為獎懲性評價通過量化形式做出終結性、功利性評價,使教師處于被動地位,影響其發展[34]。雖然發展性教師評價擯棄了傳統獎懲性教師評價的弊端,但兩者各有其弊端。董國永等認為現在教師評價方式是將評價結果作為獎懲依據[35],忽略了引導教師的專業發展。發展性評價和獎懲性評價自身都有其優勢和不足,我國學者主要圍繞教師評價和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對比研究,未探索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創新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需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評價目的,構建多元化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以建設高質量師資隊伍。
3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的成績與存在問題
3.1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的成績
3.1.1 研究成果為同類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在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研究中,部分學者發表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中明確提出各種相關理論和不同的研究方法,并針對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在動力。研究成果不僅給相關政府和教育部門提供理論依據,而且從多方面給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出未來走向。
3.1.2 研究內容豐富多樣,有助于拓寬研究視野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內容豐富,主要包括評價視角、評價主體、評價方法、評價結果、評價體系等方面。研究范圍包括中小學、高中、高職、高校等階段,較為豐富。研究內容不僅涉及賦權增能理論、熵權法等理論,還涉及人本主義關懷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新興事物將會隨之產生,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內容將更加豐富和多樣化。
3.2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存在的問題
3.2.1 研究成果創新性不夠突出
當前教師專業發展評價問題雖已引起了部分重視,但有關我國教師專業評價的研究較少,對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關注度不高,系統研究匱乏,并且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在前人的基礎上展開,研究方法質性研究多、量化研究少,很少有創新性研究,缺乏前沿性研究,應進一步加強實踐性、創新性、前沿性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3.2.2 研究內容未體現學科特點
評價內容主要從教師專業發展評價視角、評價主體、評價方法、評價結果、評價體系等方面來展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與學科聯系不緊密,評價內容未能凸顯學科特點,未能根據不同學科,針對不同年齡、崗位、職稱、教學年限、貢獻等方面對教師進行分類評價和管理,未能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從而影響教師專業化發展。
4 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的啟示
4.1 深入和全面地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
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強我國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已成為我國當前緊要任務。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是個復雜的研究問題,現有的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有許多問題值得去深入思考和解決,但是目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研究成果較少,關注不夠,系統研究匱乏,研究只停留在理論和實驗階段。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不斷提高和完善的過程,因此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也應不斷改善,需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促進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
4.2 結合政策導向和時代背景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
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不是獨立進行發展的,而是與時代的發展同步,隨著歷史的迭代更替,順應時代發展的新潮流,同時它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例如國家政策導向、教育改革創新、社會貢獻等因素,都會制約其發展,影響教師專業發展。因此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需要結合國家政策和時代背景的需要,不斷接受科技進步帶來的新興事物,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前進。目前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正邁向由量化評價到高質量評價的發展階段,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研究應該注重深入研究理論、拓展研究方式和加強合作研究等方面。
4.3 結合體育學科特點及學段特征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
目前有關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與實驗階段,與體育學科聯系不緊密,評價內容未能凸顯體育學科特點。但是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不能陷入技術的漩渦,糾纏于學科的味道,要回到基于人的研究上來,根據體育教師崗位、職稱、教學年限的不同,教師成長階段的區別,將教師分為三個階段:新手期、發展過渡期、成熟期,為中小學、高中、高職、高校等不同體育學段的教師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進行分類評價,結合體育教師實際情況,為不同階段教師設置適合的評價指標。教師專業發展評價對體育學科的把握只有在讀懂教師在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的物質和精神的現實需要的坐標系中才能準確定位。
4.4緊跟體育教師自身發展特點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
在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正邁向由量化評價到高質量評價的發展階段。體育教師是構建高質量教師隊伍的重要部分,同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具有自身技能且教育教學做到合理分配。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評價研究,發揮評價指揮棒的作用,引導體育教師提高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建設高質量、創新型的體育師資隊伍。
5 結語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是當下教育改革的現實需要,也是建設高質量師資隊伍的需要。當前我國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評價已開展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但仍有許多問題。如,我國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缺乏結合時代背景,評價主體之間缺乏交流和反饋,評價方法單一,創新性不足,評價結果反饋不足,評價體系多元化等問題值得深入思考和解決。需以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以質量為導向,提高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同時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應拓展研究方式和加強研究合作,并在此基礎上深入和全面地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進行研究;結合政策導向和時代背景,緊跟體育學科特點、體育學段及體育教師自身發展特點對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韓巍巍.北京市海淀區骨干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效果分析:以古斯基(Guskey)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模型為依據[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2):22-25.
