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紅博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指出,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必須“強化結果運用,堅持問題診斷和示范引領并重,推動各地建立結果運用機制”。監測結果應用是科學地實現教育評價功能的重要一環,做好這項工作難度較大。
監測結果應用工作難主要在于三個方面的要求較高。一是結果應用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多級多部門協同發力,頂層設計、組織調度、聯動協同要求高;二是監測指標繁多、算法復雜,需要較高的數據分析和挖掘能力,對監測數據的分析要求高。三是監測結果要與本區域教育發展現狀密切結合,需要非常熟悉實際教育狀況,對區域教育發展的問題敏感性高,因地制宜解決問題能力要求高。
長沙市的同仁們積極探索,迎難而上,在實踐中具備了這些要求,做好了監測結果應用工作。他們從2018年開始市級統籌所屬區縣深入開展監測結果應用工作,探索出了一條市、區、校三個層面的監測結果運用的有效路徑,充分發揮了監測診斷、改進、引導的功能,有效提高了本地區的基礎教育質量。
首先,長沙市在國家結果應用實驗區的基礎上,建立市級實驗區縣和市級實驗校、區級聯盟校制度。市教育行政部門發揮重要牽引作用,形成市牽頭、縣為主、校級實施的聯動方式,根據問題清單,依托專業指導,搭建交流共享平臺,探索有效途徑。
其次,重視運用大數據診斷教育質量,站位在數據分析不同視角,探索出“市級總體數據分析、區縣橫向數據分析、年度追蹤數據分析、數據結論全盤分析、質量互證綜合分析”的市級監測數據應用路徑,挖掘數字內在價值,提高分析的精準性和科學性。
第三,形成“解讀報告、分析數據、歸因問題,制定措施、建立臺賬、綜合施策,強化過程、專項督導、形成機制,聚焦重點、專項監測、力求實效”的監測結果應用“四階式”實施路徑,助力監測結果轉化為區域和學校自我改進的動力。
長沙市、區、校三級聯動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應用體系,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落實教育督導職責,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該應用體系促進了基于教育質量監測結果的學校教育質量持續改進,引導區縣以監測促發展,針對性改進、對標達標,助力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形成了具有長沙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國家監測結果應用經驗,值得學習。他們的研究與探索推進了教育評價研究解決現實具體問題的實踐,對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促進教育評價改革,從“育分”走向“育人”,切實推進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