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馨晨 吳京秋
摘要:隨著電力行業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需要培養綜合能力素質更高的應用型人才。因此,需對原有課程的教學方案進行持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以適應新時代對電力行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本文從本校“電工工藝實習”課程出發,介紹了該課程的基本內容,針對課程存在的教學模式固化、課程內容單一等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方式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與思考,以提高課程質量,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能力。
關鍵詞:電工工藝實習;實踐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方式
ExplorationandThinkingontheConstructionofElectrical
EngineeringTechnologyPracticeof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
DengXinchen1WuJingqiu2
1.SchoolofElectricPowerEngineering,Nan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JiangsuNanjing211167;
2.IndustrialCenter,Nan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JiangsuNanjing211167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theelectricpowerindustry,thedemandfortalentsisalsoconstantlychanging.Inordertoadapttothemarketdemand,itisnecessarytodevelophighercomprehensiveabilitiesandqualitiesofapplicationorientedtalents.Therefore,thecontinuousandeffectivereformandinnovationofthecourseteachingisinneedtomeetthedemandfortalentcultivationintheelectricpowerindustryinthenewera.Basedonthecurrentsituationofthecourseelectricalengineeringtechnologypractice,theteachingcontentisintroduced.Inresponsetothecurrentproblemsinthecourseteaching,likefixedteachingmodeandmonotonousteachingcontent,someeffectivereformsinvolvedinthreeaspects,teachingcontent,teachingmodeandassessmentmethodareexploredandproposedtoimprovethequalityofthiscourseandenhancestudents'comprehensiveabilitiesinpractice.
Keywords:electricalengineeringtechnologypractice;practiceteaching;
teachingcontent;teachingmode;assessmentmethod
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產業的不斷轉型升級,對應用型人才提出了良好的職業精神、專業的技術技能、優良的道德素養以及較高的創新能力等要求。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學校一直致力于培養具有高素質、專業技術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電工工藝實習是我校電氣類專業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在課程建設與改革過程中,也需要把新時代電力行業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考慮進來,為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提供支持。結合課程的教學現狀,對該課程的建設與改革進行了探索與思考,并提出了有效措施。
1課程的性質和內容
“電工工藝實習”是面向我校電力工程學院本科二年級學生的必修實踐課程。課程為期一周,旨在通過住宅供電線路鋪設和常用元器件安裝的學習和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理論教學、現場操作演示、基本技能訓練、組裝鋪設、故障排查、通電驗收、撰寫實習報告。課程要求學生在理論教學中掌握一定理論基礎,再通過個人練習、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各項實踐環節的任務。從住宅單相供電線路入手,對于剛接觸專業課程,并初步建立起對電學認識的學生來說,相對簡單易懂,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也更加容易。
實踐環節首先要求學生了解導線的基本類型及連接方法之后,獨立進行不同類型常用導線的絕緣層剖削和一字形、T字形連接的基本功訓練,如圖1、圖2。達到工藝要求并驗收合格后,進行導線基本鋪設方法的學習,并根據給出范例,分組進行護套線布線練習。
至此,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已經得到一定鍛煉,在此基礎上進行電氣線路連接和元器件組裝,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終的單相供電線路鋪設組裝的任務需要各小組根據給出范例自行設計布局方案,完成鋪設安裝任務并通電驗收合格,如圖3。
通過循序漸進的實踐環節,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配電系統制式結構、低壓開關設備等基本知識,熟練掌握電表箱、配電箱及常用元器件的基本結構原理和安裝使用方法,將復雜抽象的電學原理具象化,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學以致用,提高初學者對于專業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同時,學生在課程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也具有較高實用性。
課程通過明確的實習任務,訓練并提高了學生的初步設計能力、動手能力、故障排除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及未來從事相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
2課程面臨的問題
從目前課程教學情況來看,該門課程仍面臨以下問題。
實習室建設仍需改進。實習室教學條件不足,配套設施老舊,工器具老化損壞較嚴重。同時,學生節約意識不足,實習過程中更傾向于選用新的電工耗材而忽視仍可循環使用的舊耗材,造成耗材的浪費。此外,由于實習室利用率高且無專人打掃,存在耗材垃圾未能及時清理干凈,工器具歸置混亂等問題,環境衛生難以得到保障。
教學內容需不斷充實優化。目前訓練內容固定不變,缺乏對市場需求的充分調研,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未能及時關注。此外,理論授課內容相對單一,針對不同專業方向缺乏突出側重點。
教學模式需進一步改革創新。目前課程教學采用理論講解、教師現場操作演示和學生反復訓練的方式,較為刻板,雖然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達到基本電工技能快速掌握的訓練要求,但缺乏創新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拓展。
課程考核方式有待完善。目前課程主要對學生的出勤率、實習表現、各項訓練成果和實習報告的內容及質量進行考核和評價,考核指標的系統性不強、精細度不夠,仍需細化完善。
3課程改革創新的探索與思考
針對該課程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方式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與思考,并提出了有效改革措施。
3.1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
通過教學內容的充實優化,學生充分了解行業發展新趨勢,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使其在思考中收獲對于專業學習的樂趣。