[2]劉范美.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現狀與對策探析:基于廣東省粵北地區的調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2):
34-36.
[3]薛忠英.賦權增能理論框架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4(26):32-34.
[4]毛毅鋼.基于熵權法的高校體育教師評價指標體系的建
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5,29(1):150-154.
[5]董國永,劉麗,王健.中小學體育教師評價的學生參與現狀研究[J].體育學刊,2019,26(1):125-131.
[6]余婉娜.應用本科時代地方高校教師評價的問題與出路: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視角[J].教育探索,2016(6):121-124.
[7]張芊.以促進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為導向的教學評價模式改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6):87-91.
[8]龐雪林,張正則.基于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發展性體育教師評價體系研究[C].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專題報告(學校體育分會),2022:742-744.
[9]何俊峻,陳森鏘.自主評聘背景下高職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6):88-92.
[10]王發昌.試論當前高校體育教師評價[J].中國成人教育,2012(5):56-57.
[11]鄭建華,王海霞.教師發展性評價改革的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09(S1):87-89.
[12]王凱.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價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以山東省為個案[J].當代教育科學,2011(24):
39-41.
[13]歐本谷.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機制[J].中國教育學刊,2004(7):52-54.
[14]王義寧.民辦高校教師專業發展自我評價的實證研究:以廣東為例[J].高教探索,2019(5):95-102.
[15]韓海建.評價:抓住三大領域做文章[J].中小學管理,2009(9):39-40.
[16]陳振華.教師評價若干變革評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2,24(5):62-66.
[17]曾慶濤,楊軍.我國體育教師評價體系研究[C].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4),2011:229.
[18]覃澤宇.基于地方文化的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價[J].中國教育學刊,2013(7):74-77.
[19]張春武,范汝清,王文麗.發展性評價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7):69-70.
[20]李順松,肖麗華.運用評價體系促進科組教師專業發展:以廣州市朝天小學數學學科組為例[J].教育導刊,2010(5)
:67-69.
[21]羅平,譚寶明.構建多元評價機制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J].中國成人教育,2009(21):33-34.
[22]吳瓊.“理解”視域下的教師評價改革[J].現代教育管理,2011(2):90-92.
[23]陳淑維.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評價制度構建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5):91-95.
[24]郭艷春.淺議教師評價與教師專業發展[J].現代教育科學,2009(S1):163-164.
[25]滕越.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動力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4(11):48-50.
[26]惲敏霞,劉輝.基于電子檔案的區域性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4(8):39-41.
[27]葉青青,程君青,吳勝旗.高職院校實訓教師評價體系的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0):90-92.
[28]陳柏華,徐冰鷗.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的構建:教師專業素養的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9):50-53.
[29]吳健,陳及治,常生.發展性體育教師評價方法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5):84-89.
[30]王斌華.獎懲性與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的比較[J].上海教育科研,2007(12):39-41.
[31]唐圣權.基于三個《專業標準》的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探討[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9
(1):138-142.
[32]司福亭.論發展性教師評價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9(24):37-39.
[33]覃勇.高校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的建構與實施[J].中國成人教育,2015(1):94-96.
[34]韓傳信.論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準則與方法[J].教師教育研究,2009,21(2):70-75.
[35]董國永,劉麗,王健,等.中小學體育教師評價的應然與實然[J].體育學刊,2017,24(6):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