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華
〔摘? ? 要〕? 自媒體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基于自媒體平臺的小學信息科技微課課前導學,可以有效地改進信息科技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實現信息科技教育資源的積累和共享。
〔關鍵詞〕? 信息科技;自媒體平臺;微課;課前導學;3D One軟件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2? ? 118-120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及其技術逐步成熟,近年來,自媒體的出現為互聯網帶來二次變革,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自媒體是指普通大眾通過網絡等途徑向外發布他們本身的事實和新聞的傳播方式,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自媒體初始化階段,它以BBS為代表;第二個階段是自媒體的雛形階段,主要以博客、個人網站、微博為代表;第三個階段是自媒體意識覺醒時代,主要以微信公眾平臺、搜狐新聞客戶端為代表。
自媒體平臺為各個行業提供了一個新的交流、學習和互動的平臺,其中也有些用于教育的自媒體平臺。但是,用于教師服務的主要營銷號多,用于輔助校內課堂教學的卻很少,多為“名師工作室”“教師個人主頁”等,這些自媒體平臺的教學內容主要用于教師的教研,很少服務于學生的學習。
自媒體平臺微課的應用不是將其直接搬至課堂,而應是將這種資源共享于學生,作為在線學習、移動學習、培優輔差的重要資源。教師可以利用自媒體平臺對課程內容進行自主開發,梳理和整合學科知識,將其作為學生課前導學、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的學習資源,使學生真正受益。本文所用的自媒體平臺為微信個人訂閱號平臺。下面以小學信息科技閩教版五年級下冊3D?One軟件三維設計教學為例,探究基于自媒體平臺的小學信息科技微課課前導學的有效性。
一、信息科技教師運用微課教學的意義
(一)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
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的激勵下,小學信息科技教師應該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以解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問題和困難。教師可以以“微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豐富的教學方法中,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實現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信息科技教師應使小學生擺脫“貪多嚼不爛”的狀況。小學生在課堂上集中專注力的時間非常有限,整節課的知識灌輸,是很難讓學生都學會的。如何抓住其有限的專注力?可以嘗試使用微課,在課前起到導學的作用,在課中起到重難點知識講解作用,在課后起到課后輔導作用,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有助于學生化解學習疲憊感
傳統的教學課堂,教師講授,學生被動學習,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疲憊感。因此,教師必須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課堂內外引入微課,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微課的使用比較靈活,用作課前導學、課中學習、課后輔導都是可以的。在微課中布置一些有趣味性、有挑戰性的分層任務,讓學生自己完成,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知識的積極性。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課堂任務從枯燥到有趣味性、有挑戰性,這些都可以很好地化解學生學習的疲憊感。
二、憑借自媒體平臺助力微課課前導學探究
微課視頻教學具有短小精悍、簡潔的特點,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教學模式可以為小學生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的內容,從而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下面對微課在課前導學的有效性進行分析。
(一)改進傳統教學方式
傳統的信息科技教學方式,多以教師和書本為中心,教師單向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學生被動學習知識,這被稱為“填鴨式”“滿堂灌”教學。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點是非常明顯的,它忽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壓抑著。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現代社會人才是不可行的,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改進教學方式。
把課堂重點知識做成課前導學微課視頻,放置在自媒體平臺,把平臺鏈接發給學生在家線上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前利用幾分鐘時間學習重難點知識,能減少課堂上傳遞知識的時間,對于節約下來的時間,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答疑解惑、課堂互動、課堂知識檢測等。學生在線自主學習,自主完成練習,可以很好地發揮學習自主性。教師通過自媒體平臺觀看數據,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情,了解到多少學生參與了自主學習,以便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使課堂教學實現高效,能很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
