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林稼
為提高青年體育教師的課題研究能力,南京市成賢街小學以“分層培育”“卷入研討”“閉環管理”三個策略為一體提高青年體育教師在課堂中聚焦問題、教學診斷以及科研實踐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分層培育,提高“聚焦問題”的能力
學校體育教研組經過調研,了解青年教師的困惑、特長和不足,以及能力差異,針對青年教師的年齡和專業水平進行分層,以幫助他們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和發展。
1.新秀層:“聚焦困惑”,引導發現問題
新秀層的體育教師是指入職3年內的體育教師,該階段是體育教師產生問題最多的階段,如果遇到這些問題放任不管,會導致教學目標產生偏差,也會逐漸消磨他們的熱情。對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體育教研組采用推動性策略,以引導青年教師發現核心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采取一些小而有效的具體措施。如,針對剛入職的體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開展“體育教師碰到的小事”“成賢”談(學校為成賢街小學,故活動取名為“成賢”談);為了幫助剛參加工作一個學期的體育教師,學校推出“操場的那些事”分享活動,讓他們說出備課和上課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學生技能習得的問題等;為了幫助加入學校工作一年的教師更好地分享他們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舉辦“說說你的故事”活動,通過故事的形式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些都為青年教師參與體育科研課題的設計與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能夠促進青年體育教師逐漸找準今后的研究方向。
2.潛力層:“專家把脈”,助力洞察本質
潛力層的體育教師主要是工作年限在3~6年的體育教師,他們經常參加課題和論文的撰寫,對于體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有一定研究,但是他們普遍缺乏歸納總結。對此,體育教研組提醒他們關注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學生技能學練中的易犯錯誤、低年級的隊列隊形、當下體育課堂的教學模式等,收集并記錄常規體育教學中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和總結。在他們進行問題的梳理和總結后,學校體育教研組會針對性地請專家“把脈”,幫助他們深入了解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為下一個階段要研究的課題做好充分準備。在一個學期結束后,學校會再次邀請專家對其所開展的課題研究進行階段性的分析、評估,并提出改進方案,借助“專家把脈”,潛力層的體育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發現問題的能力有了較大提升。
3.優青層:“特色研究”,服務課堂教學
優青層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上有一定的特色,有著較豐富的研究經驗和理論基礎,學校鼓勵他們研究自己的特色領域,多參與培訓學習,將學習到的優秀做法運用到自己的特色課題研究中,并通過學校的平臺,服務于教育教學,使學生受益。如,筆者是玄武區優秀青年教師,注重體育課堂上對于身體部位的運用、運動空間的感知、運動軌跡的控制和動作質地的輕重4個方面的研究,對于學生動作表現與心理內在動機關聯度的研究已有8年,形成了區域內融合教育品牌項目,著力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努力。
二、卷入研討:提高“教學診斷”能力
青年體育教師在提升自身專業道路上的一門重要課程就是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診斷,但是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這卻成為他們的短板。對此,學校針對青年體育教師制訂了校級課題,引導他們用更積極的態度參與到課題研究過程中,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教學診斷。
1.“X+Y”共同體的互助式診斷
“X”是指課題的主持人,“Y”是指課題組的核心成員。“X+Y”共同體的互助式診斷是指課題組各成員之間合作觀察、發現教學過程中使用教學方法時存在的不足、修正研究方案、持續優化課堂教學策略研究以實現目標。如,體育組開展的“運動能力提升”青年體育教師課堂研討活動,主要是通過課題組的核心成員錄制上課的片段,記錄學生在技能學練時的易犯錯誤,觀察學生犯錯時教師所采取的針對性方法,并在課后進行教學研討,總結出現問題的原因,并提出有助于學生技能提升的教學策略。通過對課堂中出現的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每一名青年體育教師都能收集到對自己教學方面有用的案例和方法,并歸納總結形成自己的特色,應用到自己的課堂研究中,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促進共同體之間的團隊合作。
2.“1+N”共同體的引領式研修
“1”是指名師,“N”是指青年體育教師。學校通過名師的引領和指導,幫助更多的青年教師參與到優質的課題研究中,從而實現研究成果和教師成長的“雙豐收”。通過與名師結對、名師帶組、名師帶徒等形式,讓青年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研討,從而積累更多的課題經驗。在校本研修中,以名師引領的形式激勵年輕教師主動參與到研究中去,并掌握教育科研方法以獲得有價值的經驗。如,開展“一期一磨”的主題性課堂展示活動,通過名師的特色課例展示,提高青年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
3.“名家+”高端班的點撥式研修
針對青年體育教師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以互助式、引領式教學為主線,邀請資深教授深入到體育課堂中“把脈”,并提出解決方案。如,學校以“末梢管理”為方向的課題立項為江蘇省“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江蘇省特級教師張桂寧教授針對體育教學中的“末梢管理”提出建設性的建議,體育組結合名家提出的“末梢管理”下的體育教學策略,如,使用“班級優化大師”對體育課堂常規進行管理,為學生分配不同的管理角色,為學生設置多種規則,使學生產生“我得好好表現”的意識;利用微視頻的方式對課堂表現情況進行及時、準確的記錄,后續對微視頻中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分析改進;利用班級日志讓學生每天對自我表現進行記錄并實現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優化。
三、閉環管理:提高“科研實踐”能力
一些教師在立項后不知道如何實施課題的研究,甚至出現了還沒有開始深入研究就要匆匆結題的現象。對此,學校對課題立項的青年體育教師進行了有效管理,采用跟蹤模式、閉環模式和倒逼模式,促使他們主動地查閱相關資料,做好課題的整理歸納,將碎片化的研究變為整體有序的研究。
1.跟蹤式指導凸顯過程性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過程性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學校采取個案式的過程性管理方法,對立項課題的青年體育教師進行分組并邀請科研骨干進行一對一的跟蹤式指導和管理,學校校長室組織教科室相關專家對課題進行校內的中期檢查并組織匯報,課題的規范指導提高了青年體育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信心和動力,青年教師的教科研的水平和專業素養得到了提高。
2.閉環式指導凸顯結構性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部分青年體育教師對課題的邏輯比較模糊,對此,首先要幫助其厘清研究的內容,用結構化的形式體現出來,從而提高后期的研究效率。如,要申報與學校課程相關的課題,首先要了解學校課程開發所涉及的目標設定、內容篩選、實施框架和評價體系等關鍵要素,這些要素可以有機地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研究閉環,使青年教師明晰課題研究的流程和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同時還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設計出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