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霞
【摘 要】復習能幫助學生整理、歸納知識,提升思維品質,發展學習能力。在單元復習教學中,教師應盡量避免無序、低效的教學。為此,認真鉆研教材,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并創設完整的教學情境;在有效整合教材資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重構文本,通過設計有效的活動來發展學生的語言技能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從而真正發揮單元復習教學的最大作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 單元復習 教學策略
單元復習課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課型,它能幫助學生系統梳理和歸納本單元的語言知識,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語言運用能力。但是,在當下的英語復習課堂中,教師沒有意識到復習課的重要性,而是將所有的知識點當作“大雜燴”一炒而過,這就使得復習課成了扼殺學生興趣、限制學生思維的僵化課堂。本文以江蘇省英語優質課大賽中某教師執教的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的復習課為例,探討小學英語單元復習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研讀教材,準確制定目標
小學英語單元復習教學目標定位應該是兼顧復習和拓展,教師應基于單元話題和教學內容開展集聽、說、讀、看、寫于一體的教學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教師應立足整個單元深入研讀教材,準確制訂教學目標,然后依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厘清教學思路并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使教學目標引領教學活動,避免隨意性。
在制訂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的單元復習課的教學目標時,授課教師能夠厘清該課時目標與前幾課時目標之間的關系,既注重基礎又有所拓展,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能圍繞天氣、活動、服飾、水果、食物和顏色等方面談論季節話題;
(2)能在支架的幫助下完成關于季節的兒歌、語段和詩歌的創作;
(3)能用本單元所學詞匯及句型完成關于季節的城市卡片制作并進行介紹和分享;
(4)能在欣賞、討論和分享季節的活動中感受四季之美,體悟生命成長。
該課時作為單元復習課,其目標制訂無論在語言知識復習,還是語言技能訓練方面都應該提出更高的要求。授課教師在制訂該課時教學目標時,既注重了該單元中的基礎語言知識,如有關四季的活動和天氣,同時又拓展了如服飾、水果、食物等其他方面的語言知識。在語言技能訓練方面,教師制訂了完成關于季節的兒歌、語段、詩歌及城市卡片制作和交流的教學目標,通過這種綜合性教學目標的實現,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緊扣單元主題,創設完整情境
譯林版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在主題的引領下,各板塊內容雖不盡相同卻又相互關聯,它們構成了較為豐富的語言學習材料。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單元主題,設計的活動應聚焦主題。學生的語言學習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的,完整的情境能幫助學生有效建構知識。因此,單元復習教學應緊扣單元主題,創設完整的情境,進而讓學生高效地完成復習任務。
例如,授課教師首先能緊扣單元主題——seasons設計教學活動。同時,授課教師也能踐行整體建構的教學理念,從單元整體的視角出發,考慮到單元知識的內在聯系,創設了尋找四季跡象的完整情境,從而將該單元的語言知識融入其中。教師借助這一情境強化了單元知識的內在聯系,以此確保了單元復習教學的完整性。本課設計的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Step 1: 自由交談
首先,授課教師讓學生欣賞了一首和季節有關的英語歌曲,引出該課主題——seasons。接著,教師就四個不同的季節和學生展開自由交談。
Step 2: 尋找四季的跡象
授課教師在本環節首先借助一段采訪學生尋找四季跡象的視頻,從而為學生的后續活動起到示范作用。然后,學生以尋找四季跡象為線索,逐步回顧和復習有關四季的語言知識,并且拓展了有關四季的其他方面的知識,如顏色、服飾等。
Step 3: 制作四季卡片并交流
授課教師在該環節以尋找自己城市的四季跡象為連續情境,放手讓學生合作完成四季卡片的制作,然后學生輪流介紹并展示分享。最后,教師做小結并升華單元主題。
從上述教學步驟可以看出,授課教師在融合單元語言知識的基礎上,緊扣主題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并將這一情境貫穿課堂始終。教師引領學生在完整的情境中開展語言實踐活動,拓展其他語言知識。這一完整的情境創設能幫助學生有效建構單元整體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將零散的知識串點成線、串線成面。
三、整合教材資源,靈活重構文本
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加以適當的取舍和調整。單元復習教學中,如果教師就各板塊原有內容進行復習,則會讓教學內容顯得過于單薄,而且無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因此,靈活地、創造性地重構文本很有必要。在重構文本前,教師首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解讀,然后巧妙地整合教材資源并對教材進行有意義的建構,以此來創新單元復習教學。
