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
【摘 要】立德樹人、以美育人是國家重大美育戰略,學生美術自主欣賞社團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滲透德育。由學生自主規劃、組織、實施、評價,以綜合美術展演活動為載體,以提升學生藝術核心素養為目標,在推動學生審美能力與素養提高的同時,在美術社團的藝術實踐活動過程中,著力滲透培養以自信的自我認同、自覺的自主學習、自由的觀點表達、自律的自主評價、自強的拼搏精神和自省的自我反思為特征的“六自”學生。
【關鍵詞】學生社團 美術欣賞 德育滲透 全面發展
一、實踐背景
(一)以美育人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
以美育人是國家人才培養的重大戰略。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其中強調“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
(二)打造美育之城是深圳教育對美育的目標要求
深圳教育堅持推進以美育人,不斷提升每個學生的審美素養。著力打造美育之城,積極推進美術教育教學改革,為實現美育教學的創新營造了自上而下的良好氛圍。
(三)培養學生審美素養是美術學科的責任與使命
在美術實踐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實踐能力。以審美素養為導向的藝術實踐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合作研究問題,使學生可以自由、自主地表達,培養以自主運作、團隊合作、拼搏精神、實操分工、互相學習、自主意識、科學態度、主動表達、自我認同為特點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一)解決問題
(1)加強教師自身的理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與理念,尋找有效開展活動的方法,讓美術學科的育人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2)學生社團以研究“三種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抓手,從傳統文化入手,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從中國革命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藝術作品中去發現、認識和體會革命精神;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感受其精神實質和文化內涵,尋找和探索各種藝術表達方式。
(3)通過教師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自主探索,主動思考,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真實的情境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
(二)研究過程與方法
(1)形成學科知識、技能與以美育人的學科德育交融的培養路徑。通過美術教學,發揮該學科以美育人的作用,構建以學生自我認同、感受、反思為主體特征的核心素養,形成有效融合并始終貫穿美術學科的不同的表現技法與技能,拓展學生美術表現的自由性、自主性、自助性和多樣性的發展路徑,形成知行合一的學科培養路徑。
(2)培養以團隊合作、自我認同為特征的綜合能力。通過開展綜合性展示活動,以美術學科自主欣賞社團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組織運作、團隊合作、實操分工、互相學習、自主意識、科學態度、主動表達、自我認同等綜合能力。
(3)形成促進學生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特色功能。社團活動將美術新課標與具體的藝術素養結合起來,發展學生以組織運作、團隊合作、實操分工、互相學習、自主意識、科學態度、主動表達、自我認同為特點的全面能力,構建以學生自我認同、自主學習、自主表達、自主評價、自我反思為特征的美術自主欣賞社團的特色功能。
(4)形成基于身心健康的多維度、多主體的學生美術自主欣賞社團評價方案。學科評價方案納入多元評價對象(家長、教師、同伴、學生),建立面向學生素養的多維度評價體系,以全面評價衡量學生的表現,以評價促進學生面向未來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并為學生美術自主欣賞社團活動模式提供評估方案,以促進社團活動模式與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校本化融合。
三、學生美術自主欣賞社團的特色和創新
(一)構建了美術課堂教學與社團活動交融的關系模型
在社團實踐中檢驗和固化美術課堂的知識技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努力鉆研問題、智慧尋求解決方法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認同的強大心理素質,并通過實踐產生在課堂上深入學習的需求,從而實現課堂教學與社團活動的雙向提升和學生的互促成長。
(二)設計了基于自主欣賞社團活動的學生綜合能力形成路徑
通過開展社團活動,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滋養學生心理健康和理性自律的思維品質,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入的自主學習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認知和判斷能力,讓社團成為學習共同體和補充課程的結合體,使學生可以自由、自主和自助地表達,發展學生以組織運作、團隊合作、實操分工、互相學習、自主意識、科學態度、主動表達、自我認同為特點的全面能力,從而有效建構并拓展學生以自信的自我認同、自覺的自主學習、自由的觀點表達、自律的自主評價、自強的拼搏精神和自省的自我反思為特征的成長路徑。
(三)設計了素養導向的小學美術自主欣賞社團活動模式
該模式以學科素養為導向,在教師指引下,由班級個體自主發起,按照專題小演講要求,以美術技巧、繪畫能力為表達手段,由學生社團團長全面協調,組織分工,成員落實。社團成員開展了一系列基于自由組織、規劃、輪流演講、彼此合作、相互評價、自主發展等要求的活動,逐步感受并養成團隊合作、實操分工、互相學習、自主意識、科學態度、主動表達、自我認同、組織運作等八大綜合素養。社團模式共分為三個階段:自主組建班級社團階段、建構年級美術特色階段、形成校園美術特色階段。在第一階段中,學生按照如下步驟開展社團活動:收集相關的資料并討論確定演講主題;撰寫演講文稿;制作演講演示文稿;開始組織成員設計演講形式及分配演講角色;排練演講并實時修改和完善演講文稿及演示文稿;設計制作演講海報;搭配與演講表演主題、形式相匹配的演講服裝;演出并按評價表格進行評價打分;演講后的討論反思;演講角色迭代與下一輪準備,逐漸形成班級美術特色。在第二階段中,各個班級各具特色的社團將在多輪公開展演活動與討論反思中相互切磋、相互學習、交流創新,形成年級美術特色。在第三階段中,高年級與低年級之間建立師徒關系,由高年級學生充當導師,指導低年級學生組建和運營美術社團,為低年級同伴樹立榜樣,推動低年級社團的自我組織與成長,同時促使高年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反思和總結。
四、實施效果
(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學校美術自主欣賞社團連續六屆在羅湖區中小學學生美術自主欣賞社團嘉年華展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學生美術自主欣賞社團的成立,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以學生社團實踐中產生的新問題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在社團藝術實踐中展示和檢驗美術課堂的雙基能力,學生社團活動的實際能力體現了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學生在社團藝術實踐中又會發現新的問題。如在繪制專題海報的過程中,學生不會用黑體字來強化表現活動主題,于是想到咨詢教師,這又會反過來促進教師對黑體字的寫法與規則的了解與教學,從而達到學生的實際操作與教師的課堂教學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效果與目的。
(三)以社團活動主題推動開發系列社團校本教材
經過多年社團藝術實踐活動鍛煉,學校已經積累了大量基于“三種文化”的演講活動主題資料,校本課程《我的社團我做主》已規劃出版,而學校社團負責教師的專著《情感教育 愉快教學——美術自主欣賞社團開發學生自主能力的探究》已正式出版。
(四)形成廣泛的區市輻射影響
2014年6月,學校學生美術自主欣賞社團進行專場展示匯報,獲得羅湖區教科院美術教研員和與會區美術骨干教師的一致肯定與好評,并向全區中小學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