一是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相互融合[2]。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電工技術的發展史,讓學生了解我國電工技術的艱辛發展歷程,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開展課程學習的同時,讓學生了解新時代我國面臨的嚴峻國際形勢以及危機挑戰,激發學生的愛國心,不斷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讓學生找到奮斗目標;通過理論的講解與技術的應用以及學生的動手實踐,強化學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理念[3]。
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認真細致地對待電工實習,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是每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展示電力行業因不遵守安規、技術操作不規范等問題導致安全事故的真實案例,引導學生時刻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工藝規范,注重細節、精益求精,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安全意識,以及嚴謹、專業的學習態度和職業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實習過程中難免會消耗大量導線、螺栓、元器件等電工耗材,要培養學生綠色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鼓勵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對舊耗材充分循環利用,減少浪費。
二是開設勞動教育模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必備的勞動能力,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服務社會意識。要求學生掌握電力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基本勞動技能,同時實習中時刻保持工位、實習室環境整潔,下課后人走斷電,實習結束維護好環境衛生,所有工具整理歸位,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通過在專業實訓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理念,強調身心參與,注重手腳并用;繼承優良傳統,彰顯時代特征;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創新創造。
三是針對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理論授課內容的重心有所區分。例如,對于電力系統專業的學生,通過實際案例著重強調電力系統可靠性、經濟性等問題;對于繼電保護專業的學生,將重點傾向于系統、元件保護的講解;對于輸配電專業的學生,則重點介紹各電壓等級輸電線路結構、施工架設等內容,讓學生在實踐的同時,對于電力行業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和理解。
四是結合行業發展,引入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實踐環節從單一的住宅供電線路鋪設和元器件組裝技能的掌握拓展到各類中低壓用電場所,不同配電制式下的線路施工和各類電氣元件安裝調試的學習探索。通過提供更多的選擇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方向不斷探索創新。
3.2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
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教學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更具有挑戰性和創新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授課形式[4],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演示內容匯總成電子資源并制作成微課視頻,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課前線上預習,掌握基本要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將時間更多用于實踐訓練。對于個性化問題,由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和答疑,學生也可在課程預習階段線上向教師提問。
開展項目化教學[5],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為學生提供更多用電場所類型的可行性案例,學生根據案例自行組隊確定項目內容,制訂計劃,分配工作并選擇實踐所需材料,完成項目內容。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給予輔助指導與技術支持、綜合評價與意見反饋,以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同時,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通過尋求教師、書本、網絡、行業專家等多方幫助,進而提高學生對于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的能力。
3.3考核方式的充實完善
為了能夠更加全面地考查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情況,在原有考核評價方式基礎上,不斷充實考核體系的內容,讓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
針對學生課前線上預習的有關電氣安全、配電制式、元器件結構原理等理論知識進行在線測驗,合格后可進行線下實踐內容,以此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鞏固和理解,將安全規程牢記于心,將理論知識熟練運用于實踐中。
在項目化成果考核階段加入答辯環節。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同時,要能夠條理清晰地闡述項目的設計思路及創新點,分析論證項目應用于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準確解釋并表達意見。
對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故障排查能力、對工作環境的維護、耗材的使用情況等都作為評價考核指標,使其更具系統性,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查更全面。
結語
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一直是實踐課程探索的熱點。作為應用型本科,要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學到實用知識,鍛煉綜合能力,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針對“電工工藝實習”課程面臨的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方式三個不同維度進行了探索與思考,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突破自我,提升創新能力,以適應當前社會環境下對電力行業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孫和茹,趙禮杰,董爽,等.本科高校中電力類專科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創業月刊,2018(6):6870.
[2]劉旭明.《電工工藝實習》課程思政建設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20(2):7475.
[3]李沛,白雪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電工電子實習課程創新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6):8688.
[4]徐明娜,李文軍,馬德智,等.混合式教學在電工電子實習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11):6062+65.
[5]魯愛斌.高職電氣類專業《電工工藝》課程建設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6(6):8890.
基金項目:南京工程學院優質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YZKC2019093)
作者簡介:鄧馨晨(1991—),女,漢族,江蘇南京人,碩士,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高電壓技術、絕緣材料加速熱老化分析、中低壓配電變壓器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