本單元中的Story time板塊在描述季節時,以詩歌形式從天氣、活動以及對某一季節的喜愛這三個方面展開,文本內容簡單,句式也較單一。Fun time板塊在描述季節時以語段形式呈現,但涉及的內容依然是以上三個維度。這兩個板塊描述的內容相似,因而可以將其整合在一起。授課教師在認真研讀教材后,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構。教師重構的四季文本如下:
授課教師重構的春季文本以句型的形式呈現,夏季文本以兒歌配樂形式呈現,秋季文本以語段的形式呈現,冬季文本則以詩歌的形式呈現。教師重構的文本不但形式多樣,而且內容豐富,有的季節提及了昆蟲和植物,有的季節涉及了動物和水果,還有的季節拓展了顏色、服裝和食物。重構后的文本內容與原教材內容相比,顯得更加充實、生動和具體,這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語境,也提高了學生在新語境中的語用能力。
四、設計多元活動,發展語言技能
單元復習課是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語言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重要課。教師在教學中既應關注學生單元語言知識的復習,更應關注學生語言技能的訓練和語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該課時的教學中,教師應進一步豐富教材中的語言材料,深入思考和設計教學內容,組織多元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語言技能。
例如,在本課教學中,授課教師在復習有關四個不同的季節內容時,設計了多元的活動,以此來鞏固學生的語言知識、發展學生的語言技能。在復習有關春季內容時,授課教師首先呈現一幅充滿生機勃勃的春天圖畫,用“I can see … Its/Theyre …”句型示范描述,然后學生兩人一組用所給句型支架描述春天;在復習有關夏季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聆聽昆蟲叫聲從而引入復習主題——夏季,然后教師和學生采用接力的方式吟誦關于夏天的兒歌;在復習有關秋季內容時,教師首先呈現一幅秋天豐收的圖畫并用“Autumn is yellow. Yellow, yellow, leaves are yellow.”句型進行示范描述,學生模仿教師用的句型進行描述,接著教師創設了來到爺爺農場的情境,帶領學生一起摘水果和品嘗水果,體驗農場樂趣,最后,教師設計了讓學生代替爺爺向游客介紹農場的任務,學生用所給的語段支架進行介紹;在復習有關冬季內容時,教師首先和學生討論有的動物為什么在冬天會冬眠,并讓學生說一說會冬眠的動物有哪些,接著詢問學生在冬天的活動并示范朗讀一首關于冬天的詩歌,然后帶領學生分析這首詩歌分別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描述的,最后,讓學生依據支架創寫和分享詩歌。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四季的不同特點,設計了兼顧聽、說、讀、看、寫這五項技能的綜合語言訓練活動,巧妙地將單元中已學的語言知識融入該過程,以多樣的任務形式和不同的語言實踐平臺,多維度、多層面地幫助學生復習、內化和運用語言知識,從而實現了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五、聚焦思維訓練,優化課堂活動
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責任。可見,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單元復習課應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在開展單元復習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從使用語言的角度出發,從培養思維品質的角度出發,注重活動的趣味性、有效性、真實性和創新性,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理解、內化語言,在交流與展示中表達情感。
例如,在本節課的最后輸出環節,授課教師設計了完成關于季節的城市卡片制作并進行介紹和分享的教學活動。學生首先四人一組,通過寫和貼的方式合作完成城市卡片的制作,然后每個學生選擇一個季節逐一介紹,最后上臺展示和分享。
在上述教學活動中,授課教師設計了兼具關聯性和整合性的綜合語言實踐活動。該活動將本課時需要復習的語言知識進行了很好的整合,活動設計既貼近學生的生活,注重語言的運用,又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必然會進行深入的思考,特別是在寫和貼以及逐一介紹季節的環節,他們需要積極地思考和有意義地表達,這能較好地拓展他們的思維,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在單元復習教學中,合理定位復習課功能、科學制訂復習課目標是成功實施復習課教學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鉆研教材、解讀教材的能力,精準把握教材中的已知信息和學生的原有認知能力;在設計復習課時,不能按部就班地再現教材內容,進行機械復習,而應在教學策略方面多思考,在原有教材基礎上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和重構,以此提高學生的單元復習效率,并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黃小萍. 對一節小學高年級英語復習課磨課過程的思考[J]. 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