例如,小學信息科技閩教版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都是學習3D?One軟件的三維設計。3D?one軟件在登錄使用之前需要每位學生都有賬號密碼,這時如果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注冊就會浪費很多時間。所以在上課之前,我把如何注冊3D?One軟件賬號密碼的方法錄制成微課視頻,放置于我個人注冊的微信訂閱號平臺,把生成的鏈接發放給學生班級群,讓每個學生在家自行注冊賬號密碼。同時,我通過自媒體平臺觀看數據,發現每個班級總會有五六個學生未參加自主學習,這時我就會在課堂上輔導那幾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在課堂上就不需要再花時間注冊,對節約下來的時間,我讓學生更多地自己體驗這個軟件的魅力,讓他們先進入3D?One官網,進入作品社區,欣賞其他學生的三維作品,同時還可以登錄軟件自由創作體驗。對這里的教學,我不再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更多地以學生為主體,讓其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軟件的使用方法,自主探究創作的過程,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利用這個微課導學視頻,可以改進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課堂上不再是傳統地講解一整節課的知識,而是讓學生自己先學習知識點,課堂上教師重點講解學生遇到的問題,重點輔導個別學生學習,多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實踐操作,充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傳統的學生學習方式是被動接受的學習,主要表現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和“掌握”。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偏重于機械式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這就需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而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主要有:基于合作的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實踐的學習、基于探究的學習、基于個性的學習、基于對話的學習、基于網絡的學習。
依托自媒體平臺微課課前導學,是一種基于網絡的學習,學生可通過手機、PC或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進行移動學習。學生使用這個課前導學視頻,可以提前了解下節課要學的內容,這就起到了預習的作用。對于課前導學里需要完成的任務,學生可以先自主嘗試,碰到困難疑惑時,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重點學習。通過自媒體平臺微課進行課前導學,可以提高其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每一位學生在這個平臺上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實現個性化學習。
利用這個微課導學視頻,可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發揮學習主動性學習知識,主動接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或機械記憶知識。同時,學生課前掌握這些內容,在課中就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自己探究創意設計。由課前導學到課中探究,這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改變,由被動接受知識到自主探究知識、自主解決問題,很好地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將課堂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可讓學生由課堂學習再轉向綜合實踐,這對于學生的自主實踐探索非常有用,有利于學生成長。
(三)實現教育資源的積累和共享
信息科技教育資源主要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一般都是保存到電腦、U盤和手機中,這些資源沒有分類,容易出現文件混亂,很難查找,也很容易丟失,使用起來也不方便。其需要在保存資源的電腦上使用,U盤也容易丟掉,手機的存儲資源容量小,存儲不了多少資源,使用也不是很方便,同時也不利于大家共享使用。自媒體平臺存儲的信息科技教育資源也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存儲容量大,內容豐富有趣,形式多樣,而且使用方便,只需要一個平臺鏈接的網址,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用手機、電腦、平板等智能終端打開資源使用。同時,資源保存時間長久,資源量也越來越大,將教育資源分門別類存放于自己的課程中,可終身使用和受益。通過自媒體平臺存儲的教育資源還能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庫共享,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的教學差距,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助力教育公平。
例如,對五年級下冊三維創意設計課程的每一課,我都制作了課前導學微課視頻,并放置在我的微信訂閱號平臺,這就形成了三維設計的微課程。在每一課課前,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會收到我發的課前微課導學鏈接網址,每個學生都可以進行課前導學,而且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進行學習,也可以重復學習。我的學生特別喜歡這個微課導學,他們的學習效果也非常好。這個微課程資源在自媒體平臺是永久保存的,以后再上五年級的課程,我就不需要重復制作,可以直接使用這個自媒體平臺的三維設計微課程了。這個資源是免費共享的,外校的學生或教師也都可以免費使用這個三維設計的微課程,通過自媒體平臺實現了資源共享。同時,所有在線學習微課導學視頻的學生,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線提問,大家都可以進行解答,這是一個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自媒體平臺分享信息科技微課課前導學視頻,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它有利于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再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而采用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這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堅持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學習方式,而是以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主。學生還可以采用基于合作的學習、基于實踐的學習、基于自主探究的學習、基于個性的學習等學習方式,這些學習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實現教育資源的累積和共享。同時,不再采用傳統的保存到電腦上的保存方法,那樣不能隨時隨地使用資源,不利于資源共享;而是保存到自媒體平臺中,可以做到隨時隨地使用資源,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上打開鏈接即可調用資源,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助力教育公平。
參考文獻
[1]原總政治部宣傳部編.網絡新詞語選編(2012修訂本)[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3.
[2]劉陽.自媒體終極秘訣[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